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情況?吳江小區上演「百鳥朝鳳」:烏鶇、白頭鵯、珠頸斑鳩、喜鵲...

2020-12-05 吳江日報

早晨你從睡夢中甦醒

聽著鳥叫,看著日出

這是多麼讓人愜意、令人陶醉

讓人嚮往的意境呀

而這樣的情境

不需要去山裡

在吳江,在我們的「家門口」就能看見

烏鶇|屠亦安 攝

鳥類作為生態平衡鏈上的重要一環,其數量和品種的豐富程度,是一個地方生態環境好壞的直接體現。

「吳江的鳥兒真的多了不少。」這是近年來不少市民的切身感受。除了人煙稀少的生態溼地外,如今越來越多的野生鳥類也飛入了「尋常百姓家」。

什麼樣的居民小區最受鳥類歡迎?目前小區裡都有什麼鳥?為什麼最近的鳥叫聲特別嘹亮?這幾天,記者在城區的居民小區轉了一圈,進行走訪調查。

鳥兒多數青睞老小區

「嘰嘰喳喳……」每天早晨,天剛剛亮的時候,家住奧林清華東區的李阿姨總會被窗外的鳥叫聲吵醒,鳥兒在樓外的高樹上蹦蹦跳跳,飛來飛去,你一句、我一句地像是在唱歌。

李阿姨:

就這樣能叫上好久,每天早上都不用設鬧鈴,鳥叫聲肯定能把我『叫』起來。這種鳥並不常見,具體是什麼鳥,我也不清楚,有時候還不只聽到一種鳥叫聲。

和李阿姨有同樣感受的還有小區的胡阿姨。胡阿姨說,她家住在13樓,每天能聽到鳥叫聲,清晨聲音最大,傍晚時分,聲音明顯就小了。

胡阿姨:

以前在農村聽到鳥叫聲並不稀奇,自從住在城市裡,好像很久沒有聽到這樣的鳥叫聲了。

記者隨後又走訪了水鄉花園、振泰小區、梅石小區等3個建造年代較為久遠的老小區,都有市民反映,近來確實多了不少鳥類。

白頭鵯|周敏軍 攝

記者還走訪了中南世紀城、湖濱華城祥瑞苑等多個新建小區,發現新建小區內的鳥鳴聲明顯沒有老小區的響亮,這是為什麼?

市民感受到的鳥類增多與其所在小區的綠化有著密切關係。小區的綠化茂盛,環境穩定,利於鳥類生存,自然鳥類就多;相對的,植被不好的小區,鳥類自然也會少。

蘇州溼地自然學校老師周敏軍說,樹長得高大,鳥類才有藏匿和覓食的地方,這也是新建小區鳥類沒有老小區多的主因。

小區鳥類最多有十幾種

小區的鳥越來越多了,一些鳥類攝影愛好者對此深有體會。

以前只有去公園、生態園或者野外的溼地才能拍攝到鳥,現在自家小區隨處都能拍得到了。

鳥類攝影愛好者屠亦安家住天和人家小區,前不久,他就在小區裡拍到了不少鳥類的照片,其中戴勝、烏鶇比較少見,常見的鳥類有麻雀、燕子、喜鵲、白頭鵯、伯勞、珠頸斑鳩、大山雀等。

屠亦安的朋友還曾在奧林清華西區見到過一隻仙八色鶇,這是吳江比較稀有的一種鳥類。

那種鳥就算在野外也很少見,在居民小區更是難得。

屠亦安興奮地說。

戴勝|屠亦安 攝

周敏軍介紹,小區鳥類最多可有十種以上,它們多為留鳥,即終年生活在一個地區,不隨季節遷徙的鳥。除了環境越來越好外,人們對鳥類保護意識的提高也是留住鳥兒的一個很大的因素。

以前有些人會打鳥、捕鳥,但隨著人們生態保護意識的提高,現在這樣的違法行為越來越少了,也就有越來越多的鳥類留在了我們身邊。

周敏軍說,除了常見的陸禽鳥類外,如果小區有河道、水域,還會吸引白鷺、黑水雞等水鳥棲息。

叫聲百囀千鳴是在求偶

初夏時節是鳥類繁殖的季節,據周敏軍介紹,鳥類的求偶方式是長期形成的,因為鳥的性格一般都很機敏,求偶時攻擊性強,常處於一種激動的狀態,為了避免相互間的猜疑,常會用一套固定的鳴叫聲或者特殊的姿勢來表達情感。

多數鳥類在求偶時,會改變昔日的叫聲,有的婉轉悠長,有的呢喃細語,有的則高亢豪放。

周敏軍說,眼下正值鳥類的繁殖期,所以市民會明顯感覺到最近的鳥叫聲更響了,這正是它們在用叫聲來吸引異性。

記者了解到,在眾多鳥類中,烏鶇的鳴叫最為嘹亮。烏鶇又名百舌鳥,常發出急促的「吱、吱」短叫聲,歌聲嚎亮動聽,並善仿其他鳥鳴,因此而得名。其次,白頭鵯、珠頸斑鳩、麻雀、喜鵲等都愛鳴叫,且音量都不小。市民平時經常聽到的,應該就是它們的叫聲。

◆本文為吳報君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記者:俞佳佳

◆編輯:楊雋 周於芳

◆審核:劉逸

看完別忘記點

相關焦點

  • 啥情況?吳江小區上演「百鳥朝鳳」:烏鶇、白頭鵯、珠頸斑鳩、喜鵲…
    而這樣的情境,不需要去山裡,在吳江,在我們的「家門口」就能看見。   「吳江的鳥兒真的多了不少。」這是近年來不少市民的切身感受。除了人煙稀少的生態溼地外,如今越來越多的野生鳥類也飛入了「尋常百姓家」。   什麼樣的居民小區最受鳥類歡迎?目前小區裡都有什麼鳥?為什麼最近的鳥叫聲特別嘹亮?這幾天,記者在城區的居民小區轉了一圈,進行走訪調查。
  • 把相機架到窗臺觀鳥,2月武漢小區最常見的鳥類是珠頸斑鳩
    不過,部分會員仍堅持在家觀測小區及周邊的鳥類。4日,觀鳥協會發布了一份特殊的鳥類監測報告。在家觀鳥,這也是該協會成立以來的第一次。18個小區觀測點 顏軍提供自2016年7月起,武漢市觀鳥協會每月初通過「武漢觀鳥」微信公眾號發布上月的武漢鳥類監測報告。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會員們自覺在家不出門。
  • 不是所有的鳥類都無法適應城市生活,珠頸斑鳩就是個很典型的例子
    小時候在農村老家經常見到各種鳥類,麻雀、燕子、白頭鵯、伯勞、杜鵑、喜鵲、戴勝,都是老家特別常見的鳥兒,像燕子和戴勝這樣的鳥類還經常在人類的房屋周圍築巢生活。確實很多鳥類是這樣的,但還是有例外,比如珠頸斑鳩,就是鳥類適應人類社會的典型案例。珠頸斑鳩Spilopelia chinensis,是鴿形目、鳩鴿科、副斑鳩屬的鳥類,廣泛分布於我國南方各地,有時北方也能見到它們的身影。在野生珠頸斑鳩分布的地方,人們對它有著許多不同稱呼:野鴿子、花脖斑鳩、胡鳥、布穀仔、斑夾、、咕咕子。
  • 上海市民最喜愛的鳥決出「十強」,「四大金剛」僅白頭鵯入圍
    經過兩個多月的投票評選,上海市民選出了最鍾愛的10種鳥,分別是白鷺、小天鵝、八哥、喜鵲、畫眉、普通翠鳥、鴛鴦、鳳頭麥雞、白頭鵯、戴勝,佔到了總票數的46.1%。這一結果,將作為「上海市鳥」評選的重要參考依據。
  • 重慶小區的「四大金剛」 除了麻雀你還認識其它的嗎
    本周是愛鳥周,重慶鳥類專家、重慶觀鳥會總幹事張喬勇介紹,在重慶的居民小區裡,都住有「四大金剛」,除了麻雀大家都熟知外,其他3種分別為白頭鵯、白頰噪鶥、珠頸斑鳩。金剛一 白頭鵯▲白頭鵯經常趾高氣揚地站在你家樹頂唱歌的「麥霸」,白頭鵯肯定要算上一個。
  • 為何白頭鵯巢中的雛鳥會一夜之間消失?是被轉移了還是慘遭毒手?
    關於城市中常見的鳥類,上海市的觀鳥愛好者們口中有著「滬鳥四大金剛」的說法,這四位金剛分別是麻雀Passer montanus、烏鶇Turdus merula、珠頸斑鳩Spilopelia chinensis,還有白頭鵯Pycnonotus sinensis。
  • 灰喜鵲曾被提名,政協委員推薦震旦鴉雀
    白頭鵯。白頭鵯:大部分市民都能看到如果要評選上海市鳥,震旦鴉雀是否是最合適的選擇?對於上述兩名市政協委員的建議,部分專家和愛好者持有不同意見。「我認為,如果一定要評選市鳥,那麼,這種鳥至少要具備兩大特徵。」
  • 孩子,這就是烏鶇的叫聲
    初級:自家小區看白頭鵯匡高翔是一個有著十多年觀鳥經驗的觀鳥愛好者。「觀鳥不一定非要走到山野裡去,如果小區環境好,可以先在小區看鳥。」地點:環境好的小區、重慶動物園、重大虎溪校區、平頂山公園。類別:白頭鵯、白夾噪鶥、珠頸斑鳩、烏鶇、大山雀、紅頭長尾山雀。特點:如果環境安靜,你可以靜靜地聽烏鶇的叫聲,它常常在大樹頂端鳴叫,叫聲悠揚。
  • 珠頸斑鳩
    原標題:珠頸斑鳩 我的周末自珠頸斑鳩開始。咕,咕,「苦啊苦啊」,「孤啊孤啊」。這聲音貼著湖面,比甪裡河還要長出許多裡。珠頸斑鳩的苦與物質無關,它鼓鼓的胸腹藏著冷冷的孤獨。我從清淡的夢裡爬起,去鴛湖邊找尋,霜降露溼,一隻進城的鳥兒會有怎樣的苦。 鴛湖六點,霧薄風涼,天青色白。
  • 武漢去年觀察到306種野生鳥類 喜鵲和我們天天見
    喜鵲 顏軍攝於沉湖溼地記者高萌 王亞欣 通訊員趙靜武漢人好福氣,喜鵲天天來報喜。4月1日至7日是「武漢愛鳥周」,武漢觀鳥會今天將正式發布的《2016年武漢野生鳥類觀察年報》(以下簡稱「年報」)說,全市去年共觀察到306種野生鳥類,其中最常見的是喜鵲。
  • 鬧市觀鳥:原來黑漆漆的不止是烏鴉,還有烏鶇
    麻雀、喜鵲、燕子、斑鳩--多數人能叫上名字的鳥類不過十來種,其中還包括關在籠子裡的鸚鵡、八哥,動物園裡見過的天鵝--在本地卻有這樣一群人,他們來自各行各業既有政府公務員也有海歸碩士,以觀鳥為樂甚至以觀鳥為業,熟稔其鳴聲、覓食、遷徙、換羽,甚至單憑「叫聲」就能辨別上百種鳥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