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山之鳥——慄背林鴝

2021-01-09 華夏經緯網

全世界有二十分之一的鳥種會住在或經過臺灣,正因為臺灣處在世界鳥類的東亞遷移在線,因此一年四季中均可發現遷移中的候鳥、過境鳥,或迷途的鳥在臺灣做短暫的停留,甚至日久他鄉是故鄉,就此在臺灣定居。

遠在冰河時期隨著海平面下降,臺灣與大陸連成一個完整的陸塊,臺灣便成了北境與南境往來橋梁,當來自北境的動、植物紛紛遷徙南境避寒,有些動植物留在臺灣居住,而當冰河溶化,臺灣再度成了一座海島,斷絕這些生物回家的路,經過數萬年的演化,形成了臺灣的特有種類,單以臺灣的鳥類,就發展出17種特有種以及60種的特有亞種。

「慄背林鴝」又稱「阿里山鴝」,是臺灣特有種鳥之一,在1906年由英國人Walter Goodfellow攀登玉山時首次發現記錄,主要分布2,000至3,000公尺的山區,也有臺灣鳥類的觀察者指出,在繁殖期時,高達3,800公尺的玉山群峰可發現蹤跡,或非繁殖期甚至可以下降至700~800公尺都可以看得見。

生性大方的「慄背林鴝」,喜歡在開闊地活動,常停棲突起物,或在地面上跳躍、行動、覓食,種子與昆蟲是它的最愛,常單獨或成對活動。

雄鳥頭部與頸部是黑色的,眼睛上方有明顯的白眉斑,最容易辨認是頸部有一條慄紅色的帶狀羽毛,英文名「Collared Bush Robin」即指它身上的特徵。而雌鳥大致上是橄褐色,沒有明顯慄紅色的頸飾,白眉斑也較細長。

夏天繁殖期時,常看到雄鳥獨踞枝頭高聲鳴唱,或雌鳥辛苦築巢,為了傳宗接代,繁殖期「慄背林鴝」會有領域區,雄鳥也常表現出不畏危險的警戒行為。

走在阿里山步道與「慄背林鴝」相遇機會不少,活潑大方,一蹦一跳都會牽引遊客的目光,不過,如果發現牠正在銜草築巢,或是嘴上叼著好幾蟲正準備育兒,那麼,幸運如您,請靜靜欣賞它們,可不要打擾喔!

■慄背林鴝小檔案:

‧ 英文名:Collared Bush Robin

‧ 學 名:Luscinia johnstoniae

‧ 分類:燕雀目(Order Passeriformes ),鶲科(Family Muscicapidae).

‧ 型態特徵:身長13公分,體型嬌小。雌雄鳥體色相異:雄鳥有兩道長白眉,黑喉下鑲著明亮的橘紅色橫帶,有如戴著條橘紅色的領巾;雌鳥全身則為橄欖色。

‧ 生態習性:常發出「皮、皮、皮」的叫聲,最後以二、三聲喉音結束。但警戒時則變成「嘎!嘎!嘎!」的喉音。雜食性鳥類,葷素不拘,但幼鳥以動物性食物為主。常停棲於地面突起物及無遮蔽處,如山區森林底層、巖壁上的灌木叢中,單獨或成對活動。三月下旬至八月中旬為繁殖期,此時雌鳥會以苔蘚、鬚根、腐葉或尼龍繩在巖壁的洞穴中築巢,每巢平均產三枚蛋。孵卵、育雛皆由雌鳥負責,雄鳥則負擔警戒的工作。喜在地上跳躍覓食,不怕人。

‧ 棲地分布:為臺灣特有種留鳥,分布於海拔2,000~2,800公尺的林下矮叢、路邊,在阿里山為常見鳥類,因此又名阿里山鴝。

 

 

【臺灣山林悠遊網】

 

責任編輯:高萌

相關焦點

  • 定居南方的鳥竟現身揚州 慄背短腳鵯來到瘦西湖
    慄背短腳鵯 杭德泉攝【核心提示】近期以來,瘦西湖的「鳥訊」不斷,首先是罕見的慄鵐在這裡出現,接著又是揚州新記錄鳥種寶興歌鶇來到這裡。杭德泉說,「這種鳥兒叫聲如銀鈴一般,非常悅耳,聽著讓人精神一振,而且可以肯定,以前沒有聽過這種鳥叫聲,肯定是一個新鳥種。」杭德泉立即將相機端好,根據鳥叫聲的發源地來回「掃描」,終於拍到了它們——慄背短腳鵯。至此,揚州鳥類種類增加到275種。
  • 阿里山簡介
    自然氣候  氣候條件  阿里山之氣候四季相差不大,平均氣溫為攝氏10.6度,在冬季最寒冷之日亦可達零下3度,蚊蚋絕跡,實為臺灣休養避暑最佳處所。1800—3000公尺左右的林相為溫帶林,紅檜、臺灣扁柏、臺灣杉、鐵杉及華山松稱為阿里山五木在此大量生長,阿里山的千年檜木群是目前臺灣最密集的巨木群。3000—3500公尺主要是臺灣冷杉,呈現寒帶林的林相。  多樣的林相造就了多種動物棲息的生態,在鳥類方面,有慄背林鴝、酒紅朱雀、鱗胸鷦鷯等中高海拔鳥群。還有臺灣獼猴、赤腹松鼠、山羌、山豬等動物。
  • 鳥種活頁:白眉林鴝(修訂)
    白眉林鴝White-browed Bush Robin目 雀形目(Passeriformes
  • 早晨,慄背短腳鵯的唯美
    慄背短腳鵯(學名:Hemixos castanonotus),體長18-22釐米。上體慄褐,頭頂和羽冠黑色。背慄色、翅和尾暗褐色具白色或灰白色羽緣。頦、喉白色,胸和兩脅灰白色,腹中央和尾下覆羽白色。
  • 攝鳥人網12月29日鳥訊:雲南拍鳥之保山市(1252期)
    鳥訊:雲南拍鳥之保山市地點:雲南省保山市騰越鎮來鳳山國家森林公園主拍鳥種:藏黃雀、灰腹繡眼鳥、灰翅噪鶥、紅頭長尾山雀、黃腹扇尾鶲、鏽胸藍姬鶲、白斑尾柳鶯、橙腹葉鵯、黃頸鳳鶥、大仙鶲、北紅尾鴝等30
  • 慄喉蜂虎拍攝連續幀
    它的顏色特別鮮豔:黑色的過眼紋上下都是藍色的;頭部及後背的上半部份是綠色;腰部和那細長細長的尾巴也是藍色的;頦頭是黃色;腹部淺綠色;飛行時翅膀下面的羽毛是橙黃色的;最具標誌性的的是它的慄色的喉部,所以也才會得名「慄喉」蜂虎。這麼豐富多彩的羽毛顏色,難怪有人將它稱之為中國最美麗的鳥類,也算是有競爭國鳥之位的資格吧。它不僅美,而且飛行技術高超,能在空中做出急速飛行、滑翔、懸停、急速迴轉等高難度動作。
  • 寶島臺灣之阿里山
    阿里山,臺灣地區地名,是臺灣地區的著名旅遊風景區,阿里山位於臺灣省嘉義市東方75公裡,地處海拔高度為2,216米,坐標為北緯23度31分,東經120度48分,東面靠近臺灣最高峰玉山。由於山區氣候溫和,盛夏時依然清爽宜人,加上林木蔥翠,是全臺灣最理想的避暑勝地。
  • 臺灣遊之阿里山景點特色
    童年聽過一首《阿里山的姑娘》歌曲勾起了我對阿里山的無限嚮往。阿里山位於臺灣省嘉義縣東北,屬於玉山山脈的支脈,由地誇南投,嘉義二縣,是大武戀山,尖山、祝山、塔山、等十八座山脈的總稱。主峰塔山海撥,二千六百多公尺,東面靠近臺灣最高的玉峰。
  • 「中國最美麗的鳥」慄喉蜂虎飛臨雲南劍湖溼地(圖)
    原標題:「中國最美麗的鳥」慄喉蜂虎飛臨雲南劍湖溼地近日,雲南大理劍川縣劍湖溼地管護局巡護人員監測到10多隻慄喉蜂虎,據介紹,慄喉蜂虎是繼灰喉山椒鳥、藍喉歌鴝2個新鳥種外,劍湖溼地自然保護區今年以來記錄到的第3個新鳥種。
  • 【美圖】看圖識鳥——梅花雀科(二)
    慄胸黑雀白腹文鳥紅背文鳥慄背文鳥慄胸文鳥
  • 慄腹文鳥,稻香中成長
    這時候如果望向稻田,在蘆葦枝頭,水稻之巔,往往會見到一種鳥,它就是我們今天將要介紹的慄腹文鳥。它們擁有藍灰色的腿,黑色的頭,棕色的背部羽毛和白色的側面羽毛,於是它們通常被稱為三色文鳥,而它們的亞種會隨機組合這黑白慄這三種顏色。比如,之所以叫慄腹文鳥是因為有的種類腹部為慄色的。有趣的是,慄腹文鳥的雛鳥頭部不為黑色而顯現淺棕色所以看上去會比較普通。雌鳥和雄鳥從外觀上很難區分。
  • 這些鳥屬於梅花雀科,你能認出幾種?!
    暗慄文鳥慄胸黑雀白腹文鳥慄背文鳥慄胸文鳥
  • 鳥:洪湖的三種鳥
    我又看到鳥了,雖然還是模糊不清。 1.池鷺,水裡的,樹上的~ 尾長而常上揚;額及前頂冠棕色,眼先及頭側近白,後頂冠及頸背偏;背、兩翼及尾橄欖綠色,下體白而兩脅灰。於繁殖期雄鳥的中央尾羽由於換羽而更顯延長。華南亞種的上體色深。 3.斑文鳥
  • 這是慄耳鳳鶥,丹江溼地發現的河南鳥類新紀錄
    白腰文鳥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陳慧 通訊員 魏浩真是「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河南生態環境的好轉,又吸引到新鳥種前來。12月4日,記者從河南丹江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獲悉,近日,在日常監測中,保護區工作人員偶然拍到了一種鳥,經鑑定為慄耳鳳鶥。它不但是保護區新紀錄,也被確認為河南省的鳥類新記錄物種。「這群慄耳鳳鶥當時有十餘只,和其他幾種鳥混群在樹林中覓食,被記錄下來。」保護區科研科副科長鄧天鵬介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