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溼身飛不起來幸獲救助 小珠頸斑鳩回歸自然
溼身飛不起來幸獲救助小珠頸斑鳩回歸自然廈門日報訊(記者 柯笛)陰雨連綿,羽毛被淋溼的小鳥瑟縮在灌木叢中,無法飛向藍天。25日,廈門熱心市民薛小姐收留了一隻溼透的小鳥。記者聯繫觀鳥協會了解到,這是一隻可能還不會飛行的珠頸斑鳩幼鳥,親鳥(幼鳥的雙親)或許還在附近。雨停後,薛小姐將鳥放生回原處。專家提醒,野外遇見落單幼鳥,建議分情況救助,一般親鳥仍在附近,確認安全後離開即可。
-
市民撿到7隻夜鷺幼鳥送動物園 結果好心辦壞事
揚子晚報網5月11日訊(通訊員 賀麗華 記者 萬凌雲)「不建議市民去捕捉,或者是善意的撿來救助。因為,這麼小的幼鳥需要母親的餵養,人工餵的飼料,無法替代『母鳥』的胃液,不能滿足幼鳥的生長需求」,11日,鎮江世業洲開心動物園負責人王金龍告訴記者,面對丹陽好心市民送至動物園的7隻夜鷺幼鳥,動物園方也有點束手無策,「其中有一隻幼鳥,已經快不行了」。
-
哈爾濱市民馬路中央撿到「發呆小鳥」 專家:名為珠頸斑鳩
原標題:哈爾濱市民馬路中央撿到「發呆小鳥」 專家:名為珠頸斑鳩 「我撿到一隻鴿子大小的鳥,可它食慾不太好,看樣子呆呆的。」11日,哈爾濱市民劉先生給本報打來電話說,這種鳥在北方很少見,希望能找專家鑑定一下它的品種,讓小傢伙得到恰當的照顧。
-
市民欲放生鱷龜 動物園滿了!專家:會破壞生態 建議食用
對此專家呼籲:這種愛心隨意獻不得,同時鱷龜肉質較好,遇到可以食用。市民汪先生找到的鱷龜結緣被釣魚者釣出河 好心市民花錢收養「一開始覺得這隻怪烏龜挺可憐。」11月8日下午,錦江區錦華路附近一居民樓內,市民汪先生打起電筒,花了很大力氣才床下把它拉出來,「它還挺怕生。」
-
這對斑鳩三次到居民家做窩 花盆中半年孵出幾窩小鳥
這對斑鳩為何三次到居民家做窩花盆中半年孵出幾窩小鳥珠頸斑鳩在居民家薄荷花盆中營巢繁殖後代市民何女士 攝長江日報訊(記者陳奇雄)從今年三月份到七月份,一對成年斑鳩三次來到武漢一居民家陽臺上的同一個薄荷花盆中做窩孵蛋
-
市民撿到受傷山斑鳩,民警仔細檢查後放飛藍天
揚子晚報網7月17日訊(記者 梅建明 通訊員 江景軒)昨天上午,南京市公安局江北新區公安分局特巡警支隊研創園警務站接到報警,一位市民稱在自己所在的小區內撿到一隻鳥,需要民警到現場處理。圖為民警放生小斑鳩。
-
北京市民撿到白化麻雀:通體白色 眼睛鮮紅[圖]
原標題: 北京市民撿到白化麻雀:通體白色 眼睛鮮紅(圖) 家住豐臺區洋橋西裡的石先生撿到一隻專家鑑定,這是一隻白化了的麻雀,比較罕見。 石先生說,這隻白色小鳥是他在小區樓下撿到的。前天下午,他正在樓下乘涼,發現了這個小東西。「當時有隻麻雀帶著它飛,小鳥撞到樓下的儲物間門上,就掉到地上了。」石先生救起了小鳥,發現它和普通的麻雀長得很不一樣。這隻小鳥雖然個頭兒像麻雀,全身卻是白色,只有頭頂有一點淡淡的褐斑。另外,小鳥的眼睛是紅色的,和普通麻雀也有明顯區別。
-
市民領孩子小區內救起打蔫兒山斑鳩 - 新晚報數字報
掃碼 看視頻 本報訊(記者 王鐵軍)近日,市民賈女士帶孩子在小區院內玩耍時,救助了一隻受傷的國家「三有」保護動物山斑鳩,並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進行照顧,這隻幸運的小鳥正在康復中。 家住工程小區的賈女士說,8日16時左右,她領著8歲的兒子到小區院內玩,看到有人在圍觀小動物,走近一看,路邊趴著的是一隻好像「鴿子」的野生小鳥,大家都說從沒見過這種鳥,也不知道它是從哪裡飛來的。 當時,這隻鳥好像是受了驚嚇,待在地上一動也不動,精神很萎靡。有人說要把它放回到草地裡,賈女士的兒子說:「媽媽,它太可憐了,咱們幫幫它吧!」
-
空調外機內藏一窩幼鳥,10多位「鳥媽媽」爭相餵養,專家卻這麼說…
他們專門製作了鳥窩,特地買來嬰兒米粉餵養4隻幼鳥,小鳥們享受「超規格」待遇。公司拆空調 發現外機內被小鳥安了家到了吃午飯時間,在書院西街一個辦公樓工作的梁女士首先憂心的是4個「外來客」的飲食——4隻嗷嗷待哺的小鳥時不時張大嘴巴,發出微弱的叫聲。4隻小鳥是在4月9日到來的。
-
快遞員撿只「斑鳩」 竟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紅隼
映象網快訊(記者 邱延波 文/圖)梁啓超在《少年中國說》中說道:「鷹隼試翼,風塵吸張」兩個快遞員在黃河灘撿到一隻「斑鳩」,但卻性格兇猛,經過鑑定,正是隼的一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紅隼。快遞員撿到二級保護動物12月20日下午14時許,鄭州市林業局野生動物救護站董朝偉站長接到家住金水區燕莊新區北院的鄭先生的求助電話:他的兩位快遞公司的朋友在黃河灘邊撿到一隻黑黃相間的鳥,酷似斑鳩,但非常兇猛。經過查看照片,董站長一眼認出,該鳥並非斑鳩,而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紅隼,森林益鳥。
-
烏鶇雛鳥救助餵養方法新手指南
正因為如此,在每年春夏繁殖季節(3-7月份),撿到從樹上掉下來的烏鶇雛鳥也是司空見慣。然而並不是每一份「愛心」都值得稱道,在撿幼鳥「救助」這件事情上,很多時候我們是「好心辦了壞事」。這是因為,一方面並非所有雛鳥都應該撿(或救),錯撿(或錯救)就是害了它(如出窩學飛的幼鳥);另一方面撿鳥都是偶然行為,很多人之前並沒有飼養經驗,匆忙之中撿回家通常沒幾天就養死了。
-
珠頸斑鳩咕咕叫 與人相伴育幼鳥
但是在一個靠近居民樓房的地方,聽到了珠頸斑鳩咕咕的叫聲,和灰斑鳩完全有區別的叫聲一下吸引了我。我順著叫聲找到一個灑滿陽光的角落,看到一隻黃狗沐浴在陽光下,慵懶的曬著太陽。在靠近黃狗尾巴的地方,草地依然散發著綠色的生機,三隻珠頸斑鳩正在悠閒地覓食。
-
市民夜釣撿到近30斤野生鱉 2萬元都不賣選擇放生
田茂季向水產專家了解到,這個寶貝確實是一隻普通的甲魚,也叫中華鱉,但是體態這麼大的確實少見。不少人聽到他們撿到了一個"巨型"甲魚,都出了高價錢想要購買。有的出兩千,有的出五千,還有的出到兩萬。但田茂季的朋友姜繼民表示:「絕對不會賣,覺得這個也是我們地方的一種環保標誌。」
-
鄭州市森林公安局成功救助一隻虎斑地鶇幼鳥
10月28日上午9時許,治安隊接到市森林公安局轉警稱:一熱心市民撿到一隻受傷的幼鳥,請求救助。接警後,民警立即趕往現場,到達現場後即刻對幼鳥進行了仔細檢查,發現幼鳥右翅膀下方有輕微受傷。民警考慮到幼鳥過小,不適宜帶回隊裡養護,隨即將其送往市野生動物救助站救治,據工作人員介紹,這隻幼鳥學名為虎斑地鶇,屬於國家三有保護動物,是一隻未成年體,應該是在遷徙過程中因飢餓迷途,導致受傷無法飛行。目前,虎斑地鶇幼鳥已被妥善隔離養護,待其痊癒後,會於一周內將其帶到市郊的山上放生,讓其回歸大自然,繼續它的遷徙之旅。
-
男子放生的娃娃魚不願下漢江,原因是
撿到國家保護動物娃娃魚,在市民看來,放生到漢江,是對它最好的保護。前兩天,有位市民把一條娃娃魚往漢江放生時,娃娃魚卻再三爬了回來,怎麼也不願下水。周先生說:「在草裡面走來走去,走不到河邊,我看它尾部有點受傷,我就把它救回去了。」
-
斑鳩落難 市民救治
□全媒體首席記者 高琳琳文/圖昨日上午,一隻受傷的鳥落到市民李先生家中李先生表示,等鳥兒的傷養好後會將其放生,讓它重回大自然的懷抱。李先生說,這隻鳥是斑鳩,當天上午落到他家的小院裡。他撿起來才發現這隻斑鳩受傷了。隨後他找來一個小籠子,又給斑鳩弄了些食物,看到它進了食才放心。李先生說,雖然斑鳩不是珍稀鳥類,但也是一種野生動物,野生動物需要保護。等斑鳩傷好些後,他準備將其放回大自然。
-
愛心市民守護了1個月 終待烏鶇幼鳥展翅飛!
孵化出的幼鳥飛走前不時地回望窗內,似不舍離去。窗臺外放的有米、水、水果。6月4日,本報報導了《3隻烏鶇寶寶破殼而出!愛心市民守護了1個月》。10多天過去了,這些烏鶇寶寶怎麼樣了?昨天,記者進行了追蹤採訪。
-
宿遷市民撿到一隻「怪鳥」 竟是國家保護動物大麻鳽
尖長嘴、長爪、黃褐相間的羽毛、一雙賊溜溜的眼睛,10月4日早上,宿遷市民唐緒民給記者發來一段視頻,視頻中這隻「怪鳥」讓記者感到「面生」。唐先生說,這隻鳥是自己昨晚撿到的,不知道該如何處理。唐先生介紹,3日晚間,他騎著電動自行車經過富康花苑小區時,這隻鳥突然撞在他的胸前。「被鳥撞了一下後,我立即停下車來查看。發現它沒有受傷,但也沒看出它是什麼鳥,當時天色已晚,便把它帶回了家。」唐先生說,他的家人和附近居民也不認識這隻鳥。隨後,記者聯繫了宿遷市動物園野生動物救助員胡云帥,將這隻「怪鳥」的照片和視頻發給他。
-
小斑鳩「落難」居民窗臺 善良女主人餵養助成長
「啾啾啾啾……」每天下午5時許,家住龍潭司法清苑的吳春燕回家時只要在自家樓下呼喚幾聲,一隻斑鳩就會飛到她的手上,跟著她回家。在最近3個月裡,這隻斑鳩就像吳春燕的「孩子」一樣,被她悉心照料。而小斑鳩也把吳春燕當成了「媽媽」,成了一個「粘人的小跟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