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長江網3月4日訊(記者賀方程)戰「疫」期間,武漢市觀鳥協會暫停野外重點區域鳥類監測活動。不過,部分會員仍堅持在家觀測小區及周邊的鳥類。4日,觀鳥協會發布了一份特殊的鳥類監測報告。在家觀鳥,這也是該協會成立以來的第一次。
18個小區觀測點 顏軍提供
自2016年7月起,武漢市觀鳥協會每月初通過「武漢觀鳥」微信公眾號發布上月的武漢鳥類監測報告。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會員們自覺在家不出門。在網上交流時,有人提出:「這個特殊的時期,在我們的居住區及周邊,哪些鳥兒最活躍?」帶著這樣的問題,20位會員和鳥友行動起來。每天,窗外飛過的小鳥成為他們觀測的對象。
該協會發布的監測報告稱,2月,在華科喻園、恆大華府、中科院西區宿舍等18個居民區及周邊,共記錄到野生鳥類50種,其中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野生鳥類有雀鷹、鳳頭鷹、領角鴞3種,湖北省重點保護野生鳥類21種。小區記錄次數最多的三種鳥類依次為珠頸斑鳩、灰喜鵲、白頭鵯。
珠頸斑鳩 彭憬攝
灰喜鵲 何嶺松攝
白頭鵯 鍾永樂攝
武漢市觀鳥協會會長顏軍介紹,珠頸斑鳩是武漢市民最常見的一種鳥類,長著鴿子的體型,頭小,身體肥,尾較長,脖子後面大塊黑斑上布滿白色圓點,就像佩戴著一條非常寬的珍珠項鍊。它們喜歡單獨活動,常在地面取食,走動時頭部有節奏地前後點動,較易接近,受驚嚇後緩慢飛走。
絲光椋鳥 何嶺松攝
他告訴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在家透過窗戶觀測鳥類聽起來很美好,實際操作則十分虐心。有些觀測點在10層樓以上,離地面距離較遠,發現目標和辨識鳥種的難度增大;還有些觀測點受到窗戶大小的限制,觀察死角很多。不過,大家都有「看家本領」。隨著氣溫的回升,每逢陽光普照時,鳥的鳴唱此起彼伏。觀測者通過這些鳴唱,可辨識出灰頭麥雞、黃嘴慄啄木鳥、領角鴞、棕臉鶲鶯、強腳樹鶯、紅頭長尾山雀等不少鳥類。
鳳頭鷹 鍾永樂攝
【編輯:劉明 劉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