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從陝西省動物研究所獲悉,經過該所專家反覆論證後確定,除現有的金絲猴、大熊貓、雲豹、豹、虎、羚牛、白鸛、黑鸛、朱䴉、金雕、白肩雕、大鴇、褐馬雞、遺鷗、丹頂鶴、林麝,16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有分布外,陝西新增「國寶」——原麝。
一宗盜獵案國寶現真身
時間還要退回到2011年3月,延安市宜川縣林業公安,剛剛成功破獲了一宗盜獵案件。兩名河南籍犯罪嫌疑人辛某、劉某,3個月的時間裡在該縣黃龍山區,獵殺疑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林麝10隻、二級保護動物豹貓1隻,及狍子5隻、黃鼠狼3隻、黃狸貓1隻。就在公安人員將疑似林麝的10具屍體,送到省動物研究所進行鑑定時,全國麝類專家吳家炎先生,在詳細查看和比對後,驚訝的發現這並不是林麝,而是更為原始的原麝,因為它們身上的褐黃色的斑點,是兩者區分的重要特徵。此前陝西並沒有該物種的分布記錄。但為了進一步證實這一重大發現,已經七旬的吳老先生在西安市野生動物管理站吳曉平站長的陪同下,驅車趕往宜川縣實地進行調查。
我省成為原麝第七個分布省
他們首先來到盜獵者獵殺原麝的宜川縣薛家坪林場的賀家溝,這裡海拔1100米到1200米之間,地形為山地丘陵,屬於黃龍山區,山地上覆蓋著天然次生林,很符合原麝等偶蹄類動物生存。據吳老介紹,自天保工程實施以來,這裡的植被已恢復的非常好,通過他們幾個月的調查發現,這裡不光有原麝的分布,還有豹、鹿、赤狐、褐馬雞等珍稀動物。接著他們又來到距離該地區最近的山西省大寧縣及蒲縣,因為這裡本就有原麝分布,而且地貌特徵也與宜川縣基本相同,兩地僅黃河相隔。這給宜川縣新發現的原麝分布區域提供了有力的印證。
至此,我省也成為自黑龍江、吉林、遼寧、新疆、內蒙古、山西後,原麝分布的第七個省份。
這也是1998年黃陵縣境內就曾發現褐馬雞棲息地後,黃龍山區又一個重大的新物種發現。但令人遺憾的是,這次重大發現是盜獵者血腥殺戮後給出的依據,所以黃龍山區域應儘快建立省級自然保護區,保護稀有的原麝種群,以及其它野生動物。那隱秘山林的原麝,究竟有什麼獨特之處那?吳家炎老先生開始娓娓道來……
雄性以香傳情
原麝又名「香獐子」。是偶蹄目鹿科的一種林棲動物。成年原麝也不過才6-12千克,身長約60釐米,高約50釐米,全身大多呈灰褐或棕灰色,身上有明顯的褐黃色斑點。雖然其貌不揚,原麝四肢較細,且前短後長,站立時臀高於肩,是一個典型的「高屁股」。它們極善跳躍,向前一躥就有兩三米,向上一跳就是五六十釐米。它們蹄爪堅韌,極其適應在凹凸不平的碎石地和石崖上行走,穩定而矯健。它們的耳朵還可以自由扭動,若有異常響動,則收起前肢,用後腿支起身體,全神貫注地諦聽,警覺極了。每到發情期,雄原麝就會選擇一個順風的「制高點」,「打開」積蓄一年且極為豐滿的香囊,釋放出濃烈的麝香,以香傳情,吸引處於發情期的雌獸。更為奇特的是,雄獸的上犬齒上長有一對長五六釐米,像野豬一樣的獠牙,一邊一個,彎曲向下,很是明顯。這對獨特的獠牙,既不是用來吃草的,也不是用來啃骨頭的,而是一個用於決鬥的兇猛武器。為了獲得「交配權」,它們個個都在爭偶的打鬥中表現得異常英勇和頑強,即使受到重傷、危及生命,也毫不畏懼。
雌性育子有方
原麝都是獨居。每年冬季交配後,雌獸和雄獸就會「各走各路」。原麝的妊娠期約為6個月,產仔1-2隻,偶見3隻。在哺乳期間,母獸並不是寸步不離子女,一般情況下,都是將幼仔藏於森林的隱蔽處,自己則出去覓食,不到餵乳之時,很少回來。其實,原麝並不是人們想像中的「狠心媽媽」,它只是疼愛子女的方式有些特別。它會一直在周圍守護,若有同類或天敵進入,它便會便迅速跑會到幼子身邊,保護孩子,抵禦敵人。目的是讓孩子更早的學會獨立。因為3個月大的原麝幼子就要開始獨立面對生活的挑戰。
獨特地生活習性
原麝多在清晨或黃昏時外出覓食,白天很少活動。天黑時在大樹下臥伏。冬季多在可避風雪的巖石下棲息。外出覓食的路線不輕意改變。它的食物主要以多汁而細嫩的植物為主,尤其是蒲公英、敗醬、蛇莓、繡線菊、馬先蒿、山柳、杜鵑、銀蓮花、小櫱等,最為愛吃。冬季則吃落到地上的櫟樹葉、橡實等,食物特別缺乏時也啃樹皮,據統計,麝可以取食的植物種類多達80餘種,其中有不少植物是名貴的中草藥。所以有人戲稱:「原麝吃的是中草藥,喝的是礦泉水,拉的是地黃丸。」它們的活動極有規律。每隻原麝的居住和取食區域範圍一般在10-15公頃左右,並形成了一個固定的「麝香道」,每天都沿著這條路線行走、採食,排洩、遮蓋糞便也有固定地點。原麝還有一個獵人稱之為「油樁」的習性,即不論雌雄,都有在樹幹、樹樁和巖石上摩擦尾部的習性。專家們認為,它們擦尾時,將尾腺分泌物留在擦尾處,藉以作為路線標誌和彼此聯絡的信號。有趣的是,它在逃脫追捕之後的幾天之內,往往還會回到該地,人們對這種固執的懷戀故土的情感,稱之為「捨命不舍山」。
麝類普升為一級保護
麝香只有雄麝才能分泌,雄麝1歲時就出現了泌香的生理反應,能產生少量麝香,1.5~2.5周歲產香量最高,每頭平均產香為8.2~10.1克,而其他年產香均為7.3~7.8克之間;每年7~9月為泌香盛期,10~2月泌香較少。由於野外種群收到過度捕殺,2002年11月4日,針對我國麝類數量急劇減少、現存麝類已珍稀瀕危的嚴峻現實,經國務院批准,麝科所有種由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調整為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這是我國自1988年12月10日國務院批准《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後,第一批由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調整為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的重點保護物種。據統計,其中原麝和黑麝已瀕於滅絕。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我國便著手於麝的馴化和飼養工作,目前已經取得了舍養、圈養、群體飼養原麝的成功經驗。
我國的其它幾種麝
喜馬拉雅麝
馬麝
林麝
黑麝
安徽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