瘦西湖徐園之謎②:兩隻大鐵鑊幹啥用的?

2021-01-11 綠楊夜話

說起鐵鑊,大家最熟悉的莫過於瘦西湖徐園內的兩隻。兩隻幾千斤重的大鐵鑊,擱在太湖石的基座上,位置十分地好,基座相當地妙,渾然天成。日月星辰,天光雲影,都影映在鑊內的水中。夏天種植在鑊內的荷花開了,真是一盆絕妙的大盆景。

第一個疑問:兩隻大鐵鑊從哪裡來的?

鐵鑊旁有一塊《徐園鐵鑊記》碑,詳細記錄了徐園鐵鑊的功能和歷史。1921年,焦汝霖報請「大府」批准,由楊曜主辦,將靠近徐園虹橋東岸觀音庵旁和傍花村後面的兩隻鐵鑊移放至冶春後社的社址徐園內。移動鐵鑊時,竟然需要百十個人才得以搬動,鐵鑊移置的各項事情完成後,焦汝霖寫了這篇《鐵鑊記》。

第二個疑問:兩隻大鐵鑊幹什麼用的?

《重修揚州府志》說不知何人何時鑄,上世紀40年代初出版的《揚州覽勝錄》,以《徐園鐵鑊記》所說「鐵鑊系蕭梁鎮水之物」為依據,云:「鐵鑊是古時治水之用,儀徵焦汝霖先生有《鐵鑊碑記》」。

1926年9月1日,老同盟會會員李根源在冷遹、陳君五的陪同下,遊覽了揚州。他在《揚州遊記》中說,徐園「庭中古鐵鑊二,無字,高約三尺,徑約五六尺,厚約五寸。每鑊重量數千斤,巨製也。守園者云:『共十鑊,八鑊尚埋土中,未挖出。相傳為鹽戶用以煎鹽者,或謂僧家用以煮飯者。』」

李根源不贊同守園人的說法,他說「餘意皆非,鑊底太厚,火力失效。昔甘露寺有梁武帝鐵鑊二,用以植蓮供養諸佛,前賢紀其式樣重量,頗與此類。又殘經幢二,雖其年月模糊,可定為唐宋時物。」

《釋文紀·甘露寺鐵鑊銘》云:「滿貯甘泉,種以荷蕖,供養十方」,鑊乃是當時植蓮供養佛之器。

《太平御覽》陸機《洛陽記》云:「宮牆外有大鐵鑊,盛水以救火,受百斛,百步一置。」鐵鑊又成了滅火的工具。

《抑庵文集·甘露寺興造記》云:「梁天監中武帝(指梁武帝蕭衍)幸焉鎮江,賜大鐵鑊二,以飲僧」,鐵鑊又作為盛水的器具。

第三個疑問:兩隻大鐵鑊是什麼年代的?

《徐園鐵鑊記》全文320個字,這是一篇精彩得不讓遊客讀懂的導遊詞。民國十三年(1924年)由儀徵人氏焦汝霖先生所撰,陳含光用篆體書寫,文末還附有陳氏為該碑文寫的自釋200餘字。內容講的是「梁時江水與城南相近,屢為患,乃築巫山堰以御水;置鐵鑊其間,使水洄洑,藉殺其勢。」

上世紀40年代初出版的《揚州覽勝錄》,以《徐園鐵鑊記》所說「鐵鑊系蕭梁鎮水之物」為依據,云:「鐵鑊是古時治水之用,儀徵焦汝霖先生有《鐵鑊碑記》」。

揚州水利專家徐炳順認為:《徐園鐵鑊記》首言「鐵鑊系蕭梁鎮水之物」,很有可能受《惟揚志》《康熙志》相傳影響,下言「梁時江水與城南相近……仍築巫(《梁書》為浮)山堰,以御水;置鐵鑊其間……」按焦汝霖先生所講地點在揚州城南,揚州城南是邗溝經過的地方,範圍又不大,過往人多,要是有,推想似應有記載。但是,揚州的史料中沒有這樣的記載。按焦汝霖先生所講的時間,從《梁書》和《水經注》的記載中是可找到答案,而且對築浮(不是巫山堰)山堰的記載比較詳細,但地點不在今揚州城南,而在今安徽嘉山縣的淮河上,與《徐園鐵鑊記》講的完全是兩回事。

揚州鐵鑊始於何時?《重修揚州府志》說不知何人何時鑄,但極有可能與今鎮江甘露寺是同一時代產物,今鎮江甘露寺有鐵鑊是始於南北朝時期。如果相傳為蕭梁時的遺物,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了。

第四個疑問:揚州共有多少鐵鑊?

焦汝霖在《徐園鐵鑊記》中還說,揚州原存鐵鑊八隻,後在兵燹中毀壞兩隻。其實,揚州現今一共發現了九隻鐵鑊,除了瘦西內的兩隻,其餘七隻都於2013年被集中安放在了大紅橋東瘦西湖休閒文化廣場內。這七隻鐵鑊原來分散在瘦西湖、天寧寺,史公祠、八怪紀念館、盆景園以及水文化博物館,其中,天寧寺兩隻、史公祠兩隻、八怪紀念館、盆景園以及水文化博物館各一隻。2013年,為配合大運河申遺,將七隻鐵鑊搬至瘦西湖休閒文化廣場進行集中展示, 2019年在運河三灣風景區安了新家。

第五個疑問:《徐園鐵鑊記》作者是什麼人?

《徐園鐵鑊記》作於1924年7月,全文三百多字,揚州名儒焦循的後裔、冶春後社詩人焦汝霖撰文,冶春後社詩人、著名書畫家陳含光用大篆書寫勒石。

作者焦汝霖,即焦循之後,又名焦山,字輔臣、傅丞,清代揚州著名學者焦循的後裔,生於清同治九年(1870)。他早年曾經補用山東知縣,後來在山東模範監獄當過典獄官,後來又東遊日本,潛心鑽研生物學,編譯出版了《脊椎動物學問答》,這是一本較早由揚州人自編的自然教科書。他回國後先後擔任過淮揚合一中學、南京東方中學和江蘇省代用商業學校的國文教師、江都縣教育會會長、江都縣立師範講習所所長、公共體育場場長、議會議員;也曾參與編修江都、甘泉兩縣的縣誌。 亦為冶春後社成員。他因身肥體重,被呼作焦大肉,卻有著非凡的武功修為。他的詩友杜召棠證實道:「幼年有一特技,即大風時候順風疾奔馳數十步,急停止後,兩足不落地,能踏空倒行若干步。」可見其騰躍功夫非同一般。一生扶弱抑強,行俠仗義。

除了詩文武術之外,焦汝霖還擅長圍棋,這一點可以從冶春後社詩友李伯通的詩中得到證實:「豈獨高談四座驚,文章海內亦知名。三山早日尋徐福,京雒中年困馬卿。篸黹布衣無異趣,圍棋六博寓豪情。斫輪至竟非庸手,捉摸龍蛇意不平。 」

相關焦點

  • 大虹橋邊七隻鐵鑊不見了? 已在三灣安新家
    說起鐵鑊,大家最熟悉的莫過於瘦西湖徐園內的兩隻,其實,揚州現今一共發現了九隻鐵鑊,除了瘦西內的兩隻,其餘七隻都於2013年被集中安放在了大虹橋東瘦西湖休閒文化廣場內。   關於鐵鑊的用途也是說法不一,有人說揚州地處長江、運河交匯處,河網縱橫,水患不斷,蕭梁時鑄此鑊置水邊以作鎮水防患用;也有人說隋煬帝殘暴鑄鐵鑊作刑具用的;還有一種觀點認為,太平軍將廣兵多且戰事頻繁,鑄鐵鑊是為行軍煮軍糧用的。無論鐵鑊的真正用途是什麼,它們都是揚州悠久深厚文化的象徵。
  • 從徐園到聽鸝館,瘦西湖這處美景百年不變!
    餘志群徐園「揭瓦不落架」局部維修的消息,使徐園這組「瘦西湖美麗的小屏風」再次回到人們視野之中。徐園是民國年間瘦西湖里唯一的建築。從它謀劃、設計、實施、點綴,直到大功告成,是一批文人墨客和工匠們的揮灑智慧、殫精竭慮的產物,展現出民國初年揚州園林建設的高水準。
  • 園林之盛,甲於天下,帶你欣賞揚州瘦西湖美景
    「煙花三月下揚州」,揚州瘦西湖,留下了許多著名的詩篇。如果你能在月圓之夜來到中國的月城揚州,也許你還能站在五亭橋上欣賞十五之月的美景。五亭橋五亭橋是瘦西湖和揚州的象徵。大虹橋一提起揚州瘦西湖,人們首先想到的是大虹橋。虹橋風景優美,吸引了許多文人墨客來此切磋詩文,舞文龍墨,留下了許多珍貴的墨跡和動人的故事。康熙年間,王漁洋曾寫過一首詩:「紅橋飛跨水當中,一字欄杆九曲紅;日午畫船橋下過,衣香人影太匆匆。」更是膾炙人口,甚至乾隆皇帝也寫詩來讚美虹橋的風景。如果《瘦西湖比作古典美女,是虹橋揭開了她的蓋頭。
  • 瘦西湖,兩岸花柳全依水,一個適合旅遊的地方
    瘦西湖與其說是一個湖,不如說是一條稍寬的河道。其實它原本就是河道的一段,在此轉了個直角的彎,形成了一個摺尺形,南邊與揚州護城河相接,北面則通往蜀岡。據說當年開鑿河道時怕堤岸不穩,於是在河岸遍植柳樹。隋煬帝下揚州時,賜柳樹與其同姓,於是便稱「楊柳」。後世不斷在湖邊興建立臺樓閣,尤其在清初康熙、乾隆南巡時達到極致,於是有了「兩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樓臺直到山」的秀美景觀。
  • 遊記:揚州西湖愉快之旅
    下車後打了一個面的直奔瘦西湖景區,司機要50元,還價到40元。後來在網上查了一下,還是被宰了一下,網上說25元就夠了。瘦西湖門票150元,我是在同程網上訂的票125元,揚州瘦西湖位於江蘇省揚州市西北部,因湖面瘦長而得名。窈窕曲折的湖道,串以長堤春柳是瘦西湖的著名美景。
  • 雁蕩山能仁寺大鐵鑊
    雁蕩山能仁寺有一口號稱「亞洲第一」的大鐵鑊,鑄造於北宋元祐七年(1092),鑊高1.38米,上口直徑2.4米,鑊沿可立人,銘文記載重三萬七千斤。古代度量衡與今不同,打個6折,這三萬七千斤也相當於11噸多,是如何稱出來的?用曹衝稱象的辦法顯然不行,鐵鑊又不是大象,沒法趕它到船上。想來必是當年鑄造時按用鐵量計算出來的。
  • 銅煲鐵鑊 撈世界
    他家所用的煲,都是清一色人手打造的純銅器,都是出自廣州老牌銅器世家的恩寧路老店,看得見煲壁煲底上細小花瓣一樣的手打痕跡,在燈光下金色瀲灩流麗。不過,為了耐用之故,他家的銅煲可不是單料,而是比一般粥煲的底要厚身。因為他家主打的是順德銅燜菜,火候百變,由開始的文武火到滾開後的慢火細逼,都是對煲底的大考驗,想薄都不成,因此一個煲的價格都直逼4位數。
  • 來到揚州的第二天終於來到了瘦西湖,景色優美到讓人不願離開
    到了揚州,又怎能不去瘦西湖走一趟?16日早上,我與媽媽在富春茶社吃了早茶便跟著高德地圖向瘦西湖方向行去,我這人一向路痴,很難分得清東西南北,是以跟著高德地圖繞來繞去,也沒清楚該怎麼走,沒辦法,只能找了個當地人問路。
  • 世界第一大鐵鍋
    世界第一大鐵鍋 雪地鴻爪 轉載▼ 標籤:旅遊 世界第一大鐵鍋
  • 不花錢不勞累,帶娃靜享瘦西湖美景,一家人學杜牧漫步揚州古城!
    這個時間段很多人要麼在家中,要麼在返程的路上,出來旅行的人是少之又少。特別是帶娃旅行,扎人堆兒會增添家長不少負擔。而避開旺季,不論是從住宿、飲食還是門票上都能節省不少。小貼士:我們去瘦西湖玩時,在景區旁邊的巷子裡,有些飯店因為在春節期間停業,所以門前停車位都是空著的。就這樣,我們竟然找到了免費停車位!
  • 這座遺址號稱東方龐貝城,出土一個巨大鐵鑊,揭秘古城消失的謎團
    18世紀初,龐貝城遺址被專家意外發現,消息傳出後,震驚整個考古界,但各位讀者是否知道,我國有一座遺址被稱為「東方龐貝城」,在清理這座遺址時,專家們曾出土一個巨大的「鐵鑊」,鏽跡斑斑的鐵鑊,究竟有什麼價值呢?原來,它揭秘了一座城市的消失之謎。
  • 網曝瘦西湖天鵝淤泥中「忍飢挨凍」,景區闢謠:吃住舒適,只只健康
    揚子晚報網1月12日訊(通訊員 景宣 記者 陳詠)連日,揚州瘦西湖景區正在進行全面清淤。近日有網友通過短視頻平臺發布消息稱,瘦西湖的天鵝因為清淤無人問津,只能在淤泥中忍飢挨凍。記者12日採訪獲悉,網友屬於主觀臆測,早在清淤之前,瘦西湖就制定好了妥善安置天鵝的方案。
  • 瘦西湖來了網紅寵物鴨?可能是一隻普通家鴨
    昨日,有遊客在瘦西湖春波橋一帶拍到了一隻小白鴨,其羽毛雪白,嘴黃色,相比其他鴨子個頭較矮,「很像網上流傳的『寵物鴨』。」記者將圖片和視頻傳給資深觀鳥高手,他認為這可能只是一隻普通家鴨。中國農業科學院家禽研究所專家說,家養的鴨子中也有白色鴨子,其中種鴨價格較貴,尤其是進口的種鴨。
  • 江南好時節,紫薇花正開;去瘦西湖「剪窗花」吧
    夏至已經來到了,這是江南美麗的風景,去著名的淮左之都、竹溪之都揚州,看看與杭州西湖不相上下的瘦揚州西湖。瘦西湖位於江蘇省揚州市西北郊,它的原名是寶寶湖,乾隆年間,杭州來了一位詩人,他忍不住把它與家鄉的西湖相提並論,寫下「垂柳不斷接殘蕪,雁齒虹橋儼畫圖」。
  • 揚州:20種植物將「活化」瘦西湖水源(組圖)
    源頭:生態水景讓保障河水體自淨     保障河總長近2公裡,水域面積3萬多平方米,常水位5.0米-5.2米,是由瘦西湖引水總站抽引的邵伯湖水經過引水管線輸送後儲備在這裡,也就是說保障河扮演著為瘦西湖換水的重要角色,該段水域的生態狀況直接決定和影響著瘦西湖的水體質量。
  • 瘦西湖來了一群特殊的客人 快來「鷗」遇吧
    瘦西湖  也能看到小白鷺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白鷺、黃鸝,在揚州夏季最為常見。通常,人們把它們作為夏候鳥。不過,今年冬季的瘦西湖,有成群的白鷺來「作客」。   昨天,記者看到,直到下午5點半,這些水鳥才全部離開瘦西湖,飛向附近的林中。   有哪些好吃的吸引鳥兒?   鳥兒之所以成群結隊來到瘦西湖,是由於食物的吸引。從鳥兒捕食的情況來看,食物主要是底棲生物,如泥鰍、螺螄等,當然也有一些水生昆蟲。   「鳥兒們都是很精明的,哪裡有好吃的,它們很遠就能發現。」
  • 瘦西湖,搖櫓船漫遊水上園林,景色秀美更透啄江南水鄉特有的靈韻
    揚州瘦西湖,六朝以來就是風景勝地,在清乾隆極盛時期,更是揚州雍容華貴的象徵。今年有幸旅讀瘦西湖,坐上搖櫓船水面遊,不枉江蘇行!揚州瘦西湖從西大門入園,沿啄二十四橋景區沿啄湖畔動向,似乎也能想像那煙花三月下揚州的意境了登上五亭橋前瘦西湖-五亭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