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脫出現巨嘴「吼鳥」,飛翔聲響如拖拉機,雌鳥孵卵全靠雄鳥餵食

2020-10-18 雪靈谷自然地理

墨脫位於喜馬拉雅山東一側,屬亞熱帶溼潤氣候區,溫暖溼潤。原始森林裡,植被豐富,棲息著一種棕頸犀鳥,這種大鳥不僅叫聲響亮,而且飛翔時也會發出巨大的聲響,仿佛拖拉機的聲音一般,因此被當地人稱為「吼鳥」。

據中國西藏新聞網報導,不久前,科研人員在西藏墨脫縣布窮湖附近,拍攝到一隻棕頸犀鳥,它正站在一株大樹上,仰起頭,黃色的巨嘴尤為突出,正悠閒地覓食。陽光照在這隻棕頸犀鳥身上,顯得它的羽毛更鮮豔,真像一隻美麗活潑的精靈。

01體長約96-110釐米,黃色巨嘴佔到了身體的1/3

棕頸犀鳥有個別名叫棕頸無盔犀鳥,但當地人習慣叫它們為「吼鳥」,形象貼切。屬於犀鳥科、皺盔犀鳥屬,是典型的熱帶留鳥。

體長約96-110釐米,它那黃色的嘴巴,十分奪目,不僅顏色鮮豔,而且形狀巨大,向下彎曲。據科研人員楊樂介紹,棕頸犀鳥那張大嘴巴,大約佔到了身體的1/3。而與其他犀鳥相比,棕頸犀鳥最顯著的特點是沒有盔突。

多種鮮豔的色彩,在棕頸犀鳥身上完美搭配,大嘴巴是黃色,上面有寬黑斑紋;喉囊是紅色的,眼睛四周是藍色的,猶如塗了眼影。

再看它的羽毛色彩,雄鳥的頭頸部是棕色的,身體是黑色的;雌鳥有所不同,沒有棕色,頭、頸和下體都是黑色;它們的尾巴末端,都是白色的。

棕頸犀鳥的外表特徵十分明顯,在茂密的森林裡,只要遇上,一眼就能辨認出來。

02叫聲響亮穿透樹林,飛翔響聲如拖拉機

犀鳥喜歡生活在熱帶雨林裡,相對來說,棕頸犀鳥更喜歡深山密林的環境,棲息在海拔600-1800米的熱帶、亞熱帶常綠闊葉林中,國內主要分布於雲南南部、西藏東南部。

它們的叫聲特別響亮,而且具有穿透力,能夠穿透層層密林,傳達到比較遠的距離。雄雌棕頸犀鳥發出鳴叫Kup的聲音,不像雙角犀鳥那麼低沉,當地有經驗的山民,憑聲音就知道林中有棕頸犀鳥。

它們的叫聲實在令人驚奇,但是當它們張開翅膀飛翔時,那聲音更具「魔性」。據科研人員楊樂介紹,「它們振翅時會發出很大的聲響,有點類似拖拉機的聲音。」

當它們從熱帶雨林的上空中,呼嘯著飛過,扑打雙翅,發出巨大的呼呼聲響,仿佛有駛來一輛拖拉機。當地人稱棕頸犀鳥為「吼鳥」,十分形象生動。

棕頸犀鳥總是成雙成對活動,或者組成10隻左右的小群,一起去覓食、活動,甚至待在一株大樹上,時不時舉辦一場派對。

通常在天然樹洞中營巢居住,安全又舒適;以榕樹果等肉質野果為食,它們會用那大嘴巴輕鬆採摘漿果,剝食堅果。

03雌鳥孵卵期間會將自己封禁在樹洞裡,全靠雄鳥餵食維持生命

春季萬物勃發,4-6月是棕頸犀鳥的繁殖期。它們對伴侶的選擇很謹慎,一旦配對成功,就會不離不棄,直到死亡。

每年的春季,到了繁殖年齡的棕頸犀鳥會忙著「戀愛結婚生子」,而已經配對棕頸犀鳥也要忙著「生兒育女」。

雌鳥一窩產卵一兩枚,以樹洞為家,也以樹洞為「產房」,在裡面鋪墊柔軟的羽毛,儘可能地讓自己的窩變得舒適。

鳥類在產卵、孵卵期間,最怕遭到天敵襲擊,有愛的鳥媽媽總要想盡辦法去保護自己未出生的雛鳥。而棕頸犀鳥的方式比較特別,同時也很有愛。

雌鳥產卵之後,選擇將自己「封禁」起來,雄鳥會幫忙一起將樹洞的洞口封上。雄鳥去銜來泥土、木屑等東西,混合自己的糞便,一點一點將洞口封起來。雌鳥在裡面,雄鳥在外面,將洞口堵上,直到樹洞只剩一個小小的孔。

雌鳥專心孵卵,不必擔心天敵來襲,但卻不能自己出去覓食了。所以,雄鳥每天要尋找更多更好的食物,帶回家餵給雌鳥吃。

一位觀鳥愛好者親眼目睹,一隻雄性棕頸犀鳥口中含著野果,飛到一株大樹上,通過小小的洞口,將食物餵給裡面的雌鳥。

這個過程是艱辛的,鳥媽媽為孵卵不能出巢,而鳥爸爸則要負責「妻子」的飲食,沒有一天間斷過,總是先餵飽了「妻子」,自己才開始吃東西。

在此期間雌鳥的大部分羽毛會脫落,直到雛鳥破殼,鳥媽媽才「出關」,並且換了新的羽毛,從裡面啄開洞口,飛出樹洞,拍打著翅膀,興高採烈的樣子。

隨後,鳥媽媽與鳥爸爸一同餵養巢中的雛鳥,直到它們長大成年。

結語

棕頸犀鳥分布狹窄,數量稀少,據國際鳥盟2001年的分析記錄估算,棕頸犀鳥全球種群數約2500-9999隻。而棕頸犀鳥在生存中面臨最大的問題就是,棲息地遭破壞或喪失。

保護棲息地刻不容緩,不要讓我們的孩子只能在書中見到棕頸犀鳥!

雪靈谷動物實驗室/出品

參考資料:北京科普之窗網、生活科學網、西南山地、中國鳥類志、中國西藏新聞網

相關焦點

  • 生物多樣性·小百科(42) | 脊椎動物·水雉:雌鳥「開疆拓土」 雄鳥...
    生物多樣性·小百科(42) | 脊椎動物·水雉:雌鳥「開疆拓土」 雄鳥孵卵餵食 2020-05-15 16: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它被稱為愛情鳥,孵蛋時雌鳥被封在洞中90天,雄鳥天天送食物
    除了飛翔方式特別,最讓人津津樂道的是冠斑犀鳥非常專情,堪稱鳥界模範夫妻,它們遵循著一妻一夫制,甚至,只要其中一隻死掉,另外一隻冠斑犀鳥不會再去尋找新的伴侶,而是會鬱鬱寡歡,絕食而死。冠斑犀鳥對待愛情忠貞不渝,而其奇特的繁殖習性更是讓當地人稱它為「愛情鳥」,因為一旦雌鳥產卵,雄鳥就會化身為模範丈夫,無微不至的照顧雌鳥,這事讓人類都自嘆不如。
  • 世界上最鍾情的鳥是什麼鳥? 它生活在什麼地方?
    犀鳥 它們選擇天然大樹洞營巢產卵,當雌鳥產完卵後,就臥在樹洞裡孵卵,雄鳥銜泥將洞口封閉,只留一個投食的小孔,在雌鳥臥巢孵卵期間,全由雄鳥銜食從小孔中給雌鳥餵食。直到孵出的   原標題:世界上最鍾情的鳥是什麼鳥? 它生活在什麼地方?   世界上最鍾情的鳥是什麼鳥?
  • 它被稱為愛情鳥,孵蛋時雌鳥被封在洞中90天,雄鳥每天都會送食物
    除了飛翔方式特別,最讓人津津樂道的是冠斑犀鳥非常專情,堪稱鳥界模範夫妻,它們遵循著一妻一夫制,甚至,只要其中一隻死掉,另外一隻冠斑犀鳥不會再去尋找新的伴侶,而是會鬱鬱寡歡,絕食而死。冠斑犀鳥對待愛情忠貞不渝,而其奇特的繁殖習性更是讓當地人稱它為「愛情鳥」,因為一旦雌鳥產卵,雄鳥就會化身為模範丈夫,無微不至的照顧雌鳥,這事讓人類都自嘆不如。冠斑犀鳥喜歡把巢穴搭在比較高的石洞或樹洞中,巢中會鋪上樹葉、雜草、羽毛等較鬆軟的東西。
  • 科研人員再次在墨脫拍到棕頸犀鳥
    雄鳥嘴黃色,喉囊紅色,頭、頸、胸呈棕色,腹慄色,外側初級飛羽具寬闊的白色尖端,尾靠尖端的一半全為白色。雌鳥頭、頸和下體黑色,臉部裸露皮膚淡藍色。據悉,其野外特徵明顯,容易識別。相較其他犀鳥,棕頸犀鳥更喜山區環境,棲於海拔600—1800米的常綠林。記者從科研人員楊樂展示的照片上看到,棕頸犀鳥棲息在高大的樹枝上,顏色很顯眼。尤其是大大的嘴巴非常惹人注目,幾乎佔到了身體的1/3。
  • 神農架出現一對山和尚,雄鳥見雌鳥不在家孵卵,飛走不給雌鳥蟲吃
    有時遇到喜鵲接近巢穴,入侵它們的領域,雄鳥的羽冠就會展開,表現驅逐行為,意思是說,再不走,小心我揍你!這時雌鳥總是偎依在雄鳥旁邊,只要一打架,隨時上去幫忙。雌鳥不在家孵蛋偷偷飛走雌鳥產出第一枚卵後,就開始孵卵了。
  • 四川峨眉山出現一種仙鳥,紅臉頰白長尾,遇到危險雄鳥讓雌鳥先逃
    01紅臉頰白長尾,飛翔時長尾飄飄,被譽為「林中飛仙」白鷳是大型鳥類,雄鳥體重約1.5-2千克,而雌鳥體重約1.1-1.3千克。不過,它們姿態輕盈優雅,一點也不顯得笨重。雄鳥不僅體型比雌鳥大,外觀也比雌鳥更美麗。我們先來看看雄鳥的長相,它的臉頰紅若胭脂,頭上有一簇藍黑色的羽冠,美麗大方。《禽經》中記載:「似山雞而色白,行止閒暇。」
  • 中印邊境出現黑䴉:頭上一抹紅,背上一抹白,雄鳥送好吃的給雌鳥
    經常聽人提起朱䴉,雪白的身姿美麗優雅,而且還是自帶光環的吉祥之鳥。黑䴉與朱䴉同屬於鸛形目䴉科,但很多人沒聽說到過黑䴉。黑䴉有兩個亞種,是全球性瀕危物種,極為罕見。分布於印度、尼泊爾、巴基斯坦,目前在我國主要分布在中印邊境,1899年在雲南西南部採到過一黑䴉雄鳥標本。
  • 瀕危黑䴉:頭上一抹紅,背上一抹白,雄鳥會送好吃的給雌鳥
    分布於印度、尼泊爾、巴基斯坦,目前在我國的分布狀況不明,1899年在雲南西南部採到過一黑䴉雄鳥標本。03雄鳥會送好吃的給雌鳥,還會一同孵卵養娃黑䴉的繁殖季,並不集中在某一小段時間,在3-10月期間,都有可能繁殖,趨向於季風之前。進入繁殖期的黑䴉有一些變化,叫聲變得更響亮,雙腳會變得鮮紅。
  • 大別山現灰臉猛禽,雄鳥捕到野兔交給雌鳥,餵飽3隻幼鳥自己才吃
    ,是隼形目、鷹科、鵟鷹屬的中型猛禽,雌鳥與雄鳥的外形一樣,不過卻比雄鳥個頭大。雄鳥體重約375-447克,而雌鳥的體重在420-500克左右。 體色比較低調,披著一身棕褐色的羽毛,就連翅膀上的覆羽也是棕褐色的,尾巴上有3道寬的黑褐色橫斑。胸部以下為白色,遍布著棕褐色橫斑。 當它們收起翅膀,安靜地站在樹枝上時,是很難發現它們的。只有在張開翅膀,在高空中飛翔時,才能展示它們猛禽風姿。
  • 大別山現灰臉猛禽,雄鳥捕到野兔交給雌鳥,餵飽3隻幼鳥自己才吃
    灰臉鵟鷹又叫灰面鷂,是隼形目、鷹科、鵟鷹屬的中型猛禽,雌鳥與雄鳥的外形一樣,不過卻比雄鳥個頭大。只有在張開翅膀,在高空中飛翔時,才能展示它們猛禽風姿。比較特別的是,灰臉鵟鷹擁有一雙金黃色的眼睛,當它盯著你看時,十分犀利,令人不寒而慄。
  • 這種折衷鸚鵡雌鳥活的很享受,雄鳥活得像奴隸,當地人:雄鳥願意
    在比亞克島上山區的森林裡,棲息著比亞克島折衷鸚鵡,此次我們主要是想搞清楚折衷鸚鵡的生活習性,以及雌鳥和雄鳥的體表顏色為什麼差別這麼大。這種鸚鵡身長35釐米左右,體重是400多克。左邊雄鳥,右邊雌鳥簡單的來說,雄鳥的羽毛顏色為什麼是綠色的,而雌鳥的羽毛顏色為什麼是紅色的?
  • 漢石橋溼地驚現「鳥中大熊貓」
    順義    「順義出現『鳥中大熊貓』啦!」北青社區報記者獲悉,被稱為「鳥中大熊貓」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大鴇(bǎo),在北京市漢石橋溼地市級自然保護區出現。大鴇在我國的現存數量已低於大熊貓數量,這是順義區首次發現這種鳥類。
  • 科學家發現這種雄鳥,對著同性唱情歌求偶,忠貞不亞於異性伴侶
    雌鳥與雄鳥不同的是,雌鳥羽色發灰,無橙紅色的頰斑、喉胸部黑色橫紋和兩脅的褐色羽毛及白點。未成年的幼鳥體羽很像成年雌鳥,只是頭部的羽毛是與背部呈現出灰棕色,嘴的顏色為黑色。有的研究人員認為,斑胸草雀的雌鳥仍然在試圖選擇有著更好基因的雄鳥,只不過不從外表來判斷;也有人認為,雌鳥實際上更注重雄鳥在行為上與自己是否「志趣相投」。德國的科學家實驗也證明了這一觀點,斑胸草雀雌鳥擇偶時更多地看著雄性在行為上符合自己的期待。
  • 蘇拉威西島發現巨腳鳥,把蛋產在土坑裡,靠爛葉發酵來孵化小寶寶
    02造窩:挖一個大坑,叼來雜草與枯葉,扔進坑裡就是一個家眾所周知,絕大多數鳥媽媽都是親自孵卵並照顧雛鳥長大,每到繁殖季節,大多數雌鳥都把卵產在窩裡,然後趴在卵上,用體溫來孵卵。但蘇拉冢雉媽媽卻是用「挖坑」的另類方式孵蛋,而且只管下蛋,不管雛鳥。
  • 它是鳥卻不會飛,憑著粗壯而長的腳,成了高速長跑運動員!
    在動物園,它的飼料也是以植物性飼料為主,動物性飼料為輔,也可以隨意採食園內的雜草和樹葉,冬季則補充足夠的青飼料,如蔬菜等。此外,還要給它備足清潔的飲用水。▼▼▼鴯鶓雖然不會飛翔,但是兩腳強壯,極善於奔跑,而且耐力很好。有人做過測定,鴯鶓的跑速比非洲鴕鳥還要快,時速可達48~60千米,最快每小時能跑80—100千米,因而被人們稱讚為「高速長跑運動員」。
  • 每周識鳥——冠斑犀鳥
    【每周識鳥】是我館的原創欄目,我們會在每周介紹一種在我館展廳內展出標本的鳥類,並標註展品位置,同時配上一張特徵明顯的畫作,方便讀者們記住它的容貌。而它們裸露的眼周顏色也透露著性別的秘密,雄鳥的眼周裸皮為青藍色,而雌鳥大多是白色或肉白色。   犀鳥的飛翔姿態尤為特殊,它們多會伸直脖頸、兩翅平展張開在空中進行滑行飛翔,因為姿態酷似飛機,也因此得到了一個獨特的別稱:飛機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