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記者從珠海市觀鳥協會獲悉,該協會鳥類調查專業人士12月12日開展海岸線生態調研時,在富山工業園雷蛛墾區新二圍墾區水域發現兩隻珍稀候鳥黑鸛。經該協會大量實地調研和資料檢索比對,確認這是在珠海市首次記錄發現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
黑鸛和蒼鷺。通訊員張福慶攝
當日,珠海市觀鳥協會組織生態攝影師、資深觀鳥專家、鳥類觀察員及生態顧問等專業人士一同前往平沙、富山等地進行珠海海岸線生態調研。下午5時左右,一行人來到雷蛛墾區新二圍5000畝的湖區時,通過望遠鏡發現兩隻嘴、頭、頸、腳甚長,頭、頸和上體黑色和胸腹部白色對比明顯,體型大且壯實的水鳥立於蒼鷺間,經專家現場辨認,確認其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種——黑鸛。
據了解,黑鸛是一種大型涉禽,頭、頸、腳均長,嘴和腳紅色。頭、頸和上體綠色、紫色的光澤與胸腹部白色對比有明顯色差,飛行時翼下黑色,僅三級飛羽及次級飛羽內側白色。眼周裸露皮膚紅色。亞成鳥上體褐色,下體白色。
黑鸛是一種遷徙性鳥類。在我國主要在東北、華北和西北地區繁殖;在華南、西南、長江中下遊和東南沿海地區越冬。
黑鸛曾經分布較廣,但近幾十年種群數量在全球範圍內明顯減少。主要原因是森林砍伐、沼澤溼地被開墾、環境汙染,致使黑鸛的主要食物如魚類和其他小型動物來源減少,加上人類幹擾和非法狩獵,使黑鸛種群數量不斷減少,故被先後列入《華盛頓公約》《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Ⅰ級保護動物。
據該協會來自澳門的高級生態顧問李博士介紹,黑鸛主要在淡水水體活動,覓食在幹擾較少的溪流、湖泊、水塘、農田、沼澤和草地,較少進入鹹淡水溼地,本次在雷蛛墾區發現,可能與珠江口西側多個溼地接近其遷徙路線,且水深適合、魚蝦豐富、較少人為幹擾有關。
珠海市觀鳥協會會長郭竣工介紹,該協會經過大量的實地調研和資料檢索工作,確認這是第一次在珠海市記錄發現國家一級保護鳥類,這兩隻珍貴的黑色「精靈」選擇來珠海越冬,說明珠海的濱海溼地對候鳥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大家有義務一起保護濱海溼地資源,共同維護濱海溼地的生態平衡,保護生物多樣性。
新聞來源:珠海特區報
審讀:喻方華
(文章來源:深圳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