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冬季以來,南京周邊接二連三飛來罕見的珍稀鳥類,也吸引了不少市民追著圍觀。在老下關的淮濱路江邊,成群東方白鸛秀舞姿,在浦囗濱江溼地上,多隻赤麻鴨覓食嬉戲。在此時段,南京溧水區石臼湖和鳳、明覺段溼地,又飛來上萬隻白天鵝「安家」越冬,湖面一片白色,成了名副其實的「天鵝湖」。
在此,揚子晚報記者為你搜羅了一年四季之中,南京一些有不少珍稀鳥類停留的地段,成為城市裡的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告訴你——南京常年可看到珍稀鳥。
通訊員 武家敏
揚子晚報記者 梅建明 文/攝
進入十二月份:南京多地頻現珍稀鳥類
12月5日,籠罩著一層薄霧的老下關淮濱路的江邊,上百隻大鳥在空中盤旋,有市民意外發現,這些大鳥竟然都是國家一級保護物種——東方白鸛。記者看到,這些東方白鸛在河道通江口附近盤旋,它們通體雪白,只是翅膀邊緣和下側有黑色點綴,它們有著長長的嘴巴,施展著緩慢而優雅的舞姿,外形頗像中國畫中流傳千年的「仙鶴。」南京一位觀鳥專家告訴記者,東方白鸛屬於大型涉禽,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但在南京歷史上,還從來沒有發現過數量如此龐大的群體,在全世界存有量也只有2000多隻,屬極度瀕危。因為數量少,每一隻都是當之無愧的重量級國寶。
12月4日,時值暖冬,南京溧水區石臼湖和鳳、明覺段溼地湖面一片白色,上萬隻白天鵝在此越冬,這裡成了名副其實的「天鵝湖」。 天鵝一陣陣的「哦、哦」叫喚聲,猶如大自然交響曲,十分有趣。當地的居民告訴記者,石臼湖飛來天鵝,一般要在這裡生活四到五個月時間,大約在來年的三四月份,又會成群地飛回北方。
12月2日下午3點多,在南京浦囗濱江溼地,數隻罕見的赤麻鴨,在綠水灣河上覓食。記者了解到,赤麻鴨為國家保護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至2012年,世界赤麻鴨種群數量僅約3萬隻,被列為《世界自然保護聯盟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除了赤麻鴨,在綠水灣河岸上,還有近百隻少見的野鴨和鳳頭麥雞嬉戲。當地居民稱,近年來,浦囗濱江溼地加強了生態保護,這才讓消失了多年的赤麻鴨又回來了。
南京的十二月份,戀戀不捨留住了南京越冬的珍稀鳥兒,主要有紫金山鴛鴦、六合鳳頭鷉、鳳頭麥雞、浦口橋林白琵鷺、濱江溼地大雁、綠水灣赤麻鴨、石臼湖白天鵝。
其他月份,可到這些地方賞美景 觀珍禽 一月份:潛洲島
天空數千黑耳鳶「大合唱」
每年的一月份,在鼓樓區濱江外灘附近的潛洲島上空,經常會出現數千黑耳鳶集會的場景,它們時不時會秀一下「大合唱」。此時的江中潛洲島上,宛如黑雲遮日般的黑耳鳶,像是在搞聯歡會,實屬難得一見。
潛洲島上多白楊樹,當太陽快要落山時,許多黑耳鳶騰飛起來,像是圍著太陽飛旋跳舞,十分有趣。
二月份:紫金山黃馬湖
觀數百對鴛鴦秀恩愛
在南京紫金山東邊一湖面上,在這一時間就出現一群群的野生鴛鴦,數量有數百對,它們在這裡覓食嬉戲,梳理羽毛,成雙成對,如膠似漆。
黃馬湖四面青山環繞,林木茂盛,湖水質優良,水生物豐富,理所當然成了數百對野生鴛鴦最喜歡的棲息地。這裡的雄性鴛鴦「穿」著一身絢麗的「衣裳」,雌性鴛鴦則內斂秀美,兩者在一起成絕配。鴛鴦,屬國家二級野生保護動物。數百年來,鴛鴦一直是夫妻和睦相處、相親相愛的美好象徵,也是中國民間傳誦堅貞不移的愛情化身。
三月份:六合龍袍
觀珍稀鳥類鳳頭鷉
每年的三月份,在南京六合龍袍的一處湖面上,當地居民發現多隻水鳥以前並未見過,也叫不出名字。這些小傢伙大約有鴨子大小,頭頂有一撮三角黑羽毛,頸胸羽毛呈現為白色。記者諮詢專家得知,這種鳥類名叫鳳頭鷉,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
據介紹鳳頭鷉一般棲息於低山和平原地帶的江河、湖泊、池塘等水域,潛水能力強,以軟體動物、魚、甲殼類和水生植物為食。如今出現在六合龍袍,難得一見。
四月份:老下關護城河
看一群翠鳥忙捕魚
在南京老下關護城河一帶,近兩年來,經常會有一群群美麗的翠鳥出現,它們立在河邊的花叢中,不時上演一幕幕捕魚的精彩畫面。翠鳥們穿著豔藍色的羽毛,蹲守河邊等魚兒浮頭,迅速收攏雙翅,急促扇動,俯衝向河中,叼住小魚;拍動翅膀,掠出水面,精彩絕倫。
附近的市民稱,在護城河接連發現10多隻翠鳥,非常罕見。它們捕魚時飛行的速度極快,據說時速可達100公裡。因此,普通的相機很難抓拍到翠鳥捕魚瞬間的照片。記者了解到,翠鳥,又叫翡翠,是一種羽毛最美麗的觀賞鳥,其數量在上個世紀大幅下降,近年來隨著環境的改善,這才又漸入南京人的視野。
五月份:浦囗高旺溼地
觀小群斑頭雁
今年的五月份,在南京浦囗高旺溼地,有鳥類愛好者在此進行鳥類觀察時,意外拍攝到四五隻斑頭雁在覓食,據他們介紹,這也是高旺溼地近幾年首次拍到小群斑頭雁出現,在南京亦不多見。
觀鳥愛好者告訴記者,他們常年觀鳥,以前只是偶爾發現過一隻,而一次性發現五隻斑頭雁,實屬罕見。據介紹,斑頭雁是中型雁類,通體大都灰褐色,頭和頸側白色,繁殖在高原湖泊,也選擇淡水湖和開闊而多沼澤地帶,斑頭雁已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六月份:中山植物園
觀白胸苦惡鳥
觀白胸苦惡鳥,還真是要機遇。在南京中山植物園南邊一水溪邊,經常有一對白胸苦惡鳥出沒,它們在此棲息繁殖。不少市民見過它們在水中自在遊弋,相親相愛,如膠似漆。
雄性白胸苦惡鳥頭頂上有一點紅,與雌性形成區別。南京城區出現白胸苦惡鳥戲水,也是十分罕見的,因為苦惡鳥原本產在南方,我國福州以南,直至緬甸、印度和南洋較多,在南京確實難得一見。然而,在中國民間傳說中,苦惡鳥卻有一段曲折悲情的故事。傳說這種鳥是一位苦媳婦所化而成,她是被惡家姑折磨虐待而死,化為怨鳥,所以叫起來聲似「姑惡、姑惡」。而蘇東坡則寫有詠姑惡詩曰:「姑惡,姑惡,姑不要,妾命薄。」這裡所說的「姑惡」,即後來所謂的「苦(姑)惡鳥」之名的由來。
七月份:浦口綠水灣
「水中鳳凰」水雉鳥孵雛
每年的七月份前後,在浦口綠水灣一處塘堰裡,會有水雉來此搭巢安家。於是,有眼福的市民,甚至可以觀察到水雉鳥在此下蛋孵雛,別有一番情趣。
今年的此時,一對水雉夫妻從築窩到產蛋,至成功孵出幼鳥,前後經歷了37天的時間。有市民就親眼目睹了這對水雉鳥夫婦搭窩、產蛋、孵雛、養育小水雉的全過程。水雉鳥因長得十分漂亮,被不少鳥類專家稱為淡水溼地上姿態最優美的鳥,有著「水中鳳凰」的美名。這種水鳥對生態環境的要求極高,目前已屬於瀕危鳥種,在我國的數量已非常稀少。
八月份:老山森林公園
圍觀珍稀仙八色鶇鳥
在老山國家森林公園,珍稀的鳥類甚多,不過,其中最亮人眼的恐怕非老山獅子嶺上出現的仙八色鶇鳥,這也吸引了各地拍鳥友紛至沓來,有來自杭州的、上海、無錫、新彊和山東等。在樹林中一棵榆樹杈上,曾有一對仙八色鶇逗留,它們「嘰嘰嘰」地鳴叫著,不時捕捉蜈蚣、蚯蚓等蟲子,甚至還在此哺育了三隻小仙八色鶇。
仙八色鶇屬極危鳥種,國家珍禽二級保護動物。它是雀形目八色鶇科中等體型的鳥類,身長約20釐米。其羽毛色彩豔麗,下體色淺且多灰色,翼及腰部斑塊天藍色,頭部色彩對比顯著,多分布於日本、朝鮮、中國東部和東南部,越冬在婆羅洲。
此外,在森林覆蓋率比較高的老山,還隱藏著更多不易被市民識別的鳥類,如灰背鶇、斑鶇和紅尾鶇;比較罕見的則有虎斑地鶇、寶興歌鶇。
九月份:紫金山北坡
赤腹鷹引來各地拍客
在南京紫金山北坡上的樹林間,有一對特殊的「客人」——赤腹鷹,吸引了來自徐州、無錫和上海、北京、廣州等十多省市20多名拍客聚焦。他們身著迷彩服,三角架上一臺臺長槍短炮,對準樹上的赤腹鷹拍個不停。
停留在這裡的赤腹鷹,頭部至背部為藍灰色,翅膀和尾羽灰褐色,發出一連串快速而尖厲的帶鼻音笛聲。這些拍客也是聽說紫金山的此時有赤腹鷹,趕來拍攝這種罕見的鳥類。據介紹,赤腹鷹數量甚少且極珍稀,被列入國家Ⅱ級重點保護動物,也已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十月份:浦口橋林一帶
觀珍稀棉鳧和白琵鷺
在郊區橋林街道的徐家村附近一河塘的蘆葦蕩中,此時會聚集成群的野鴨,其中會夾雜著多隻體形較小卻類似野鴨類的水鳥,它們就是被列入《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的瀕危鳥——棉鳧,在中國數量極少,亦十分罕見。
棉鳧是世界上體形最小的雁鴨類,遠望之下狀如棉球,也是我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主要分布在東亞南部、南亞、東南亞以及紐幾內亞與澳洲東北部,在中國南部大部分地區僅為夏候鳥。據介紹,南京本地有記錄的是1934年曾現身過,當時被叫做「南京鴛」,此後再也無人見過它的蹤跡。時隔80多年重現南京,實屬難得。
此外,在這裡還會看到瀕危珍稀動物白琵鷺。它們白色的身體長得像白鷺,嘴巴很長卻是奇怪的扁平狀,形成鏟狀,人們稱它白琵鷺,是荷蘭的國鳥。白琵鷺也是中國瀕危珍稀動物、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全球總數量約為3萬隻,多數國家只有幾百對,有的國家已經絕跡。
十一月份:幕府山至江邊
多種珍稀鳥光臨
每年進入十一月份,從南京幕燕風景區到長江大橋下面的江邊溼地,因為食源豐富,都會有不少珍稀鳥類歇息於此。在幕燕溼地裡,此時會飛來一種羽毛黑白相間的罕見水鳥,這是2008年被列入鳥類紅色名錄的珍稀鳥類——斑魚狗。
同時間段內,會陸續現身諸如黑鸛、楔尾伯勞、黑臉琵鷺等罕見鳥種。黑鸛又名烏鸛、黑巨雞,是世界瀕危珍禽、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在瑞典、丹麥、比利時、荷蘭、芬蘭等國已絕跡,全球的總數量僅存3000隻左右,南京此前就沒有出現過。
這個月應該說是稀罕鳥兒比較多的時候,在七橋甕生態溼地公園裡,銀耳相思鳥、北紅尾鴝(qú)、紅耳鵯(bēi)、鵲鴝等20多種鳥兒陸續在這裡落戶。在浦口的橋林街道裡的多處河面上,會出現不少白琵鷺、黑臉琵鷺。
南京有野生鳥類300多種
南京一位資深觀鳥專家告訴記者,他們常年有一群鳥類發燒友在觀察,哪裡出現罕見鳥類,就追到哪裡去拍攝。他們初步統計,南京有野生鳥類300多種。雖然一些珍稀鳥類在南京都能看到,但需要花工夫,比如國家一級保護級別的東方白鸛、遺鷗、白肩雕;國家二級的黑臉琵鷺、大天鵝、小天鵝、白額雁等。
隨著南京周邊環境的逐年改善,最近這幾年,以前不常見,或者從未見過的珍稀鳥類開始進入南京境內。「這主要得益於環境的改善,目前南京及周邊的綠化越來越好,一些原先少見甚至絕跡的珍稀鳥類,開始重又回歸。」這位專家說。
觀鳥會行家教你觀鳥要點
如果有興趣去觀鳥的市民,如何做才能體味其中的樂趣呢?為此,記者請教了江蘇觀鳥會的專家陳曉明。他告訴記者,市民觀鳥應該有四種前提準備。第一,不要穿鮮豔的衣服,這樣容易刺激鳥類遠離你;第二,最好帶一個望遠鏡,可以遠距離觀看;第三,見到鳥後不要大聲喧譁,以免驚走鳥類;第四,觀鳥前,提前預習點鳥類的知識,包括長相特徵、生活習性等等。
陳曉明告訴記者,一般來說,在水塘、水溝、沼澤邊,因為水不太深, 容易看到鷺鳥;有大開間的水域,容易看到天鵝、雁類及鴨類;而在蘆葦地,可以看到少見的震旦鴉雀、中華攀雀等;在草地,則容易看到田巫等鳥類;在樹林裡,主要是一些林鳥,諸如黃眉巫、灰頭巫等。「不少鳥類怕陌生人靠近,觀鳥也要有耐心、細心,尋找到後,可以根據自己掌握的知識來辨別、欣賞,其中樂趣無窮。」陳曉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