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民最喜愛的鳥決出「十強」,「四大金剛」僅白頭鵯入圍

2020-11-26 上海觀察

 

經過兩個多月的投票評選,上海市民選出了最鍾愛的10種鳥,分別是白鷺、小天鵝、八哥、喜鵲、畫眉、普通翠鳥、鴛鴦、鳳頭麥雞、白頭鵯、戴勝,佔到了總票數的46.1%。這一結果,將作為「上海市鳥」評選的重要參考依據。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從「滬上我最喜愛的鳥」投票評選組織方——上海市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上海市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站了解到,此次投票評選從不同渠道廣泛收集不同人群的意見,從4月8日到6月底,共吸引3.5萬人次參與投票評選。

 

在此次投票評選之前,其實還有一場「預賽」。經過大量的前期調研並徵求多方意見後,上海鳥類專家、科普專家及社會學家等多個領域的專家從上海目前有記錄(根據現有文獻記載,結合近年的觀察記錄)的476種鳥中選出了50種,主要考慮的是常見性、廣布性、多樣性、熟知性、特殊性、易辨性及推廣性等標準。此次投票評選就成了「50進10」的「複賽」。

 


白鷺憑「顏值」和「身材」奪冠


 

查看「十強」名單,對於白鷺拔得頭籌,許多專家都表示在意料之中。在上海,一年四季都能看得到白鷺,市民在公園池塘、林澗河畔常常能尋覓到它的蹤影,並被它出眾的相貌、優雅的體態、飛起時的靈動翩躚所吸引,不少攝影愛好者也把它作為鳥類拍攝的頭號模特。

 

「常見性、熟識性、易辨性,白鷺都具備了。」上海動物園科教館館長夏欣表示,她在評選「滬上我最喜愛的鳥」時,最看重鳥的辨識性,在平時的科普工作中,白鷺是有很明顯外表特徵的鳥類,它們出現在上海動物園內的機率很高,還會在園內的樹木上築巢,孩子們很容易記住它們。

 

對於白頭鵯的入圍,上海野鳥會總幹事姚力表示很開心,因為白頭鵯是上海野鳥會的標識。他坦言,白頭鵯的入圍是眾望所歸,因為俗稱「白頭翁」的它,類似白鷺,兼具了常見性和熟識性等特點,上海市民時常在林緣、灌叢中和果樹上見到這種群棲性鳥類,它們嘰嘰喳喳的顫鳴令人印象深刻,將來很有希望角逐「上海市鳥」。

 

黃嘴白鷺

 


「四大金剛」只剩一根獨苗


 

令人意外的是,上海人俗稱的「四大金剛」,也就是本地四種常見的「留鳥」——[樹]麻雀(俗稱「家雀」)、珠頸斑鳩(俗稱「野鴿子」)、烏鶇(俗稱「百舌鳥」)和白頭鵯(俗稱「白頭翁」),只有白頭鵯衝入前十。同時,不少業內人士看好的震旦鴉雀也「名落孫山」。

 

麻雀曾被誤認為「四害」,因此很多上了年紀的人對它的印象不是太好。虹橋中學生物老師陳筱楓表示,這可能是麻雀未能入選「十強」的原因。而素來被認為帶有「喜氣」的喜鵲、鴛鴦等,就順利入圍了「十強」。

 

記者從上海市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站了解到,麻雀連預賽都未通過,止步於「50強」名單外。至於珠頸斑鳩和烏鶇,有專家認為可能辨識度不及白頭鵯,是它們止步「十強」的原因之一,一些市民會把它們誤認為鴿子、烏鴉。

 

烏鶇

 


「陌生面孔」很難闖進「十強」


 

同時,止步「十強」的,還有呼聲一度很高的震旦鴉雀,在「50強」中排在第22位。

 

崇明林業站副站長李永濤表示,震旦鴉雀和崇明有著不解之緣。震旦鴉雀其實是上海的「土著」,是上海50多種「留鳥」之一,主要在崇明、南匯東灘等處的灘涂溼地蘆葦蕩中築巢、覓食,但由於灘涂大規模開墾利用和蘆葦收割等原因,灘涂溼地的蘆葦群落面積逐年減少,這使得原本就面臨著種群萎縮危機的震旦鴉雀陷入艱難的境地。在上世紀末,震旦鴉雀就被列為全球性近危動物,其在我國的分布,僅限於黑龍江下遊及遼寧蘆葦地和長江流域、江蘇沿海的蘆葦地。

 

李永濤認為,論珍稀度和與上海的淵源,震旦鴉雀都是「上海市鳥」的有力競爭者。去年年初,就有市政協委員在提案中倡議,將其列為上海市鳥,使其與市花白玉蘭一樣,成為上海一張美麗的名片。

 

不過,在公眾眼中,常見性、熟識性、易辨性這些特徵,或許才是判斷喜愛與否的關鍵,這些恰巧是震旦鴉雀的短板。姚力坦言,震旦鴉雀偏居上海東部海岸一隅,平時即使是專業人士也很難見到它們。試想,如果震旦鴉雀成了「上海市鳥」,但沒有幾個上海人認識它,會不會很尷尬?

 

一些愛鳥人士還堅持認為,不應該把震旦鴉雀推到「聚光燈」下,雖然這可以讓更多人通過了解和關愛震旦鴉雀,進而重視其棲息地灘涂溼地的保護,但這是把「雙刃劍」,可能導致一些沒有環保意識的人過分追逐震旦鴉雀,進而打擾甚至傷害本就脆弱的它們及其棲息地。

 

震旦鴉雀

 


「上海市鳥」評選十分慎重


 

姚力表示,除了上述這些特徵,評選「上海市鳥」還可以重點考慮那些候鳥,比如黑腹濱鷸等。它們在洲際、國家間遷徙,具有「國際範」;而且,這些有「國際範」的鳥類,上海還有不少,目前上海所有有確切文獻記載的鳥類中,南來北往的「旅鳥」和在上海越冬的「冬候鳥」佔到65%左右。不過,在市民眼中,還是他們熟悉的鳥更容易獲得喜愛。

 

蘿蔔青菜各有所好。上海市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站專家表示,「滬上我最喜愛的鳥」評選結果將作為「上海市鳥」評選的重要參考依據,但絕不是唯一依據。據透露,和「滬上我最喜愛的鳥」評選同時進行的,還有一個專家評選,目前還在熱烈的進行中。此外,為客觀、公正、科學地評選出「上海市鳥」,不排除再進行多次類似「滬上我最喜愛的鳥」的評選。

 

黑腹濱鷸

 


 

附:上海市民最喜愛的鳥前十名簡介及投票結果簡要分析

 

①白鷺,投票佔比8.9%

夏候鳥、留鳥兼有。在上海,一年四季都能看得到白鷺,市民在公園池塘、林澗河畔常常能尋覓到它的蹤影,並被它出眾的相貌、優雅的體態、飛起時的靈動翩躚所吸引,不少攝影愛好者也把它作為鳥類拍攝的頭號模特。

 

②小天鵝,投票佔比6.6%

冬候鳥。小天鵝潔白無暇的羽毛、優美婀娜的身姿,常常被人們賦予純潔美麗的象徵,作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雖然全球的數量在遞減,但是每年冬季在崇明東灘、南匯東灘都能看到上百隻小天鵝在那越冬休憩。

 

③八哥,投票佔比4.6%

留鳥。八哥因為它靈動的聲音、極好的模仿能力為市民所熟知,林地、果園、農田、公園綠地、行道樹甚至屋頂上都能看到它們的身影。飛行時展開雙翅八字形的白斑也使它因此而得名。

 

④喜鵲,投票佔比4.5%

留鳥。喜鵲被中國傳統文化賦予吉祥的寓意。2008年上海市野保護會發起過「尋找喜鵲」活動,受到廣泛關注。近年來喜鵲分布和數量有了明顯的增加,在崇明島尤其常見,野保站2016年在崇明的調查中發現了一萬多餘個喜鵲巢。

 

⑤畫眉,投票佔比4.4%

留鳥。畫眉因其特色精緻的「眉毛」、婉轉動聽的歌喉而為許多市民所喜愛。在林間和灌木叢中,常常能聽到它動聽的歌喉,看到它輕捷的身影。

 

⑥普通翠鳥,投票佔比4.3%

留鳥。普通翠鳥最吸引人的就是它全身閃光豔麗的羽毛,頭頂布滿暗藍綠細斑,背部是翠藍色。常在水邊靜侯捕魚的機會,動作敏捷迅速。

 

⑦鴛鴦,投票佔比3.6%

冬候鳥。鴛鴦別名中國官鴨,被視為愛情的象徵。雄鳥頭頂豔麗的冠羽,眼後有寬闊的白色眉紋,翅上有一對慄黃色扇狀直立羽,像帆一樣立於後背,十分醒目,野外極易辨認。雌鳥則以灰褐色為主。

 

⑧鳳頭麥雞,投票佔比3.5%

冬候鳥。鳳頭麥雞有著黑色反翻型的鳳頭羽毛,閃著綠黑色金屬光澤的背部,搭配上黑嘴暗紅腳,特別養眼。主要生活在崇明、南匯、奉賢等地。

 

⑨白頭鵯,投票佔比3.2%

留鳥。是上海最常見的鳥類之一,因為它的眼後有白色寬紋延伸至頸背,極為清晰醒目,故有「白頭翁」的別名。叫聲清脆、性格活潑,在上海居民小區、公園綠地十分常見。

 

⑩戴勝,投票佔比2.5%

留鳥。戴勝嘴細長,常常把長長的嘴插入土中取食。棕慄色的羽冠平時是收攏在一起的,情緒有波動時會迅速展開,猶如孔雀開屏,讓人印象深刻。

 


(欄目主編:張奕    文中圖片來源:上海市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站,主要拍攝者:薄順奇    編輯郵箱:shgcggkj@126.com)

相關焦點

  • 50種鳥類進「複賽」,珍稀與平易近人,上海市民最愛哪種?
    在此基礎上,「滬上我最喜愛的鳥」投票活動啟動,將由上海市民從50種鳥類中選出他們最喜愛的5種,這一結果將成為上海市鳥評選的重要參考依據。 不過,蘿蔔青菜各有所愛。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採訪了多位相關人士,發現每個人對「最喜愛」的定義不同,心目中的上海市鳥最佳候選者也不同。
  • 為何白頭鵯巢中的雛鳥會一夜之間消失?是被轉移了還是慘遭毒手?
    關於城市中常見的鳥類,上海市的觀鳥愛好者們口中有著「滬鳥四大金剛」的說法,這四位金剛分別是麻雀Passer montanus、烏鶇Turdus merula、珠頸斑鳩Spilopelia chinensis,還有白頭鵯Pycnonotus sinensis。
  • 【聚焦】紅耳鵯來栖,上海留鳥再添新面孔
    上海留鳥添了一個新面孔三月裡,人們在世博公園裡不僅可以見到白頭鵯(bēi)、烏鶇、珠頸斑鳩、麻雀等俗稱「四大金剛」的上海常見留鳥,還可以見到去年冬天來此越冬,尚未啟程北遷的黃雀、北紅尾鴝、紅脅藍尾鴝等候鳥。近期,世博公園出現了「新面孔留鳥」。
  • 上海鳥類中的「四大金剛」,你都見過,卻不一定認識哦!
    你是否知道上海鳥類「四大金剛」? 天氣轉暖,小布帶你來好好認識一下它們!樹麻雀通稱麻雀,是上海分布最廣、數量最多的鳥兒。白頭鵯[bēi] ●白頭鵯是中國特有的鳥類。
  • 白頭鵯
    □斯惟  白頭鵯最顯著的特徵就是它的白頭。白頭鵯體長約18釐米,全身黃綠色羽毛為主,而頭枕部卻是白色。正由於腦後那醒目的白色枕環,得別號「白頭翁」。  白頭鵯現在是城裡常見的鳥兒,房前屋後的樹林裡隨處可見它們的身影。
  • 重慶小區的「四大金剛」 除了麻雀你還認識其它的嗎
    本周是愛鳥周,重慶鳥類專家、重慶觀鳥會總幹事張喬勇介紹,在重慶的居民小區裡,都住有「四大金剛」,除了麻雀大家都熟知外,其他3種分別為白頭鵯、白頰噪鶥、珠頸斑鳩。金剛一 白頭鵯▲白頭鵯經常趾高氣揚地站在你家樹頂唱歌的「麥霸」,白頭鵯肯定要算上一個。
  • 一路北漂的歌者——白頭鵯
    歌唱者是觀鳥人士最喜歡的一種鳥,名叫白頭鵯(音:bēi),大名為「Pycnonotus sinensis」,號白頭翁。循著聲音,不用望遠鏡,你就能很容易在樹枝上發現它,3、5個成群或者1、2個站在樹枝上放聲歌唱。剛已進入農曆庚子鼠年,由於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不得不「宅」在家裡,越發想念這些老朋友的歌聲。北京的秋季 白頭鵯最愛大柿子白頭鵯是雀形目鵯科的中等體型鳥類,鳴禽。
  • 愛鳥周:想起一隻白頭鵯
    白頭鵯則用力扇了兩下翅膀,只不過挺起頭透個了個氣,根本帶不動被水浸溼羽毛的沉重身子前行,重新撲倒向水面,再扇翅膀時,力氣明顯小多了。腦袋剛剛離開水面,就重重地撲下了,一動不動。「你看,白頭鵯的屍體浮在水面上了。」四葉草說。
  • 快來圍觀——你熟悉或不熟悉的鳥類「四大金剛」都在這片閔行的...
    區林業站告訴我們,根據他們此前的觀測,場地內共記錄到鳥類32種,分屬6目19科,其中,上海市級保護鳥類有7種。按照棲息類型劃分,以林鳥為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農田—居民區環繞林地的生境特點。 從具體鳥類來說,數量最多的是上海市民最熟悉的「四大金剛」——白頭鵯、烏鶇、珠頸斑鳩、麻雀等。
  • 候鳥遷徙季,上海市區常見的五種鳥你都發現了嗎?
    在上海植物園裡常見的冬候鳥有北紅尾鴝、紅脅藍尾鴝、灰背鶇、白腹鶇、懷氏虎鶇、黃雀、黃腰柳鶯、灰頭鵐等。截至目前,有超過百種鳥在園內棲息繁衍或過境,其中最常見的「五大金剛」深受遊客們的喜愛。快來看看這5種鳥,你都認識嗎?
  • 白頭鵯的生活習性,以及我們要如何去飼養
    大家好,好久不見,我是你們的老朋友樂樂,今天樂樂要給大家講的內容就是關於白頭鵯的生活習性,以及我們要如何去飼養它們,可能有的朋友不知道白頭鵯是什麼鳥,它還有一個別名就是(白頭翁),相信大家現在知道它什麼鳥了把。好了,下面樂樂就詳細給大家講講關於它的一些知識。身體特徵 體長16 ~22 釐米,體重26 ~43 克。
  • 杭州城裡白頭鵯有8種方言 朝暉的叫聲穩華家池的叫得有節奏
    通常人類最會描述的清晨鳥兒的「嘰嘰喳喳」,正是鳥在宣告地產歸屬。  杭州城裡白頭鵯  有8種方言  「與人類一樣,不同地區,就算是同種鳥類,叫聲也不一樣,這就是鳥方言。」研究鳥語方言的鳥類學專家、浙江科技學院的姜仕仁教授告訴我,鳥類方言分為宏地理方言和微地理方言。
  • 行道綠化樹長勢好,引來白頭鵯來安家育雛
    揚子晚報網6月18日訊(記者 梅建明 通訊員 武家敏)近日,在南京鼓樓區幕府西路道路旁綠化樹叢中,來了兩隻白頭鵯夫婦,它們在綠化樹叢中飛來飛去,開始築窩安家,不時在冬青樹叢內叼著塑料繩子飛向花枝上,並用白塑料繩纏繞在枝杈上固定後,再用茅草編織成一個小碗大的窩。
  • 「變異」不自卑 廈門東坪山一白頭鵯追愛有絕招
    記者 陳理傑 攝海西晨報訊(記者 彭怡郡)一隻全身羽毛髮白的雄性白頭鵯,咋咋呼呼跟在另一隻雌性白頭鵯身後,旋轉跳躍,不肯停歇。忙活了好一陣子,才贏得雌性白頭鵯的青睞。本以為這是鳥類間普通的求偶故事,仔細一瞧才發現,這隻雄性白頭鵯與眾不同,全身羽毛髮白,就像患上白化病。
  • 十五年後的白頭鵯幼崽
    今天帶給大家的是桑紫的一篇文章,講述了她十五年前後兩次餵養白頭鵯幼鳥的故事。桑紫的文字細膩真切,她對自己照顧幼鳥時的無力和悲傷直言不諱,也坦誠地分享了多年來的困惑和反思。故事的內容並不輕鬆,結局也並不是皆大歡喜。但正如作者的感悟,很多時候,正是這些意難平的經歷,才能讓我們更深刻地反思人與動物的關係。
  • 吳江小區上演「百鳥朝鳳」:烏鶇、白頭鵯、珠頸斑鳩、喜鵲…
    這是近年來不少市民的切身感受。除了人煙稀少的生態溼地外,如今越來越多的野生鳥類也飛入了「尋常百姓家」。   什麼樣的居民小區最受鳥類歡迎?目前小區裡都有什麼鳥?為什麼最近的鳥叫聲特別嘹亮?這幾天,記者在城區的居民小區轉了一圈,進行走訪調查。
  • 吳江小區上演「百鳥朝鳳」:烏鶇、白頭鵯、珠頸斑鳩、喜鵲...
    這是近年來不少市民的切身感受。除了人煙稀少的生態溼地外,如今越來越多的野生鳥類也飛入了「尋常百姓家」。什麼樣的居民小區最受鳥類歡迎?目前小區裡都有什麼鳥?為什麼最近的鳥叫聲特別嘹亮?這幾天,記者在城區的居民小區轉了一圈,進行走訪調查。
  • 白頭翁和白頭鵯是一種鳥類嗎?你聽一下它的鳥叫聲就明白了
    白頭鵯白頭翁這種鳥類的學名就叫做白頭鵯白頭鵯亞成鳥野外觀鳥:當你在野外觀鳥時,發現有的鳥外形和鳥叫聲都像是白頭鵯這種鳥類白頭鵯分布圖白頭鵯分布情況:白頭鵯這種鳥類它屬於我國特有的鳥類白頭鵯吃無花果白頭鵯食性:它們屬於雜食性鳥類,常吃一些植物種子,野果,也吃動物性食物,愛吃各種昆蟲。
  • 黃喉鵐、白頭鵯等珍稀鳥類頻頻現身昌平
    白頭鵯在昌平區,良好的生態環境吸引了300餘種野生鳥類棲息嬉戲,藍眉林鴝、黃喉鵐、白頭鵯等珍稀鳥類頻頻現身。    四年前,當攝影師們把鏡頭對準各種各樣的鳥兒時,常見的大多是燕雀、斑鳩等普通種類。這兩年來,隨著昌平區綠化面積逐年增加、環境治理成效不斷顯現,沙河水庫、十三陵水庫、南口公園等地經常能拍攝到黃腰柳鶯、北紅尾鴝、紅嘴長尾藍鵲等,給攝影師和鳥類愛好者帶來了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