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市民馬路中央撿到「發呆小鳥」 專家:名為珠頸斑鳩

2020-11-21 東方網

原標題:哈爾濱市民馬路中央撿到「發呆小鳥」 專家:名為珠頸斑鳩

  「我撿到一隻鴿子大小的鳥,可它食慾不太好,看樣子呆呆的。」11日,哈爾濱市民劉先生給本報打來電話說,這種鳥在北方很少見,希望能找專家鑑定一下它的品種,讓小傢伙得到恰當的照顧。

  劉先生說,9日中午,他途經道外區大興街附近時突然有一隻鳥落到了馬路中央。附近有車駛過,它也只是呆呆地一動不動。考慮到小鳥可能是受傷或受凍了,劉先生急忙跑上前,將其抱回了家。劉先生說,這隻鳥有成年鴿子大小,全身羽毛呈灰褐色,胸前絨毛微紅,脖子周圍一圈則是黑色帶白斑點的茸毛,尾巴有十多公分長,在北方很少見。近幾天來,他給小鳥餵了些糧食,可小鳥食慾並不好。

  記者將劉先生拍攝的小鳥照片發送給東北林業大學野生動物學院的王槐老師。王老師表示,該鳥名為珠頸斑鳩,多分布於河北以南,是野生鴿子的一種,但不屬於保護動物。此鳥應該是經人帶至哈爾濱的。由於冬季天氣寒冷、缺少食物,這隻斑鳩在野外生存遇困。可以給它餵一些玉米粒等鴿子吃的食物。「等小鳥狀態稍好後,我會將它送到動物保護部門。」市民劉先生說,希望小傢伙可以早日飛回自己的故鄉。(辛美傑 杜菲菲)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東方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962007

相關焦點

  • 珠頸斑鳩亮相兆麟公園
    圖片由哈爾濱新聞網手機記者「笑由」攝昨天,市民呂先生在兆麟公園拍到一隻從未見過的鳥。這隻鳥長得像鴿子,卻在頸部有一圈黑白相間的花紋。記者向鳥類專家求證,這隻鳥是生活在東南亞一帶的珠頸斑鳩。昨天一大早,市民呂先生在兆麟公園鴛鴦湖附近拍鴛鴦,在鏡頭裡突然出現一隻像鴿子似的鳥。經東北林業大學野生鳥類專家李楓教授確認,呂先生拍到的鳥是珠頸斑鳩。珠頸斑鳩又名鴣雕、鴣鳥、中斑、花斑鳩、花脖斑鳩、珍珠鳩、斑頸鳩、珠頸鴿、斑甲,是分布在南亞、東南亞地區以及中國南方廣大地區的一種野生鴿形目鳥類,俗稱「野鴿子」。這種鳥已被列入國家野生動物保護名錄。
  • 珠頸斑鳩又飛來了
    金陵晚報025-84686500熱線報導 4年了,連續4年,蔡女士家陽臺的鐵架成了珠頸斑鳩們築巢的理想之地。2009年,一公一母兩隻珠頸斑鳩,第一次來到蔡女士家陽臺的鐵架上築巢,生了一對小寶寶,目睹了小鳥從鳥蛋中出來,兩隻珠頸斑鳩照顧著小寶寶,一直到它們學會飛翔,蔡女士一家看得很開心。
  • 上海老爺叔窗口守護珠頸斑鳩3個月 見證4隻小鳥誕生飛翔
    原標題:上海老爺叔自家窗口守護珠頸斑鳩3個月 見證4隻小鳥誕生飛翔圖說:4月中旬,在鄭先生家空調外機築巢孵卵的斑鳩 本文圖片均為鄭先生供圖  一段段樸實的斑鳩觀察日記正出自上海市民鄭先生之手,他向記者講述了斑鳩「三顧其家」,孵化小鳥的故事。  年過六旬的鄭先生家住龍華地區,斑鳩初來時候的樣子他至今記憶猶新。「第一次斑鳩是在客廳空調外機上搭了個鳥窩,當時是4月初,先後生了兩個蛋。」鄭先生拿著照片問了鳥類專家得知,他家的新「鄰居」原來叫珠頸斑鳩。由於怕驚擾到新「鄰居」,鄭先生一家只好隔著窗玻璃觀察著它們。
  • 珠頸斑鳩被彈弓打傷躺在電瓶車車籃 快遞員要燉湯
    圖說:一隻珠頸斑鳩被打傷 來源/採訪對象供圖 新民晚報訊(記者 陳浩)近日,嘉定區眾芳社區聯勤隊員巡邏時,發現一名外賣員的電瓶車車籃裡有一隻受傷的小鳥。 事發當天,嘉定馬陸鎮眾芳社區聯勤隊員巡邏至嘉定新城阿克蘇路白銀路路口,有一外賣小哥慌張地左顧右盼,行為有些異樣,隊員便上去查看情況,發現外賣員送餐的車籃裡,竟然有一隻用塑膠袋包裹的受傷的小鳥。經聯勤隊員仔細詢問,外賣員承認,這隻鳥是自己用彈弓打來下來的。當隊員詢問其為何要「打鳥」時,對方竟回答:「準備燉湯喝。」
  • 嘉興來了對珠頸斑鳩「夫妻」 築愛巢孵小鳥歡樂多
    「一些市民在發現或者捉到一些鳥兒時,會給我們打電話,請我們去識別鳥兒的品種並幫助它們,最後一起選擇合適的地方將鳥兒放飛。」周國勝說。兩人救助過的鳥兒數不勝數。周國勝和記者分享了他們救助一隻雕鴞的故事。去年4月19日,他倆獲悉餘新居民龐女士撿到了一隻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雕鴞。「雕鴞雖分布很廣泛,但在平原地帶出現還是非常難得的,它耳羽簇長,橘黃色的眼睛特別大。」周國勝說。
  • 上海老爺叔自家窗口守護珠頸斑鳩3個月 見證4隻小鳥誕生飛翔
    圖說:4月底,空調外機邊的兩隻雛鳥長大了很多   「4月初,一隻珠頸斑鳩在窗外的空調外機後邊   一段段樸實的斑鳩觀察日記正出自上海市民鄭先生之手,他向記者講述了斑鳩「三顧其家」,孵化小鳥的故事。   年過六旬的鄭先生家住龍華地區,斑鳩初來時候的樣子他至今記憶猶新。「第一次斑鳩是在客廳空調外機上搭了個鳥窩,當時是4月初,先後生了兩個蛋。」鄭先生拿著照片問了鳥類專家得知,他家的新「鄰居」原來叫珠頸斑鳩。由於怕驚擾到新「鄰居」,鄭先生一家只好隔著窗玻璃觀察著它們。
  • 這位網友太幸運 免費給珠頸斑鳩當起"月嫂"
    看到鳥蛋,月小季想起一個多月前的4月2日,那天上午,陽光明媚,兩隻珠頸斑鳩踩在窗臺上,眺望著遠方的橫瀝河,其中一隻珠頸斑鳩不時側過頭,和另一隻珠頸斑鳩「咕咕」「咕咕」地說著什麼。此後一段時間,這兩隻珠頸斑鳩開始頻繁光顧月小季家的窗臺。    「不知道它們是來吃多肉的,還是來生娃的。」月小季把疑問曬到朋友圈,對於這兩隻珠頸斑鳩的目的,大家也是一頭霧水。
  • 家裡來了只珠頸斑鳩 窗臺花盆裡築巢下蛋
    家住常州市西林華林家園的陳先生最近將心思都放在了窗臺上的花盆裡,一隻珠頸斑鳩在盆景中築巢下蛋,目前正在進行孵化。飛來的小鳥8月11日早晨,陳先生起床開窗時發現有一隻野生鳥伏在他家窗臺花架上的一個花盆裡,經過一段時間仔細觀看,原來該鳥在此產卵。
  • 珠頸斑鳩的聲音
    這不是鴿子,是斑鳩哦珠頸斑鳩(學名:Streptopelia chinensis),又名鴣雕、鴣鳥、中斑、花斑鳩、花脖斑鳩
  • 市民小區內撿到斑鳩幼鳥 專家建議餵養幾天後放生
    昨晨,家住漢口的董女士在小區內遛狗時撿到一隻不知名的野生雛鳥,卻不知該如何處理。武漢動物園專家表示,該雛鳥應為山斑鳩幼鳥,屬「三有」保護動物,建議其餵養幾天後放生。昨日7時20分,家住武漢市江岸區百步亭花園幸福時代小區的董女士在小區內遛狗時,突然發現路上有一隻灰色的雛鳥(如圖)。
  • 去年深秋的斑鳩夫妻又來了,今年孵出了兩隻小鳥
    斑鳩夫妻  浙江在線6月14日訊 不知道市民有沒有印象,去年台州的秋天著實有點反常,到了11月,氣溫還是居高不下,玉環幹江的桃花反季節盛開。  桃花亂了季節,鳥兒也亂了季節,一對斑鳩居然在椒江一戶人家的窗臺上做窩,孵出了兩隻小鳥。遺憾的是,一場突如其來的冷空氣將還沒長毛的小鳥給凍死了。
  • 小區裡發現受傷珠頸斑鳩
    他走近一看才發現,這隻小鳥羽毛是灰色的,後頸滿布以白色細小斑點形成的領斑,尾巴上的羽毛全被拔掉了。    為了救治這隻受傷的小鳥,成吉思將它送往長沙市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長沙市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工作人員發現這是一隻珠頸斑鳩,打算飼養一段時間等它身體恢復後再放生。「對待野生動物可以不愛,但至少不要傷害。」長沙市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呼籲。
  • 把相機架到窗臺觀鳥,2月武漢小區最常見的鳥類是珠頸斑鳩
    每天,窗外飛過的小鳥成為他們觀測的對象。該協會發布的監測報告稱,2月,在華科喻園、恆大華府、中科院西區宿舍等18個居民區及周邊,共記錄到野生鳥類50種,其中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野生鳥類有雀鷹、鳳頭鷹、領角鴞3種,湖北省重點保護野生鳥類21種。小區記錄次數最多的三種鳥類依次為珠頸斑鳩、灰喜鵲、白頭鵯。
  • 北京快遞小哥兩塊麵包救下珠頸斑鳩:小鳥能活下來就沒白忙
    經野保專家鑑定,這其實是一隻珠頸斑鳩。 劉超是復興路20號「菜鳥驛站」的一名快遞員。小劉擔心小鳥會被野貓叼走,趕緊找了個紙箱把它裝了起來。 小劉又給野生動物救護中心打了電話。工作人員告訴他,可以餵小鳥點食物和水,觀察它是否具備飛行能力。於是小劉又買來麵包和水,小心翼翼地放到了小鳥暫住的紙箱裡。他說,小鳥的狀態非常差,他非常擔心小鳥晚上會熬不過去。小劉救鳥的事兒被一名客戶發到了微博上,希望請專家鑑定一下這到底是只什麼鳥兒。
  • 珠頸斑鳩
    原標題:珠頸斑鳩 我的周末自珠頸斑鳩開始。咕,咕,「苦啊苦啊」,「孤啊孤啊」。這聲音貼著湖面,比甪裡河還要長出許多裡。珠頸斑鳩的苦與物質無關,它鼓鼓的胸腹藏著冷冷的孤獨。我從清淡的夢裡爬起,去鴛湖邊找尋,霜降露溼,一隻進城的鳥兒會有怎樣的苦。 鴛湖六點,霧薄風涼,天青色白。
  • 珠頸斑鳩的生活習性和繁殖
    珠頸斑鳩又叫做鴣雕,鴣鳥,中斑,花斑鳩,花脖斑鳩,珍珠鳩,斑頸鳩,珠頸鴿,斑甲,主要分布在 南亞,東南亞還有中國的南方等地區,是一種最常見 得斑鳩。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珠頸斑鳩的生活習性和繁殖。1、珠頸斑鳩主要是以植物的種子為食的,一般主要是農作物的種子,比如 有稻穀,玉米,小麥,豌豆, 黃豆, 菜豆,油菜,芝麻,高粱以及綠豆等等。2、珠頸斑鳩是常見的留鳥。喜歡在村落以及農田的附近來進行活動。每年的5月至7月他們就會開始繁殖了。用小樹的 樹枝在準備好的樹杈上來搭建一個非常簡單 得平臺巢。
  • 這對斑鳩三次到居民家做窩 花盆中半年孵出幾窩小鳥
    這對斑鳩為何三次到居民家做窩花盆中半年孵出幾窩小鳥珠頸斑鳩在居民家薄荷花盆中營巢繁殖後代市民何女士 攝長江日報訊(記者陳奇雄)從今年三月份到七月份,一對成年斑鳩三次來到武漢一居民家陽臺上的同一個薄荷花盆中做窩孵蛋
  • 斑鳩陽臺安家 市民發朋友圈記錄孵化全程(組圖)
    原標題:斑鳩陽臺安家 市民發朋友圈記錄孵化全程(組圖)   3月28日11:02:窗臺有鳥築巢3月28日17:51:經觀察考證,築巢的鳥為珠頸斑鳩,俗稱野鴿子,每次產卵一到二枚。小斑鳩加油哦!我會在你不在時定期在窩邊放米的。
  • .溼身飛不起來幸獲救助 小珠頸斑鳩回歸自然
    溼身飛不起來幸獲救助小珠頸斑鳩回歸自然廈門日報訊(記者 柯笛)陰雨連綿,羽毛被淋溼的小鳥瑟縮在灌木叢中,無法飛向藍天。25日,廈門熱心市民薛小姐收留了一隻溼透的小鳥。記者聯繫觀鳥協會了解到,這是一隻可能還不會飛行的珠頸斑鳩幼鳥,親鳥(幼鳥的雙親)或許還在附近。雨停後,薛小姐將鳥放生回原處。專家提醒,野外遇見落單幼鳥,建議分情況救助,一般親鳥仍在附近,確認安全後離開即可。
  • 珠頸斑鳩盆景中築巢生子(組圖)
    見習記者 徐軼汝 實習生 王瑜明 文  家住本市共和八村的鄭女士最近將心思都放在了窗臺上那盆五針松上,不是因為盆景難養,而是因為一對珠頸斑鳩在盆景中築巢下蛋  斑鳩夫婦產下兩子  記者來到鄭女士家時是上午9時,鳥父母剛剛完成交接班。前一天照看孩子的鳥媽媽從盆景裡走到窗臺的不鏽鋼架子上,鳥爸爸再踏入小巢,將兩隻鳥寶寶攬在翅膀下,鳥媽媽飛走,開始一天的覓食。鳥爸爸的翅膀下,兩隻半個拳頭大小的鳥寶寶探著小腦袋,金黃色的胎毛夾雜在黑色羽毛間,煞是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