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09 17: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冬日是觀察冬候鳥的好時機,鳥兒們每年秋末時節飛臨上海,次年春季再往北飛。在上海植物園裡常見的冬候鳥有北紅尾鴝、紅脅藍尾鴝、灰背鶇、白腹鶇、懷氏虎鶇、黃雀、黃腰柳鶯、灰頭鵐等。截至目前,有超過百種鳥在園內棲息繁衍或過境,其中最常見的「五大金剛」深受遊客們的喜愛。快來看看這5種鳥,你都認識嗎?
新手的觀鳥準則:
觀鳥只觀野生鳥,不觀籠中鳥;
只可遠觀不能靠得太近,更不可大聲喧譁;
不能為了看鳥而追逐,以防驚擾到它們;
不破壞小鳥的棲息環境,尤其在小鳥的繁殖季。
其次,觀鳥要準備好工具,記得帶好望遠鏡、筆、記錄本和觀鳥手冊。望遠鏡是最不能省的,光憑肉眼可很難仔細觀察這些靈動的飛羽精靈們。
望遠鏡的使用指南
拿到望遠鏡需先將帶子掛在脖子上,調節好目鏡距離,儘量選擇順光方向,發現小鳥時確定參照物或參照方位,迅速舉起望遠鏡,調節焦距以便更清楚地觀察。鳥類多喜歡在林間飛來飛去,如果一時沒有發現它們的蹤跡,可以根據鳥鳴來慢慢尋覓。
觀鳥新手可以先從最常見的小鳥入手,比如上海植物園有「五大金剛」,下面來一起了解它們的特徵、習性和有趣的生活。
白頭鵯
白頭鵯是上海地區最常見的鳥。體橄欖色,成鳥眼後一白色寬紋延伸至後枕部,像白了頭,所以有白頭翁之稱。它們生性活潑,喜歡成群但關係似乎不是很密切,繁殖期常能看到成雙成對的親鳥。在上海植物園內可以看到白頭鵯的巢多是選取棕櫚樹皮的絲狀物製作而成,既保暖又透氣。
冬日白頭鵯多以香樟、女貞的果子為食,有時海棠的果子也會成為它們的美味。
(樹)麻雀
(樹)麻雀喜歡在建築上築巢。褐色的身體,黃灰色的腹部,在它們臉頰上的黑斑尤為明顯。它們喜歡成群結對地飛來飛去,忽而起忽而落,喜歡樹木稀疏的草地。
(樹)麻雀喜歡在地面活動覓食,大草坪遍地的草籽是麻雀們的最愛。
烏鶇
烏鶇有「百舌鳥」之稱。雄鳥全身黑色,眼圈和嘴橘黃色,雌鳥體色略淡。烏鶇叫聲悅耳動聽,不僅有自己的鳴唱、警戒,模仿能力極強,還能模仿周圍鳥的叫聲。
烏鶇喜歡獨居,領地意識強,如果有其他鳥飛入它的地盤,往往會大打出手,烏鶇不僅喜歡取食香樟,還會在草地上尋覓蚯蚓。
珠頸斑鳩
珠頸斑鳩體型如家鴿大小,被人們稱為「野鴿子」。它們的身體呈粉褐色,側頸至頸後部是白點的黑色塊斑,像戴有一層層的珍珠項鍊,所以名為珠頸。此外,它們的尾羽黑褐色端部有白斑,紫紅色的腳也十分顯眼。
珠頸斑鳩多以植物種子為食,取食很隨意,可上樹摘取,掉在地上的也會食用。
灰喜鵲
灰喜鵲不能稱為喜鵲,它們是兩個不同的物種。灰喜鵲體型較小,有細長的藍色尾巴,頭部黑色,雙翼天藍色,胸腹部灰白色,而且叫聲嘶啞不動聽。
灰喜鵲以植物種子和昆蟲為食。冬季昆蟲蟄居,灰喜鵲盯上了胡蜂的巢,一個個碩大的巢被啄得七零八落。
通訊員:倪晨潔
原標題:《候鳥遷徙季,上海市區常見的五種鳥你都發現了嗎?》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