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年後的白頭鵯幼崽

2021-01-08 澎湃新聞

原創 象妹 小象君 AnimalDialogue

寫作營專欄

由北美小象君、遊豬生態和萬村寫作計劃聯合主辦的「我的動物朋友簡史」寫作營在4月25日結束了為期10天的線上寫作。參與者們從動物相關議題出發,交流了自己生活中與動物有關的故事,也重新審視了人與動物、自然的關係和聯結。小象君在徵得作者同意後選擇了部分文章與大家分享。

今天帶給大家的是桑紫的一篇文章,講述了她十五年前後兩次餵養白頭鵯幼鳥的故事。桑紫的文字細膩真切,她對自己照顧幼鳥時的無力和悲傷直言不諱,也坦誠地分享了多年來的困惑和反思。故事的內容並不輕鬆,結局也並不是皆大歡喜。但正如作者的感悟,很多時候,正是這些意難平的經歷,才能讓我們更深刻地反思人與動物的關係。

白頭鵯

「這是一隻白頭鵯啊…」我有些顫抖地接過阿婆手裡還有些禿毛的小傢伙。

五分鐘前,在陽臺上澆花的我被樓下阿婆急匆匆地逮著喚下樓。得益於小學期間被爹媽打也要下樓幫流浪貓包紮傷口、以及為了撈魚的事跟小男孩們打得不可開交等光榮事跡,小區裡看著我長大的爺爺奶奶們都知道,要有什麼跟小動物有關的事,就找25號住二樓的那個小姑娘去。

上大學後,已經很少聽見有人在25號的樓下吼我的名字了。也許是因為我在家的時間少了,也許是因為我最終沒能成為獸醫,也許是因為有些故人已經離開;在聽到有人叫我後,我愣了好些時候才反應過來,朝那棵十三年依舊沒長大多少的榕樹上撒了撒手上的水,帶著黏膜消毒劑和棉籤下了樓。

阿婆在樓下鍛鍊的時候遇上了一隻鬼鬼祟祟的流浪貓,虎斑花色,一步一停地想藏什麼。阿婆湊過去才發現這傢伙叼了只小鳥,急忙搶下,找我來看看還有沒有救。當時正是繁殖期的尾巴,這差不多是夏天前最後一波出巢的小白頭鵯了吧。小傢伙背上都是剛冒尖的羽管,沒長全的灰綠色覆羽和飛羽溼噠噠地粘在一起,跟著翅膀的主人一起微微顫抖。

我檢查了一下,除了背部和腿上顯而易見的牙印,沒有其他的傷口,看起來是沒有撲咬掙扎的過程(也可能還沒能力掙扎)。肇事貓躲在一邊的草叢裡盯著我舔嘴,大概是還在回味沒能吃下肚的野味。好在這虎斑貓沒太使勁撕咬,小傢伙除了害怕得顫抖,精神頭尚可,應該沒太大問題。

餵養幼崽的白頭鵯 ©Sina

簡單處理後,我找起了鳥巢。我自己是個半吊子,沒有餵養小鳥的經驗,而這麼小的鳥還需要親鳥的餵養。可香樟樹茂密繁盛,一圈下來,我愣是沒有找到一個鳥巢的痕跡。捧著小傢伙的手心開始出汗,小鳥本就粘膩的絨毛更溼了,眼看著太陽即將毫不留戀地沉去,小區裡的流浪貓們也開始發出春末特有的焦躁叫聲。在「把它放樹上讓那隻等待已久的黃虎斑再一次叼回去當點心」和「帶回去嘗試餵養」之間,我選擇了後者。

距離上一次如此近距離地觀察這灰綠色的羽毛,還是在約莫十五年前。

四五歲的我對大自然的一切都好奇。為了滿足這種好奇,除了家裡養的雞鴨鵝,家裡人總能想新辦法帶我見識這個新奇的世界。有時是田埂上的蛤蟆,有時是菜市場裡的蛇;這一次,是一隻小小的、灰撲撲的鳥,它縮在籠子的角落裡,驚懼地觀察著籠外露出興奮笑容的我。只要我一靠近籠子它就不停撲騰,我只好把它掛了門前的桔子樹上。第二天,籠子裡多了一隻稍大一些的鳥,頭頂有一撮明顯的白毛。外公說這是「白頭翁」,大的那只應該是鳥媽媽,想來救自己的孩子。

「嘿真好,這樣他們就有伴兒啦!」

我這樣美好地設想著,並理所當然地覺得,它會跟家裡的雞鴨鵝一樣,最終乖乖地接受我的餵養。我給兩隻鳥提供了水,捉來了蚯蚓蛾子,剝了毛豆、玉米、米粒、生菜……家裡有的食物我恨不得全部堆到他們面前,可它們除了蜷縮在一起顫抖,沒對我帶來的食物表現出一點興趣。

第二天、第三天……我每天都去看他們,幻想著有一天籠子裡的鳥在我面前肆無忌憚地啄食。可有一天,我看見那隻頭頂的白毛還沒長全的小鳥一動不動地癱在籠底。我突然慌了,這是不曾出現在我想像裡的事,我手忙腳亂地打開籠子,撈出那隻小鳥的屍體,再等著另一隻鳥自己飛出籠子。可是沒有,它翻開眼皮看了一眼籠門,又縮了回去。我急匆匆地將它捧出來,放在房前的菜地裡,希望它能夠神奇地恢復元氣飛走。

這並沒有發生。它身上被我手汗打溼的毛還沒幹,在有氣無力地走了幾步後,就窩在了一棵開過了花的油菜旁邊,不肯再挪一步。那是我第一次目睹死亡,而且是我親自帶去的死亡。那黏膩的灰綠色羽毛歷歷在目,成為我心裡的一道疤。

而十五年後的黃昏時分此刻,我正揣著這條疤回家。

我研究了白頭鵯的食譜,買了麵包蟲,剪開,混著玉米面餵它。但學校還有課,無奈之下我帶著小傢伙去了學校。我在學校樹林裡找了個廢棄的鳥窩給它,又找了個紙盒,將窩卡進去,再用一次性筷子穿透紙盒壁,橫在鳥窩上方,給小傢伙當站架。每次餵食,都讓它站在筷子上自己索食。臨近期末,設計系是要交作品的,我帶著它在美院空蕩蕩的教室裡準備通宵。

按照鳥類的作息時間,這時候早應該休息了。我小心翼翼地將裝了小傢伙的紙盒放進黑黢黢的教室柜子裡,想著這裡面也許更安靜一些。五月末已經隱約有了夏天的影子,美院環繞式的老樓布局讓教室裡悶熱得像個蒸籠,我打開了空調。這時候,我還沒有意識到這會帶給在柜子裡酣然入睡的小白頭鵯什麼樣的後果。

當清晨的風從窗子的縫隙裡擠進來的時候,我著急忙慌地塗完了最後一筆,開始給小傢伙準備今天的吃食。可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餵食後,我發現它的排洩物開始從黑白相間逐漸變得跟吃進去的食物越來越相似,甚至還能看出有麵包蟲的殘軀。也就是說,它的消化系統出了問題。此時小傢伙的精神也逐漸萎靡,有了氣喘的症狀。

十五年前的小白頭鵯似乎正在我眼前,我手上還粘著它的羽毛。一夜沒睡的眩暈感隨之襲來,我詢問了所有當時能夠詢問的渠道,查了所有有關鳥類救助的文章,藥不敢亂用,甚至去菜場順了個洋蔥想用土辦法緩解。可最後,我又一次目睹了鳥類臨死前用盡力氣撲騰,到細長的雙腳漸漸僵直,再到失去溫度的過程。它身上粘在一起的羽毛再也沒辦法順開了。

我失魂落魄地交了作業,老師當我又是通宵後遺症,叫我趕緊回去補覺。小傢伙是被急性腸胃炎要了命的,當時的我竟然沒有意識到幼年的小動物需要保溫這件事,就像四五歲的我沒有意識到被關進籠子裡的野鳥都會倔強地選擇死亡。

此後很長一段時間裡,我都會看著枝頭的白頭鵯發愣,跟自己說:你看,那種頭頂有撮白毛、叫聲不怎麼好聽的灰綠色小鳥,在離你十米遠的地方最生動。

"

後記:

關於故事,我很想很想給它一個美好的結局。我知道有些作者會為了故事的節奏去修繕細節和結局,但是在這裡,我更想把傷我這麼多年的故事本身寫出來。畢竟很多被深深刻在人腦海裡的都是意難平的事。這些或許並不那麼完美的故事,讓我從更多的角度去看待人與動物的關係,去思考我應該做些什麼。很多個睡不著的夜晚,我都會被深深的自責和無力捆綁;但我又那麼小心翼翼地希望著,這些自責和無力能夠有一天轉化為某種力量或動力,能夠有人告訴我,我應該怎樣走下去、怎樣做,才能更好地留住這些美麗的生靈。

"

- End -

題圖credit:Nemo

未標註圖片均來自網絡

如果你也想書寫自己的動物朋友故事

歡迎點擊「閱讀原文」進行寫作營第二期預報名

作者簡介

桑紫

尚在摸索世界的無知小白,被自然界的花木鳥獸牽著成長,渴望發現和記錄,愛聽故事,收集整理癖晚期患者。

編輯 | Dule

閱讀更多寫作營專欄文章

第一輯:色彩斑斕的蝸牛和被扔掉的蠶

第二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熱愛生命,不止是自己的生命

- 2019華北創綠傢伙伴 -

原標題:《十五年後的白頭鵯幼崽》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白頭鵯
    □斯惟  白頭鵯最顯著的特徵就是它的白頭。白頭鵯體長約18釐米,全身黃綠色羽毛為主,而頭枕部卻是白色。正由於腦後那醒目的白色枕環,得別號「白頭翁」。  白頭鵯現在是城裡常見的鳥兒,房前屋後的樹林裡隨處可見它們的身影。
  • 一路北漂的歌者——白頭鵯
    歌唱者是觀鳥人士最喜歡的一種鳥,名叫白頭鵯(音:bēi),大名為「Pycnonotus sinensis」,號白頭翁。循著聲音,不用望遠鏡,你就能很容易在樹枝上發現它,3、5個成群或者1、2個站在樹枝上放聲歌唱。剛已進入農曆庚子鼠年,由於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不得不「宅」在家裡,越發想念這些老朋友的歌聲。北京的秋季 白頭鵯最愛大柿子白頭鵯是雀形目鵯科的中等體型鳥類,鳴禽。
  • 愛鳥周:想起一隻白頭鵯
    白頭鵯則用力扇了兩下翅膀,只不過挺起頭透個了個氣,根本帶不動被水浸溼羽毛的沉重身子前行,重新撲倒向水面,再扇翅膀時,力氣明顯小多了。腦袋剛剛離開水面,就重重地撲下了,一動不動。「你看,白頭鵯的屍體浮在水面上了。」四葉草說。
  • 「變異」不自卑 廈門東坪山一白頭鵯追愛有絕招
    記者 陳理傑 攝海西晨報訊(記者 彭怡郡)一隻全身羽毛髮白的雄性白頭鵯,咋咋呼呼跟在另一隻雌性白頭鵯身後,旋轉跳躍,不肯停歇。忙活了好一陣子,才贏得雌性白頭鵯的青睞。本以為這是鳥類間普通的求偶故事,仔細一瞧才發現,這隻雄性白頭鵯與眾不同,全身羽毛髮白,就像患上白化病。
  • 行道綠化樹長勢好,引來白頭鵯來安家育雛
    揚子晚報網6月18日訊(記者 梅建明 通訊員 武家敏)近日,在南京鼓樓區幕府西路道路旁綠化樹叢中,來了兩隻白頭鵯夫婦,它們在綠化樹叢中飛來飛去,開始築窩安家,不時在冬青樹叢內叼著塑料繩子飛向花枝上,並用白塑料繩纏繞在枝杈上固定後,再用茅草編織成一個小碗大的窩。
  • 白頭鵯的生活習性,以及我們要如何去飼養
    大家好,好久不見,我是你們的老朋友樂樂,今天樂樂要給大家講的內容就是關於白頭鵯的生活習性,以及我們要如何去飼養它們,可能有的朋友不知道白頭鵯是什麼鳥,它還有一個別名就是(白頭翁),相信大家現在知道它什麼鳥了把。好了,下面樂樂就詳細給大家講講關於它的一些知識。身體特徵 體長16 ~22 釐米,體重26 ~43 克。
  • 黃喉鵐、白頭鵯等珍稀鳥類頻頻現身昌平
    白頭鵯在昌平區,良好的生態環境吸引了300餘種野生鳥類棲息嬉戲,藍眉林鴝、黃喉鵐、白頭鵯等珍稀鳥類頻頻現身。    四年前,當攝影師們把鏡頭對準各種各樣的鳥兒時,常見的大多是燕雀、斑鳩等普通種類。這兩年來,隨著昌平區綠化面積逐年增加、環境治理成效不斷顯現,沙河水庫、十三陵水庫、南口公園等地經常能拍攝到黃腰柳鶯、北紅尾鴝、紅嘴長尾藍鵲等,給攝影師和鳥類愛好者帶來了驚喜。
  • 為何白頭鵯巢中的雛鳥會一夜之間消失?是被轉移了還是慘遭毒手?
    白頭鵯能同時進入兩個榜單,也說明了它確實特別常見。不僅如此,還有些城市有不同的常見鳥類合稱,例如「城市三寶」,裡面也有白頭鵯(另外兩種是綠繡眼和麻雀)。白頭鵯在我國不同地區又叫白頭翁、白頭鳥、老頭兒、白頭鵠仔,如果你的家鄉有其他叫法也歡迎在評論區留言,看看有沒有你的老鄉。
  • 杭州城裡白頭鵯有8種方言 朝暉的叫聲穩華家池的叫得有節奏
    他是臺灣生態錄音師,15年,跑了12個省市、地區,幾十座深山樹林,經過1000多天的收錄,採集了2萬多段、400多種鳥類鳴聲素材。  昨日,中國第一個以鳥鳴聲為專題的特展《響宴——鳥類鳴聲行為展》,在浙江自然博物館(武林館區)開幕,集中展出大約300餘段、106種鳥的鳴聲。
  • 白頭翁和白頭鵯是一種鳥類嗎?你聽一下它的鳥叫聲就明白了
    白頭鵯白頭翁這種鳥類的學名就叫做白頭鵯白頭鵯亞成鳥野外觀鳥:當你在野外觀鳥時,發現有的鳥外形和鳥叫聲都像是白頭鵯這種鳥類白頭鵯分布圖白頭鵯分布情況:白頭鵯這種鳥類它屬於我國特有的鳥類白頭鵯吃無花果白頭鵯食性:它們屬於雜食性鳥類,常吃一些植物種子,野果,也吃動物性食物,愛吃各種昆蟲。
  • 狗幼崽吃飯後拉稀
    狗幼崽吃飯後拉肚子,狗主人可以先檢查一下食物,因為狗幼崽的腸胃比較差,消化酶也不足,一旦食物比較難消化或者是有問題,容易導致狗幼崽拉肚子。狗主人可以先讓狗幼崽的腸胃休息一下,及時找出導致狗幼崽拉肚子的原因,然後採取措施解決狗幼崽拉肚子的問題。
  • 白頭鵯這種古代達官顯貴們愛玩的鳥類,你了解多少呢?
    成年的白頭鵯體長約180毫米。成鳥額部及頭頂亮黑 色;喉部、枕部及眉斑均純白色;眼先羽色灰白;頰紋狹小, 前端黑色;後端淡褐色;上體羽色橄欖灰色;翅羽大部為灰 褐色;尾羽暗褐色;腹部羽色淡略近於白色,而有不明顯的 暗黃色條紋。雌雄鳥羽色相近。嘴殼黑色,足趾黑褐色。此鳥在我國南方極為常見,多生活在丘陵或平原地區 的灌木叢間,也常見於針葉林中。性甚活潑,不太怕人。
  • 白頭鵯,冬天要挪到室內飼養,而且天氣過冷不適宜外出遛鳥
    在人工飼養下白頭鵯屬軟食鳥,水罐內的水容易汙染,每天需要清刷並換新鮮飲水。餵給的水果當天吃不完的應把剩餘的取出。每天(夏季)或隔日(春、初秋)供給浴水,任其自行水浴。每周洗刷一次鳥籠。白頭鵯不耐寒,在北方飼養冬季一定要移至室內飼養,停止外出溜鳥。
  • 保護動物,愛護大自然,中國綠髮會綠少志願者成功救助並野放白頭鵯
    7月12日,白洋澱溼地自然科普綠少基地綠少志願者王志昊同學發現一隻撞玻璃的白頭鵯幼鳥後,在該綠少基地負責人王曉曄老師的遠程指導下,自行操作完成了一次白頭鵯鳥類的救助和野放。發現受傷鳥兒的綠少志願者王志昊,是來自河北任丘的一名高一學生。
  • 世界環境日|濟南大明湖畔,你見過這種叫白頭鵯的萌鳥嗎?
    特殊的2020年,特殊的世界環境日,讓我們重新審視與野生動物的關係,反思自然在我們生活中的作用。每個人都有義務行動起來,從身邊小事做起,為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垃圾分類、節能減排、保護野生動物……6月5日,壹粉「鍾福生」向齊魯晚報官方客戶端齊魯壹點情報站發來一組大明湖畔的白頭鵯的照片與大家分享。
  • 動物中,獨立若干年後的幼崽還會認得母親嗎?
    在大約一個半月以後,小海龜破殼而出後,見不到母親更見不到父親,出生後根據本能奮力奔向大海,就開始了自己的「龜」生旅途。父母哺育長大第一 氣味對於一些動物來說,它們是通過氣味來識別幼崽的,幼崽出生後母親記住了它獨特的味道,自然會循著味道來識別幼崽。但是這種手段並不高明並且不長久,如果幼崽和父母分開後,經過很多的變化,味道肯定會隨之變化。
  • 上海市民最喜愛的鳥決出「十強」,「四大金剛」僅白頭鵯入圍
    經過兩個多月的投票評選,上海市民選出了最鍾愛的10種鳥,分別是白鷺、小天鵝、八哥、喜鵲、畫眉、普通翠鳥、鴛鴦、鳳頭麥雞、白頭鵯、戴勝,佔到了總票數的46.1%。這一結果,將作為「上海市鳥」評選的重要參考依據。
  • 白頭翁(白頭鵯)的家庭生活,你知道多少
    一窩小鳥,看起來有四隻白頭翁,學名叫白頭鵯(bēi),在長江南部是非常常見的 一種鳥,平常食用大量農林業害蟲,是個值得被保護的益鳥呢還有一個小小的問題,假設白頭翁能活十歲,那它養育一窩小鳥的時間約佔它壽命的0.8%,它們的撫養模式是雙方共同撫養;假設人能活80歲,養育一個人則佔壽命的25%,還有25%的時間在成長,人比很多動物的生長周期都要長。所以,作為父母共同撫養孩子其實是有必要的,你說呢?
  • 如何用英語稱呼貓頭鷹幼崽和其他動物幼崽?
    我們的英文辭典網站上常常會收到讀者的提問,詢問某些動物的幼崽該如何稱呼。為了一次性回答這些問題,我們準備了一份清單,列出各種動物的名稱及其幼崽的表示法。讓我們看看是否很多幼崽的名稱都是不曾聽說過的。動物名稱幼崽antelope 羚羊calfbadger 獾cubbear 熊cubbeaver 海狸kitbobcat 山貓
  • 龍貓幼崽怎麼護理?龍貓幼崽護理的注意事項
    但是正常的一周就外陰乾淨了,如果一周後還有惡露,那說明子宮收縮的不好,就建議送醫。  2、籠子底網不用撤除,底網上鋪好草墊子,龍貓母貓的分泌物能滲透到草墊子下面,草墊子接觸龍貓母貓身體的部分還能保持乾燥,有效避免溼疹和真菌。如果有條件最好加一個草窩,草窩不用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