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是母親節,鳥類的母愛深情也令人動容。一個月前,在南京市鼓樓區金域中央小區裡,飛來了一對特殊的客人——瑞典國鳥烏鶇夫婦。他們在院中的一棵樟樹上用泥和草築巢,準備繁殖後代。而一個月裡,這對烏鶇夫婦築巢、下蛋、孵雛、覓食、養育的全過程,被一位市民用鏡頭拍攝了下來,再現了鳥類的母子深情。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梅建明 通訊員 武家敏
一對烏鶇夫婦 安家一棵7米多高的樟樹
家住該小區的陳先生家窗前,有一棵7米多高的樟樹,一對烏鶇夫婦選擇在此安家。陳先生將長鏡頭相機隱蔽在窗後,開始觀察和拍攝它們。最初,兩隻烏鶇不時銜著泥草飛過窗口,逐漸在樹上建起了一個窩。烏鶇夫婦的窩就築在樟樹杈上,用泥草築成巢,飯碗大小,最裡面還有一層鋪墊物,像是用茅草壓成的一床「彈簧褥子」。
據介紹,這隻鳥窩上大下小,呈圓錐狀,窩內毛茸茸的。4月8日,烏鶇媽媽開始在窩裡產下第一枚蛋,在隨後的4天裡,又陸續產下4枚蛋。這5枚呈淡青色的鳥蛋,與鵪鶉蛋一樣大小,很是可愛。此後,烏鶇媽媽每天負責孵蛋,烏鶇爸爸擔負著送餐和站崗放哨的職責,只要發現有斑鳩、白頭翁在周圍轉悠時,它便發出嘰嘰喳喳叫聲,警告對方離開。
烏鶇夫婦每天餵食50多次 5隻小鳥漸漸長大
5月2日,「蛋寶寶」有了動靜,小傢伙用力掙脫蛋殼的束縛出生了。剛出生的小烏鶇上下光溜溜的,沒有一點羽毛,閉著兩隻小眼睛,只知道張著嘴巴唧唧地叫。此後幾天,其它的寶寶也出來了。有了孩子,烏鶇夫婦倆的生活負擔大大加重了,開始頻繁地外出覓食,有蚯蚓、桑葚果等食物,「葷素搭配」還挺注意營養。每天從早到晚,烏鶇夫婦不停地餵食,多達50多次。小烏鶇們一個個張著黃黃的小嘴等待爸媽餵食,飽餐一頓之後,小傢伙又睡著了。烏鶇媽媽還很愛清潔,對於孵化的蛋殼、糞便等,都由烏鶇媽媽將其啄食乾淨,整個鳥窩都很清潔。
遇到雨天,烏鶇媽媽為了呵護小寶寶不被雨淋,就張開翅膀蹲在窩裡,一直不離開,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
在烏鶇父母的呵護下,如今,小烏鶇的羽毛已經漸漸長長了,比起剛孵化時,變得更加美麗漂亮了,而且時常張著小嘴巴唱著小合唱,看樣子日子過得挺愜意的。據了解,烏鶇是瑞典的國鳥,也是鳥中的「口技專家」。
來源:揚子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