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虹橋邊七隻鐵鑊不見了? 已在三灣安新家

2021-01-11 荔枝網新聞

七隻鐵鑊安家三灣風景區

一隻鐵鑊就有兩噸重

文物部門為鐵鑊搬家

  昨日一早,市民王先生散步至瘦西湖休閒文化廣場,發現原本安放在停車場入口附近的幾隻鐵鑊不翼而飛,刻有「揚州鐵鑊」簡介碑文的大石頭也一起消失了,「幾天前看還在的,咋就不見了?這幾個東西可都是重量級,不知道是移到哪裡去了。」王先生致電本報,希望記者可以幫忙打聽鐵鑊的下落。記者採訪了解到,原來,七隻鐵鑊是6日連夜搬離的,現在完好無損地在運河三灣風景區安了新家。

  七隻大鐵鑊不知哪去了?

  「幾年前,鐵鑊搬來的時候,我是看著它們搬來的,每次散步經過,也都會去看看。」王先生說,原來,這片小小的池塘裡曾經擺放了七隻大小不一的鐵鑊。

  說起鐵鑊,大家最熟悉的莫過於瘦西湖徐園內的兩隻,其實,揚州現今一共發現了九隻鐵鑊,除了瘦西內的兩隻,其餘七隻都於2013年被集中安放在了大虹橋東瘦西湖休閒文化廣場內。

  關於鐵鑊的用途也是說法不一,有人說揚州地處長江、運河交匯處,河網縱橫,水患不斷,蕭梁時鑄此鑊置水邊以作鎮水防患用;也有人說隋煬帝殘暴鑄鐵鑊作刑具用的;還有一種觀點認為,太平軍將廣兵多且戰事頻繁,鑄鐵鑊是為行軍煮軍糧用的。無論鐵鑊的真正用途是什麼,它們都是揚州悠久深厚文化的象徵。

  幾年裡,這七隻鐵鑊均為露天擺放,圍欄保護,每一隻鐵鑊內都種有睡蓮,成為瘦西湖休閒文化廣場的一隅小景。「有朋友來,我都會帶他們到瘦西湖轉轉,還要專門到外面來看看這幾個鐵鑊的。」王先生聽說,鐵鑊曾經也被用作製鹽的工具,揚州鹽文化繁榮悠久,所以鐵鑊也是必看必賞的。

  「現在這裡空蕩蕩的,我還有點不太習慣了。」看慣了這幾個「大傢伙」,突然見不著了,王先生覺得心裡也跟著空了一塊似的。

  記者來到現場,發現小池塘裡確實已經沒了鐵鑊和刻碑的蹤影,原本池塘中安放鐵鑊的石塊也一併不見了,僅有幾叢睡蓮靜靜漂浮在水面上。外圍某處的石塊上,有一些青苔的痕跡,表示這裡曾經託著什麼東西。

  文物部門連夜為其搬新家

  記者聯繫市文物部門相關工作人員,對方表示,6日晚,七隻鐵鑊和石碑已經全部搬家至運河三灣風景區。

  「每隻鐵鑊都是重量級的鐵傢伙,僅一隻就足有兩噸重。」揚州博物館保管部主任莊志軍介紹,為了將這些重量級的大傢伙搬走,頗費了一些功夫。搬家時,先用綁帶將鐵鑊的邊緣圍住,再用專業的吊裝設備將其吊起、移走,從夜裡10點開始,一直忙到零點才將它們全部裝車。之所以選擇在深夜搬移,也是儘可能減少對交通的影響。

  轉移至運輸車上之後,工作人員立即將其送至運河三灣風景區,並連夜進行安裝。昨日上午,記者前往運河三灣風景區實地探訪,七隻大鐵鑊已經安放在了城市書房附近的碼頭邊。

  在瘦西湖休閒廣場時,七隻鐵鑊是被安放在池塘中,以石託起,而在運河三灣風景區內,它們錯落有致地被安放在運河邊的草坪上,「傳說鐵鑊是鎮水的,所以把它放在運河邊上也是契合了它的含義。」三灣風景區工程部負責人顧曼媛介紹。

  雖然鐵鑊到了運河三灣風景區,但產權歸屬仍屬文物部門,安全保護則由三灣風景區負責。

  運河三灣景區將建鐵鑊廣場

  據介紹,鐵鑊原來分散在瘦西湖、天寧寺,史公祠、八怪紀念館、盆景園以及水文化博物館,其中,天寧寺兩隻、史公祠兩隻、八怪紀念館、盆景園以及水文化博物館各一隻。2013年,為配合大運河申遺,將七隻鐵鑊搬至瘦西湖休閒文化廣場進行集中展示。大鐵鑊為何搬家?原來,運河三灣風景區將在這裡為它們打造一個鐵鑊廣場。

  昨日,記者在運河三灣風景區探訪時發現,東門處確實被圍欄圍起來,工人們正在緊張施工中。

  「除了鐵鑊廣場,這裡還將增加運河碼頭,設立舍直改彎塑像以及鎮水神獸像,充分融入大運河元素。」顧曼媛介紹,鐵鑊廣場是東門改造規劃之一,目前幾隻大鐵鑊已經安裝完成,接下來也將對其周邊環境進行打造,附近會安裝全方位攝像頭,嚴密監控鐵鑊的安全。環境打造完畢後,鐵鑊石碑、銘文介紹等也將相繼展出。運河三灣風景區東門整體改造將在9月26日前全部竣工。

  得知鐵鑊移至運河三灣風景區的消息,王先生鬆了一口氣,「這地方更好,等弄好了我一定會去看看這些『老朋友』的!」

相關焦點

  • 揚州三灣重現「運河帆影」「鐵鑊鎮水」
    揚州三灣重現運河帆影 顧瀟 攝9月7日,3艘風帆船和7隻鐵鑊來到古運河揚州運河三灣風景區段,將在這裡重現運河帆影和鐵鑊鎮水這些大運河文化元素。年過七旬的張懷清,家住運河三灣旁,他的記憶裡,幾十年前,來往古運河的船隻,大多還是風帆船。韓秋顧瀟「百舸爭流,千帆競過」是曾經古運河風帆船的真實寫照。運河三灣風景區負責人王石群說,隨著機動船隻的興起,風帆船已成為稀有之物,市民在城區難得見風帆船。
  • 瘦西湖徐園之謎②:兩隻大鐵鑊幹啥用的?
    說起鐵鑊,大家最熟悉的莫過於瘦西湖徐園內的兩隻。兩隻幾千斤重的大鐵鑊,擱在太湖石的基座上,位置十分地好,基座相當地妙,渾然天成。日月星辰,天光雲影,都影映在鑊內的水中。夏天種植在鑊內的荷花開了,真是一盆絕妙的大盆景。第一個疑問:兩隻大鐵鑊從哪裡來的?鐵鑊旁有一塊《徐園鐵鑊記》碑,詳細記錄了徐園鐵鑊的功能和歷史。
  • 雁蕩山能仁寺大鐵鑊
    雁蕩山能仁寺有一口號稱「亞洲第一」的大鐵鑊,鑄造於北宋元祐七年(1092),鑊高1.38米,上口直徑2.4米,鑊沿可立人,銘文記載重三萬七千斤。古代度量衡與今不同,打個6折,這三萬七千斤也相當於11噸多,是如何稱出來的?用曹衝稱象的辦法顯然不行,鐵鑊又不是大象,沒法趕它到船上。想來必是當年鑄造時按用鐵量計算出來的。
  • 銅煲鐵鑊 撈世界
    不過來到今時今日,電氣廚具已成主流,銅煲銅器已經被擠到一角,但是昔日用它們烹飪出的特色菜式卻依舊流傳,只是散落於南番順各處。最近,在天河北路的銅煲同撈餐廳,就把這昔日的銅器美食給重拾回廣州餐桌之上。餐廳老闆是位年輕的「海龜」,雖然留洋多年,卻一直無法忘記小時候的美味,於是就在光大銀行大廈五樓把兒時的記憶重現。
  • 已獲批! 換乘嘉閔線,直通大虹橋
    已獲批! 換乘嘉閔線,直通大虹橋 ▼▼▼ 13號線西延,及未來的嘉閔線,不但是大虹橋區域立體軌交網絡的完善需要,同時也將進一步加強嘉定與大虹橋及與閔行、青浦、長寧等區域的粘性,讓北虹橋市民出行更加便利。
  • 這座遺址號稱東方龐貝城,出土一個巨大鐵鑊,揭秘古城消失的謎團
    18世紀初,龐貝城遺址被專家意外發現,消息傳出後,震驚整個考古界,但各位讀者是否知道,我國有一座遺址被稱為「東方龐貝城」,在清理這座遺址時,專家們曾出土一個巨大的「鐵鑊」,鏽跡斑斑的鐵鑊,究竟有什麼價值呢?原來,它揭秘了一座城市的消失之謎。
  • 鄯善侏羅紀博物館開工建設為1.6億年古生物安新家
    6月14日,記者從鄯善縣國土局採訪獲知,為給1.6億年前的古生物安新家,日前,鄯善侏羅紀博物館已投入全面建設中。
  • 全新日本展團,5月亮相大虹橋7.2國際館
    上海2018年4月17日電 /美通社/ -- 在今年5月19-21日的由上海騰美展覽有限公司主辦的第49屆中國(上海)國際美博會上,全新的日本展團將與韓國展團、澳洲展團、義大利展團一同亮相大虹橋7.2國際館。
  • 三灣公園打造揚州版「百草園」 種300多種植物
    三灣溼地生態公園一期、二期及核心區相繼建成,已成為市民休閒鍛鍊的好去處。記者從建設方三灣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了解到,公園保留和栽植植物共有300多種,而且其中不少都是「新寵」植物,市民在遊園的同時,還可多認識公園植物,充分發揮公園科普功能。   有本土也有引進  公園內有300多種植物   三灣溼地生態公園有多少種植物?
  • 幣安新幣挖礦項目Unifi Protocol DAO上線,打開DeFi世界大門
    而在2020年11月13日,幣安新幣挖礦宣布上線Unifi Protocol DAO——非託管的、可互操作的去中心化的跨鏈智能合約。幣安新幣挖礦旨在為用戶提供更好的去中心化金融(DeFi)服務體驗,打造新型挖礦模式。
  • 大虹橋蘭生復旦旁,這個青浦C位的低密院墅何以驚豔全城
    漕河涇趙巷科技綠洲三期示意圖華為研發中心(青浦金澤)示意圖上海這座城市的意志與雄心,正在一路向西延伸,從世界一流商務區大虹橋沿著G60科創走廊直至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示範區,標定出一條21世紀上海的「城市黃金走廊」。
  • 杭實外有個蝴蝶園西湖邊已絕跡的蝴蝶在這裡安了家
    它們在西湖邊已絕跡杭實外給它們重新安了家帶著好奇和疑問,記者來到這個校內溫室蝴蝶園,推開玻璃大門,掀開門帘,只見繁花絢爛、蝴蝶翩翩,滿眼的春色映入眼中。「老師,這個毛毛蟲以後會變成什麼蝴蝶呢?」在蝴蝶園上科學課的三年級學生Barry正在杜蘅邊觀察著葉子上的黑色毛毛蟲,一邊畫著一邊問身邊的胡校長。胡校長是知名的蝴蝶專家,潛心於蝴蝶研究十多年,對蝴蝶更是「如數家珍」。杭實外的同學們都親切地叫他「蝴蝶校長」。胡校長轉身走進標本室,拿來一隻蝴蝶標本,俯下身子蹲在Barry身邊,指著標本說:「喏,這就是這種毛毛蟲長大後的樣子,它叫中華虎鳳蝶,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 七個世紀的邊地儒城——建水
    建水七個世紀的邊地儒城臨安古城太陽從東方升起,巍峨的朝陽樓雄偉壯麗,城門就此開啟,吱呀一聲陽光照進了城內,歷史與現實就隨著這一縷陽光穿梭在建水古城。繁華與古樸就這樣交錯於其中,不變的也許是那些古井旁的打水人,豆腐攤邊的食客們。他們生活的城裡還是城外,當城市的界限早已模糊以後,朝陽樓下的城門洞裡透過的那一束光線,告訴我們還有一座城在那裡!歲月賦予建水的魅力不在於它外表的華美,而在於它內含的文化底蘊。如同女子的優雅,建水從骨子裡透出來氣質和韻味,無需錦衣美食,不關歲月滄桑,恬靜而怡然。
  • 李覯經典詩詞五首: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極天涯不見家
    李覯是北宋時期重要的哲學家、思想家和改革家,他生於北宋中期「積貧積弱」之世,雖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勵、奮發向學、勤於著述,以求安國濟民。他流傳下來的詩詞總共只有八十餘首,在宋代詞人中屬於低產作家,今天我們來欣賞其中的幾首。
  • 大虹橋地區幼兒園怎麼樣
    大虹橋地區幼兒園怎麼樣  華東師範大學附屬雙語學校是華師(上海)教育投資有限公司、上海齊舜資產有限公司與上海國際汽車城(集團)有限公司在嘉定安亭地區合作開辦的一所從幼兒園到高中的國際化民辦寄宿制學校。在嘉定區人民政府的支持和教育主管部門特別是嘉定區教育局的指導下,學校將致力於成為「一所影響世界的中國學校」。
  • 品讀·原創|父愛就像白天的星星,你看不見,卻真實地存在著
    1000元,對於我們這樣的窮人家,是一筆很大的錢。母親唉聲嘆氣,父親卻從頭到尾都沒說一句話,微閉著眼,好像要睡著了。父親那副不痛不癢的樣子,讓我懷疑他是否聽見了我的話。那些日子,急壞了的母親就像是熱鍋上的螞蟻,把親戚家借了個遍,最終還差400元。
  • 彩鷸:再見,再也不見?
    8月13日下午,我和妻子如約在溼地外圍的公路邊和小朱碰頭,儘管他已經接待了一撥又一撥鳥友,說起彩鷸還是喜上眉梢。下午4時烈日依舊當頭,沿著田埂我們走進這片溼地:黃鉤蛺蝶四處飛舞,成群的黑翅長腳鷸像是在用腳尖蘸著水走路,小鸊鷉發出一陣陣連貫的叫聲,沙錐隱藏得太妙,總在我們無意靠近時尖叫著撤離。金斑鴴、長趾濱鷸、尖尾濱鷸陸續現身,唯獨不見彩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