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瀕危」野生原麝在黑龍江朗鄉保護區被拍到

2021-01-13 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記者 李麗雲

科技日報記者12日從黑龍江省科學院自然與生態研究所獲悉,小興安嶺林區首次發現了國家Ⅰ級重點保護動物野生原麝,這是由該所在黑龍江朗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布控的紅外自動監測相機監測到的。

黑龍江朗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拍攝到的野生原麝

據黑龍江省科學院自然與生態研究所朱世兵博士介紹,原麝是國家Ⅰ級重點保護動物,《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列為「瀕危」,種群數量極為稀少。原麝視覺嗅覺敏銳,且警惕性很高,野外極難發現。經對照片進行鑑定,朗鄉保護區監測照片中的動物體型偏小,低肩弓腰,毛色較深,符合原麝的形態特徵。保護區人員還在拍攝地點附近發現了原麝糞便,綜合判斷確認照片中的動物為原麝。

朱世兵介紹說,2019年2月,黑龍江省科學院自然與生態研究所與朗鄉林業局和黑龍江朗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達成合作,計劃在朗鄉進行東北虎及其獵物種群的長期調查和監測,為朗鄉生態保護工作及小興安嶺東北虎種群恢復提供基礎數據和科學依據。2019年4月,在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的支持下,黑龍江省科學院自然與生態研究所同黑龍江朗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合作,在保護區架設了40部紅外自動監測相機並規劃了長期監測樣地,建立起了區域野生動物資源長期監測系統。

截至2019年8月,朗鄉保護區紅外相機監測系統共拍攝到動物照片2000餘張,捕獲到國家Ⅰ級保護動物原麝、紫貂,國家Ⅱ級保護動物黑熊、馬鹿、猞猁、黃喉貂、花尾榛雞等,以及狍子、狗獾、東北兔、松鴉、雉雞等多種野生動物影像。

「朗鄉保護區紅外自動相機監測系統在部署4個月左右即拍攝到種類多、數量大的野生動物種群照片,充分顯示出該區域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和動物種群數量。」 朱世兵自豪地說。

2013年全面停伐後,伊春市高度重視自然生態保護工作,大力倡導通過科普宣教等方式構建人與野生動物和諧相處的生態友好型社區,形成了保護動物、愛護動物的人文條件,為野生動物回歸創造了良好的自然和社會環境。在這種環境下,黑龍江朗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建設和保護管理工作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保護區以紅松原始林為主的森林生態系統已成為原麝、紫貂等瀕危珍稀野生動植物的家園。

黑龍江朗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紫貂

黑龍江朗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黑熊

黑龍江朗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猞猁

黑龍江朗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黃喉貂

黑龍江朗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馬鹿(疑似)

黑龍江朗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野豬母子

黑龍江朗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小野豬列隊

黑龍江朗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狍子群

黑龍江朗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漂亮的狍子

黑龍江朗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黑鳶(疑似)

黑龍江朗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狍子母子

黑龍江朗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狗獾

黑龍江朗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夜哺

來源:科技日報 圖片由黑龍江朗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提供

編輯:李俊霞(實習)

審核:管晶晶

相關焦點

  • 朗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首次發現Ⅰ級重點保護動物原麝(組圖)
    東北網9月11日訊(記者 侯巍)近日,黑龍江朗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公布了保護區紅外自動監測相機的監測結果,其中包括小興安嶺林區首次拍到的野生原麝照片。黑龍江朗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拍攝到的原麝。原麝是國家Ⅰ級重點保護動物,《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列為「瀕危」,種群數量極為稀少。原麝視覺嗅覺敏銳,且警惕性很高,野外極難發現。據介紹,在採集到疑似原麝照片後,朗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第一時間聯繫到黑龍江省科學院自然與生態研究所專家對照片進行鑑定。專家認為,照片中的動物體型偏小,低肩弓腰,毛色較深,符合原麝的形態特徵,但僅憑照片尚無法完全確定,建議收集其他證據進行核實。
  • 韓城市首次拍攝到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原麝
    近日,記者從韓城市林業局獲悉:日前,黃龍山褐馬雞保護研究中心工作人員在對架設於保護區內的紅外相機拍攝的照片、視頻進行半年的常規收集、整理時,發現了罕見的野生動物活動蹤跡。經西北大學生命科學院楊興中教授鑑定,視頻中的野生動物為原麝,是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已被列為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易危種。視頻資料顯示,原麝活動蹤跡在保護區被拍攝到的最早時間為去年12月,最晚的一次在今年3月。從其中一段視頻中可清晰看到,原麝在山頭林地中作短暫停留,並機警地環顧四周,在確定無危險後矯健地跑入林中,膽怯而靈敏的特性展現無餘。
  • ...褐馬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紅外相機首次拍攝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原麝
    近日,韓城市黃龍山褐馬雞保護研究中心工作人員在對設在保護區內的紅外相機拍攝的照片、視頻進行半年的常規收集、整理時,驚喜的發現紅外相機首次拍攝到了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易危種的原麝。
  • 黃龍驚現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原麝
    5月24日早晨,在徵得舉報人同意後,將房屋牆體破洞,成功救出原麝。經檢查,原麝後腿臀部與牆壁摩擦受傷,再無其它外傷,生命體徵正常,救援人員現場進行了傷口處理,將原麝帶回救助站作進一步觀察,並上報省市相關部門。
  • 內蒙古發現國家一級野生保護動物原麝:麝媽媽帶著兩隻幼崽
    內蒙古發現國家一級野生保護動物原麝:麝媽媽帶著兩隻幼崽 央視新聞客戶端8月13日消息,內蒙古大興安嶺汗馬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科研人員近日在採集紅外相機數據時發現,紅外相機成功記錄到野生原麝活動影像,
  • 吉林一林場首次拍攝到罕見原麝實體影像
    新華社長春11月18日電(邵美琦、延長才)一段罕見的原麝活動視頻,被架設在吉林省天橋嶺林業局新華林場的一部紅外相機拍攝到。經鑑定,視頻中的原麝為成年雄性。這是該林區首次拍攝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原麝。記者18日從該林業局了解到,在這段時長5秒的視頻中可以看到,原麝在林中短暫停留,警惕地四下觀察,確定方向後矯健地跑開,模樣十分呆萌。新華林場副場長唐乃雲介紹,原麝種群數量極為稀少,其視覺、嗅覺敏銳,警惕性強,在野外很難被發現。成年原麝身長85釐米左右,體重8至12千克,全身顯暗褐色,頭上沒有角,耳大而直立,短短的尾巴藏在毛下。
  • 吉林天橋嶺林區首次拍攝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原麝實體影像
    11月18日,中國吉林網從吉林天橋嶺林區獲得消息:天橋嶺林區首次拍攝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原麝實體影像。11月15日,天橋嶺林業局新華林場副場長唐乃雲和工作人員李洪剛在天橋嶺林業局新華林場採集紅外相機信息時,發現架設在新華北溝的一臺紅外相機拍攝到一段原麝的視頻,視頻時長5秒,拍攝時間為7月10日9點48分,據悉,這是在天橋嶺林區首次拍攝到活體原麝,模樣呆萌,經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管理局天橋嶺局工作人員鑑定這是一隻成年雄性原麝,這也是天橋嶺林區首次拍攝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原麝。
  • 黑熊、獼猴、豺……白馬雪山保護區拍到珍稀瀕危物種活動影像
    掌上春城訊2020年11月10日,雲南白馬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工作人員對保護區北部一條紅外相機監測樣線進行了數據回收,在對紅外相機數據回收整理分析時,發現了黑熊、黃喉貂、獼猴、豺、血稚等多種國家級珍稀瀕危保護動物的活動影像,至此,該保護區已經拍攝到多種珍稀瀕危野生動物活動影像。
  • 因擅入祁連山保護區非法獵殺馬麝 兩名被告被判刑十年
    原題 因擅入祁連山保護區非法獵殺馬麝 兩名被告被判刑十年  新華社蘭州12月3日電 因擅入甘肅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非法獵殺6隻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馬麝,楊某某等二人被甘肅省祁連山林區法院以非法獵捕
  • 陝西新增「國寶」——原麝
    我省成為原麝第七個分布省他們首先來到盜獵者獵殺原麝的宜川縣薛家坪林場的賀家溝,這裡海拔1100米到1200米之間,地形為山地丘陵,屬於黃龍山區,山地上覆蓋著天然次生林,很符合原麝等偶蹄類動物生存。
  • 原麝你真的了解嗎?原麝知識科普
    原麝,拉丁學名Moschus moschiferus,又稱香獐子,Taiga Musk Deer,屬於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哺乳綱、真獸亞綱、偶蹄目、麝科、麝亞科、麝屬、3個的一種動物,命名人為Linnaeus,命名時間在1758年。
  • 臨江溪谷驚現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原麝」
    8月24日,網友在臨江溪谷景區拍攝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原麝」實體影像,視頻中一隻「原麝」從道路的一側飛奔至另一側,其跌倒又躍起的畫面著實讓人心痛和擔心!「原麝」,這個像「小狍子」又像「鹿」,模樣呆萌的小傢伙,是世界瀕危動物,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種群數量極為稀少。它的視覺嗅覺敏銳,且警惕性很高,野外極難發現。
  • 重慶江津四面山首次發現瀕危珍稀動物林麝
    首次發現:紅外線相機先後拍到三次林麝蹤跡據四面山動植物調查資料記載,四面山上曾出現過林麝,但由於早年的動物調查往往依靠走訪當地老百姓,沒有影像資料。為了更好的掌握四面山生態情況,當地便在保護區全域放置紅外相機,利用紅外監測儀不間斷對野生動物進行實時監測。
  • 像狍子不是狍子,似麝也不是麝,五常龍鳳山發現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這是狍子還是原麝?以前從來沒見過!"12日,五常市龍鳳山鎮勞動村村民發現了一隻長得好像狍、"迷路"的野生動物,報警後得到了及時救助,這個"小傢伙"的出現引起了相關部門和專家的極大興趣。龍鳳山鎮派出所與五常市林業和草原局野生動物保護部門的人員立即趕往龍鳳山鎮勞動村,經工作人員仔細檢查發現,它身上沒有明顯外傷,可能因覓食受到驚嚇誤入村中迷路。五常市林業和草原局林政股趙股長告訴記者,這隻野生動物有明顯的特徵,即長有兩顆長牙,短尾巴。
  • 湖北首次發現野生河麂 已被收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原標題:湖北首次發現野生河麂 已被收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楚天都市報訊(記者高偉)6月30日,記者從湖北石首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獲悉,監測人員在查看紅外相機監測時發現一隻野生河麂。
  • 重慶渝東北地區首次發現這一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動物!
    微萬州消息,近日,萬州區林業局在萬州區王二包自然保護地,用紅外線自動相機成功拍攝到林麝的影像資料,是重慶渝東北地區首次發現林麝的活動蹤跡林麝(學名:Moschus berezovskii),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已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在重慶範圍內數量已不足百隻。林麝體型不大,體長不足1米,性情機警,高冷孤僻,多在清晨和傍晚單獨活動,活動隱秘性極強,主要棲於針闊混交林,少量分布在大巴山和金佛山地區,能夠成功拍攝到實屬難得。
  • 雲南白馬雪山發現瀕危動物金錢豹 專家:個體在兩隻以上
    雲南網訊(記者 熊強)8月6日,經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專家鑑定,雲南白馬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近日監測到的金錢豹和2018年監測到的金錢豹屬於不同個體。鑑定結果表明,在白馬雪山保護區生存的珍稀物種金錢豹個體在兩隻以上。
  • 江西九嶺山首次拍到雌性白頸長尾雉
    江南都市報訊 全媒體記者許南平攝影報導:11 月 24 日,江西九嶺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璪都保護管理站工作人員劉光選告訴記者,該站科研人員在察看提取的紅外相機監測信息時,驚喜地發現拍到一隻雌性的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白頸長尾雉,在九嶺山保護區尚屬首次,此外還拍到白頸長尾雉和其它野生動物在一起覓食極為珍貴的場景
  • 瀕危野生動物名單越來越長
    去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CUN)將大熊貓從「瀕危級」物種降為「易危級」曾引發高度關注。大熊貓保護的成功,並不意味著我國野生動物保護已完全向好。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高級工程師張勁碩博士說,在中國比大熊貓還瀕危的野生動物有256種。中華穿山甲、揚子鱷、中華鱘等赫然在列。名單中高鼻羚羊角是一味名貴中藥,玳瑁「升官發財」的寓意令人們趨之若鶩。
  • 「中國麋鹿之鄉」首次拍到全球最大野生麋鹿種群母鹿產仔影像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6月4日,湖北石首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公開了一段麋鹿產仔的視頻,這是首次拍到的全球最大野生麋鹿種群中母鹿產仔的珍貴影像視頻記錄的是4月4日12時左右,保護區內一頭野生雌性麋鹿自然分娩的部分過程。畫面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小麋鹿的前蹄。每年四五月份是麋鹿的生產旺季。為了記錄下麋鹿野外生產的視頻資料,今年初,湖北石首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加大了野外麋鹿的監測力度,廣泛採用紅外相機實施專項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