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世界範圍內,鳥的種類其實是非常多的,且每一種鳥類都有自己的養育子女的辦法。比方說,杜鵑讓別家的鳥媽媽來撫養自家的小鳥,因為杜鵑本身比其它鳥類要大,所以它的幼鳥也更強壯,在搶食時也更加有優勢。那麼問題來了,難道鳥媽媽分不清自己的孩子嗎?其實還真是這麼回事,鳥媽媽會把杜鵑的幼鳥當做自己的孩子。
此外,鳥類本身還有一個非常特別的習慣。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鳥媽媽在餵食的時候,總是會固定餵養幾隻,這就導致其它小鳥最後因為營養短缺而死亡。起初,人們認為是鳥媽媽分不清幼鳥,以至於不知道哪只餵過了,但後來發現這是鳥媽媽故意的。其實,這裡面包含了自然選擇的法則,也有鳥類獨有的智慧。
鳥媽媽知道,想要生存下去必須有充足的食物,但如果幼鳥太多的話,食物一定會不夠分。那麼,這時就會影響鳥類整個族群,因此在這種情況下,鳥類學會了控制生物個體數量。這也是鳥媽媽會選擇最強壯幼鳥餵食的原因。如果在食物充足的情況下,鳥媽媽才會餵養其它幼鳥。
杜鵑幼鳥正是根據鳥類這個習性,讓自己的幼鳥成功長大,而這也非常符合達爾文的進化論,只有適者才能生存下來。鳥媽媽通過這種方法成功控制鳥類的數量,一方面,保證了鳥類後代可以存活下來,且不會滅絕;另一方面,保證了食物最優利用率。可以說,這裡面包含著大智慧。
就連企鵝也有這一特性,它們會優先餵強壯的一隻,然後才會餵弱小的。大自然的優勝劣汰讓動物們都有自己一套生存方法,所以說達爾文的進化論正是證明了這一點。但他沒有想到的是,進化論卻完全不適用於人類。
當人類產生高等智慧後,大自然的生態環境對人類的影響變得微乎其微。按道理說,動物應當適應環境,但人類恰恰相反,人類可以通過改變居住環境來適應。隨著人類科技的不斷進步,我們已然凌駕於整個自然生態之上。因此,這也給大自然帶來了許多破壞。為了自然生態的平衡,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和義務來保護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