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們的日常「親子時光」為30多隻孤幼鳥捉螞蚱蠕蟲調節口味
雲南最美「鳥媽」 用嘴給為30多隻孤幼鳥餵食
10日,是母親節,位於雲南太陽河自然保護區的普洱太陽河國家公園裡卻流傳開了一位「最美鳥媽」的感人故事,一位名叫李學書的動物保護觀察員,從今年4月以來,先後在園區的密林中救起30多隻被風雨打落下來的小鳥,為了照顧好小鳥,她不僅精心護理,還用嘴巴銜著蟲子餵食小鳥,在她的精心護理下,小鳥們一天天地健康成長,李學書希望這些小鳥能早日回到森林之中。
狂風暴雨後落難幼鳥嗷嗷待哺
4月下旬開始,普洱太陽河國家公園隔幾天就會降陣雨,並伴隨大風。這些不時降下的陣雨對於緩解普洱太陽河國家公園區域的高溫和周邊的乾旱有不少益處,但對處於太陽河國家公園密林中剛孵化出來的幼鳥來說,不但會破壞它們的家,甚至會造成一些致命的打擊,幼鳥們的父母只能眼睜睜看著它們落難卻無計可施。
作為普洱太陽河國家公園的動物保護觀察員,李學書主要負責園區內小型鳥類的觀察巡護工作,進入4月下旬以來,隔幾天就來一次的狂風暴雨讓她感到不安,因為近期正是小型鳥類孵出幼鳥的季節。果然,如她所料,大風大雨過後,太陽河國家公園的密林中就能找到一些從枝頭掉落的幼鳥。讓她感覺奇怪的是,幼鳥的父母們總是不在身邊,有的幼鳥落下之後直接摔死了,有的也已經奄奄一息。
李學書對記者講述了其中兩隻幼鳥的發現過程,4月初的一場雨後,她在鳥園區域的一棵大樹下發現了3隻掉落的黃臀鵯幼鳥,其中有兩隻因為摔傷和淋溼已經奄奄一息,在地上動彈不得,眼睛泛著微微的光亮,嘴裡發出微弱的低鳴。其中一隻已經不能動彈了,絨毛溼透的身體痛苦地扭曲著。眼前的情形讓她感到很難過,於是決定要想盡辦法救治這些可憐的幼鳥。
這次經歷後,從小愛鳥的李學書有意識地在每次大風大雨後加強小型鳥類比較集中區域的巡護,先後共救起了30多隻各種嗷嗷待哺的落難幼鳥,其中包括黃臀鵯、棕背伯勞、鵲鴝等四五種鳥類。
從救起掉落的幼鳥,到有時含淚向已經冷得丟了半條命的幼鳥哈氣幫助恢復體溫,或者用土掩埋已經死亡的幼鳥,這個感性女人的母性之愛展露無遺。
手指或竹筷餵食傷鳥嘴改用嘴餵食
自打這些落難的孤幼鳥被救回之後,李學書每天的工作重點就放在了照顧幼鳥上,現在她已經是30多隻孤幼鳥的「奶媽」。李學書介紹,為了能夠讓這些幼鳥們能夠順利長大並回歸大自然,她還特別向公園的負責人申請專門照顧這些幼鳥。
經過了一周左右的相處,她已經完全融入了這些小傢伙的生活,為了能夠更好地照顧它們。李學書幾乎調整了自己的作息規律,幼鳥的食量較大,所以李學書需要間隔一個半小時左右就給它們餵食餵水一次。
為了調節小鳥們的口味,李學書還會捉螞蚱、蠕蟲等餵給它們。在一次次地餵食中,李學書發現,自己用細枝條、手指或者小竹筷餵食難免會鉤傷它們粉嫩的小嘴。為了防止很多剛剛救回來的小傢伙受傷感染,李學書每天除了餵食少量水和玉米面時用竹筷,餵食麵包蟲或者螞蚱等活蟲,她都會用嘴銜著餵給幼鳥們。起初,李學書也覺得有點不適應,活體的小蟲有時會吐出一些烏紫的液體或者像螞蚱這類具有利爪的昆蟲還會把嘴皮鉤傷,讓她覺得「很委屈」。但漸漸地她發現,用竹筷夾著餵幼鳥時,它們張嘴的頻率明顯低於她用嘴餵食時的頻率。
李學書說,有時她在想萬物有靈,這些從小就失去爸媽的鳥兒竟然這麼「給她面子」,她也就不再計較了,於是用嘴餵食就成了李學書每天和幼鳥們最親近的「親子時光」。
很多遊客從旁走過見到這樣的場景都會被嚇一跳,因為很多活蟲都會在她嘴上蠕動掙扎,但聽完李學書的介紹後,他們又會發自內心地欽佩她並深受感動,有遊客為了感謝她對這些孤幼鳥的善舉而掏錢給她,但都被她婉言謝絕。很多遊客走過鳥園,都會在鳥園停留拍照。
而她最大的心願,就是希望這些孤幼鳥可以快快長大回歸自然,縱然心中有萬般不舍,但她知道鳥兒們最終的歸宿應該是大自然。
記者 左學佳 通訊員 陶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