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種鳥類進「複賽」,珍稀與平易近人,上海市民最愛哪種?

2020-11-25 上海觀察

 

上海第36屆「愛鳥周」4月8日在世紀公園拉開帷幕,之前受到廣泛關注的上海市鳥評選有了新進展。

 

經過大量的前期調研並徵求多方意見後,上海市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等單位從上海目前有記錄(根據現有文獻記載,結合近年的觀察記錄)的476種鳥類中選出了50種。

 

在此基礎上,「滬上我最喜愛的鳥」投票活動啟動,將由上海市民從50種鳥類中選出他們最喜愛的5種,這一結果將成為上海市鳥評選的重要參考依據。

 

不過,蘿蔔青菜各有所愛。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採訪了多位相關人士,發現每個人對「最喜愛」的定義不同,心目中的上海市鳥最佳候選者也不同。

 


 

震旦鴉雀和白頭鶴,以稀為貴?

 

上海市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站副站長袁曉表示,從400多種鳥類中選出50種,主要考慮的是常見性、廣布性、多樣性、熟知性、特殊性、易辨性及推廣性等標準,接下來的「50進5複賽」,則要廣泛聽取廣大市民的意見,為上海市鳥的評選提供依據。

 

「還真是挺難選的,要是以體現崇明特色為標準,我推薦震旦鴉雀和白頭鶴。」崇明林業站副站長李永濤表示,這兩種鳥類比較能代表崇明。

 

李永濤介紹說,震旦鴉雀和白頭鶴都是比較珍稀的鳥類。震旦鴉雀在上世紀末就被列為全球性近危動物,其在我國的分布,僅限於黑龍江下遊及遼寧蘆葦地和長江流域、江蘇沿海的蘆葦地。然而,由於灘涂大規模開墾利用和蘆葦收割等原因,灘涂溼地的蘆葦群落面積逐年減少,這使得原本就面臨著種群萎縮危機的震旦鴉雀陷入艱難的境地。白頭鶴則更為珍稀,作為我國一級保護動物,其每年在我國越冬的數量僅有1000隻左右。

 

除了珍稀,震旦鴉雀和白頭鶴也和崇明有著不解之緣。震旦鴉雀其實是上海的「土著」,是上海50多種「留鳥」之一,主要在崇明、南匯東灘等處的灘涂溼地蘆葦蕩中築巢、覓食。白頭鶴雖然不是上海「土著」,但近年來,每年來崇明越冬的白頭鶴一直穩定在110隻左右,佔到來我國越冬白頭鶴總數的10%以上;同時,白頭鶴似乎對崇明十分鐘情,每年10月底來崇明,直到次年3月末才依依不捨地離開,因此崇明在2007年被授予「中國白頭鶴之鄉」的稱號。

 

論珍稀度和與上海的淵源,震旦鴉雀和白頭鶴似乎都是上海市鳥不錯的候選者,尤其是震旦鴉雀,衝擊上海市鳥的呼聲一直很高。去年年初,就有市政協委員在提案中倡議,將其列為上海市鳥,使其與市花白玉蘭一樣,成為上海一張美麗的名片。

 

力挺震旦鴉雀的人士還認為,震旦鴉雀一旦成為上海市鳥,就可以讓更多人通過了解和關愛震旦鴉雀,進而重視其棲息地灘涂溼地的保護。否則,上海失去灘涂溼地,就意味著全球失去了「東亞-澳大利亞候鳥遷徙線」上的一個重要停歇地,將對自然生態造成極大影響。

 


 

「四大金剛」和白鷺,憑人氣勝出?

 

不過,許多業內人士和鳥類愛好者卻持有不同意見。

 

「震旦鴉雀少了兩個重要特點:常見性和熟識性。」上海野鳥會總幹事姚力坦言,震旦鴉雀偏居上海東部海岸一隅,平時即使是專業人士也很難見到它們。試想,如果震旦鴉雀成了上海市鳥,但沒有幾個上海人認識它,會不會很尷尬?又比如白頭鶴,如果只能到崇明,而且每年只有100多天才能瞧見它,這種「高冷」風格的鳥類也不太討多數人的喜歡。

 

姚力表示,上海野鳥會的標識——白頭鵯,即俗稱的「白頭翁」,就兼具了常見性和熟識性的特點,很適合評選為上海市鳥。上海市民時常在林緣、灌叢中和果樹上見到這種群棲性鳥類,它們嘰嘰喳喳的顫鳴令人印象深刻。

 

「除了麻雀,『四大金剛』剩下的三種鳥類都很合適。」虹橋中學生物老師陳筱楓表示,上海人俗稱的「四大金剛」,也就是本地四種常見的「留鳥」,分別是[樹]麻雀(俗稱「家雀」)、珠頸斑鳩(俗稱「野鴿子」)、烏鶇(俗稱「百舌鳥」)和白頭鵯。它們中的麻雀曾被誤認為「四害」,因此很多上了年紀的人對它的印象不是太好。而珠頸斑鳩、烏鶇和白頭鵯則「平易近人」,一旦作為上海市鳥的候選者,人氣一定很高。

 

「我也推薦白頭鵯,白鷺也可以。」上海動物園科教館館長夏欣表示,她最看重上海市鳥的辨識性,在平時的科普工作中,白頭鵯和白鷺都是有很明顯外表特徵的鳥類,它們出現在上海動物園內的機率很高,大批白鷺最近還在園內的樹木上築巢,孩子們很容易記住它們。

 

姚力表示,除了上述這些特徵,評選上海市鳥還可以考慮文化、歷史特徵。比如,灰喜鵲、家燕等鳥類在傳統文化中都被譽為吉祥之鳥,也是上海市鳥有力的競爭者,缺點是已有其他省市捷足先登,做了省鳥或市鳥。考慮到上海「海納百川」的城市氣質,姚力認為,選擇上海市鳥時可以重點考慮那些候鳥,比如黑腹濱鷸等。它們在洲際、國家間遷徙,具有「國際範」;而且,這些有「國際範」的鳥類,上海還有不少,目前上海所有有確切文獻記載的鳥類中,南來北往的「旅鳥」和在上海越冬的「冬候鳥」佔到65%左右。

 


 

附:50位入圍「滬上我最喜愛的鳥」複賽的「選手」

 

八哥

 

白腹鶇

 

白鷺

 

白頭鵯

 

白頭鶴

 

白腰杓鷸

 

斑尾塍鷸

 

北紅尾鴝

 

大濱鷸

 

大杜鵑

 

大山雀

 

戴勝

 

東方大葦鶯

 

鳳頭麥雞

 

鳳頭鸊鷉

 

黑翅長腳鷸

 

黑腹濱鷸

 

黑臉琵鷺

 

黑水雞

 

黑尾蠟嘴雀

 

黑枕黃鸝

 

紅隼

 

虎斑地鶇

 

畫眉

 

黃腹山雀

 

黃雀

 

黃嘴白鷺

 

灰喜鵲

 

家燕

 

金腰燕

 

蒙古銀鷗

 

普通翠鳥

 

普通鵟

 

絲光椋鳥

 

四聲杜鵑

 

烏鶇

 

喜鵲

 

小鸊鷉

 

小太平鳥

 

小天鵝

 

須浮鷗

 

燕雀

 

遊隼

 

鴛鴦

 

雲雀

 

震旦鴉雀

 

雉雞

 

中杓鷸

 

珠頸斑鳩

 

棕背伯勞

 


(文中圖片來源:上海市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站,主要拍攝者:薄順奇    編輯郵箱:shgcggkj@126.com)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圖片編輯:邵競

相關焦點

  • 上海市民最喜愛的鳥決出「十強」,「四大金剛」僅白頭鵯入圍
    經過兩個多月的投票評選,上海市民選出了最鍾愛的10種鳥,分別是白鷺、小天鵝、八哥、喜鵲、畫眉、普通翠鳥、鴛鴦、鳳頭麥雞、白頭鵯、戴勝,佔到了總票數的46.1%。這一結果,將作為「上海市鳥」評選的重要參考依據。
  • 中國十大最珍稀瀕危鳥類名單出爐
    世界各地的鳥類都容易受到環境威脅,這些威脅大多來自人類活動,如過度狩獵、砍伐森林、汙染和土地改造。地球上幾乎13%的鳥類瀕臨滅絕。那麼,你知道中國最瀕危的鳥類有哪些嗎?現在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中國十大最珍稀瀕危鳥類,感興趣的朋友們一起來看看吧!
  • 哪種鳥能成上海市鳥?灰喜鵲曾被提名,政協委員推薦震旦鴉雀
    究竟哪種鳥能成為上海市鳥,需要綜合考慮市民、專家、管理部門等方面的意見,目前尚無定論。「我們希望先通過1-2年的時間加強宣傳,做好鳥類知識的普及工作,讓更多市民了解這些鳥類,再評選出自己最喜愛的鳥。」上海市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站副站長塗榮秀表示,目前,他們已從上海445種鳥中選定50種常見的、分布較廣、比較易於分辨或具有特點的鳥,將於近期通過微信公眾號等途徑推出「每周一鳥」宣傳活動。之後,再通過投票等方式,從中選出5種鳥,再綜合專家、管理部門、市民等各方面的意見,推薦出市鳥候選,最後可能還需要走相關程序。
  • 浙江12種重點珍稀瀕危野生動物 你見過幾種?
    現在就一起來認識這12種(類)重點珍稀瀕危動物~ 1朱䴉世界性瀕危珍稀鳥類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浙江是朱䴉的歷史分布區,上世紀50年代分別在寧波和瑞安等地所採集的朱䴉標本,現今仍陳列於上海師範大學等單位的博物館。2008年浙江從陝西引進10隻朱䴉,在德清下渚湖開始了人工遷地保護和浙江野外種群重建工程。如今,朱䴉的人工圈養種群不斷擴大,2014年首次放飛朱䴉33隻,野外存活率高達96.97%。
  • 浙江12種重點珍稀瀕危野生動物,你見過幾種?
    10月4日還是世界動物日,小布在這裡與大家分享浙江的重點珍稀瀕危動物,咱也漲漲見識(๑•̀ㅂ•́)و✧  浙江有29個重點珍稀瀕危物種(類),其中植物17種(類)、動物12種(類),自《浙江省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搶救保護工程行動方案(2017—2020年)》實施以來,種群數量得到擴大,物種瀕危程度得到有效緩解,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拯救保護取得突破性進展。
  • 這十種珍稀鳥類都生活在溫州
    究其原因,劉鳴分析認為,一是種群的減少,如朱䴉。這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已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在很多地方早已難覓其蹤;二是鳥類生活環境變化,有些候鳥不再來溫州了。「還有一個原因是,經濟利益讓鳥兒遭遇殺戮。」市民鄭聲是一位鳥類攝影愛好者,關注鳥類遷徙已有多年。
  • 哪些鳥類是野生珍稀鳥類呢?
    哪些鳥類是野生珍稀鳥類呢?各國攝影師深入到地球上許多最偏遠的地區,花數星期時間躲在相機背後,只為捕捉這些野生珍稀或瀕危鳥類的罕見鏡頭。它們都是什麼鳥呢?鴞鸚鵡世界上最肥胖且唯一不會飛的鸚鵡梟鸚鵡的臉盤酷似夜間活動的貓頭鷹,是一種夜行性鸚鵡,全身披上黃綠色的細點,是紐西蘭的特產,據說全球僅存100隻左右,它也是世界上最肥胖且唯一不會飛的鸚鵡。褐秋沙鴨六大最受威脅的世界水禽之一褐秋沙鴨,是一種典型的秋沙鴨屬鳥類。棲息時多遊蕩在岸邊或水邊沙灘上。飛行快而直,兩翅扇動較快,常發出清晰的振動翅膀聲。
  • 浙江12種重點珍稀瀕危野生動物,湖州的這些你見過幾種?
    10月4日還是世界動物日,在這裡與大家分享浙江的重點珍稀瀕危動物,咱也漲漲見識浙江有29個重點珍稀瀕危物種(類),其中植物17種(類)、動物12種(類),自《浙江省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搶救保護工程行動方案
  • 珍稀鳥類來京記
    除了黑鸛、鴛鴦等國家重點保護鳥類種群數量穩步上升,震旦鴉雀、青頭潛鴨、白尾海雕等珍稀瀕危鳥類也在北京溼地內相繼被發現。「369種野生植物,202種野生動物在北京溼地內安家」,北京市園林綠化局野生動植物和溼地保護處副處長黃三祥說。 得益於生態功能的改善,北京溼地生物多樣性正持續增加,溼地成為北京野生動植物的「樂園」。
  • 全球瀕危珍稀鳥類黑臉琵鷺現身茂名
    春暖花開,茂名市博賀灣傳來好消息:3隻全球瀕危珍稀鳥類——黑臉琵鷺到訪!這已經是黑臉琵鷺連續三年現身茂名。12018年,觀鳥愛好者在茂名市博賀灣的一處灘涂發現11隻珍稀瀕危鳥類黑臉琵鷺。柯大 攝據悉,黑臉琵鷺是我國瀕危鳥種,1989年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二類保護動物名錄,現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其對環境要求極為苛刻,是生態環境的指示性物種,其數量的增長與棲息地生態環境質量改善密切相關。據人民網消息,黑臉琵鷺的保育工作發軔於上世紀90年代初,經歷漫長的奮鬥之路,終由早期全球200多隻上升至2019年的4000多隻。
  • 我市野生鳥類種類增至452種 較2014年增加了36種 近危鳥類重現
    根據近期天津師範大學專業團隊對我市鳥類最新監測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7月30日,我市共記錄鳥類已達到452種,較2014年增加了36種。近年來,通過實施溼地保護修復措施,加大保護管理力度,七裏海溼地的鳥類種類由2016年的227種增加到2020年的258種,震旦鴉雀、中華攀雀、文須雀等近危鳥類又重返七裏海。七裏海溼地觀測到的鳥類總數也由此前每年20萬—30萬隻增加到2019年的40萬—50萬隻。
  • 我市野生鳥類種類增至452種 較2014年增加了36種 近危鳥類重現
    根據近期天津師範大學專業團隊對我市鳥類最新監測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7月30日,我市共記錄鳥類已達到452種,較2014年增加了36種。近年來,通過實施溼地保護修復措施,加大保護管理力度,七裏海溼地的鳥類種類由2016年的227種增加到2020年的258種,震旦鴉雀、中華攀雀、文須雀等近危鳥類又重返七裏海。七裏海溼地觀測到的鳥類總數也由此前每年20萬—30萬隻增加到2019年的40萬—50萬隻。
  • 佛山新城驚現珍稀鳥類藍胸秧雞,大批攝影師出動了!
    2019年1月22日下午,來自廣佛地區的眾多鳥類攝影發燒友在佛山新城綠道拍攝珍稀鳥類——藍胸秧雞。記者在現場看到,十幾位攝影師手持「長槍短炮」不時緊張尋找鳥的蹤跡,不時相互交流拍攝經驗。來自廣佛地區的眾多鳥類攝影發燒友在佛山新城綠道拍攝珍稀鳥類——藍胸秧雞。
  • 此鳥顏色罕見「仙氣」十足,比虎皮鸚鵡還要漂亮,是我國珍稀鳥類
    不知道大家對於鳥類了解多少呢?在鳥類中,孔雀應該是公認的羽毛最美的鳥類之一了,尤其是雄性孔雀的尾羽,及其的華麗。而除了孔雀,其實還有很多的鳥類,它們的羽毛也是非常漂亮的。比如有一種就是很多鳥類愛好者都會飼養的虎皮鸚鵡,它的羽毛就很繁複斑斕了。而在我國還有一種比較珍稀的鳥類,它在外型上並不輸給虎皮鸚鵡,無論是名字還是外形都「仙氣」十足,這種鳥就是仙八色鶇。
  • 珍稀鳥類來京記:202種野生動物在北京溼地內安家
    除了黑鸛、鴛鴦等國家重點保護鳥類種群數量穩步上升,震旦鴉雀、青頭潛鴨、白尾海雕等珍稀瀕危鳥類也在北京溼地內相繼被發現。「369種野生植物,202種野生動物在北京溼地內安家」,北京市園林綠化局野生動植物和溼地保護處副處長黃三祥說。得益於生態功能的改善,北京溼地生物多樣性正持續增加,溼地成為北京野生動植物的「樂園」。
  • 「愛深圳,愛自然,就從認識鳥類開始」
    李申 攝人民網深圳11月22日電(李申)「愛深圳,愛自然,就從認識鳥類開始。」11月21日,第二屆廣東省森林文化周主題活動——「歡迎黑臉琵鷺回家」嘉年華系列公益主題活動在深圳紅樹林自然保護區舉行,遊雲教育創始人遊雲在開幕式上如是說。
  • 天津野生鳥類種類增至452種 較2014年增加了36種 近危鳥類重現
    根據近期天津師範大學專業團隊對我市鳥類最新監測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7月30日,我市共記錄鳥類已達到452種,較2014年增加了36種。近年來,通過實施溼地保護修復措施,加大保護管理力度,七裏海溼地的鳥類種類由2016年的227種增加到2020年的258種,震旦鴉雀、中華攀雀、文須雀等近危鳥類又重返七裏海。七裏海溼地觀測到的鳥類總數也由此前每年20萬—30萬隻增加到2019年的40萬—50萬隻。
  • ...180種常見鳥類隨時可查閱-觀鳥 震旦鴉雀 大葦鶯 鳥類資源 野鳥...
    東方網5月12日消息:據《勞動報》報導,春光明媚,申城各大公園綠地裡的候鳥又活躍起來,嘰嘰喳喳,引得市民四處張望。這些候鳥叫什麼名字?什麼時候能看到?可能大多數市民都不知道。由華東師範大學、上海市林業局和上海野鳥會聯合推出的「上海野鳥」APP日前正式上線,為市民朋友解答這些問題。據悉,作為華東地區首個觀鳥APP,「上海野鳥」目前共收錄了上海地區180種常見鳥類的照片、描述、分布等信息,通過這款軟體,市民可以隨時隨地查閱鳥種信息,學習觀鳥知識。  據悉,由於上海地理位置處於東亞———澳大利西亞遷徙路線的中點,是野生候鳥的重要驛站,擁有豐富的鳥類資源。
  • 浙江12種重點珍稀瀕危野生動物,你見過幾種?快來看看→
    浙江有29個重點珍稀瀕危物種(類),其中植物17種(類)、動物12種(類),自《浙江省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搶救保護工程行動方案(2017—2020年)》實施以來,種群數量得到擴大,物種瀕危程度得到有效緩解,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拯救保護取得突破性進展。
  • 一年四季,南京這些地方可觀珍稀鳥
    於是,有眼福的市民,甚至可以觀察到水雉鳥在此下蛋孵雛,別有一番情趣。   今年的此時,一對水雉夫妻從築窩到產蛋,至成功孵出幼鳥,前後經歷了37天的時間。有市民就親眼目睹了這對水雉鳥夫婦搭窩、產蛋、孵雛、養育小水雉的全過程。水雉鳥因長得十分漂亮,被不少鳥類專家稱為淡水溼地上姿態最優美的鳥,有著「水中鳳凰」的美名。這種水鳥對生態環境的要求極高,目前已屬於瀕危鳥種,在我國的數量已非常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