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視一套的《秘境之眼》節目播出了遼寧醫巫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狗獾特輯,讓全國觀眾對該保護區及生活在這裡的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有了更多了解。這也是該保護區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首次登上央視。
據市林草中心介紹,為了保護好生物多樣性,從2019年開始,市林草中心成立了生態定位監測站,並首次用上了紅外相機監測設備,截至目前,保護區轄區內隱蔽布設了紅外相機200餘臺次,監測面積16萬畝,監測拍攝鳥類、獸類野生動物48種,其中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獵隼、遊隼、雕鴞、短耳鴞、狍,還有紅嘴藍鵲、北紅尾鴝、環頸雉、豹貓、狗獾、黃鼬等「三有」(即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野生保護動物。此次央視《秘境之眼》節目播出的醫巫閭山保護區狗獾特輯鏡頭,就是由保護區紅外相機所監測拍攝的。
狗獾,又名歐亞獾,是分布於歐洲和亞洲大部分地區的一種哺乳動物,屬於食肉目鼬科。狗獾頭扁、鼻尖、耳短,頸短粗,尾巴較短,四肢短而粗壯,爪有力適於掘土,經常在洞裡生活,背毛硬而密,基部為白色,近末端的一段為黑褐色,毛尖白色,體側白色毛較多。狗獾是省重點保護動物,目前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08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近日,央視《秘境之眼》節目播出了遼寧醫巫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狗獾特輯,其內容主要是狗獾的生活習性及在保護區的生存環境等,反映出通過保護區加強野生動物保護,使該種群數量有了明顯增加。據了解,央視《秘境之眼》在《新聞聯播》之前播出,以我國上萬個保護地布設的紅外相機和遠程攝像頭拍攝的珍貴動物視頻為素材,形式上區別於以往的節目。它以短視頻、原生態的方式,把觀眾帶入祖國東西南北中,高山、密林、溼地、荒漠的秘境——保護地之中。該節目每天一期,每期1分40秒,用一個動物情節故事鮮活呈現綠水青山中動物的面孔,展現生態文明的成就。
據遼寧醫巫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介紹,該保護區位於北鎮市、義縣交界處,區屬永久性森林生態系統類型自然保護區。保護區的主要任務是保護閭山自然資源、自然環境、自然綜合體,保護東亞地區特有的天然油松林,保護華北植物區系現存較完整的天然針闊葉混交林,恢復閭山自然植被,發揮天然屏障作用,研究頂級油松闊葉混交林的演替規律,以及給珍禽黑鸛、丹頂鶴、白頭鶴、天鵝、鴛鴦等候鳥的棲息、繁衍、遷徙創造條件,促進生態平衡。
保護區內有野生動物272科1049屬1587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鳥類5種(黑鸛、金雕、大鴇、白頭鶴、丹頂鶴),二級保護鳥類32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1種(黃羊),省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168種,其中獸類10種,兩棲爬行類4種,鳥類154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