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四季,南京這些地方可觀珍稀鳥

2020-11-25 江蘇網絡廣播電視臺

  進入冬季以來,南京周邊接二連三飛來罕見的珍稀鳥類,也吸引了不少市民追著圍觀。在老下關的淮濱路江邊,成群東方白鸛秀舞姿,在浦囗濱江溼地上,多隻赤麻鴨覓食嬉戲。在此時段,南京溧水區石臼湖和鳳、明覺段溼地,又飛來上萬隻白天鵝「安家」越冬,湖面一片白色,成了名副其實的「天鵝湖」。

  在此,揚子晚報記者為你搜羅了一年四季之中,南京一些有不少珍稀鳥類停留的地段,成為城市裡的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告訴你——南京常年可看到珍稀鳥。

  通訊員 武家敏

  揚子晚報記者 梅建明 文/攝

  進入十二月份:南京多地頻現珍稀鳥類

  12月5日,籠罩著一層薄霧的老下關淮濱路的江邊,上百隻大鳥在空中盤旋,有市民意外發現,這些大鳥竟然都是國家一級保護物種——東方白鸛。記者看到,這些東方白鸛在河道通江口附近盤旋,它們通體雪白,只是翅膀邊緣和下側有黑色點綴,它們有著長長的嘴巴,施展著緩慢而優雅的舞姿,外形頗像中國畫中流傳千年的「仙鶴。」南京一位觀鳥專家告訴記者,東方白鸛屬於大型涉禽,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但在南京歷史上,還從來沒有發現過數量如此龐大的群體,在全世界存有量也只有2000多隻,屬極度瀕危。因為數量少,每一隻都是當之無愧的重量級國寶。

  12月4日,時值暖冬,南京溧水區石臼湖和鳳、明覺段溼地湖面一片白色,上萬隻白天鵝在此越冬,這裡成了名副其實的「天鵝湖」。 天鵝一陣陣的「哦、哦」叫喚聲,猶如大自然交響曲,十分有趣。當地的居民告訴記者,石臼湖飛來天鵝,一般要在這裡生活四到五個月時間,大約在來年的三四月份,又會成群地飛回北方。

  12月2日下午3點多,在南京浦囗濱江溼地,數隻罕見的赤麻鴨,在綠水灣河上覓食。記者了解到,赤麻鴨為國家保護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至2012年,世界赤麻鴨種群數量僅約3萬隻,被列為《世界自然保護聯盟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除了赤麻鴨,在綠水灣河岸上,還有近百隻少見的野鴨和鳳頭麥雞嬉戲。當地居民稱,近年來,浦囗濱江溼地加強了生態保護,這才讓消失了多年的赤麻鴨又回來了。

  南京的十二月份,戀戀不捨留住了南京越冬的珍稀鳥兒,主要有紫金山鴛鴦、六合鳳頭鷉、鳳頭麥雞、浦口橋林白琵鷺、濱江溼地大雁、綠水灣赤麻鴨、石臼湖白天鵝。

  其他月份,可到這些地方賞美景 觀珍禽 一月份:潛洲島

  天空數千黑耳鳶「大合唱」

  每年的一月份,在鼓樓區濱江外灘附近的潛洲島上空,經常會出現數千黑耳鳶集會的場景,它們時不時會秀一下「大合唱」。此時的江中潛洲島上,宛如黑雲遮日般的黑耳鳶,像是在搞聯歡會,實屬難得一見。

  潛洲島上多白楊樹,當太陽快要落山時,許多黑耳鳶騰飛起來,像是圍著太陽飛旋跳舞,十分有趣。

  二月份:紫金山黃馬湖

  觀數百對鴛鴦秀恩愛

  在南京紫金山東邊一湖面上,在這一時間就出現一群群的野生鴛鴦,數量有數百對,它們在這裡覓食嬉戲,梳理羽毛,成雙成對,如膠似漆。

  黃馬湖四面青山環繞,林木茂盛,湖水質優良,水生物豐富,理所當然成了數百對野生鴛鴦最喜歡的棲息地。這裡的雄性鴛鴦「穿」著一身絢麗的「衣裳」,雌性鴛鴦則內斂秀美,兩者在一起成絕配。鴛鴦,屬國家二級野生保護動物。數百年來,鴛鴦一直是夫妻和睦相處、相親相愛的美好象徵,也是中國民間傳誦堅貞不移的愛情化身。

  三月份:六合龍袍

  觀珍稀鳥類鳳頭鷉

  每年的三月份,在南京六合龍袍的一處湖面上,當地居民發現多隻水鳥以前並未見過,也叫不出名字。這些小傢伙大約有鴨子大小,頭頂有一撮三角黑羽毛,頸胸羽毛呈現為白色。記者諮詢專家得知,這種鳥類名叫鳳頭鷉,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

  據介紹鳳頭鷉一般棲息於低山和平原地帶的江河、湖泊、池塘等水域,潛水能力強,以軟體動物、魚、甲殼類和水生植物為食。如今出現在六合龍袍,難得一見。

  四月份:老下關護城河

  看一群翠鳥忙捕魚

  在南京老下關護城河一帶,近兩年來,經常會有一群群美麗的翠鳥出現,它們立在河邊的花叢中,不時上演一幕幕捕魚的精彩畫面。翠鳥們穿著豔藍色的羽毛,蹲守河邊等魚兒浮頭,迅速收攏雙翅,急促扇動,俯衝向河中,叼住小魚;拍動翅膀,掠出水面,精彩絕倫。

  附近的市民稱,在護城河接連發現10多隻翠鳥,非常罕見。它們捕魚時飛行的速度極快,據說時速可達100公裡。因此,普通的相機很難抓拍到翠鳥捕魚瞬間的照片。記者了解到,翠鳥,又叫翡翠,是一種羽毛最美麗的觀賞鳥,其數量在上個世紀大幅下降,近年來隨著環境的改善,這才又漸入南京人的視野。

  五月份:浦囗高旺溼地

  觀小群斑頭雁

  今年的五月份,在南京浦囗高旺溼地,有鳥類愛好者在此進行鳥類觀察時,意外拍攝到四五隻斑頭雁在覓食,據他們介紹,這也是高旺溼地近幾年首次拍到小群斑頭雁出現,在南京亦不多見。

  觀鳥愛好者告訴記者,他們常年觀鳥,以前只是偶爾發現過一隻,而一次性發現五隻斑頭雁,實屬罕見。據介紹,斑頭雁是中型雁類,通體大都灰褐色,頭和頸側白色,繁殖在高原湖泊,也選擇淡水湖和開闊而多沼澤地帶,斑頭雁已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六月份:中山植物園

  觀白胸苦惡鳥

  觀白胸苦惡鳥,還真是要機遇。在南京中山植物園南邊一水溪邊,經常有一對白胸苦惡鳥出沒,它們在此棲息繁殖。不少市民見過它們在水中自在遊弋,相親相愛,如膠似漆。

  雄性白胸苦惡鳥頭頂上有一點紅,與雌性形成區別。南京城區出現白胸苦惡鳥戲水,也是十分罕見的,因為苦惡鳥原本產在南方,我國福州以南,直至緬甸、印度和南洋較多,在南京確實難得一見。然而,在中國民間傳說中,苦惡鳥卻有一段曲折悲情的故事。傳說這種鳥是一位苦媳婦所化而成,她是被惡家姑折磨虐待而死,化為怨鳥,所以叫起來聲似「姑惡、姑惡」。而蘇東坡則寫有詠姑惡詩曰:「姑惡,姑惡,姑不要,妾命薄。」這裡所說的「姑惡」,即後來所謂的「苦(姑)惡鳥」之名的由來。

  七月份:浦口綠水灣

  「水中鳳凰」水雉鳥孵雛

  每年的七月份前後,在浦口綠水灣一處塘堰裡,會有水雉來此搭巢安家。於是,有眼福的市民,甚至可以觀察到水雉鳥在此下蛋孵雛,別有一番情趣。

  今年的此時,一對水雉夫妻從築窩到產蛋,至成功孵出幼鳥,前後經歷了37天的時間。有市民就親眼目睹了這對水雉鳥夫婦搭窩、產蛋、孵雛、養育小水雉的全過程。水雉鳥因長得十分漂亮,被不少鳥類專家稱為淡水溼地上姿態最優美的鳥,有著「水中鳳凰」的美名。這種水鳥對生態環境的要求極高,目前已屬於瀕危鳥種,在我國的數量已非常稀少。

  八月份:老山森林公園

  圍觀珍稀仙八色鶇鳥

  在老山國家森林公園,珍稀的鳥類甚多,不過,其中最亮人眼的恐怕非老山獅子嶺上出現的仙八色鶇鳥,這也吸引了各地拍鳥友紛至沓來,有來自杭州的、上海、無錫、新彊和山東等。在樹林中一棵榆樹杈上,曾有一對仙八色鶇逗留,它們「嘰嘰嘰」地鳴叫著,不時捕捉蜈蚣、蚯蚓等蟲子,甚至還在此哺育了三隻小仙八色鶇。

  仙八色鶇屬極危鳥種,國家珍禽二級保護動物。它是雀形目八色鶇科中等體型的鳥類,身長約20釐米。其羽毛色彩豔麗,下體色淺且多灰色,翼及腰部斑塊天藍色,頭部色彩對比顯著,多分布於日本、朝鮮、中國東部和東南部,越冬在婆羅洲。

  此外,在森林覆蓋率比較高的老山,還隱藏著更多不易被市民識別的鳥類,如灰背鶇、斑鶇和紅尾鶇;比較罕見的則有虎斑地鶇、寶興歌鶇。

  九月份:紫金山北坡

  赤腹鷹引來各地拍客

  在南京紫金山北坡上的樹林間,有一對特殊的「客人」——赤腹鷹,吸引了來自徐州、無錫和上海、北京、廣州等十多省市20多名拍客聚焦。他們身著迷彩服,三角架上一臺臺長槍短炮,對準樹上的赤腹鷹拍個不停。

  停留在這裡的赤腹鷹,頭部至背部為藍灰色,翅膀和尾羽灰褐色,發出一連串快速而尖厲的帶鼻音笛聲。這些拍客也是聽說紫金山的此時有赤腹鷹,趕來拍攝這種罕見的鳥類。據介紹,赤腹鷹數量甚少且極珍稀,被列入國家Ⅱ級重點保護動物,也已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十月份:浦口橋林一帶

  觀珍稀棉鳧和白琵鷺

  在郊區橋林街道的徐家村附近一河塘的蘆葦蕩中,此時會聚集成群的野鴨,其中會夾雜著多隻體形較小卻類似野鴨類的水鳥,它們就是被列入《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的瀕危鳥——棉鳧,在中國數量極少,亦十分罕見。

  棉鳧是世界上體形最小的雁鴨類,遠望之下狀如棉球,也是我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主要分布在東亞南部、南亞、東南亞以及紐幾內亞與澳洲東北部,在中國南部大部分地區僅為夏候鳥。據介紹,南京本地有記錄的是1934年曾現身過,當時被叫做「南京鴛」,此後再也無人見過它的蹤跡。時隔80多年重現南京,實屬難得。

  此外,在這裡還會看到瀕危珍稀動物白琵鷺。它們白色的身體長得像白鷺,嘴巴很長卻是奇怪的扁平狀,形成鏟狀,人們稱它白琵鷺,是荷蘭的國鳥。白琵鷺也是中國瀕危珍稀動物、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全球總數量約為3萬隻,多數國家只有幾百對,有的國家已經絕跡。

  十一月份:幕府山至江邊

  多種珍稀鳥光臨

  每年進入十一月份,從南京幕燕風景區到長江大橋下面的江邊溼地,因為食源豐富,都會有不少珍稀鳥類歇息於此。在幕燕溼地裡,此時會飛來一種羽毛黑白相間的罕見水鳥,這是2008年被列入鳥類紅色名錄的珍稀鳥類——斑魚狗。

  同時間段內,會陸續現身諸如黑鸛、楔尾伯勞、黑臉琵鷺等罕見鳥種。黑鸛又名烏鸛、黑巨雞,是世界瀕危珍禽、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在瑞典、丹麥、比利時、荷蘭、芬蘭等國已絕跡,全球的總數量僅存3000隻左右,南京此前就沒有出現過。

  這個月應該說是稀罕鳥兒比較多的時候,在七橋甕生態溼地公園裡,銀耳相思鳥、北紅尾鴝(qú)、紅耳鵯(bēi)、鵲鴝等20多種鳥兒陸續在這裡落戶。在浦口的橋林街道裡的多處河面上,會出現不少白琵鷺、黑臉琵鷺。

  南京有野生鳥類300多種

  南京一位資深觀鳥專家告訴記者,他們常年有一群鳥類發燒友在觀察,哪裡出現罕見鳥類,就追到哪裡去拍攝。他們初步統計,南京有野生鳥類300多種。雖然一些珍稀鳥類在南京都能看到,但需要花工夫,比如國家一級保護級別的東方白鸛、遺鷗、白肩雕;國家二級的黑臉琵鷺、大天鵝、小天鵝、白額雁等。

  隨著南京周邊環境的逐年改善,最近這幾年,以前不常見,或者從未見過的珍稀鳥類開始進入南京境內。「這主要得益於環境的改善,目前南京及周邊的綠化越來越好,一些原先少見甚至絕跡的珍稀鳥類,開始重又回歸。」這位專家說。

  觀鳥會行家教你觀鳥要點

  如果有興趣去觀鳥的市民,如何做才能體味其中的樂趣呢?為此,記者請教了江蘇觀鳥會的專家陳曉明。他告訴記者,市民觀鳥應該有四種前提準備。第一,不要穿鮮豔的衣服,這樣容易刺激鳥類遠離你;第二,最好帶一個望遠鏡,可以遠距離觀看;第三,見到鳥後不要大聲喧譁,以免驚走鳥類;第四,觀鳥前,提前預習點鳥類的知識,包括長相特徵、生活習性等等。

  陳曉明告訴記者,一般來說,在水塘、水溝、沼澤邊,因為水不太深, 容易看到鷺鳥;有大開間的水域,容易看到天鵝、雁類及鴨類;而在蘆葦地,可以看到少見的震旦鴉雀、中華攀雀等;在草地,則容易看到田巫等鳥類;在樹林裡,主要是一些林鳥,諸如黃眉巫、灰頭巫等。「不少鳥類怕陌生人靠近,觀鳥也要有耐心、細心,尋找到後,可以根據自己掌握的知識來辨別、欣賞,其中樂趣無窮。」陳曉明說。

相關焦點

  • 珍稀鳥類反嘴鷸黑鸛現身南京 澳洲遠道而來(圖)
    國際候鳥遷飛的8條國際通道,有2條經過江蘇,而其中的南京溼地是通道上的重要一站。這裡就像國際機場一樣,迎來送往著來自世界各地「空降」於此的候鳥們,甚至一些極危鳥種也能在南京上空展翅翱翔。
  • 珍稀黑鸛光臨南京引鳥友轟動 全球僅3000隻(圖)
    [提要] 近期一些常年不易見的北方鳥頻頻現身南京,長江溼地陸續發現黑鸛、楔尾伯勞、黑臉琵鷺等罕見鳥種,鳥友組團探尋,更有人拍攝到了一隻罕見黑鸛幼鳥,目前全球僅存3000隻左右,在不少國家已絕跡,這在鳥界引起了一片譁然。
  • 南京金川河驚現珍稀鳥類斑魚狗
    9月20日中午,愛好拍鳥的市民武先生在南京金川河岸上觀鳥時,無意間拍到一種羽毛黑白的罕見水鳥。經認定,它是2008年被列入鳥類紅色名錄的珍稀鳥類,一對斑魚狗鳥。
  • 南京溼地驚現珍稀鳥類斑魚狗 水中靜立宛如水墨畫
    原標題:南京溼地驚現珍稀鳥類斑魚狗 水中靜立宛如水墨畫 兩隻斑魚狗立於枯枝,宛如水墨畫。斑魚狗近影。  中國江蘇網1月6日訊(記者 趙筱青)「我拍到珍稀鳥類啦!」熱心網友武先生今天向記者爆料道。武先生告訴記者,就在今天下午,愛好攝影的他在南京幕燕景區溼地遊覽時,無意間拍到一種羽毛黑白的罕見水鳥。專家認定,它是2008年被列入鳥類紅色名錄的珍稀鳥類——斑魚狗。  武先生拍到的照片中,通體黑白的鳥兒立於水中,儼然一副天然的中國風水墨畫。
  • 瀕危珍稀動物白琵鷺現身南京江北長江邊蘆葦蕩
    12月17日上午,江北長江邊蘆葦蕩中陸續有瀕危珍稀動物白琵鷺到此地休息、覓食。據市民孔先生介紹,江北蘆葦蕩中出現的白琵鷺有10隻左右,黑色的嘴長直扁平,並且擴大形成匙狀,形似琵琶,人稱白琵鷺。白琵鷺還是荷蘭的國鳥,在江北新區發現很難得。
  • 這些珍稀鳥種,已被列為國家保護動物,你還知道有哪些嗎?
    這些珍稀鳥種,已被列為國家保護動物,你還知道有哪些嗎?幸會!感謝您點開本文,閱讀全文只需要您一分鐘的時間,喜歡可以點擊關注!您的支持是小編最大的動力!大大的名字,小小的身體,這隻靈活的棕球球小可愛,就是中國特有的珍稀鳥種震旦鴉雀,關於它們的名字很多人可能會覺得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就比如我們之前說過的紅頰藍飾雀、北美紅雀,它們的名字就直接跟外貌掛鈎,實在是不難理解,那就震旦鴉雀莫非是很喜歡跳舞?
  • 同在藍天下 共享大自然 南京:鳥鳴悠悠 珍稀小鳥棕噪鶥現身紫金山...
    1月2日上午,一群美麗的珍稀小鳥棕噪鶥,現身南京紫金山,吸引了不少觀鳥愛好者圍觀。    南京:鳥鳴悠悠 珍稀小鳥棕噪鶥現身紫金山   這種棕噪鶥有拳頭大小,羽毛鮮豔,善於隱藏,叫聲響亮悅耳而多變,有時會模仿其他鳥叫。棕噪鶥主要生活在海拔一千米以上的山地,在城市中非常少見。近幾年,棕噪鶥逐漸在南京出現。   大豐麋鹿保護區:「鹿鶴」合鳴 和諧共處
  • 南京發現罕見的藍色鳥蛋,結果萌翻眾網友
    那麼藍色的鳥蛋你見過嗎? 近日,網絡上出現一組照片特別吸引人,照片中的鳥蛋雖然隱藏在草叢中,但是明亮的藍色的很是惹眼。照片一經上傳就被網友們瘋狂轉發。 配文也是五花八門,什麼都有的『難道是因為我帶了藍色的美瞳?』我的新校服掉色把鳥蛋汙染了?
  • 南京這種珍稀植物開花了,曾瀕臨滅絕
    南京紫金山上的秤錘樹花開了,雪白清新。網友戲稱:「花很清新,樹名卻有點鄰家王二狗的風格……」記者獲悉,秤錘樹是南京的鄉土樹種,種群一度瀕臨滅絕。南林大教授沈永寶團隊通過野外走訪、調查,利用DNA分子標記技術追溯到南京幕府山的秤錘樹植株,並進行大規模繁育。
  • 「國鳥」候選人、鳥中貴族,這些珍稀鳥類特有種,你還不認識?
    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一下那些珍稀的鳥類特有種。白冠長尾雉,攝影/馮江什麼是特有種?特有種是指某一物種因歷史、 生態或生理因素等原因,分布僅局限於某一特定的地理區域的現象。褐馬雞,攝影/王治國我國這些特有種鳥類你知道嗎?如果考慮到物種多樣性保護和物種區系的劃分, 我國目前共有105種已知特有鳥。下面我們來認識幾種,它們可都是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哦!
  • 【紐西蘭珍稀鳥】鳥禽和鳴
    紐西蘭生態環境好,鳥類品種多,很多珍稀鳥,而且不怕人。僑居紐西蘭的葉勇先生用鏡頭將這些鳥禽的千姿百態捕捉下來,填詞寫意。1、七絕·簇胸吸蜜鳥 遊眼聰明標緻鳥,簇胸白領結團雙。千姿百態吸花蜜,昂首高歌花調腔。
  • 鳥兒也有方言 南京的鳥叫暗藏「南京腔」(圖)
    他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就和鳥結下了不解之緣,臘嘴、畫眉、繡眼、黃雀他都仔細觀察過。在蘇北插隊時,發現當地臘嘴的方言最明顯,它的叫聲似乎和當地人的方言發音有點相似,叫的是jujudadi,但是聲音的弧度非常大,尾音也非常長,大約發的是二聲調和三聲調。而到了南京後,於先生就發現這裡的臘嘴聲調完全不同,有點像南京人說話,聲音直直的,雖然叫的也是jujudadi,但是基本上沒有什麼聲調了。
  • 南京將引進這三大新行道樹種!未來前景無限
    南京又名金陵,是歷史上有名的古都。作為南方沿海城市,南京在園林綠化方面也是很突出的,綠化率達45.6%,位居我國園林城市之首。據媒體報導,未來南京行道樹將更多以秤錘樹、南京椴等本土「珍稀」樹種為主,一方面提升城市文化,一方面提高綠化景觀的持久耐用性。
  • 重慶的這些鳥兒那麼乖,你確定不去看看嗎?
    重慶的春天,我們可觀深澗黃鸝鳴、賞翠柳白鷺飛。那麼,重慶哪些地方是觀鳥的好去處呢?整個重慶能見到的9種鷺類都可以在照母山找到它們的身影,主城觀察到過的13種猛禽也可以看到,很多在其他地方難得一見的鳥類都曾在這裡出現,比如灰頭鴉雀、火冠雀、白眉鵐等。
  • 南飛過冬的鳥兒抵達南京 罕見候鳥現身沿江溼地
    眼下,不少冬候鳥已經飛抵南京,或是路過,或是留下越冬。因為對這些不遠萬裡辛苦遷徙的鳥兒來說,南京的冬天溫暖而慷慨。從即日起,本報開設南京冬候鳥系列欄目,讓我們一起欣賞這些大自然美麗的精靈吧。最近一段時間,南京的天空格外熱鬧,羅紋鴨、綠頭鴨、赤麻鴨、黑腹濱鷸(yù)、灰背鶇(dōng)、紅嘴鷗、鴛鴦等冬候鳥大部隊都已抵達南京。
  • 南美珍稀動物犰狳落戶南京 一妙招防止它們挖洞逃跑
    近日,4隻犰狳遠渡重洋從南美洲來到南京紅山森林動物園,目前居住在澳洲動物區。犰狳是南美洲和中美洲特有的珍稀物種,三帶犰狳曾是巴西足球世界盃的吉祥物形象,此次來南京的則是它的「親戚」六帶犰狳。紅山動物園技術員卜海俠介紹,犰狳又叫「鎧鼠」,它的體態和形狀看起來仿佛一隻身披鎧甲的老鼠,不過體長有40多釐米,比一般的老鼠大得多。
  • 品讀南京| 南京這些小眾博物館你知道幾個?
    說起南京的博物館,大多數人想到是南京博物院、南京市博物館等。其實在南京,老字號、錢幣、昆蟲、陶瓷玉器都可以做成博物館,不信?那快來看看南京這些小眾的博物館,有沒有你喜歡的那一款?南報融媒體記者 劉全民攝來南京,夫子廟是必須打卡的地方,而老字號博物館就位於南京夫子廟秦淮風光帶裡的老門東。從老門東牌坊的入口進入,步行大約200米,就能看到設立在路右側的老字號博物館。
  • 珍稀黑冠鳽烏山上漫步 專家提醒:珍稀鳥勿打擾
    福州新聞網訊 「這隻黑色的是什麼鳥呢?」26日,烏山上一「稀客」被福州的鳥友給拍下來上傳到網絡,頓時論壇上熱議。原來,它是珍稀鳥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黑冠鳽(jian),這是它在福州市區露面的首次記錄。這是一隻黑色的鳥兒,身體較小。
  • 南京這些小眾博物館,意想不到的有趣!
    南京這些小眾博物館,意想不到的有趣!大家的第一印象大概是南京博物院、南京市博物館其實在南京錢幣、昆蟲、陶瓷玉器都可以做成博物館快來看看南京這些小眾的博物館有沒有你喜歡的那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