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立秋,天氣仍然炎熱,年過六十的老李提著滾籠,沿著彎曲的山路,一直向前,樹叢中不時地傳來畫眉鳥清脆婉轉的叫聲,他太熟悉和喜歡這種叫聲了。
老李從二十多歲就開始飼養畫眉鳥,至今已有四十多個年頭。他開的理髮店門前,一年四季都掛著兩三籠畫眉鳥。他說:「我一邊給別人理髮,一邊聽鳥語聲聲,宛如走入了仙境,心裡頭就充實、高興。」他昨天剛把兩隻已馴熟的畫眉鳥以每隻兩千元的價錢賣給上海客戶後,心裡頓時空蕩蕩的,一夜都沒有睡好覺。這不,今天一大早他就帶著工具來到楓樹灣套鳥來了。
老李拿的雙面滾籠由青竹編成,是捕鳥籠,長約三尺,高一尺半,上面兩個滾輪,媒子鳥放在籠中鳴叫,山上的野鳥撲來站在滾輪上就滾落下來進了籠裡。老李用這種滾籠誘過上百隻畫眉鳥。其中有公有母,公的叫聲婉轉嘹亮,個頭大的留下來,母的鳥叫聲咕咕單一,沒有價值,放歸山上。
老李沿著山路,來到溝底,這裡主要是一人多高的酒盅粗的板慄樹,黑松樹,米辣子樹等樹叢,濃密的樹枝中不時傳來畫眉的叫聲。老李呼吸著帶有綠草綠葉的芳香氣息,腳踏布滿松枝樹葉的腐殖土壤,耳邊伴隨潺潺的流水聲和鳥鳴聲,他欣然一笑,自言自語的說,好地方哇。趕緊把滾籠掛在離地一米多高的樹杈上,籠中媒子鳥在短暫的時間就適應了這裡山清水秀野鳥成群的環境,站在跳杆上引吭高歌了。不到十分鐘,只聽「呼啦啦」「呼啦啦」的響聲傳來,四隻野畫眉齊噗噗地站在滾籠上了,雙腳還沒有站穩就滾落進籠,束手就擒了。
藏在不遠處林叢中的老李哈哈大笑「成了,成功了,逮住了。」他看看籠中驚恐啼叫的四隻野畫眉,他馬上辨別出這是兩對鳥,兩公兩母,野畫眉認為飛來的鳥要搶佔他們的地盤和領土了,雙雙攜手,前來打鬥驅趕,不料落入籠中。老李把頸長,胸寬個大的兩隻公畫眉留下,兩隻母的放掉。一路哼著二黃小調回家了。
老李住在這個鎮上,家中只有他一人。據說,年輕時有人給他介紹對象,他跟姑娘見面時,開始一言不發,像個啞巴,介紹人催他說話交流,他一張口就說「理髮咋滴咋滴,畫眉鳥叫聲怎樣好聽」 等,姑娘臉一沉,扭頭就走了。隨後他一直沒有再找,按照他的話說就是:「我是一人吃飽了全家不餓,再找一個,我還得養活她,劃不著。」
養畫眉,老李可謂是有理論有實踐,他珍藏了一本清朝時期用毛筆撰寫的「養鳥秘籍」,他一有空就看,不認識的字找別人請教。小鎮上養鳥的只有一二十戶,人們經常提著自己的鳥籠子登門向他請教。人多了,這個喊李師,那個喊李把式,他高興得滿臉紅光,更不會放過賣弄養鳥學問的好機會。
剛學養鳥的戴眼鏡的小學王老師,提著籠子登門拜師,王老師還沒落座,老李就津津樂道地說開了:「你說畫眉鳥為什麼要鳴叫?人有人言,獸有獸語,畫眉鳥的鳴叫也是向對方同類鳥,用聲音傳遞一種信號,一是向對方雄性鳥炫耀威力,讓對方離開,特別是在繁殖季節,一般一對畫眉鳥佔一個山頭,別的畫眉鳥休想幹擾。二是向異性求婚,用歌唱顯示愛情,或用招引母鳥。當環境幽靜,心情舒暢的時候,往往也會自我唱歌,所說的大盤小盤就是如此。」
王老師繼續問老李:「為啥老毛鳥難以馴服?」老李一邊喝茶一邊回答:「老毛鳥是在山野生活了一年以上的鳥,年限越長越難以馴服,因為鳥在山野生活,環境寬闊,空氣新鮮,飛翔自由,突然改為籠養對環境不容易適應。再一個在山野生活幽靜,很少受到幹擾,突然改為籠養,環境嘈雜,人物晃動,難使膽怯的習慣變得安靜。最後一點就是大腦成熟,不容易受騙,就像成年麻雀一樣,被稱為老家賊。要想使老毛鳥馴服得需要一定的耐力和信心,不要急於求成嘛。」
王老師見老李說的口水直冒,而且越說勁越大,並連聲附和說:「你說的對,句句是經驗之談。」說畢,王老師起身在對門小賣部為老李買了兩包五塊錢的猴王煙,走了。
老李養畫眉非常有耐心,他喜歡養崽子鳥,他每年都要選擇幾隻發育健壯的崽子鳥仔細填喂。在填餵中,要逐漸使崽子鳥下槓追食,等小鳥羽毛稍豐滿時,對不能鳴叫確認是母鳥的剔除去,留下大的公鳥繼續調教。
老李常常用麵粉蟲逗引,使鳥出籠叼食,距離由近到遠,或在籠上或在籠後,久而久之成為習慣。這時小鳥就可以出籠嬉戲,戲畢回籠。在每次回籠前,他總給信號,使鳥養成一見到或聽到信號就回籠的習慣。每次回籠後,他給一兩根麵包蟲作為獎賞。等到羽毛長齊後能飛行時,他再以麵粉蟲訓練,將鳥在手上肩上鳴叫。鎮上的人們常常看見他,他在前面走,畫眉鳥在後面追,鳥兒一會兒停在他手中,一會兒又停在他的肩頭,他用麵粉蟲逗引,鳥兒叫口多樣清晰,煞是有趣,使人喜愛,引得許多人圍觀。
其實老李還是特別喜歡馴養原毛鳥,按他的話說,原毛鳥剛剛離開巢窩,獨立生活大自然,已經能夠鳴叫和持續的鳴叫,但不連口,發音幼稚。大腦基本發育成熟,對改變環境的適應性比較好,這樣的鳥調教出來正值黃金年齡,還能多玩幾年。
老李性子直爽,愛爭強好勝,他養原毛鳥主要是能參加打鬥。鬥畫眉我國古已有之,古代人一開始養畫眉就是為了以鬥而取樂的,後來聽它鳴叫得也好聽,才作為唱鳥,籠養起來。在陝南各縣至今還保留著鬥畫眉鳥的風俗。
怎麼才能選擇一隻能徵善戰的畫眉鳥呢,老李不虧為老把式,他說:「首先要從外型上,個子要壯大,頭頂呈方形或扁平,眉粗寬亮,嘴尖銳長,嘴角寬闊,腳粗壯而有力,眼球凸出而有神,在陽光下反射靈敏。在精神上要求性兇猛,富有神經質,長時間不愛鳴叫,叫時聲音雄壯,能讓別的鳥兒聽了不敢再叫。」
的確老李馴鳥有方,鳥飼料方面除開用小米,包穀渣,調雞蛋蒸熟外,還添加牛肉粉、魚粉、雞骨頭粉等,既不讓鳥兒肥胖,又讓鳥兒有健康的體魄。
老李經常提著鳥籠子到鳥友家門口參加格鬥,以鍛鍊鳥兒的打鬥的毅力和兇猛,養成好鬥的精神,每次鳥兒打鬥後,及時進行水浴,解除疲勞,並給幾根活蹦亂跳麵粉蟲以資鼓勵。他經常以死麻雀放入籠中,任鳥兒啄食。除青飼料外不加別的食物,過了一段時間再放進活麻雀,讓鳥啃啄打鬥。這樣久而久之,打鬥時一見到對方就會像餓虎撲食一般,其兇狠勁兒可想而知。
老李所在的小鎮打造成古風古韻的明清時期老街特色,鳥語花香是古鎮的文化內涵。文化部門給養鳥戶一一贈送了從青島購回來的雕花新鳥籠,籠布子一色的藍色金絲絨,掛在各戶門前,鳥兒輕聲細語,更添小鎮風情,受到南來北往遊客的好評。
老李和幾個養鳥的在一起商量決定恢復鳥兒格鬥的場面。每周星期六早上,在禹王宮戲臺上讓遊客觀看鳥兒打鬥的節目,誰贏了,鬥輸的鳥兒就作為贈品獎勵。
這天,天氣十分炎熱,戲臺上依次排放了近二十籠要求上場格鬥的畫眉勇士。老李的鳥兒昂頭挺胸地頭一個上場,連打三籠,仍然精神飽滿,成為擂主。但仔細看之,鳥兒的一隻腳被啄得開始冒血,別人勸老李見好就收,好事不過三,你的鳥兒傷了。老李則乾脆的回答:「不礙事,我的鳥兒,不怕苦,也不怕死,輕傷不下火線,再打!」王老漢的鳥兒和老李的鳥兒格鬥不到三個回合,只見老李的鳥兒,雙腳一崴,癱倒在籠底,而王老漢的鳥兒還騎在老李的鳥身上連啄帶扯,往死的打,老李的鳥兒漸漸不動彈了。
這時場上安靜得出奇,只見老李黑乎著臉,上臺扯開自己的鳥籠門,把已是奄奄一息的鳥兒抓出來狠狠地摔在水泥地上,邊摔邊說:「你這個不爭氣的東西。」他頭也不抬的離開了鬥場。
老李連續三天沒有開門理髮,人們操心的推開房門一看,他直挺挺的睡在床上,臉龐慘白得嚇人,死了。
文圖/北虢斯基 戴新成
戴新成,供職於陝西省石泉縣廣播電視臺,現年59歲,資深新聞記者,多篇散文、小小說、新聞報導發表在各級報刊、電視臺。本文為戴新成先生授權發表作品,如需轉載,請與北虢斯基或者戴新成先生本人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