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觀察員用嘴給孤幼鳥餵食 被贊最美「鳥媽」

2021-01-07 中國青年網

它們的日常「親子時光」為30多隻孤幼鳥捉螞蚱蠕蟲調節口味

  10日,是母親節,位於雲南太陽河自然保護區的普洱太陽河國家公園裡卻流傳開了一位「最美鳥媽」的感人故事,一位名叫李學書的動物保護觀察員,從今年4月以來,先後在園區的密林中救起30多隻被風雨打落下來的小鳥,為了照顧好小鳥,她不僅精心護理,還用嘴巴銜著蟲子餵食小鳥,在她的精心護理下,小鳥們一天天地健康成長,李學書希望這些小鳥能早日回到森林之中。

  狂風暴雨後落難幼鳥嗷嗷待哺

  4月下旬開始,普洱太陽河國家公園隔幾天就會降陣雨,並伴隨大風。這些不時降下的陣雨對於緩解普洱太陽河國家公園區域的高溫和周邊的乾旱有不少益處,但對處於太陽河國家公園密林中剛孵化出來的幼鳥來說,不但會破壞它們的家,甚至會造成一些致命的打擊,幼鳥們的父母只能眼睜睜看著它們落難卻無計可施。

  作為普洱太陽河國家公園的動物保護觀察員,李學書主要負責園區內小型鳥類的觀察巡護工作,進入4月下旬以來,隔幾天就來一次的狂風暴雨讓她感到不安,因為近期正是小型鳥類孵出幼鳥的季節。果然,如她所料,大風大雨過後,太陽河國家公園的密林中就能找到一些從枝頭掉落的幼鳥。讓她感覺奇怪的是,幼鳥的父母們總是不在身邊,有的幼鳥落下之後直接摔死了,有的也已經奄奄一息。

  李學書對記者講述了其中兩隻幼鳥的發現過程,4月初的一場雨後,她在鳥園區域的一棵大樹下發現了3隻掉落的黃臀鵯幼鳥,其中有兩隻因為摔傷和淋溼已經奄奄一息,在地上動彈不得,眼睛泛著微微的光亮,嘴裡發出微弱的低鳴。其中一隻已經不能動彈了,絨毛溼透的身體痛苦地扭曲著。眼前的情形讓她感到很難過,於是決定要想盡辦法救治這些可憐的幼鳥。

  這次經歷後,從小愛鳥的李學書有意識地在每次大風大雨後加強小型鳥類比較集中區域的巡護,先後共救起了30多隻各種嗷嗷待哺的落難幼鳥,其中包括黃臀鵯、棕背伯勞、鵲鴝等四五種鳥類。

  從救起掉落的幼鳥,到有時含淚向已經冷得丟了半條命的幼鳥哈氣幫助恢復體溫,或者用土掩埋已經死亡的幼鳥,這個感性女人的母性之愛展露無遺。

  手指或竹筷餵食傷鳥嘴改用嘴餵食

  自打這些落難的孤幼鳥被救回之後,李學書每天的工作重點就放在了照顧幼鳥上,現在她已經是30多隻孤幼鳥的「奶媽」。李學書介紹,為了能夠讓這些幼鳥們能夠順利長大並回歸大自然,她還特別向公園的負責人申請專門照顧這些幼鳥。

  經過了一周左右的相處,她已經完全融入了這些小傢伙的生活,為了能夠更好地照顧它們。李學書幾乎調整了自己的作息規律,幼鳥的食量較大,所以李學書需要間隔一個半小時左右就給它們餵食餵水一次。

  為了調節小鳥們的口味,李學書還會捉螞蚱、蠕蟲等餵給它們。在一次次地餵食中,李學書發現,自己用細枝條、手指或者小竹筷餵食難免會鉤傷它們粉嫩的小嘴。為了防止很多剛剛救回來的小傢伙受傷感染,李學書每天除了餵食少量水和玉米面時用竹筷,餵食麵包蟲或者螞蚱等活蟲,她都會用嘴銜著餵給幼鳥們。起初,李學書也覺得有點不適應,活體的小蟲有時會吐出一些烏紫的液體或者像螞蚱這類具有利爪的昆蟲還會把嘴皮鉤傷,讓她覺得「很委屈」。但漸漸地她發現,用竹筷夾著餵幼鳥時,它們張嘴的頻率明顯低於她用嘴餵食時的頻率。

  李學書說,有時她在想萬物有靈,這些從小就失去爸媽的鳥兒竟然這麼「給她面子」,她也就不再計較了,於是用嘴餵食就成了李學書每天和幼鳥們最親近的「親子時光」。

  很多遊客從旁走過見到這樣的場景都會被嚇一跳,因為很多活蟲都會在她嘴上蠕動掙扎,但聽完李學書的介紹後,他們又會發自內心地欽佩她並深受感動,有遊客為了感謝她對這些孤幼鳥的善舉而掏錢給她,但都被她婉言謝絕。很多遊客走過鳥園,都會在鳥園停留拍照。

  而她最大的心願,就是希望這些孤幼鳥可以快快長大回歸自然,縱然心中有萬般不舍,但她知道鳥兒們最終的歸宿應該是大自然。

相關焦點

  • 雲南一動物觀察員用嘴餵幼鳥 被贊最美「鳥媽」(圖)
    它們的日常「親子時光」為30多隻孤幼鳥捉螞蚱蠕蟲調節口味  雲南最美「鳥媽」 用嘴給為30多隻孤幼鳥餵食  10日,是母親節,位於雲南太陽河自然保護區的普洱太陽河國家公園裡卻流傳開了一位「最美鳥媽」的感人故事,一位名叫李學書的動物保護觀察員,從今年4月以來,先後在園區的密林中救起30多隻被風雨打落下來的小鳥,為了照顧好小鳥,她不僅精心護理,還用嘴巴銜著蟲子餵食小鳥,在她的精心護理下,小鳥們一天天地健康成長,李學書希望這些小鳥能早日回到森林之中。
  • 到動物園看鳥爸鳥媽餵食寶寶去
    信息時報訊(記者 黃熙燈)眼下去廣州動物園,不僅可以看到多種鳥窩,運氣好的話還可以看到多種鳥寶寶甚至鳥爸鳥媽餵食寶寶的感人場景。鳥爸鳥媽通過輪流出賣苦力,給孩子們找來了「優質」食物。首選當然是蟲子啦,因為高蛋白有營養。不過蟲子不容易找,所以有時候出去半天弄回來的只有果子。在餵食孩子方面,烏鶇爸爸好像不太「行」,別人家的爸爸會根據小孩兒發育程度來挑選食物大小,而烏鶇爸爸叼回來的果肉很多時候都太大了,根本塞不進孩子的嘴裡。在好幾隻孩子輪流試了個遍還是吃不下後,最後還是得在窩裡再弄開。
  • 攝影師夫妻成為「鳥爸鳥媽」的151天
    然而,在發現有人偷海鳥蛋之後,他們有了一個新的使命……01姜信和原來是一名森林公安,保護野生動物成了他的職責。為了研究候鳥遷徙、亞洲越冬水鳥以及野生動物的救護,他經常跋涉在鴨綠江口溼地。他樂此不疲地追逐鳥類的身影,觀察、記錄、拍照,為此,他還專門向很多著名的攝影家拜師學藝,成為「視覺中國」的籤約攝影師。
  • 一級保護鳥紅嘴藍鵲受傷 南京好心村民救助
    被村民救助的紅嘴藍鵲。   昨天上午,記者接到村民報料,稱在南京高淳區椏溪鎮,有一隻紅嘴藍鵲不慎受傷落地,已被當地一位村民實施了救助。記者在村民史先生家看到了這隻紅嘴藍鵲,只見這隻鳥體長有50多釐米。史先生說,鳥是他和朋友在附近的趙村原磚瓦廠附近的杉樹林下發現的,當時發現時這隻鳥並不怎麼飛動,於是上前捉住它,發現鳥已受傷,上網查詢得知是國家一級保護鳥類紅嘴藍鵲。經過護理和餵食,紅嘴藍鵲已部分恢復。
  • 「浙江最美鳥類」評選結果出爐 紅嘴相思鳥登頂愛情之鳥
    原標題:紅嘴相思鳥登頂愛情之鳥 每天清晨,百靈鳥、畫眉鳥悠揚的歌聲把你從睡夢中叫醒;西湖邊,不時有一群鴛鴦、野鴨遊過;運河邊散步,白頸長尾雉、白鷺時而驚鴻一瞥……今年4月份,由浙江省林業廳、省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主辦的「浙江最美鳥類」評選活動拉開帷幕,經專家提名推薦、公眾投票,評選結果近日正式出爐。
  • 「畸嘴」犀鳥寶寶換「新嘴」
    專家們利用醫學3D列印技術,為犀鳥寶寶再造新「嘴」近日,廣州動物園的獸醫團隊就利用3D列印技術,為一隻天生嘴巴畸形的銀頰噪犀鳥寶寶列印「新嘴」,從此改變「鳥生」。  緊急:畸形小犀鳥面臨餓死危機  2018年8月,生活在廣州動物園內的一隻銀頰噪犀鳥媽媽正在忙碌地拆除巢箱上的封泥,新誕生的銀頰噪犀鳥寶寶即將飛出巢箱。
  • 鳥的王國:籠養觀賞鳥的代表,十分的好看,紅嘴相思鳥
    首先觀察這種鳥,第一個便是要看它的體型了。它是小類的禽鳥,所以長得並不是十分的大,身體的長度僅在13到16釐米之間,用一隻手就可以掌握住他的整個身體。而有的朋友們則喜歡將鳥類在手上把玩,用來逗他們,也是十分有趣的。第二個就是要觀察它們的體態特徵了,身體長得十分的勻稱,羽毛緊實,一點都不蓬鬆。它的眼睛顯得十分的大,並且有神,給人一種靈巧與乖順的感覺。
  • 黃山體態最美的鳥類:紅嘴藍鵲(圖)
    中國網3月27日訊 到過黃山的人,常能在空中、林間或路上看到一種嘴腳紅、尾羽長的鳥,這種鳥名叫「紅嘴藍鵲」,是黃山風景區分布最廣數量最多體態最美的鳥類。  紅嘴藍鵲又名赤尾山鴉、長尾山鵲,是鵲類中個頭最大、尾巴最長、羽色最美的一種,與臺灣藍鵲極為相似
  • ...2000隻回家繁衍……杭州野生動物世界白鷺山下,有群「鳥爸鳥媽」
    4月28日下午2點左右,它們被送到杭州野生動物世界,這裡也是浙江省野生動物救護繁育中心基地。餵食、觀測、幫助幼鳥們熟悉陌生環境……身為杭州野生動物世界獸醫院院長,50歲的劉建勳帶著徒弟王子祥,嫻熟地照料起這群「鳥寶寶」。早在11年前起,劉建勳和四五個同事組成的救護團隊,就成為了一群夜鷺、白鷺幼鳥的「代理爸媽」。
  • 百花洲裡聽鳥鳴,「鳥媽」救助中毒小鳥的故事
    靠近一看,這間工作室裡大大小小飼養著5隻小鳥,工作室的主人胡承春正在忙著給它們餵食。只見他先將食物在嘴裡咀嚼成糊狀,然後再用手指輕輕地餵給小鳥吃。他一邊喂,一邊還要安撫旁邊幾隻等待餵食的鳥兒,神情話語間就像媽媽與孩子一般。
  • 鵜鶘有著世界上最長的嘴,但也是嘴最欠的,一看就不是什麼好鳥
    保定花香小姐姐帶各位走進動物世界,去了解那些貌似距離我們很遠其實又很近的神秘動物。如果你很喜歡閱讀動物世界的資訊,那您正好來對了。本期精彩原創分享:鵜鶘有著世界上最長的嘴,但也是嘴最欠的,一看就不是什麼好鳥。
  • 紅嘴鳥
    紅嘴鳥      紅嘴鳥太笨,總是被其他動物捕食。
  • 廣州動物園的一隻犀鳥寶寶,因為這項技術改變了「鳥生」…
    「媽媽,為什麼我跟別的小朋友不一樣」 今天的主人公, 就是生活在廣州動物園內的一隻銀頰噪犀鳥寶寶。 廣州動物園高級獸醫彭仕明告訴記者,小犀鳥的嘴巴長成這樣,根本無法自己採食飼料,只能繼續依賴鳥爸鳥媽的餵食。
  • 鳥爸鳥媽如何繁育小鳥?農村專業養鳥人暗中觀察1年發現:超有愛
    我們人類永遠弄不清動物界的事情。然而在河北滄州農村,卻有這麼一位專業養鳥人,雖然他養殖鸚鵡的時間不太長,但通過一年的暗中觀察,掌握了鸚鵡如何相親相愛,鳥爸、鳥媽和小鳥如何「遞食」,如何繁育下一代。這位專業養鳥人向筆者講述這些發現時感嘆:「鳥兒的世界真的好有愛。」今年40歲的劉鳳森是滄州市運河區肖莊子村農民。筆者見到他時,他正在給一屋子的鸚鵡餵食。
  • 白頭翁母鳥餵食圖
    小鳥嗷嗷待哺,母鳥銜來了小蟲,小鳥張開大嘴,母鳥將食餵到小鳥的嘴裡,那麼的親密。 母鳥餵完食,還輕輕地親了親小鳥,安慰道:「別著急,媽媽再為你捉蟲子」。 小鳥用期望的眼光望著媽媽飛走,似乎在說:「早點回來,一路小心!」
  • 安陽市區現「怪鳥」 外形稀奇有長長的嘴
    當日14時30分許,記者來到文明大道與中華路交叉口附近的交警執勤崗,在一個儲物櫃內見到了被救助的鳥。只見它雙腿修長,有三個細長腳趾;身上羽毛呈灰褐色,雙翼翼尖呈黑色,翼下及腹下羽毛潔白;雙眼又圓又亮,有長長的嘴,呈黃色,嘴尖有一抹黑色,十分漂亮。「我是上午在警亭旁邊的綠化帶裡發現它的,當時它正撲騰著翅膀想要飛起來,可是總也飛不高,也就半米左右。
  • 世界上最鍾情的鳥是什麼鳥? 它生活在什麼地方?
    犀鳥 它們選擇天然大樹洞營巢產卵,當雌鳥產完卵後,就臥在樹洞裡孵卵,雄鳥銜泥將洞口封閉,只留一個投食的小孔,在雌鳥臥巢孵卵期間,全由雄鳥銜食從小孔中給雌鳥餵食。直到孵出的   原標題:世界上最鍾情的鳥是什麼鳥? 它生活在什麼地方?   世界上最鍾情的鳥是什麼鳥?
  • 節目《動物圈的問號臉》將播 觀察員交流養寵經驗
    節目中,人類觀察員不僅會交流各自的養寵經驗,回答一些生僻卻有用的養寵冷知識,還會通過洞察動物朋友的有趣私生活,大開推理腦洞,最終逐一揭秘動物的種種迷惑行為,喚醒大眾對於飼養寵物的思考,引發跨圈層關注。  提問觀察萌寵故事 專注「養寵伴寵」話題  據了解,即將於6月10日首播的《動物圈的問號臉》是由B站原創的動物觀察類綜藝,一共10期。
  • 警民合力救助「紅嘴鳥」 竟為國家保護鳥類紅嘴藍鵲
    四川新聞網消息(何清  徐雅兵 文/圖)10月1日 ,洪雅縣公安局交管大隊民警救助一隻受傷的「紅嘴鳥」,經甄別,為國家保護鳥類紅嘴藍鵲。當日上午,交管大隊巡邏民警在轄區在止戈鎮五龍祠卡點執勤時 ,一名居民手捧一隻顏色為藍黑相間的受傷「紅嘴鳥」前來求助,聲稱:自己意外發現一隻顏色為藍黑相間的「紅嘴鳥」趴在草叢中,無法飛行。
  • 鳥餵食時為何總挑相同幾隻?鳥媽媽養育之道,其中蘊含大智慧
    在全世界範圍內,鳥的種類其實是非常多的,且每一種鳥類都有自己的養育子女的辦法。比方說,杜鵑讓別家的鳥媽媽來撫養自家的小鳥,因為杜鵑本身比其它鳥類要大,所以它的幼鳥也更強壯,在搶食時也更加有優勢。那麼問題來了,難道鳥媽媽分不清自己的孩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