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圖:初春青島進入候鳥遷徙季 群鳥練飛欲北遷

2021-01-08 青島新聞網

▲成群黑尾鷗在覓食。(「青島觀」攝影師 王海濱/攝)

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訊 早春二月,乍暖還寒。青島已經進入了候鳥遷徙季節,3月11日沙子口灣迎來成群候鳥過境,四種海鷗匯集灘涂,補充食物後繼續北遷。

而在膠州灣畔,數以千計的礪鷸、濱鷸、杓鷸在陽光下飛翔。它們時而追逐著出海的漁船,像一片片優雅的祥雲,時而衝上雲霄,像一團團鷸鳥風暴。(「青島觀」攝影師 崔超/攝)

再過些日子,它們就要結束在青島的「度假「飛回北方,現在它們正在積極練飛,為回歸準備。(「青島觀」攝影師 崔超/攝)

▲遷徙過境青島的黃腳銀鷗(上)與蒙古銀鷗(中)在紅嘴鷗群中棲息。(「青島觀」攝影師 王海濱/攝)

據了解,青島市目前記錄的鳥種近400種,每年從沿海過境的候鳥數量多達數百萬隻。

▲在沙子口灣拍攝的紅嘴鷗覓食場面。(「青島觀」攝影師 王海濱/攝)

▲成群的礪鷸、濱鷸、杓鷸在陽光下飛翔。(「青島觀」攝影師 崔超/攝)

相關焦點

  • 候鳥北遷繁殖季,崇明東灘迎來「鴴鷸大軍」(多圖)
    時值四月,春意盎然,在南方度過了一整個冬天的鳥兒又開始了北遷繁殖之旅。這是崇明全域禁獵後的首個候鳥北遷繁殖季,工作人員預計,今年過境的鴴鷸類鳥類數量將達3萬餘只,大多數將停留到春末夏初。金偉國告訴記者,東灘保護區一年四季都很「熱鬧」,這幾年更是越來越「熱鬧」了——不是人多,而是鳥多。在東灘這個「驛站」,每年秋冬季會有雁鴨類候鳥成群結隊從北方「遠道而來」,每年有約3萬隻雁鴨在東灘越冬,去年保護區還記錄到了「國寶級」物種中華秋沙鴨。每年7月到9月,則是完成繁殖的候鳥朝南飛的季節,成群的鳥從新疆、黑龍江、美國阿拉斯加甚至是西伯利亞最北邊來到東灘棲息補充體力。
  • 候鳥遷徙時 石獅拍鳥季
    秋末冬初,候鳥遷徙又迎來了高峰。10月14日,本報刊登《第五季!西伯利亞候鳥再赴「石獅之約」》,用鏡頭記錄了從西伯利亞來石獅過冬的環頸鴴、黑腹濱鷸、黑尾塍鷸等候鳥展翅高飛的壯景,再次引來社會的無數關注。其實,除上述幾種鳥類,「約會」石獅的候鳥還有很多。候鳥遷徙時,正是石獅拍鳥季。在石獅,能拍到哪些候鳥?哪個時段是拍鳥的最佳時間?拍鳥又該注意些什麼?
  • 北紅尾鴝大規模飛抵 福建進入冬候鳥觀賞季
    中新社福州10月17日電 (林春茵 陳雪玲)福建省觀鳥協會17日披露,一種名為「北紅尾鴝」的鳥正大規模飛抵福建,隨著這種「信號鳥」的出現,該省正式迎來精彩的冬候鳥觀賞季。北紅尾鴝體長大約15釐米,色彩豔麗。
  • 黑龍江省自然教育課堂上線專題課 解讀「候鳥的遷徙」
    龍頭新聞訊(王珊)24日,黑龍江省自然教育課堂上線《候鳥的遷徙》專題課程,解讀候鳥知識、關注鳥類資源、呼籲護鳥愛鳥。3月初,東方白鸛開始北遷,回到它們的繁殖地三江平原,配對,營巢,孵化,育雛。詮釋美好的生命流程;中華秋沙鴨,春天飛到黑龍江、吉林,找到去年的溪流,回到溪流旁的樹洞,也開始新一輪的生命孕育;白琵鷺喜歡在東北大溼地繁殖,黑龍江七星河自然保護區一個繁殖群就聚集著500多隻白琵鷺;丹頂鶴飛到扎龍自然保護區、三江平原繁殖地,揣著和東方白鸛一樣的初衷,演繹忠貞不渝的愛情故事;白頭鶴,又稱為「修女鶴」,主要繁殖地為大沾河自然保護區和新青白頭鶴自然保護區,這兩處保護區已被國家命名為「中國白頭鶴之鄉
  • 候鳥遷徙季,上海市區常見的五種鳥你都發現了嗎?
    候鳥遷徙季,上海市區常見的五種鳥你都發現了嗎?,鳥兒們每年秋末時節飛臨上海,次年春季再往北飛。在上海植物園裡常見的冬候鳥有北紅尾鴝、紅脅藍尾鴝、灰背鶇、白腹鶇、懷氏虎鶇、黃雀、黃腰柳鶯、灰頭鵐等。截至目前,有超過百種鳥在園內棲息繁衍或過境,其中最常見的「五大金剛」深受遊客們的喜愛。快來看看這5種鳥,你都認識嗎?
  • 幾十萬隻大雁集結南遷 吉林敬信溼地形成候鳥風暴
    白尾海雕在遠處窺視雁群(央廣網發 吉林省林業和草原局供圖)央廣網琿春11月27日消息(記者於中濤 通訊員魏靜 李軍俊)旭日東升,幽幽鳥鳴穿透薄霧傳得格外悠遠。冰封的湖面上,突然有一隻大雁起飛,隨即周圍的大雁也跟著飛起來,然後是更遠處的大雁也振翅而起。
  • 幾十萬隻大雁集結南遷 敬信溼地形成候鳥風暴
    冰封的湖面上,突然有一隻大雁起飛,隨即周圍的大雁也跟著飛起來,然後是更遠處的大雁也振翅而起。成千上萬隻大雁飛掠過天空,如同黑色的風暴、黑色的潮水,呼嘯著奔湧向前,席捲而過。大雁在冰封的湖面上停歇  攝影:李軍俊這一幕發生在吉林省琿春敬信溼地。11月末,這裡迎來候鳥遷徙高峰,數十萬隻候鳥在龍山湖上空盤旋飛舞。
  • 候鳥為什麼要遷徙?只是因為怕冷?
    春天,燕子從南方飛回北方,秋天,又帶著子女到南方過冬,這種鳥叫候鳥,如大雁、燕子、杜鵑、黃鸝等。有的鳥長年留在出生地,這種鳥叫留鳥,如麻雀、喜鵲、鷹等。———小學語文課本《候鳥的遷飛》歷史上,人類也很早就注意到鳥類的遷徙現象,戰國時期《呂氏春秋》中「孟春之月鴻雁北,孟秋之月鴻雁來」,及《禮記·月令》「仲春之月元鳥至,仲秋之月元鳥歸」句,分別描述了鴻雁和家燕南北定期遷飛的現象,是對鳥類遷徙特性的生動概括。根據鳥類遷徙的行為,可以將鳥類分成不同的居留類型。
  • 黑龍江省遷徙候鳥種類達350種 佔全國一半以上
    19日,在哈爾濱舉行的首屆黑龍江流域候鳥遷飛區保護網絡會議透露,黑龍江流域是全球九大候鳥遷徙路徑之一的東北亞-澳大利亞候鳥遷徙路徑重要組成部分,我省遷徙候鳥達350種,佔全國遷徙鳥類的一半以上。 候鳥遷徙路線 一條是在長江中下遊地區及黃河流域越冬的候鳥,沿渤海海岸經遼寧省、吉林省進入我省松嫩平原,然後飛越大、小興安嶺到俄羅斯境內繁殖,部分鳥類留在松嫩平原繁殖。在東南亞國家越冬遷徙的候鳥一般經東海、黃海、渤海海岸飛到我省繁殖。
  • 候鳥遷徙季 東灘溼地成為候鳥棲息天堂
    眼下正值一年一度的春季候鳥遷徙季,南匯東灘溼地也熱鬧了起來,時不時可以看到蘆葦叢中飛起大批的野生鳥類。近期正是春季候鳥遷徙高峰。 據了解,整個遷徙季會持續至
  • 你以為候鳥遷徙只是怕冷?其實我們至今都沒搞清楚原因
    接下來,這群灰雁不知疲倦地扇動著翅膀,開始了九死一生的遷徙之旅.....這個出自《遷徙的鳥》的片段曾感動過無數觀眾。不得不說,鳥的遷徙是地球上最具吸引力的自然現象之一。每年有數以百億計的鳥兒,在相隔數千乃至數萬千米的繁殖地和越冬地之間往返遷徙,演繹著一場場生命的奇蹟。
  • 動圖百科知識;鳥類為啥要遷徙
    準備遷徙的群鳥至今仍然是一個謎,沒有一個令人十分滿意的答案。 鳥類對空氣中大氣壓的變化、陽光的強弱非常敏感,因此大雨或其他惡劣天氣來臨之前,鳥類的一些行為會發生改變。 一大群候鳥因為引起鳥類遷徙的因素相當複雜。一般可以從生態因素、生理因素、歷史因素三個方面考慮。
  • 北鳥南飛 花城過冬
    進入秋冬時節,溫暖如春的花城廣州,就成了各種候鳥南遷過冬的好地方。據了解,廣州共有鳥類251種,分屬18目54科,佔廣東省鳥類總種數的45.80%。南沙溼地景區、海珠國家溼地公園、白雲山風景名勝區、大學城灣咀頭溼地公園、流花湖公園等五處,是目前廣州市觀鳥的主要場所。南沙溼地位於全球候鳥遷徙的8條路線中的一條,每年逾10萬隻候鳥來這裡過冬,也為人們提供了絕佳的觀鳥時機。
  • 【附視頻】候鳥遷徙有多美?一起來感受下…
    一群大雁往南飛……「還記得小時候的課文嗎?眼下又到了候鳥遷徙的高峰季節,成千上萬隻候鳥沿著相對固定的路線,跨越多個地段,飛往地球的另一個方向。據了解,全世界鳥類有9000多種,其中有4000多種是候鳥。這些鳥由於氣候、溫度、食物、日照時間等因素,每年春秋兩季沿著固定的路線往返於繁殖地和避寒地之間。候鳥遷徙是地球上最大規模的生物遷徙,下面就跟隨小新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火烈鳥群紮營北大港小半年 長期群居天津罕見
    原標題:火烈鳥群紮營北大港小半年 長期群居天津罕見  在今年3月春季候鳥遷徙期,天津北大港溼地迎來5隻火烈鳥,這是它們第3次來做客了,但與此前不同的是,這回來了一個小群落,並且就此紮營不走了。截至目前,這5隻火烈鳥已經停留了小半年,依然沒有要離開的跡象。
  • 護鳥南飛!廣東三大舉措確保候鳥安全遷徙
    每年秋冬季 大量候鳥遷徙途經廣東 正是觀鳥、賞鳥的最佳時機! 12月初,9隻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白鶴飛抵江門,這是廣東省歷史上首次觀測記錄到白鶴。
  • 候鳥遷徙季來臨!小天鵝首次來安吉過冬啦
    隨著氣溫漸低,季節轉換   一年一度的候鳥遷徙季   又拉開了序幕   它們有的將繼續南飛   有的便就此停留   在安吉的青山綠水間度過漫漫冬季   來看看,但也有不少鳥種已到安吉,如中華秋沙鴨、鴛鴦、豆雁、普通鸕鷀、鷸類等,其中美麗的小天鵝為首次記錄到。
  • 候鳥南遷 我們護航
    近日,隨著氣溫逐漸降低,位於鎮沅和平鎮的哀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鎮沅管護局金山埡口鳥類環志檢測點陸續迎來南遷候鳥,紅尾伯勞、藍歌鴝、小杜鵑、三寶鳥等幾十種鳥類在這裡停歇、覓食。
  • 翅膀的痕跡——記者歷時60多天拍攝途經青島的都市候鳥
    每年的四、五月份,由南往北遷徙的「春運」候鳥都會被青島——這座美麗的海濱城市所吸引,在此歇腳、流連乃至安家。全世界8條重要候鳥遷徙路線,說來也巧,青島正是中國沿海遷徙路線的中轉站,目前島城已錄得鳥類400餘種。
  • 盜獵者下載鳥叫聲誘捕鳥兒 候鳥遷徒之路越發艱難
    在對候鳥疫源疫病監測的長期工作中,遷徙候鳥的保護也成為了90名護林員工作中的重要一環,護林監測員都能辨認出山上的多數鳥類。  活動  山林裡難見候鳥蹤影  10日下午,記者跟著幾名護林員,從天枰監測站進入大明山北回歸線塔一帶的密林深處。走在上山公路的兩側,林內異常寧靜,偶爾傳來幾聲鳥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