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稀鳥類反嘴鷸黑鸛現身南京 澳洲遠道而來(圖)

2020-12-06 搜狐網

  國際候鳥遷飛的8條國際通道,有2條經過江蘇,而其中的南京溼地是通道上的重要一站。這裡就像國際機場一樣,迎來送往著來自世界各地「空降」於此的候鳥們,甚至一些極危鳥種也能在南京上空展翅翱翔。

  沿江溼地適合鳥兒補給

  江蘇野鳥會鳥友告訴記者,在南京,冬季能觀看到的候鳥品種有100多種,而這些候鳥遷徙的「國際航線」中,就有兩條經過江蘇,一條是澳大利亞-西伯利亞,一條是江蘇-日本一線。最遠就是來自遙遠的西伯利亞等地。

  在南京地區,候鳥的常客有從西伯利亞遷徙來的雁鴨類候鳥:豆雁、白額雁、大天鵝、小天鵝、針尾鴨、綠翅鴨、花臉鴨、鳳頭潛鴨、鴛鴦、鵲鴨、普通秋沙鴨等,以及從東北亞遷徙來的林鳥:除了品種繁多的鶲、鵐外,常見的還有紅脅藍尾鴝、北紅尾鴝、燕雀等。

  為了給長距離飛行儲備能量,候鳥們需要在一些地方中轉,停留少則一個星期,多則15天時間,等待有利風向時再次起飛,南京是候鳥遷飛的一個重要中轉站。而沿江溼地以及江浦一帶的多林地區,是候鳥們最容易找到補給的地方。

  反嘴鷸在溼地大片集結

  在我們頭頂上遷飛的候鳥,實際上在歷經著一次生死考驗,專家告訴記者,鳥類的遷徙原本就非易事,候鳥飛越海面和山脈後,其體重往往會減輕一半,30%的鳥沒到遷徙終點就會死亡。

  根據鳥友們的觀察,珍稀候鳥反嘴鷸近日在長江溼地聚集,它們從遙遠的澳大利亞遠道而來,「反嘴鷸比較少見,大量出現是說明長江溼地有吸引力的。」江蘇野鳥會成員說,反嘴鷸一般沿著沿海城市遷徙,它的嘴巴黑而細長,朝上翻,這樣捕食時更容易,叫聲似鳴笛。他同時表示,「這種鳥兒還很有愛心,為了兒女不惜犧牲生命。當幼鳥受襲時,成鳥會假裝做斷翅狀將捕食者從幼鳥身邊引開。」

  黑鸛可能與大部隊走散

  而鳥友範明曾在溼地拍攝到了一隻罕見的黑鸛,還是幼鳥,這在鳥界引起了一片譁然。本以為這隻黑鸛已經離去,但鳥友昨天卻發現,它仍然還在南京。作為世界瀕危珍禽,它在全球的總數量僅存3000隻左右。至始至終,它都是孑然一身,很有可能是與大部隊走散了,開始了「獨立生活」。

  經過統計,在長江溼地已經抵寧的冬候鳥種類和數量比去年有所增加。豆雁種群的數量增加最多,常見的如鴻雁、斑嘴鴨、綠翅鴨、花臉鴨、雲雀等悉數到來。

  一些罕見或是珍稀的冬候鳥也來南京「做客」了。野鳥會的鳥友曾在沿江溼地發現過一隻「國寶級」的黑臉琵鷺,還有一隻小白額雁,它們來自西伯利亞極地,也是全球易危品種。

相關焦點

  • 惠東首次發現珍稀鳥類白頭䴉鸛
    (攝像愛好者拍攝) 白頭䴉鸛,又名彩鸛,全球已面臨瀕危珍稀鳥類,日前,有攝像愛好者在我縣黃埠白沙村拍攝到這一珍稀鳥類,讓人非常驚喜。
  • 一年四季,南京這些地方可觀珍稀鳥
    在此,揚子晚報記者為你搜羅了一年四季之中,南京一些有不少珍稀鳥類停留的地段,成為城市裡的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告訴你——南京常年可看到珍稀鳥。   三月份:六合龍袍  觀珍稀鳥類鳳頭鷉  每年的三月份,在南京六合龍袍的一處湖面上,當地居民發現多隻水鳥以前並未見過,也叫不出名字。這些小傢伙大約有鴨子大小,頭頂有一撮三角黑羽毛,頸胸羽毛呈現為白色。記者諮詢專家得知,這種鳥類名叫鳳頭鷉,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
  • 北京溼地生態改善 珍稀瀕危鳥類現身
    北京溼地穩步恢復 成野生動植物「樂園」  生態功能改善,北京溼地生物多樣性正持續增加,多種珍稀瀕危鳥類相繼被發現  黑羽白腹、紅喙紅腿,大型涉禽黑鸛在水邊「優雅」捕食的畫面,往往讓觀鳥愛好者「眼前一亮」。近年來,從「中國黑鸛之鄉」房山,到魚蝦豐美、空氣清新的密雲水庫,黑鸛優美的身影出現在北京越來越多的地方。
  • 貴州發現13隻稀世野鳥白頭䴉鸛(圖)
    貴州發現13隻稀世野鳥白頭䴉鸛(圖) 2008年06月10日08:31  來源:大洋網-廣州日報   近日,科學工作者在貴州草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發現
  • 4億5000萬年歷史的鳥類現身興化
    白琵鷺是我國瀕危珍稀動物、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沈海波先後觀察到3個白琵鷺種群,總數在200隻左右。這是在泰州境內首次發現白琵鷺種群。 據了解,泰州市生態持續向好,市民環保意識不斷提高。這些年,我市陸續出現了不少珍稀、瀕危鳥類。
  • 鳥中「大熊貓」黑鸛種群現身吳忠!
    鳥中「大熊貓」黑鸛種群現身吳忠! 12月1日吳忠市溼地保護管理中心工作人員在吳忠黃河國家溼地公園梅家灣段黃河灘涂溼地發現國家一級保護鳥類黑鸛種群
  • 世界瀕危珍稀鳥類黑嘴鷗現身東寧
    世界瀕危珍稀鳥類黑嘴鷗現身東寧 2020-05-31 08: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這些珍稀鳥類都來扎堆兒過冬啦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王小萍 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 王雪紅/文 通訊員 張明雲/圖12月15日,三門峽市城鄉一體化示範區後地村的黃河溼地水域中,一群白天鵝從天空掠過,蘆葦掩映下的水面上,黑鸛、大鴇、大雁、白鷺等數十隻珍禽鳥類聚在一起嬉戲、覓食。
  • 同在藍天下 共享大自然 南京:鳥鳴悠悠 珍稀小鳥棕噪鶥現身紫金山...
    1月2日上午,一群美麗的珍稀小鳥棕噪鶥,現身南京紫金山,吸引了不少觀鳥愛好者圍觀。    南京:鳥鳴悠悠 珍稀小鳥棕噪鶥現身紫金山   這種棕噪鶥有拳頭大小,羽毛鮮豔,善於隱藏,叫聲響亮悅耳而多變,有時會模仿其他鳥叫。棕噪鶥主要生活在海拔一千米以上的山地,在城市中非常少見。近幾年,棕噪鶥逐漸在南京出現。   大豐麋鹿保護區:「鹿鶴」合鳴 和諧共處
  • 視頻|「高清組圖」雲南盈江:珍稀鳥類彩䴉再次現身
    珍稀鳥類彩䴉再次現身近日,記者在雲南省盈江縣城郊的一片溼地拍攝到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彩䴉,這也是近年來彩䴉在盈江第二次被記錄。本次拍攝的彩䴉為一隻成鳥,它不停在水中覓食,時而梳理羽毛,時而飛翔。
  •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鸛現身芒市果朗河畔
    原標題:聚焦丨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鸛現身芒市果朗河畔近日,一名鳥類攝影愛好者在芒市糖廠附近的果朗河岸邊拍攝到一隻未知名的黑色大鳥。大鳥時而站立,時而展翅飛翔,健壯而靈動,為冬日的果朗河增添了不少生機。經鳥類專家鑑定,這是一隻黑鸛(Ciconia nigra)亞成體,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 珍稀黑鸛光臨南京引鳥友轟動 全球僅3000隻(圖)
    [提要] 近期一些常年不易見的北方鳥頻頻現身南京,長江溼地陸續發現黑鸛、楔尾伯勞、黑臉琵鷺等罕見鳥種,鳥友組團探尋,更有人拍攝到了一隻罕見黑鸛幼鳥,目前全球僅存3000隻左右,在不少國家已絕跡,這在鳥界引起了一片譁然。
  • 生態雲南 |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鸛現身雲南芒市
    生態雲南 |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鸛現身雲南芒市 2020-12-30 14: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珍稀鳥類來京記
    新京報快訊(張璐 應悅)黑羽白腹、紅喙紅腿,大型涉禽黑鸛在水邊「優雅」捕食的畫面,往往讓觀鳥愛好者「眼前一亮」。近年來,從「中國黑鸛之鄉」房山,到魚蝦豐美、空氣清新的密雲水庫,黑鸛優美的身影出現在北京越來越多的地方。
  • 珠海首次記錄發現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黑鸛
    12月16日,記者從珠海市觀鳥協會獲悉,該協會鳥類調查專業人士12月12日開展海岸線生態調研時,在富山工業園雷蛛墾區新二圍墾區水域發現兩隻珍稀候鳥黑鸛。經該協會大量實地調研和資料檢索比對,確認這是在珠海市首次記錄發現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黑鸛和蒼鷺。
  • 珍稀鳥類斑魚狗 現身福安
    [新聞頁-臺海網] 臺海網7月24日訊 據福建日報報導 7月19日上午,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珍稀鳥類斑魚狗,現身福安潭頭鎮東昆村溪,正在飛翔覓食(拼接圖片)。
  • 雲南劍湖溼地迎來最佳觀鳥季 多種珍稀候鳥現身「圖」
    新華網發(劍湖溼地管護局 供)近日,雲南劍湖溼地管護局巡護人員在日常巡護中,監測並拍攝到了黑鸛、鴛鴦、黑鳶、普通鵟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鳥類,還有骨頂雞、普通鸕鷀、赤麻鴨、灰雁等大量候鳥到來新華網發(劍湖溼地管護局 供)黑鸛為國家一級保護鳥類,有「鳥中大熊貓」之稱,近3年都在劍湖溼地拍攝到黑鸛亞成鳥。黑鸛嘴長而粗壯,頭、頸、腳均很長,嘴和腳呈紅色,身上的羽毛除胸腹部為純白色外,其餘都是黑色,在不同角度的光線下,可以變幻多種顏色,十分美麗。
  • 黃喉鵐、白頭鵯等珍稀鳥類頻頻現身昌平
    在昌平區,良好的生態環境吸引了300餘種野生鳥類棲息嬉戲,藍眉林鴝、黃喉鵐、白頭鵯等珍稀鳥類頻頻現身。    四年前,當攝影師們把鏡頭對準各種各樣的鳥兒時,常見的大多是燕雀、斑鳩等普通種類。這兩年來,隨著昌平區綠化面積逐年增加、環境治理成效不斷顯現,沙河水庫、十三陵水庫、南口公園等地經常能拍攝到黃腰柳鶯、北紅尾鴝、紅嘴長尾藍鵲等,給攝影師和鳥類愛好者帶來了驚喜。
  • 南京金川河驚現珍稀鳥類斑魚狗
    9月20日中午,愛好拍鳥的市民武先生在南京金川河岸上觀鳥時,無意間拍到一種羽毛黑白的罕見水鳥。經認定,它是2008年被列入鳥類紅色名錄的珍稀鳥類,一對斑魚狗鳥。
  • 百餘只國家一級保護瀕危鳥類黑鸛飛臨介休
    11月29日,記者從介休市了解到,近日,介休汾河國家溼地公園的工作人員驚喜地發現百餘只國家一級保護瀕危鳥類黑鸛在公園保育區覓食、棲息。黑鸛是國家一級保護瀕危鳥類,性情機警,一般在遠離人類的區域活動。成鳥體長1米左右,背部覆蓋著黑色羽毛,在陽光下會反射出綠色或紫色的金屬光輝。黑鸛對棲息環境要求很高,常常三五成群棲息於開闊的河岸、沼澤或溪流附近,以小型魚類、昆蟲等為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