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江黃嘴河燕鷗育雛短視頻合集(時長:1分41秒)
3月下旬,經過志願者和德宏州、盈江縣多部門密切協作,全國僅7隻、正在大盈江上孵化幼鳥的黃嘴河燕鷗育雛「危機」得以妥善解決。經過近半個月的時間,喜訊傳來,4月4日,志願者觀察到第一隻黃嘴河燕鷗幼鳥破殼,5日,第二隻幼鳥破殼,大家的努力終於結出碩果。
「4月4日,我和往常一樣到大盈江邊拍攝老朋友黃嘴河燕鷗,在雄鳥叼著魚來餵食時,突然發現一個小傢伙從鳥巢裡探出腦袋,我趕緊拍攝下了這些畫面,經過仔細觀察並對影像進行對比,可以確定是黃嘴河燕鷗的雛鳥出世了,我非常激動。」4日當天,最早發現黃嘴河燕鷗幼鳥破殼的德宏自然生態攝影師何學勝激動地說。4月5日,何學勝等人觀察到第二隻黃嘴河燕鷗幼鳥開始出現在沙灘上。「雖然才經過一天時間,頭天發現的幼鳥已經會在巢邊『閒逛』了,雄鳥有時候只能叼著魚追著孩子喂。」說起「調皮」的幼鳥,何學勝也忍俊不禁。
據了解,黃嘴河燕鷗繁殖地基本選擇在江心沙灘上,沙灘距離水面不超過30釐米,幼鳥一般需要30—45天時間才能起飛,在這期間,幼鳥會跟著雌鳥在巢邊「散步」並學習飛翔等技能。在前段時間的科學普查中,共發現進入孵化的黃嘴河燕鷗共3窩,目前,除了已經有2隻幼鳥破殼的這窩外,另外兩窩還在孵蛋。雲南銅壁關省級自然保護區盈江縣管護分局的工作人員左常盛告訴記者,為了保證黃嘴河燕鷗安全度過育雛期,相關職能部門採取了多方面的保護措施:聘請護鳥員對目前發現的3個鳥巢進行24小時看守;加強與上遊電站對接聯繫,保證水位不上漲,確保鳥巢安全;採取一些食源補充措施,投放一些較小的魚,保證幼鳥能有食源;做一些圍欄措施,保護好鳥巢不被動物、牲畜踐踏,確保幼鳥安全。同時,持續加強對幼鳥出生情況的觀測和保護。
在現場,記者看到前來拍攝黃嘴河燕鷗的攝影師絡繹不絕。本地生態志願者何海燕告訴記者:「作為一名本地攝影師,感慨很多,相對來說,近幾年鳥況不太好。但是今年以來,在相關部門的重視下,保護力度也加大了。今年的情況非常好,鳥巢都被保護起來,非常高興拍到了小鳥出窩、小鳥餵食的畫面。以前很少有這種情況,非常難得。」他對這幾隻小鳥非常有信心,希望它們能夠順利長大。
新聞連結
位於大盈江上遊的葫蘆口電站3月20日發布通知,於3月26日開始開閘放水進行維修。消息一經公布後,德宏自然生態保護志願者立即與相關職能部門聯繫,州、縣多個相關部門與水電站緊急溝通,按照安全流量進行有計劃的放水,從而保護了大盈江育雛鳥類的安全。《德宏團結報》就此事專門刊發文章《點讚!為鳥類繁殖讓道 德宏多部門聯合解除大盈江鳥類育雛「危機」》,該事件也得到了新華社、中央電視臺等媒體的高度關注,紛紛給予報導並讚揚了這場「救援」行動。這次黃嘴河燕鷗幼鳥的順利出生,是對本次多部門聯合解除鳥類育雛「危機」的最大鼓勵,也讓這次行動成為我國野生動物保護的範例。
文字、視頻:德宏傳媒集團全媒體記者 朱邊勇通訊員 尹以祜何學勝
圖片:清源 寸智勇 尹以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