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鳥遷徙季,上海市區常見的五種鳥你都發現了嗎?

2021-01-19 澎湃新聞
候鳥遷徙季,上海市區常見的五種鳥你都發現了嗎?

2021-01-09 17: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冬日是觀察冬候鳥的好時機,鳥兒們每年秋末時節飛臨上海,次年春季再往北飛。在上海植物園裡常見的冬候鳥有北紅尾鴝、紅脅藍尾鴝、灰背鶇、白腹鶇、懷氏虎鶇、黃雀、黃腰柳鶯、灰頭鵐等。截至目前,有超過百種鳥在園內棲息繁衍或過境,其中最常見的「五大金剛」深受遊客們的喜愛。快來看看這5種鳥,你都認識嗎?

新手的觀鳥準則:

觀鳥只觀野生鳥,不觀籠中鳥;

只可遠觀不能靠得太近,更不可大聲喧譁;

不能為了看鳥而追逐,以防驚擾到它們;

不破壞小鳥的棲息環境,尤其在小鳥的繁殖季。

其次,觀鳥要準備好工具,記得帶好望遠鏡、筆、記錄本和觀鳥手冊。望遠鏡是最不能省的,光憑肉眼可很難仔細觀察這些靈動的飛羽精靈們。

望遠鏡的使用指南

拿到望遠鏡需先將帶子掛在脖子上,調節好目鏡距離,儘量選擇順光方向,發現小鳥時確定參照物或參照方位,迅速舉起望遠鏡,調節焦距以便更清楚地觀察。鳥類多喜歡在林間飛來飛去,如果一時沒有發現它們的蹤跡,可以根據鳥鳴來慢慢尋覓。

觀鳥新手可以先從最常見的小鳥入手,比如上海植物園有「五大金剛」,下面來一起了解它們的特徵、習性和有趣的生活。

白頭鵯

白頭鵯是上海地區最常見的鳥。體橄欖色,成鳥眼後一白色寬紋延伸至後枕部,像白了頭,所以有白頭翁之稱。它們生性活潑,喜歡成群但關係似乎不是很密切,繁殖期常能看到成雙成對的親鳥。在上海植物園內可以看到白頭鵯的巢多是選取棕櫚樹皮的絲狀物製作而成,既保暖又透氣。

冬日白頭鵯多以香樟、女貞的果子為食,有時海棠的果子也會成為它們的美味。

(樹)麻雀

(樹)麻雀喜歡在建築上築巢。褐色的身體,黃灰色的腹部,在它們臉頰上的黑斑尤為明顯。它們喜歡成群結對地飛來飛去,忽而起忽而落,喜歡樹木稀疏的草地。

(樹)麻雀喜歡在地面活動覓食,大草坪遍地的草籽是麻雀們的最愛。

烏鶇

烏鶇有「百舌鳥」之稱。雄鳥全身黑色,眼圈和嘴橘黃色,雌鳥體色略淡。烏鶇叫聲悅耳動聽,不僅有自己的鳴唱、警戒,模仿能力極強,還能模仿周圍鳥的叫聲。

烏鶇喜歡獨居,領地意識強,如果有其他鳥飛入它的地盤,往往會大打出手,烏鶇不僅喜歡取食香樟,還會在草地上尋覓蚯蚓。

珠頸斑鳩

珠頸斑鳩體型如家鴿大小,被人們稱為「野鴿子」。它們的身體呈粉褐色,側頸至頸後部是白點的黑色塊斑,像戴有一層層的珍珠項鍊,所以名為珠頸。此外,它們的尾羽黑褐色端部有白斑,紫紅色的腳也十分顯眼。

珠頸斑鳩多以植物種子為食,取食很隨意,可上樹摘取,掉在地上的也會食用。

灰喜鵲

灰喜鵲不能稱為喜鵲,它們是兩個不同的物種。灰喜鵲體型較小,有細長的藍色尾巴,頭部黑色,雙翼天藍色,胸腹部灰白色,而且叫聲嘶啞不動聽。

灰喜鵲以植物種子和昆蟲為食。冬季昆蟲蟄居,灰喜鵲盯上了胡蜂的巢,一個個碩大的巢被啄得七零八落。

通訊員:倪晨潔

原標題:《候鳥遷徙季,上海市區常見的五種鳥你都發現了嗎?》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候鳥遷徙季 東灘溼地成為候鳥棲息天堂
    眼下正值一年一度的春季候鳥遷徙季,南匯東灘溼地也熱鬧了起來,時不時可以看到蘆葦叢中飛起大批的野生鳥類。近期正是春季候鳥遷徙高峰。 據了解,整個遷徙季會持續至
  • 【探索】上海市區常見的這5種鳥,你都認識嗎?
    上海植物園說,落葉紛飛的冬日正是觀鳥的好時節,園裡全年有超過百種鳥在這裡或棲息、或繁衍、或過境,其中最常見的「五大金剛」更是大家的老朋友了。快來看看這5種鳥,你都認識嗎?詳見
  • 候鳥遷徙時 石獅拍鳥季
    秋末冬初,候鳥遷徙又迎來了高峰。10月14日,本報刊登《第五季!西伯利亞候鳥再赴「石獅之約」》,用鏡頭記錄了從西伯利亞來石獅過冬的環頸鴴、黑腹濱鷸、黑尾塍鷸等候鳥展翅高飛的壯景,再次引來社會的無數關注。其實,除上述幾種鳥類,「約會」石獅的候鳥還有很多。候鳥遷徙時,正是石獅拍鳥季。在石獅,能拍到哪些候鳥?哪個時段是拍鳥的最佳時間?拍鳥又該注意些什麼?
  • 候鳥遷徙季來臨!小天鵝首次來安吉過冬啦
    ,但也有不少鳥種已到安吉,如中華秋沙鴨、鴛鴦、豆雁、普通鸕鷀、鷸類等,其中美麗的小天鵝為首次記錄到。每年夏季在北極苔原帶繁殖,冬季遷徙到長江中下遊、東南沿海等地越冬,越冬地主要選擇多蘆葦、蒲草和其他水生植物的湖泊、水庫和水塘,行為謹慎,遠避人群。
  • 遷徙季北大港「稀客」不少 疣鼻天鵝等紛紛現身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天津北方網訊:每年的春秋兩季都是候鳥的遷徙季,本市是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的重要通道,而北大港溼地則是候鳥遷徙途中的重要
  • 你以為候鳥遷徙只是怕冷?其實我們至今都沒搞清楚原因
    搞笑動圖:加了手臂的麻雀我們從小就知道遷徙指的是,野生動物因時間變化而大規模定向移動的行為,水生動物的「遷徙」又被稱為「洄遊」。但沒有哪個類群的遷徙行為能像鳥的遷徙那樣引起人類極大的興趣。但並不是所有的鳥都具有遷徙行為。根據鳥類遷徙活動的特點,我們可以將鳥類分為留鳥和候鳥兩大類。
  • 候鳥為什麼會遷徙?
    在國際上已知的9000多種鳥類中,4000種是候鳥,其他的則是留鳥(終年棲息於同一地區的鳥類,如喜鵲、麻雀和環頸雉等)。每年,幾十億隻候鳥組成了地球上最大規模的生物遷徙隊伍。  候鳥遷徙的距離遠近不一,近的幾公裡,或者只是從山的南坡飛到北坡。遠的則可飛翔上萬公裡。例如,北極的燕鷗在北極繁殖,飛往南極過冬,遷徙的路途達2.2萬公裡,生命的大半時間都在飛行中度過。
  • 密雲水庫上遊迎來大批遷徙候鳥
    眼下正值候鳥遷徙季,密雲水庫上遊清水河迎來大批候鳥。本地多年「保水」形成的優美生態環境,為遷徙候鳥提供了良好的棲息地。初冬時節,清晨的清水河面已結上了一層薄冰。社會志願者宋會強今年聽鳥友說清水河又來了䴉嘴鷸,因為䴉嘴鷸在北京比較稀少,好像只有這個山清水秀的水系中才能發現。所以我希望能夠拍攝,現在終於拍到它了!然後除此之外,還拍到了長嘴劍鴴、白腰草鷸、冠魚狗。闊別兩年,䴉嘴鷸重現清水河讓攝影愛好者們激動不已。
  • 黑龍江省自然教育課堂上線專題課 解讀「候鳥的遷徙」
    龍頭新聞訊(王珊)24日,黑龍江省自然教育課堂上線《候鳥的遷徙》專題課程,解讀候鳥知識、關注鳥類資源、呼籲護鳥愛鳥。3月初,東方白鸛開始北遷,回到它們的繁殖地三江平原,配對,營巢,孵化,育雛。黑龍江省遷徙候鳥約350種,佔全國候鳥種類的一半以上,為人們所熟知的大天鵝、鴻雁、東方白鸛、中華秋沙鴨、丹頂鶴、白頭鶴、布穀鳥等都屬於候鳥,並有各自的習性特徵和不同的遷徙通道、停歇地和繁殖地。候鳥每年春秋兩季都沿著固定的路線往返於繁殖地和越冬地之間有規律地遷徙。根據候鳥在不同地域出現的時間,可分為冬候鳥、夏候鳥、旅鳥、漂鳥四個不同類型。
  • 組圖:初春青島進入候鳥遷徙季 群鳥練飛欲北遷
    而在膠州灣畔,數以千計的礪鷸、濱鷸、杓鷸在陽光下飛翔。▲遷徙過境青島的黃腳銀鷗(上)與蒙古銀鷗(中)在紅嘴鷗群中棲息。(「青島觀」攝影師 王海濱/攝)據了解,青島市目前記錄的鳥種近400種,每年從沿海過境的候鳥數量多達數百萬隻。
  • 物種日曆:城市成為候鳥遷徙時的驛站,你見過這些可愛的肥啾嗎?
    有些鳥類之間的親緣關係很近,但它們有的是候鳥,有的則不是,比如中國東部最常見的兩種斑鳩——珠頸斑鳩從來都懶得遷徙,而且做窩特別不講究,一度成為網紅;更喜歡山林的山斑鳩則會從東北、華北地區遷徙到南方越冬。珠頸斑鳩(左)與山斑鳩(右)。
  • 鄭州黃河溼地迎來「鳥中熊貓」,冬候鳥遷徙先頭部隊已抵達
    但鄭州黃河溼地內,被稱為「鳥中熊貓」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鸛,已經開始歇息,補充南遷的能量了。一年一度的冬候鳥遷徙已經拉開帷幕,先頭部隊已經抵達,位於我國山大候鳥遷徙通道中線通道上的鄭州黃河溼地,即將迎來萬類霜天競自由的熱鬧場面。
  • 全球又有24種鳥類入瀕危名錄 四川發現7種瀕危鳥
    棲息地破壞 成鳥類致危因素之首  近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更新了2015年度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簡稱「IUCN名錄」),共有24種鳥類調升為有滅絕威脅的級別(包括易危、瀕危及極度瀕危),涉及中國鳥種13種,其中包括草原鵰、鳳頭麥雞、紅頭潛鴨在內的7種鳥類,均在四川有過觀測記錄。
  • 候鳥為什麼要遷徙?只是因為怕冷?
    春天,燕子從南方飛回北方,秋天,又帶著子女到南方過冬,這種鳥叫候鳥,如大雁、燕子、杜鵑、黃鸝等。有的鳥長年留在出生地,這種鳥叫留鳥,如麻雀、喜鵲、鷹等。———小學語文課本《候鳥的遷飛》歷史上,人類也很早就注意到鳥類的遷徙現象,戰國時期《呂氏春秋》中「孟春之月鴻雁北,孟秋之月鴻雁來」,及《禮記·月令》「仲春之月元鳥至,仲秋之月元鳥歸」句,分別描述了鴻雁和家燕南北定期遷飛的現象,是對鳥類遷徙特性的生動概括。根據鳥類遷徙的行為,可以將鳥類分成不同的居留類型。
  • 重慶有多少種鳥?剛發布的這本名錄裡有答案
    重慶把每年四月第一周定為「愛鳥周」,本屆「愛鳥周」的主題為「關注候鳥遷徙,維護生命共同體」。重慶觀鳥會在啟動儀式現場發布了最新版《重慶鳥類名錄》,全面展示重慶野生鳥類的微縮全貌。2013年開始,重慶觀鳥會開始發布《重慶鳥類名錄》,至今已是第四版。
  • 黑龍江省遷徙候鳥種類達350種 佔全國一半以上
    19日,在哈爾濱舉行的首屆黑龍江流域候鳥遷飛區保護網絡會議透露,黑龍江流域是全球九大候鳥遷徙路徑之一的東北亞-澳大利亞候鳥遷徙路徑重要組成部分,我省遷徙候鳥達350種,佔全國遷徙鳥類的一半以上。 據省林業廳相關負責人介紹,我省是全國重點林區,森林和溼地資源豐富,其中溼地是遷徙候鳥最主要的棲息類型之一,黑龍江流域內的溼地為候鳥的遷徙和繁殖提供了大量棲息地,是重要的候鳥繁殖地和遷徙中轉站。全國有鳥類1400多種,其中遷徙候鳥種類達600多種,而我省遷徙候鳥就達350種,佔全國候鳥種類總量的一半以上。目前全省有248處自然保護區,總面積達766平方千米,國家級36處,省級85處。
  • 愛鳥影廊 | 2020世界候鳥日:鳥類連結世界
    但個別拍鳥地由於經營者的行為不當,也曾造成過幼鳥死亡的悲劇,愛鳥一貫呼籲:只有好好愛鳥才能好好拍鳥,任何傷害鳥類的行為都只會得到廢片。相對於其他幾種國一鳥類,黑鸛的分布比較廣,夏候鳥季在北方很多地方都能拍攝到這些「五彩斑斕的黑」。
  • 發現破壞候鳥遷徙行為可電話舉報
    春天來臨,又到了候鳥遷徙季節,此時也是非法獵捕、買賣野生鳥的易發季節。記者從市林草局獲悉,全市各級森林公安機關將保護遷徙候鳥安全納入當前重點工作,積極開展執法保護工作,並向社會公眾公布舉報電話,一經發現破壞野生動物違法犯罪行為必將嚴厲查處。
  • 候鳥遷徙高峰來臨!陽江多地成候鳥天堂
    每年冬季,候鳥南遷,我市地處候鳥遷徙路線上,當前,海陵島、山外西海岸、陽西北寮村灘涂等地也迎來了候鳥遷徙高峰。隨著我市生態環境的持續向好,越來越多的候鳥和一些珍貴的鳥類選擇來陽江「做客」。根據我這幾年的觀測,每年來到我們這邊的候鳥都比前一年多,大概一天最多能發現500多隻,看起來一大片。
  • 候鳥南歸,廣州觀鳥勝地讓你邂逅別樣的浪漫
    南沙溼地較為常見的有白鷺、大白鷺、蒼鷺、黑水雞、白骨頂等鳥類。圖片來源:廣州南沙發布在南沙觀鳥,一早一晚最為壯觀。清晨時成群結隊覓食,傍晚則呼朋喚友歸巢,數量多得足以遮天蔽日。南沙溼地的「明星」鳥種要數黑臉琵鷺了,它們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在最新的專項調查結果中發現,其錄得種群數量僅有3941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