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11日訊(記者 侯巍)近日,黑龍江朗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公布了保護區紅外自動監測相機的監測結果,其中包括小興安嶺林區首次拍到的野生原麝照片。
黑龍江朗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拍攝到的原麝。
原麝是國家Ⅰ級重點保護動物,《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列為「瀕危」,種群數量極為稀少。原麝視覺嗅覺敏銳,且警惕性很高,野外極難發現。
據介紹,在採集到疑似原麝照片後,朗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第一時間聯繫到黑龍江省科學院自然與生態研究所專家對照片進行鑑定。專家認為,照片中的動物體型偏小,低肩弓腰,毛色較深,符合原麝的形態特徵,但僅憑照片尚無法完全確定,建議收集其他證據進行核實。保護區立即組織人員對拍攝地點進行調查,並發現了原麝糞便,進而確認照片中的動物為原麝。
2019年2月,黑龍江省科學院自然與生態研究所計劃在朗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進行東北虎及其獵物種群的長期調查和監測,為小興安嶺東北虎種群恢復提供基礎數據和科學依據。2019年4月,在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的支持下,黑龍江省科學院自然與生態研究所在保護區架設了40部紅外自動監測相機並規劃了長期監測樣地,建立起了區域野生動物資源長期監測系統。
黑龍江朗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拍攝到的黑熊。
黑龍江朗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拍攝到的黃喉貂。
截止到2019年8月,朗鄉保護區紅外相機監測系統共拍攝到動物照片2000餘張,捕獲到國家Ⅰ級保護動物原麝、紫貂,國家Ⅱ級保護動物黑熊、馬鹿、猞猁、黃喉貂、花尾榛雞等,以及狍子、狗獾、東北兔、松鴉、雉雞等多種野生動物影像。朗鄉保護區紅外自動相機監測系統在部署4個月左右即拍攝到種類多、數量大的野生動物種群照片,充分顯示出該區域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和動物種群數量。
黑龍江朗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拍攝到的馬鹿(疑似)。
黑龍江朗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拍攝到的狍子。
黑龍江朗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拍攝到的野豬。
近年來,伊春市高度重視自然生態保護工作,大力倡導通過科普宣教等方式構建人與野生動物和諧相處的生態友好型社區,形成了保護動物、愛護動物的人文條件,為野生動物回歸創造了良好的自然和社會環境。在這種環境下,黑龍江朗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建設和保護管理工作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保護區以紅松原始林為主的森林生態系統已成為原麝、紫貂等瀕危珍稀野生動植物的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