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候鳥遷飛的8條國際通道,有2條經過江蘇,而其中的南京溼地是通道上的重要一站。這裡就像國際機場一樣,迎來送往著來自世界各地「空降」於此的候鳥們,甚至一些極危鳥種也能在南京上空展翅翱翔。
沿江溼地適合鳥兒補給
江蘇野鳥會鳥友告訴記者,在南京,冬季能觀看到的候鳥品種有100多種,而這些候鳥遷徙的「國際航線」中,就有兩條經過江蘇,一條是澳大利亞-西伯利亞,一條是江蘇-日本一線。最遠就是來自遙遠的西伯利亞等地。
在南京地區,候鳥的常客有從西伯利亞遷徙來的雁鴨類候鳥:豆雁、白額雁、大天鵝、小天鵝、針尾鴨、綠翅鴨、花臉鴨、鳳頭潛鴨、鴛鴦、鵲鴨、普通秋沙鴨等,以及從東北亞遷徙來的林鳥:除了品種繁多的鶲、鵐外,常見的還有紅脅藍尾鴝、北紅尾鴝、燕雀等。
為了給長距離飛行儲備能量,候鳥們需要在一些地方中轉,停留少則一個星期,多則15天時間,等待有利風向時再次起飛,南京是候鳥遷飛的一個重要中轉站。而沿江溼地以及江浦一帶的多林地區,是候鳥們最容易找到補給的地方。
反嘴鷸在溼地大片集結
在我們頭頂上遷飛的候鳥,實際上在歷經著一次生死考驗,專家告訴記者,鳥類的遷徙原本就非易事,候鳥飛越海面和山脈後,其體重往往會減輕一半,30%的鳥沒到遷徙終點就會死亡。
根據鳥友們的觀察,珍稀候鳥反嘴鷸近日在長江溼地聚集,它們從遙遠的澳大利亞遠道而來,「反嘴鷸比較少見,大量出現是說明長江溼地有吸引力的。」江蘇野鳥會成員說,反嘴鷸一般沿著沿海城市遷徙,它的嘴巴黑而細長,朝上翻,這樣捕食時更容易,叫聲似鳴笛。他同時表示,「這種鳥兒還很有愛心,為了兒女不惜犧牲生命。當幼鳥受襲時,成鳥會假裝做斷翅狀將捕食者從幼鳥身邊引開。」
黑鸛可能與大部隊走散
而鳥友範明曾在溼地拍攝到了一隻罕見的黑鸛,還是幼鳥,這在鳥界引起了一片譁然。本以為這隻黑鸛已經離去,但鳥友昨天卻發現,它仍然還在南京。作為世界瀕危珍禽,它在全球的總數量僅存3000隻左右。至始至終,它都是孑然一身,很有可能是與大部隊走散了,開始了「獨立生活」。
經過統計,在長江溼地已經抵寧的冬候鳥種類和數量比去年有所增加。豆雁種群的數量增加最多,常見的如鴻雁、斑嘴鴨、綠翅鴨、花臉鴨、雲雀等悉數到來。
一些罕見或是珍稀的冬候鳥也來南京「做客」了。野鳥會的鳥友曾在沿江溼地發現過一隻「國寶級」的黑臉琵鷺,還有一隻小白額雁,它們來自西伯利亞極地,也是全球易危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