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折衷鸚鵡雌鳥活的很享受,雄鳥活得像奴隸,當地人:雄鳥願意

2021-01-10 小生講動物

等到你了,歡迎你來閱讀我的文章,作者旨在推動野生動物保護的觀念,致力於野生鸚鵡保護事業多年。

我是西布耶的助手,西布耶是一名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IFAW)的動物學家,兼任野生動物救援(Wildaid)的組長。

比亞克島折衷鸚鵡

去年我跟隨西布耶教授去印度尼西亞比亞克島,調查當地的一種折衷鸚鵡——比亞克島折衷鸚鵡。

在比亞克島上山區的森林裡,棲息著比亞克島折衷鸚鵡,此次我們主要是想搞清楚折衷鸚鵡的生活習性,以及雌鳥和雄鳥的體表顏色為什麼差別這麼大。

這種鸚鵡身長35釐米左右,體重是400多克。

左邊雄鳥,右邊雌鳥

簡單的來說,雄鳥的羽毛顏色為什麼是綠色的,而雌鳥的羽毛顏色為什麼是紅色的?

從圖片上看雌鳥和雄鳥兩性間存在非常明顯的差異,那麼雌鳥和雄鳥之間必然也存在巨大的行為差異,一定存在著某種進化的聯繫,搞清楚這些相關性的問題就意義重大了。

那時已經進入12月份,正是這種比亞克島折衷鸚鵡處在的繁殖季節;當地有一名護林員,叫阿丁,他是一名非常熱心的護林員。

阿丁給予我們許多的幫助,給我們安排了舒適的住所,就在他家裡。

我們向阿丁了解關於比亞克島折衷鸚鵡的情況,肯據阿丁的講述,我們了解到當地人是非常喜歡雌鸚鵡的,不僅喜歡雌鸚鵡的羽毛(做飾品、羽毛扇子,很漂亮),還把雌鸚鵡看成「貴婦人」,認為雌鸚鵡非常有福氣。

他們認為雌鸚鵡總能得到雄鸚鵡周密的照顧,享受著清福,反觀雄鸚鵡他們就沒有那麼喜歡了,雄鸚鵡在本地人的眼裡就像「奴隸」,是侍候雌鸚鵡的。

雖然我們的考察工作非常艱苦,但是我們的收穫還是很大的,搞清楚了比亞克島折衷鸚鵡兩性差異的原因。

西布耶教授是個熱心腸的人,對我是有問必答的,關於這種折衷鸚鵡調查成果,他都會認真的給我講解。

其實造成比亞克島折衷鸚鵡的這種體態差異,屬於折衷鸚鵡的性選擇問題,講起來難免會涉及到很多專業術語,這樣講起來就會難以讓人理解。

教授很有辦法,他通常會使用一種講解方式,讓人聽起來更加淺顯易懂,比如:比亞克島折衷鸚鵡的性選擇問題,教授直接把它定義成:鳥生觀。

就拿這種折衷鸚鵡來說,雌鳥和雄鳥羽毛顏色不同,就意味著它們的生活習性和行為也是有很大不同的。

鸚鵡的繁殖,也可以說成是鸚鵡對後代(小鸚鵡的投資的差異),在這方面雌鳥的觀點是提供大個子的卵,大個的卵可以為後代提供更多的營養,更容易受精,讓後代長得個子更大。

大鳥卵更不容易生產和孕育,體重可能佔到雌鸚鵡的15%以上,更耗費體能,所以產量會少一些,少了,這些大卵子就會變成稀缺資源。

比一般鸚鵡的蛋大

雌鸚鵡為了能給自己的大個卵子提供優質的精子,就必須從眾多雄鸚鵡中挑選,為了達到這個目的,雌鸚鵡進化成了漂亮鮮豔的顏色來吸引雄鸚鵡。

雄鸚鵡為了得到這種稀缺資源,會和其它雄鸚鵡爭搶著接近雌鸚鵡。

那麼只有強健的雄鸚鵡最後勝出才能來到雌鸚鵡的身邊,這也是自然的選擇。

雄鸚鵡願意配合雌鸚鵡,畢竟雌鸚鵡是具有主動權的。

而雄鸚鵡的鳥生觀是為後代提供撫養能力,所以不需要把精力耗費著華麗的羽毛上面,長成綠色的羽毛反而是保護色,可以提高自己的存活率,降低被天敵捕食的風險。

雌鸚鵡這方面就處於非常不利的地位,太過漂亮,就非常吸引人了,被捕捉的死亡率很高。

那麼在比亞克島折衷鸚鵡的繁殖期間,雌鳥和雄鳥的行為就會差別很大,雌鳥只產2個卵,雌鳥終日待在巢穴裡負者孵卵,雄鳥負者給雌鳥提供孵卵期間的食物,直到小鸚鵡被孵化出來。

小鸚鵡孵化出來以後,雌鳥就輕鬆自由了,因為雄鸚鵡擔任了所有小鸚鵡的撫養工作。

雌鳥每日除了自己吃喝,別的什麼也不做了,這時候雌鳥看上去更像「貴婦人」,活的很享受,雄鸚鵡終日忙碌著給小鸚鵡提供食物,活得像個「奴隸」。

教授總結道:雌鸚鵡把精力投資在美麗的外表上,雖然失去的保護色,但是可以得到「榮華富貴」的生活;雄鸚鵡只要具有撫養後代的資源和能力,就可以得到美麗的雌鸚鵡,這也就形成了一種平衡。

聽教授這番話,我就明白了為什麼當地人更喜歡雌鸚鵡,而不是雄鸚鵡了。

圖片裡來源於視覺中國,你喜歡比亞克島折衷鸚鵡嗎?喜歡你就給它們點個讚吧。

相關焦點

  • 鸚鵡大全——華貴折衷鸚鵡
    華貴折衷鸚鵡雌雄的身體顏色非常不同。  雄鳥為翠綠色,翼下和兩肩呈猩紅色,全身綠色羽毛與折衷鸚鵡的其他雄鳥比較,是明亮的草綠色。它的下顎骨的顏色在顏色排列從明亮的甜玉米顏色到一個更蒼白的顏色。它通常沒有淺橙色的上部下顎骨。華貴折衷鸚鵡雄鳥在它的尾巴的末端呈現淺黃色(有時呈現鑲黃白色邊緣)。  雌鳥是深紅色。在所有折衷鸚鵡的亞種中華貴折衷鸚鵡的雌鳥最難辨認。胸和腹部具藍紫色羽毛。
  • 墨脫出現巨嘴「吼鳥」,飛翔聲響如拖拉機,雌鳥孵卵全靠雄鳥餵食
    原始森林裡,植被豐富,棲息著一種棕頸犀鳥,這種大鳥不僅叫聲響亮,而且飛翔時也會發出巨大的聲響,仿佛拖拉機的聲音一般,因此被當地人稱為「吼鳥」。陽光照在這隻棕頸犀鳥身上,顯得它的羽毛更鮮豔,真像一隻美麗活潑的精靈。01體長約96-110釐米,黃色巨嘴佔到了身體的1/3棕頸犀鳥有個別名叫棕頸無盔犀鳥,但當地人習慣叫它們為「吼鳥」,形象貼切。
  • 一對變種折中鸚鵡價值40萬,鳥友:染色的,專家反駁:不要亂講
    左邊雄鳥,右邊雌鳥這種完全不同的外表特徵,生物學上稱為:性二型;雌雄鳥我們很容易從外表上區分,完全不能說雄的比雌的漂亮,這也是它們的迷人之處,屬於極具觀賞性的鸚鵡。所羅門折衷鸚鵡原始種原始種的雄鳥的羽毛顏色較淺,偏黃綠一些,翅膀下面有很醒目的藍邊和紅邊;雌鳥羽毛顏色脖子上為大紅色,背部為酒紅色,雌鳥眼睛周圍有藍色眼圈。
  • 看慣了普通的牡丹鸚鵡,再來看看這種牡丹鸚鵡,感覺不錯
    看慣了普通的牡丹鸚鵡,再來看看這種牡丹鸚鵡,感覺還真是不錯!左邊為雌鳥,右邊為雄鳥灰頭牡丹鸚鵡雌鳥上體灰白色,很淡雅,雄鳥整體是草綠色。它們也是情侶鸚鵡,又被稱為馬達加斯加愛情鳥,雌雄鳥之間感情深厚。它們有不同於普通牡丹鸚鵡的地方,那就是雌鳥特別愛護雄鳥,特別會照顧雄鳥。
  • 科學家發現這種雄鳥,對著同性唱情歌求偶,忠貞不亞於異性伴侶
    雌鳥與雄鳥不同的是,雌鳥羽色發灰,無橙紅色的頰斑、喉胸部黑色橫紋和兩脅的褐色羽毛及白點。未成年的幼鳥體羽很像成年雌鳥,只是頭部的羽毛是與背部呈現出灰棕色,嘴的顏色為黑色。研究人員早就發現,雄鳥求偶時鳴聲頻繁,會發出悅耳、短促、富有節奏感的歌唱聲事取悅雌鳥的關鍵。雄鳥的形態特徵、鳴叫方式常常可以體現其遺傳質量,雌鳥也傾向於選擇這些具有優質基因的雄鳥,而不是看中其外表。那麼如何解釋這種現象呢?有的研究人員認為,斑胸草雀的雌鳥仍然在試圖選擇有著更好基因的雄鳥,只不過不從外表來判斷;也有人認為,雌鳥實際上更注重雄鳥在行為上與自己是否「志趣相投」。
  • 世界上沒翅膀沒尾巴的鳥,鼻孔長在嘴尖上,雌鳥下蛋雄鳥孵蛋
    世界上有一種鳥兒,長得很萌,身子圓滾滾胖乎乎,卻沒有翅膀,也沒有尾巴,尖尖的嘴,只生活在紐西蘭,是紐西蘭人的國鳥。其實,並不是它們不願意離開,但是它們沒辦法走出紐西蘭這個島國。這種鳥叫做幾維鳥,英文名是kiwi,也叫鷸鴕、奇異鳥,體型和公雞差不多,沒有翅膀、沒有羽尾,雖然叫鳥,一生卻只能在地面行走。
  • 生物多樣性·小百科(42) | 脊椎動物·水雉:雌鳥「開疆拓土」 雄鳥...
    背部、腹部及尾羽為棕褐色,兩翼主要為白色,翅尖為黑褐色,尾羽像雉雞一樣是長尾羽。作為一種在淺水區生活的鳥類,水雉的「腳」極具特點,腳趾出奇的長,猶如分叉的枯樹枝。這樣的演化是為了更好的分散身體重量,使其可以在水草和荷葉上從容不迫地行走,也更方便捕捉水生植物、小魚、小蝦和水生昆蟲等食物。還記得前幾期介紹過的青腳濱鷸嗎?
  • 這些鸚鵡你認識多少?
    國王鸚鵡澳洲國王鸚鵡(學名:Alisterus scapularis)是體型最大的澳洲長尾鸚鵡,也是體型最大的王鸚鵡,雄鳥頭部至胸腹部為紅色,雌鳥為綠色。環頸鸚鵡折衷鸚鵡(雌)折衷鸚鵡(xiong)折衷鸚鵡(學名:Eclectus roratus),又名紅脅綠鸚鵡,折衷指公母鳥表現出截然不同羽色的意思。
  • 雌杜鵑鳥為什麼搶別人的窩?都怪雄鳥是妻妾成群還裸婚的渣男
    寄生型杜鵑鳥的雛鳥與「代理母親」我們管這種不做窩搶別人窩的杜鵑鳥叫做寄生型杜鵑鳥。喜歡霸佔別人巢穴,還要讓別的鳥幫自己哺育後代的杜鵑鳥大約50種。所以說,不是每種杜鵑鳥都是土匪,不能一棒子打死……我們常見的寄生型杜鵑鳥,大都是一夫多妻制的,這和大部分鳥類不同。做窩的鳥類大多是一夫一妻制,有的品種是雌雄鳥一起做窩;有的品種,雄鳥還要靠做好的窩來吸引雌鳥,畢竟對鳥類來說做個窩也是費時費心的活。
  • 鸚鵡大全——弗斯馬瑞折衷鸚鵡
    弗斯馬瑞折衷鸚鵡【中文名稱】金尾折衷鸚鵡【中文別名】弗斯馬瑞折衷鸚鵡、大金尾、哈馬黑拉島折衷鸚鵡、佛斯折衷鸚鵡【拉丁學名】Eclectus roratus vosmaeri【命名時間】Rothschild, 1922【英文名稱】Vosmaeri
  • 河南一男子用罕見手法獵捕野鳥被抓:自製鳥籠 關雌鳥誘雄鳥
    「進深山,手裡提個鳥籠子;籠裡關只雌鳥,進山去誘雄鳥。」辦案民警介紹,如此非法獵捕,全國罕見,在豫南是首次被發現。   反常:一男子進深山,手裡提個鳥籠子……   距駐馬店市區不到20公裡的老樂山,林木茂密,森林面積逾10萬畝,被譽為「駐馬店的後花園」。
  • 原始雨林現罕見的鳥,尾巴像豎琴,不愛飛擅奔跑,能模仿30種鳥叫
    漫步在山林裡,怎麼看都像一隻普通野雞,遠不如雄鳥美麗。擁有了美麗的尾羽,也有了令許多鳥類望塵莫及的顏值,華麗琴鳥也作出了其他方面的犧牲。例如,長而美麗的尾羽,讓它不能像其他鳥一樣自由飛翔。於是,進化出一雙強健的雙腳,在林地上可以健步如飛,靈活行走在叢林中。如果遇到猛禽襲擊,華麗琴鳥可以快速穿行在林地灌叢,藉助障礙物躲避追捕。
  • 原始雨林現罕見的鳥,尾巴像豎琴,不愛飛擅奔跑,能模仿30種鳥叫
    漫步在山林裡,怎麼看都像一隻普通野雞,遠不如雄鳥美麗。擁有了美麗的尾羽,也有了令許多鳥類望塵莫及的顏值,華麗琴鳥也作出了其他方面的犧牲。例如,長而美麗的尾羽,讓它不能像其他鳥一樣自由飛翔。於是,進化出一雙強健的雙腳,在林地上可以健步如飛,靈活行走在叢林中。
  • 5種漂亮的籠養鳥:全身漆黑的紅尾黑鳳頭鸚鵡是個「麻子臉」
    今天給大家介紹的5種小鳥中,就有已送全身漆黑的鸚鵡,它們臉上竟然還長著「麻子」,看起來特別的呆萌搞笑,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第1種就是紅尾黑鳳頭鸚鵡。這種鸚鵡比葵花鳳頭鸚鵡要小一點,但還是屬於中型鸚鵡,體長都在半米左右。它們的頭頂有一個比較大的羽冠,羽毛不是很長,但是膨脹開特別的明顯。
  • 牡丹鸚鵡怎麼分公母
    養鳥的樂趣這種鳥就是牡丹鸚鵡了,很漂亮,養來玩不錯,可是,養著就想著讓它繁殖,成功了就好有成就感,那第一步就是分得清公母。比較準的就是用手摸洩殖腔:公鳥可以摸到兩個硬硬的骨頭,中間的縫隙也很小,手指不能壓入,母鳥會可以明顯兩個骨盆分開許多,手指有壓入的感覺。
  • 虎皮鸚鵡怎樣學說話
    虎皮鸚鵡飼養簡單,管理粗放。耐粗食料,體質強壯,不易生病,且容易繁殖。這是一款休閒觀賞鳥,可用小型電鍍的金屬籠子飼養,籠內設置有,棲槓,吊環,供鸚鵡玩耍。虎皮鸚鵡。顧名思義。虎皮鸚鵡就是人間最喜愛的手養鳥了。容易入手,首先選擇剛剛自己能啄食的幼雛,不可選擇成鳥不易學會的。最好能分辨出雌雄,(幼鳥必須是有經驗的人鑑定,不好辨別的,成鳥好區分,如圖)。幼雛簡單鑑定方法是:聲音洪亮,動作敏捷,鼻根部分有深色感,基本上是雄鳥。因為雄鳥聰明喜歡模仿,故人們都喜歡馴養雄鳥。成年的雄鳥鼻根部分是藍色的,雌鳥鼻根部分是肉色的。
  • 火爆非洲的「跺腳舞」,發明者其實是一種鳥,雄鳥用它向雌鳥求婚
    欣賞這段視頻,在嘆服於舞蹈者高超的抖腳技巧時,也為其獨具特色的舞蹈創意而讚賞,然而這段舞蹈其實並非是非洲黑人的「原創」,或者說人類並非是這種舞蹈的「原創」,因為它的「原創者」其實是一種鳥——草原松雞(也有人叫它草原榛雞
  • 這種鳥的羽毛像黑洞一樣黑
    這種鳥分布在巴布亞紐幾內亞及周邊地區。其雄性的羽毛十分耀眼,並且會跳複雜的求偶舞蹈。相比之下雌性天堂鳥就不那麼起眼了,不過它們在選擇配偶之前會仔細觀察雄性的羽毛和它們跳的舞蹈。研究人員們想要了解這種鳥的超黑羽毛以及它的原理。這些羽毛吸收光的效率如此之高有什麼用處嗎?天堂鳥有許多非凡的特性,但沒有哪一個有雄性天堂鳥光滑的黑色羽毛這樣神秘。
  • 根據房子擇偶的園丁鳥,雄鳥造房能力越強,越容易獲得更多雌鳥
    其實會修建精緻小建築的鳥種其實有很多,不過它們都被統稱為園丁鳥,園丁鳥的腳爪強健,還有一個粗厚的喙,這便能使它輕鬆的搬運比較重的樹枝等等,這也讓它們能夠搭建出比其它鳥類更加有藝術氣息的建築物。不僅如此園丁鳥在求偶的時候還會刻意的精心建造一棟小房子,這房子也被人們稱之為求偶,都說園丁鳥是嫁給房子的鳥,表面根據房屋擇偶,其實心中另有打算。
  • 它被稱為愛情鳥,孵蛋時雌鳥被封在洞中90天,雄鳥天天送食物
    不僅如此,它的上喙有個頭盔狀的盔突,十分搶眼,因嘴的外形像犀牛的角才得此名稱。目前全球共有45種犀鳥,主要分布在非洲及亞洲南部,我國僅有5種,其中冠斑犀鳥是我國最常見的。冠斑犀鳥的飛行姿態很是奇特,它們飛行的時候像是在滑翔,頭頸往前伸直,兩翼伸直,猶如一架飛機在空中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