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相機架到窗臺觀鳥,2月武漢小區最常見的鳥類是珠頸斑鳩

2020-12-05 長江日報

長江日報-長江網3月4日訊(記者賀方程)戰「疫」期間,武漢市觀鳥協會暫停野外重點區域鳥類監測活動。不過,部分會員仍堅持在家觀測小區及周邊的鳥類。4日,觀鳥協會發布了一份特殊的鳥類監測報告。在家觀鳥,這也是該協會成立以來的第一次。

18個小區觀測點 顏軍提供

自2016年7月起,武漢市觀鳥協會每月初通過「武漢觀鳥」微信公眾號發布上月的武漢鳥類監測報告。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會員們自覺在家不出門。在網上交流時,有人提出:「這個特殊的時期,在我們的居住區及周邊,哪些鳥兒最活躍?」帶著這樣的問題,20位會員和鳥友行動起來。每天,窗外飛過的小鳥成為他們觀測的對象。

該協會發布的監測報告稱,2月,在華科喻園、恆大華府、中科院西區宿舍等18個居民區及周邊,共記錄到野生鳥類50種,其中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野生鳥類有雀鷹、鳳頭鷹、領角鴞3種,湖北省重點保護野生鳥類21種。小區記錄次數最多的三種鳥類依次為珠頸斑鳩、灰喜鵲、白頭鵯。

珠頸斑鳩 彭憬攝

灰喜鵲 何嶺松攝

白頭鵯 鍾永樂攝

武漢市觀鳥協會會長顏軍介紹,珠頸斑鳩是武漢市民最常見的一種鳥類,長著鴿子的體型,頭小,身體肥,尾較長,脖子後面大塊黑斑上布滿白色圓點,就像佩戴著一條非常寬的珍珠項鍊。它們喜歡單獨活動,常在地面取食,走動時頭部有節奏地前後點動,較易接近,受驚嚇後緩慢飛走。

絲光椋鳥 何嶺松攝

他告訴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在家透過窗戶觀測鳥類聽起來很美好,實際操作則十分虐心。有些觀測點在10層樓以上,離地面距離較遠,發現目標和辨識鳥種的難度增大;還有些觀測點受到窗戶大小的限制,觀察死角很多。不過,大家都有「看家本領」。隨著氣溫的回升,每逢陽光普照時,鳥的鳴唱此起彼伏。觀測者通過這些鳴唱,可辨識出灰頭麥雞、黃嘴慄啄木鳥、領角鴞、棕臉鶲鶯、強腳樹鶯、紅頭長尾山雀等不少鳥類。

鳳頭鷹 鍾永樂攝

【編輯:劉明 劉航】

相關焦點

  • 不是所有的鳥類都無法適應城市生活,珠頸斑鳩就是個很典型的例子
    長大後搬進大城市,雖然也能看到鳥類飛來飛去,但是很少能見到在城市中定居的鳥了,大部分都是在郊區或城市外圍築巢,偶爾飛到城市裡找點吃的,就連小時候滿地都是的麻雀,現如今也不太常見了。很多人認為鳥類都是追逐綠化覆蓋和自然生態的,不會適應城市生活。確實很多鳥類是這樣的,但還是有例外,比如珠頸斑鳩,就是鳥類適應人類社會的典型案例。
  • 這位網友太幸運 免費給珠頸斑鳩當起"月嫂"
    原標題:這位網友太幸運:免費給珠頸斑鳩當「月嫂」,會是怎樣一種體驗?    家裡窗臺成了鳥媽媽的「月子會所」,給它當一個多月的免費「月嫂」,會是怎樣一種體驗?    去年五月中旬到六月中旬,家住嘉定的網友「月小季」就收穫了一段獨特的「養鳥」經歷。時值上海第37屆「愛鳥周」之際,月小季將這段珍藏的回憶娓娓道來。
  • 福州最全觀鳥路線圖出爐 福建鳥類多達557種
    福州作為省內鳥類資源豐富的城市,市民也希望觀賞到更多的鳥類。愛鳥周,東南快報(微博)記者聯合福建省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中心高級工程師劉伯鋒、福建省觀鳥會會長楊金以及廣大資深鳥友,獨家推出觀鳥攻略,提供觀鳥路線。今日,福州最全的觀鳥路線圖新鮮出爐,20處觀鳥點的鳥類分布、特色等,從公園、高校、郊區到家門口,都有各種各樣的鳥兒。
  • 兩對斑鳩接連棲息窗臺孵蛋,愛鳥一家人兩個多月沒開窗
    珠頸斑鳩在窗臺上築巢孵蛋 陳蓓供圖陳女士介紹,他們一家在現在的房子裡已住了12年,此前從沒有鳥兒在她家窗臺上築巢。兩個月前,一對成年珠頸斑鳩銜來小枯樹枝,開始在她女兒房間北邊的窗臺上築巢。巢築好後,雌斑鳩在巢裡生下2隻白色的鳥蛋,雌雄斑鳩每天輪流伏在巢裡24小時孵蛋。10多天後,兩隻毛絨絨的小傢伙破殼出生了。
  • 斑鳩窗臺外安家 宿遷居民悉心照顧
    家住宿豫區大興鎮東方花園小區的鐘先生,就遇到這樣的喜事,每年不知名的大鳥都會前來他家窗臺前安家並繁衍後代,人鳥和諧相處,令人羨慕。3月20日上午,記者慕名趕到宿豫區大興鎮。在東方花園小區4棟1單元402室,記者遠遠看到窗臺外有個鳥窩。「你看,鳥兒的家就搭在窗臺外的電視天線底座處,大鳥正在孵化小鳥呢。」
  • 小區住戶窗臺搬來「新鄰居」 怪鳥夫妻竟戴「圍脖」
    自己的窗臺被這麼漂亮的鳥兒「選中」做窩,趙先生和家人都很高興:幾天後,窗臺上住著的可是一對鳥夫妻和它們的兩個蛋寶寶。窗臺上搬來了「新鄰居」趙先生家住在安居苑小區,6樓。9月初,坐在窗戶邊看書的孩子,突然跑過來告訴爸爸媽媽,在自家窗臺上,有一隻小鳥。全家人過去一看,還真有一個可愛的小傢伙蜷縮在窗臺上防盜窗內的凹槽上(如圖)。
  • 家裡來了只珠頸斑鳩 窗臺花盆裡築巢下蛋
    家住常州市西林華林家園的陳先生最近將心思都放在了窗臺上的花盆裡,一隻珠頸斑鳩在盆景中築巢下蛋,目前正在進行孵化。飛來的小鳥8月11日早晨,陳先生起床開窗時發現有一隻野生鳥伏在他家窗臺花架上的一個花盆裡,經過一段時間仔細觀看,原來該鳥在此產卵。
  • 珠頸斑鳩盆景中築巢生子(組圖)
    ,不是因為盆景難養,而是因為一對珠頸斑鳩在盆景中築巢下蛋,孵出了2隻小斑鳩。昨天,記者來到鄭女士家,一睹鳥寶寶真容,更感受到了鳥父母對孩子的無盡關愛。  斑鳩夫婦產下兩子  記者來到鄭女士家時是上午9時,鳥父母剛剛完成交接班。前一天照看孩子的鳥媽媽從盆景裡走到窗臺的不鏽鋼架子上,鳥爸爸再踏入小巢,將兩隻鳥寶寶攬在翅膀下,鳥媽媽飛走,開始一天的覓食。鳥爸爸的翅膀下,兩隻半個拳頭大小的鳥寶寶探著小腦袋,金黃色的胎毛夾雜在黑色羽毛間,煞是可愛。
  • 武漢去年觀察到306種野生鳥類 喜鵲和我們天天見
    喜鵲 顏軍攝於沉湖溼地記者高萌 王亞欣 通訊員趙靜武漢人好福氣,喜鵲天天來報喜。4月1日至7日是「武漢愛鳥周」,武漢觀鳥會今天將正式發布的《2016年武漢野生鳥類觀察年報》(以下簡稱「年報」)說,全市去年共觀察到306種野生鳥類,其中最常見的是喜鵲。
  • 珠頸斑鳩的聲音
    這不是鴿子,是斑鳩哦珠頸斑鳩(學名:Streptopelia chinensis),又名鴣雕、鴣鳥、中斑、花斑鳩、花脖斑鳩
  • 珠頸斑鳩的生活習性和繁殖
    珠頸斑鳩又叫做鴣雕,鴣鳥,中斑,花斑鳩,花脖斑鳩,珍珠鳩,斑頸鳩,珠頸鴿,斑甲,主要分布在 南亞,東南亞還有中國的南方等地區,是一種最常見 得斑鳩。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珠頸斑鳩的生活習性和繁殖。1、珠頸斑鳩主要是以植物的種子為食的,一般主要是農作物的種子,比如 有稻穀,玉米,小麥,豌豆, 黃豆, 菜豆,油菜,芝麻,高粱以及綠豆等等。2、珠頸斑鳩是常見的留鳥。喜歡在村落以及農田的附近來進行活動。每年的5月至7月他們就會開始繁殖了。用小樹的 樹枝在準備好的樹杈上來搭建一個非常簡單 得平臺巢。
  • 吳江小區上演「百鳥朝鳳」:烏鶇、白頭鵯、珠頸斑鳩、喜鵲…
    除了人煙稀少的生態溼地外,如今越來越多的野生鳥類也飛入了「尋常百姓家」。   什麼樣的居民小區最受鳥類歡迎?目前小區裡都有什麼鳥?為什麼最近的鳥叫聲特別嘹亮?這幾天,記者在城區的居民小區轉了一圈,進行走訪調查。
  • 吳江小區上演「百鳥朝鳳」:烏鶇、白頭鵯、珠頸斑鳩、喜鵲...
    除了人煙稀少的生態溼地外,如今越來越多的野生鳥類也飛入了「尋常百姓家」。什麼樣的居民小區最受鳥類歡迎?目前小區裡都有什麼鳥?為什麼最近的鳥叫聲特別嘹亮?這幾天,記者在城區的居民小區轉了一圈,進行走訪調查。
  • 這對斑鳩三次到居民家做窩 花盆中半年孵出幾窩小鳥
    這對斑鳩為何三次到居民家做窩花盆中半年孵出幾窩小鳥珠頸斑鳩在居民家薄荷花盆中營巢繁殖後代市民何女士 攝長江日報訊(記者陳奇雄)從今年三月份到七月份,一對成年斑鳩三次來到武漢一居民家陽臺上的同一個薄荷花盆中做窩孵蛋
  • 3小時內觀察到42種鳥類,成都觀鳥賽新紀錄誕生!
    四川在線記者 王代強記者10月26日從成都觀鳥會獲悉,昨日在成都錦城公園舉行的第七屆成都限時觀鳥賽誕生新紀錄:3小時內觀察記錄42種鳥類。賽事主辦方為獲獎者頒發獲獎證書和獎品,包括《遷徙猛禽觀察》和《成都150種常見鳥類手冊》。
  • 又是一年觀鳥季 江蘇記錄在冊鳥類超450種
    每年4月20日—26日是江蘇省暨南京市愛鳥周,今年愛鳥周的主題是「愛鳥新時代,共建好生態」。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目前江蘇記錄在冊的鳥兒超450種,可以稱得上「鳥類天堂」。 江蘇記錄在冊的鳥類超450種 江蘇地跨南北兩個氣候帶,鳥類資源十分豐富。
  • 珠頸斑鳩咕咕叫 與人相伴育幼鳥
    在僅有的觀鳥記憶裡面,珠頸斑鳩停留在六年以上,依稀記得除上周日在寧夏銀川見到這次,最近的一次是六、七年前在包頭塞上塔拉
  • 斑鳩夫婦窗臺上搭「愛巢」,生兒育女過起幸福生活
    南京市高淳區古柏街道桃源雅居B區的黃先生家來了兩位「不速之客」——一對斑鳩。它們在黃先生家房間窗臺上築上了「愛巢」。20多天過去了,如今這對斑鳩夫婦已經在此生兒育女。黃先生他們和斑鳩一家也成了「朋友」,現在每天起床和下班回家後第一件事就是看望它們。
  • 重慶觀鳥愛好者捕捉到30個鳥類新記錄
    他們就是觀鳥愛好者。這兩年,通過他們的鏡頭,在重慶捕捉到30個鳥類新記錄,其中更有13個新記錄來源於重慶都市區。今天,我們跟隨他們的鏡頭,一起去探尋春天的奧妙。鏽胸藍姬鶲、點斑林鴿「鳥痴」保安:發現總在無意間新增的30個鳥類新記錄中,「鏽胸藍姬鶲」和「點斑林鴿」,就是在照母山森林公園和鴻恩寺森林公園發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