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爸鳥媽如何繁育小鳥?農村專業養鳥人暗中觀察1年發現:超有愛

2021-01-07 河北鄉土

俗話說,人有人言,獸有獸語。我們人類永遠弄不清動物界的事情。然而在河北滄州農村,卻有這麼一位專業養鳥人,雖然他養殖鸚鵡的時間不太長,但通過一年的暗中觀察,掌握了鸚鵡如何相親相愛,鳥爸、鳥媽和小鳥如何「遞食」,如何繁育下一代。這位專業養鳥人向筆者講述這些發現時感嘆:「鳥兒的世界真的好有愛。」

今年40歲的劉鳳森是滄州市運河區肖莊子村農民。筆者見到他時,他正在給一屋子的鸚鵡餵食。其實,劉鳳森專業養殖鸚鵡的時間並不長,只有短短一年時間,但是通過一年的發展,目前劉鳳森養殖鸚鵡的數量在當地已屬於規模最大的。

劉鳳森說,原先自己一直在農村養雞,養了20年。由於養雞不掙錢,去年4月份,劉鳳森轉行,開始養殖觀賞鳥。從自己熟悉的養雞,轉行到不熟悉的養鳥這一行,劉鳳森的轉型不可謂不大,但是勤奮好學的劉鳳森認為:「既然做了,就要做出個樣子。」跟師傅學,跟書本學,以及養鳥人之間的交流,劉鳳森不錯過任何一次學習的機會。劉鳳森說:每天除了吃飯睡覺外,就是跟鳥兒待在一起,觀察鸚鵡的生活習性,熟悉各種鸚鵡的特點。

「鸚鵡每窩產卵3至8枚,產卵期,兩枚蛋之間的距離是兩天,孵化期大概20天,大鳥餵小鳥大概40天,小鳥就能自己啄食……」說起鳥兒的這些生活習性,劉鳳森侃侃而談。其實,不僅僅這些看得見的事情,對於鳥兒的一些不容易讓人見到的習性,劉鳳森也是摸了個門清。比如,鳥兒育雛,遞食等這些比較「背人」的事情,都在劉鳳森的掌握之中。

劉鳳森談到,比如成鳥孵化哺育幼鳥,公鳥、母鳥各有分工,母鳥負責孵卵,公鳥負責警戒和遞食。「公鳥吃穀物後,反芻出來餵給母鳥,母鳥吃後再反芻給幼鳥。」劉鳳森進一步解釋,公鳥反芻出來的是帶有消化液的穀物,母鳥把帶有公鳥消化液的穀物吃進後經過進一步消化,然後再把帶有自己消化液的穀物餵給幼鳥吃,這就叫「遞食」。

劉鳳森說,兩隻鳥兒能不能成一對,除了鳥齡、溫度等因素外,主要看公鳥、母鳥能不能「遞食」,就是說母鳥讓不讓公鳥喂,公鳥餵不餵母鳥,這是決定兩隻鸚鵡能不能繁衍下一代的主要因素。不然,即便把兩隻鳥兒強扭在一起也成不了「夫妻」。

劉鳳森還介紹,鳥兒在孵化期間,母鳥除了飛出巢穴排洩外,一般不離開鳥巢半步,整個孵化期,公鳥都要守護在巢穴外,保護著自己的領地,防止其他鳥兒搗亂,影響孵化。因此在這段時間,母鳥不出鳥巢覓食,全部由公鳥反芻來餵食。

劉鳳森談到,通過觀察鳥兒繁衍下一代,真的讓人感嘆,鳥兒的世界超有愛,這些愛的表現,有些人都不能企及,都得向鳥兒學習。

相關焦點

  • 連續兩年小鳥入駐築巢繁育後代,不知是否是去年的鳥媽呢?
    晚上下班回到家再去看看的時候,鳥窩已經空了心裡其實挺失落的圖4,5,6是今年的鳥窩,架在相隔2米遠的番石榴樹上這次架窩的番石榴樹枝在陽光棚裡,不用擔心淋雨,而且番石榴樹枝葉繁茂,也遮陰鳥窩底部居然是幾根塑料繩子繞在樹枝上,小鳥真是厲害了當時我就覺得有可能是去年的鳥媽又回來啦去年因為不懂,冒失拍了好幾次,
  • 攝影師夫妻成為「鳥爸鳥媽」的151天
    10年後,姜信和調到廣播電視局工作,保護鳥類從職業變成了業餘愛好。妻子車勇是一名教師,也是姜信和的鐵粉。每當周末休息,兩人便一起到溼地休閒觀鳥,成為鳥群的忠實護衛者。2017年5月14日上午,夫妻倆在鴨綠江口的溼地發現有人在偷鳥蛋。姜信和馬上打了報警電話。夫妻倆在森林公安的指導下對鳥蛋進行了清點,竟然有264枚。這麼多鳥蛋怎麼辦呢?
  • 斑鳩產蛋兩枚咋只孵出一隻鳥?聽專職養鳥員細說緣由
    中國江蘇網4月20日訊 「我家的斑鳩孵出小鳥啦。」前天上午,家住城南新區匯景新城小區的張女士在微信朋友圈發布喜訊:繼去年夏初,一對斑鳩飛來她家後窗臺築巢產蛋孵育後代,今年又有一對斑鳩飛來,在同一位置築巢孵出小鳥。但令她不解的是:為何連續兩年斑鳩都是產蛋兩枚,卻只孵出一隻小斑鳩呢?  這對斑鳩於3月28日產蛋兩枚,然後開始輪流坐窩孵育。
  • 弱鳥鬥強蛇
    這是一個真實故事,每次看照片都讓人感動,今天分享給大家。去年6月30日星期日,我隨1314群友去本溪老邊溝採風。在一條河邊,突然發現河對岸崖壁旁,有兩隻小鳥在發了瘋似地叫,一邊叫還一邊往上衝,衝擊的位置是一片綠葉雜草覆蓋的巖石小平臺。看這個架勢肯定有不尋常的事發生了,於是繞過河去想一看究竟。繞到附近後仔細觀察,發現一條大蛇在吞吃一隻幼鳥,大蛇足有一米多長,5—6釐米粗。
  • 養鳥需要注意什麼事項?剛買的鳥若這樣做,可能會引起這個症狀!
    本文章由事邵傑愛寵物獨家發布,歡迎大家前來領略我的文章~養鳥首先要講道德,如果沒有充分的飼養鳥的條件,還是要自己克制一下,不然會觸及到道德底線的問題。飼養條件:有家裡人支持,個人的經濟允許,個人的時間充足,有專業的飼養技術,會進行食譜配製,可以做到起居打理,懂和鳥相處之道等。相處之道是長期飼養籠鳥之後獲得的感受。其中,想領悟相處之道的秘訣,最關鍵的鑰匙是愛心。若沒有愛心,鳥是不願意打開心扉跟人交流的。
  • 【央視裡的長島】鄰居家的孩子走錯門,鳥爸鳥媽該咋辦
    【央視裡的長島】鄰居家的孩子走錯門,鳥爸鳥媽該咋辦 2020-06-11 04: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老漢一輩子養鳥被尊為「鳥把式」,最後一次鬥鳥失敗鳥毀人亡
    剛剛立秋,天氣仍然炎熱,年過六十的老李提著滾籠,沿著彎曲的山路,一直向前,樹叢中不時地傳來畫眉鳥清脆婉轉的叫聲,他太熟悉和喜歡這種叫聲了。老李從二十多歲就開始飼養畫眉鳥,至今已有四十多個年頭。他開的理髮店門前,一年四季都掛著兩三籠畫眉鳥。他說:「我一邊給別人理髮,一邊聽鳥語聲聲,宛如走入了仙境,心裡頭就充實、高興。」
  • 到動物園看鳥爸鳥媽餵食寶寶去
    信息時報訊(記者 黃熙燈)眼下去廣州動物園,不僅可以看到多種鳥窩,運氣好的話還可以看到多種鳥寶寶甚至鳥爸鳥媽餵食寶寶的感人場景。鳥爸鳥媽通過輪流出賣苦力,給孩子們找來了「優質」食物。首選當然是蟲子啦,因為高蛋白有營養。不過蟲子不容易找,所以有時候出去半天弄回來的只有果子。在餵食孩子方面,烏鶇爸爸好像不太「行」,別人家的爸爸會根據小孩兒發育程度來挑選食物大小,而烏鶇爸爸叼回來的果肉很多時候都太大了,根本塞不進孩子的嘴裡。在好幾隻孩子輪流試了個遍還是吃不下後,最後還是得在窩裡再弄開。
  • 我和寵物鳥的故事,它愛模仿人類說話,又溫順,還親人,粘人
    我和寵物鳥的故事,家裡養了一隻小松鴉鳥,是屬於鴉科類鳥,一種聰明的鳥,鴉科類鳥一般壽命長智商高,還長得很有帝王之氣。松鴉很好養,我家連仙人掌都養不活,那隻鳥活了十六年。它們很喜歡人,簡直和狗一樣,關鍵是要多陪它。
  • ...2000隻回家繁衍……杭州野生動物世界白鷺山下,有群「鳥爸鳥媽」
    村民發現的三隻夜鷺幼鳥。這是三隻夜鷺幼鳥。或許不小心從巢中跌落,也或許被居心叵測的人打落,在臨安區的一片竹林,幼小的它們被村民發現。4月28日下午2點左右,它們被送到杭州野生動物世界,這裡也是浙江省野生動物救護繁育中心基地。餵食、觀測、幫助幼鳥們熟悉陌生環境……身為杭州野生動物世界獸醫院院長,50歲的劉建勳帶著徒弟王子祥,嫻熟地照料起這群「鳥寶寶」。
  • 家有小鳥展翅飛
    小鳥破殼,鳥窩內外立馬一片繁忙。鳥爸鳥媽都是稱職的捕蟲能手兼運輸大隊長,叼著蟲子、蚯蚓等食物,每天若干次來回餵食,飢餓的小鳥,總是一齊張開4張小黃嘴,嗷嗷待哺,爭寵爭食。尤為難得的是,鳥爸也經常給鳥媽送上點心,愛意濃濃。 攝像頭,也讓我們看到了不忍看到的一幕。
  • 如果小鳥從窩裡掉出來,鳥媽媽是如何放回小鳥的?今天總算知道了
    因為鳥窩的小,所以這就間接的使得裡面所得以生存空間的擁擠,一個鳥窩,如果擁有太多的雛鳥,或者遭遇其他不可抗的因素,這些都會導致小鳥從鳥巢裡掉落。沒有發育完成的小鳥,並沒有飛行能力和覓食能力,它們必須待在鳥巢裡等待鳥媽媽的餵食,因為只有等它們長大了,它們才具有相應的生存能力。那麼,當小鳥掉落鳥巢外這種情況發生,鳥媽媽如何才能將小鳥重新放回鳥巢呢?
  • 10歲男孩連續一個月拍下烏鶇鳥繁育過程,被老師搬上課堂
    現代快報訊(記者 張曉培)"2020 年 4 月,在我家陽臺上,突然發現一隻鳥窩的雛形,之後鳥窩慢慢變大完善。4 月 5 日,裡面有了第一枚鳥蛋 ……" 這是徐州一 10 歲男孩聶明遠記錄下的鳥兒成長過程。一個多月的時間裡,聶明遠見證了新生命的誕生,拍攝下了小鳥學飛的過程,這些陽臺 " 來客 " 成了他最愛的 " 夥伴 "。
  • 百花洲裡聽鳥鳴,「鳥媽」救助中毒小鳥的故事
    但最近一段時間來,他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這5隻小鳥身上。胡承春指著正在身上蹦來蹦去的一隻小鳥說,這是幾天前剛剛搶救過來的一隻中毒的白頭翁。「當時這隻白頭翁吃了有毒的野果子,眼看蹬著腿不行了,有人發現後趕緊送到我這來救治。我先用嘴把鳥的胃液裹出來,再用清水給它灌腸,從早上九點開始,直到下午一點半它才緩了過來。從那以後,它就不離開我了,把我當成了媽媽。」
  • 家裡總聽見鳥叫 打開排煙道嚇一跳
    家裡沒人養鳥,廚房卻經常傳出鳥叫聲,鞍山一居民家就遇到了這種怪事,一番排查之後發現一窩鳥在家中不僅做了窩,甚至還孵出了崽!鞍山立山太平居民黃濤(化名)最近總在家裡聽見鳥叫聲,還是那種很急的尖叫。家中沒人養鳥,這若隱若現的鳥叫聲是從哪裡來的呢?經過一番查找,黃濤在廚房發現了端倪,在一個安裝抽油煙機的排風管的柜子裡,有一個放雜物的紙盒箱,打開箱子才發現,一半的地方被一堆樹枝草葉佔據了,裡面居然還有三隻連毛都沒長的青黑色小傢伙在蠕動,原來自己家裡居然有一個鳥窩。
  • 在農村有很多小鳥常在樹枝上睡覺,為什麼鳥睡著了不會掉下來?
    在農村有很多小鳥常在樹枝上睡覺,為什麼鳥睡著了不會掉下來?文/農夫也瘋狂在農村裡有許許多多的野生動物,對於很多70後、80後的農村娃來說,這些野生動物中有些不僅是美味,而且還是童年的美好回憶。如果你細心觀察的話,有些小鳥就常在樹枝上睡覺,那它們為什麼不會掉下來呢?今天就和大家來分享一下這個農村的冷知識,幫助大傢伙漲漲知識,希望大家喜歡。我們人類都是躺著睡覺的,如果站著睡覺那是會摔跤的,因為在睡著了之後,全身肌肉就放鬆了,這樣也失去了平衡能力了,所以摔跤是很正常的。那為什麼小鳥卻可以在樹上睡覺而不會掉下來呢?
  • 合肥:女子家中陽臺放置籃筐 引來小鳥年年築巢
    小黑鳥產下5個鳥蛋。窗外年年都有鳥築巢6 月20 日下午,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來到黃女士家看到,在廚房陽臺外的欄杆上,放著一個水果筐,裡面有一隻碗口大的鳥窩。水果筐是黃女士2010冬天放置的,「當時只是想放一些菜在外面保鮮。」2011年7 月,黃女士驚奇地發現,竟然有一對斑鳩在水果筐內銜草築巢,孵化小鳥。
  • 如果散養鳥不宜太多,還要注意品種以防止鳥種之間互咬、互鬥
    如果飼養較多,除準備好以上用具外有條件的應放在向陽的屋內散養,這就需要準備必要的鳥舍、繁育籠等。鳥舍的選擇應因地方大小而定。地方大、有空餘房間的,可選擇一間或多間北房進行鳥的培育。散養式鳥舍的優點是鳥活動的空間大,便於模擬野外生活環境,由於雄鳥可飛翔利於交配產卵和在窩內孵化,如黃雀、燕雀、紅嘴相思鳥、鷯哥、牡丹鸚鵡等。
  • 家中要是養鳥的話,會對你產生影響嗎?該如何和鳥相處!
    一、臥室可以養鳥嗎有很多人在養鳥的時候都喜歡在家中的臥室裡面養,看上去這樣跟鳥相處很親切還可以隨時都能觀察到鳥的一舉一動,但是也是有著一定的害處的。在第一點來說,鳥和人都是一樣的都有著正常的代謝功能都會掉毛,雖然說鳥類的羽毛都是很漂亮的,但是在睡覺的時候有一些小的絨毛還是會吸入,會對呼吸道和肺部造成一定的損傷,非常不利於人們的身體健康。有可能剛開始的一段時間內是沒有什麼感覺的,但是要是時間久的話,就會感覺到嗓子不舒服的情況。
  • 陽臺花盆的鳥蛋孵出了小鳥 13歲女生每天觀察寫十篇日記
    浙江在線05月25日訊前天17:56,網友「大指島」微信我們:五一假期我們回老家,回來後發現陽臺上一個空花盆裡多了個鳥窩。過了兩天裡面多了四個鳥蛋,後來又多了兩個,共六個。我們一直關注,原來是一窩八哥蛋。今天已有兩隻八哥孵出來了。自從陽臺上來了新鄰居,女兒很興奮,一直寫觀察日記,用圖文記錄小鳥的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