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嘴河燕鷗,會成為中國下一個消失的物種嗎?

2021-02-17 銅壁關自然保護區

黃嘴河燕鷗(Sterna aurantia)屬鴴形目鷗科,中等體型[1],頭頂黑色,背、翅為灰色,頸腹部為白色,嘴大而黃因此得名。棲於淡水流域和沙洲,主要以小型魚類為食。黃嘴河燕鷗是國家II級保護動物,德宏的大盈江流域是近年來國內唯一能記錄到該物種的地方。

據Del Hoyo等[2]報導,黃嘴河燕鷗為留鳥。而根據監測記錄,棲息於大盈江流域的黃嘴河燕鷗表現出候鳥的習性特徵,即每年12月底至次年7月到此繁殖,繁殖結束後離開。2019年的監測記錄顯示,黃嘴河燕鷗每窩產蛋3枚,成功孵化2枚,孵化期為24天左右。繁殖期間有很強的領域性,會主動攻擊靠近其巢穴或讓其感受到威脅的動物,並伴隨著盤旋和大聲警示;但對一些在巢周圍活動的小型鳥類則熟視無睹。

2019年監測視頻

目前,國內黃嘴河燕鷗種群數量岌岌可危,從2014年的13隻下降至2018年5隻,2019年監測到7隻。為守護中國最後的黃嘴河燕鷗,在德宏州委、州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各級各部門的大力支持下,銅壁關自然保護區管護局與嘉道理保育組織合作,採取了搶救性保護措施,成功孵化6隻,使其種群數量從7隻增長為13隻。2020年3月,又到了黃嘴河燕鷗繁殖的季節,經監測目前發現了5隻黃嘴河燕鷗,其中一對已產卵孵化。

自發現黃嘴河燕鷗在中國分布以來,種群數量稀少、繁殖期結束去向未知、歸來數量不穩定成為其種群數量恢復的瓶頸。此外,和黃嘴河燕鷗形態極為相似的黑腹燕鷗標本採集地也在盈江,目前國內已記錄不到該物種,我們希望通過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與廣泛參與,使黃嘴河燕鷗種群數量保持增長,不赴黑腹燕鷗後程,永遠翱翔在大盈江上空。

黑腹燕鷗標本保存於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鳥類標本館

[1]鄭光美.中國鳥類分類與分布名錄(第三版)[M].科學出版社,2017

[2]del Hoyo, J., Elliott, A. & Sargatal, J. (1996) Lynx Edicions Handbook of the Birds of the World, vol. 3: Hoatzin to Auks. Barcelona, Spain.

全面加強鳥類保護  依法規範鳥類監測

黨建引領促發展 體制改革顯成效 ——中國共產黨雲南銅壁關省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總支部委員會成立

銅壁關自然保護區積極推進極小種群植物保護項目實施

相關焦點

  • 大盈江2隻黃嘴河燕鷗幼鳥破殼
    盈江黃嘴河燕鷗育雛短視頻合集(時長:1分41秒)   3月下旬,經過志願者和德宏州、盈江縣多部門密切協作,全國僅7隻、正在大盈江上孵化幼鳥的黃嘴河燕鷗育雛「危機」得以妥善解決。
  • 生物多樣性·小百科(61) | 脊椎動物·黃嘴河燕鷗:國內僅雲南分布...
    生物多樣性·小百科(61) | 脊椎動物·黃嘴河燕鷗:國內僅雲南分布瀕臨滅絕 2020-07-30 11: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滅絕52年後現身,消失63年重回視野,為何物種屢次消失又出現
    消失63年之久的中國物種在福建馬祖列島重回視野 一種被稱為中華鳳頭燕鷗的物種過去主要棲息在中國山東海岸,不過寒冬到來後,遷徙到較熱海岸,例如廣東、福建等地區,但是從上個世紀開始,中華鳳頭燕鷗數量越來越少,人們最後一次看到它是在1937年的山東青島,以後人類視野中再也沒有它活動的蹤影了,被認為是已經滅絕的物種
  • 滅絕52年後現身,消失63年重回視野,為何物種屢次消失又出現
    一般來說,一個物種數量越來越少,最後看不到了,基本被認定是滅絕了。消失63年之久的中國物種在福建馬祖列島重回視野一種被稱為中華鳳頭燕鷗的物種過去主要棲息在中國山東海岸90年的植物物種,名為枯魯杜鵑(Rhododendron adenosum),之前被確認為在野外滅絕了,但現在又出現在我國,這真是一件讓人非常高興的事情,相信專家會好好地保護最後一棵野枯魯杜鵑物種。
  • 打斑鳩會犯法嗎?
    斑鳩覓食高粱、麥種、稻穀以及果實等,有時也吃昆蟲的幼蟲,巢築在樹上,一般高距地面3~7米,用樹枝搭成,結構簡單,北部越冬,雌雄羽色相似,主要在林緣及其附近集數隻小群活動,秋冬季節斑鳩結群棲息,飛行似鴿,常滑翔,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打斑鳩會不會犯法吧
  • 極危無亞種,「中國大鳥」消失60年找到了,如今怎麼樣了?
    「中國大鳥」消失60年出現該生物就是中華鳳頭燕鷗,屬於中型水鳥,體長38-42釐米。這種生物在我國不同地區的叫法不一樣,中國東北部稱它為「夏候鳥」,南部稱為「冬候鳥」。它的別名叫「黑嘴端鳳頭燕鷗」。「中國大鳥」首次發現是在1861年,而從1937年的時候,中華鳳頭燕鷗就處於消失的狀態,甚至還有人說它可能已經滅絕了,由於它神氣醒目的黑色鳳頭羽冠令人比較難忘,所以也有「神話之鳥」稱,我國也是在它消失之後,不斷地尋找,希望能夠早點發現,但是這一尋找就是60多年,直到2000年的時候,科學家們終於在福建省沿海的馬祖列島發現了它
  • 宮古島發現」紅皮書「鳥類黑嘴端鳳頭燕鷗
    近日,日本衝繩縣宮古島發現了此前只在中國東部的沿海小島上繁殖,被列為極危鳥種的黑嘴端鳳頭燕鷗。
  • 生態沁水杏河鳥
    有明顯的白色領圈,其下有明顯的黑色領圈,眼後白斑向後延伸至頭頂相連,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
  • 中國一級、二級保護動物名錄
    中國一級、二級保護動物名錄   中國一類保護動物:  脊索動物門->哺乳綱  熊猴 臺灣猴 豚尾猴 大熊貓 紫貂 貂熊 蜂猴所有種  雪豹軟體動物門->瓣鰓綱  庫氏硨磲  軟體動物門->頭足綱  鸚鵡螺  節肢動物門->昆蟲綱  中華蛩蠊 金斑喙鳳蝶  腔腸動物門->珊瑚綱  紅珊瑚  中國二類保護動物
  • 神話之鳥傳奇——中華鳳頭燕鷗
    在當地人眼中,它們只不過是一些普通的海鳥,常來常往於此;可在專家們的眼裡,它們卻是一類消失了半個多世紀的物種,重新驚現於世。這種鳥就是被專家稱之為「神話之鳥」的黑嘴端鳳頭燕鷗。長樂閩江口的鱔魚灘,江風與海風際會,鹹水和淡水交融,灘涂平坦寬闊,潮汐徐緩,波瀾不驚,是海鳥眼中的極樂世界,各種水鳥雲集這裡。那麼,這些黑嘴端鳳頭燕鷗風塵僕僕地趕來,是為了享受何種歡樂呢?
  • 廣東湛江首次記錄到珍稀水鳥黃嘴白鷺
    中新網廣州5月13日電 (程景偉 林蔭)據廣東省林業局13日消息,廣東湛江市愛鳥協會工作人員和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團隊近日在湛江某海島上開展鳥類調查時,記錄到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黃嘴白鷺。據介紹,這是湛江首次記錄到該種珍稀水鳥。黃嘴白鷺亮相廣東湛江海島。
  • 上百隻燕鷗組團覓食
    一瞬間,兩三百隻燕鷗乘風破浪而來,踏著翻滾的浪花,叼起湧動的魚群,飽餐一頓後便消失在天際。日前,在環島東路香山遊艇碼頭附近,觀鳥愛好者拍下了這一群燕鷗覓食的場景,「驚豔」了廈門市觀鳥協會的眾多資深觀鳥人。連日來,大家紛紛齊聚在此,等候抓拍燕鷗的照片。廈門市觀鳥協會會員、資深觀鳥人林鴞表示,大家之所以如此激動,是因為往年很少有機會能觀測到數量如此龐大、種類如此之多的燕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