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瓜州首次野外發現「鳥中大熊貓」巢穴和幼鳥

2021-01-08 新浪財經

來源:經濟日報

5月底,甘肅瓜州縣國家級公益林老師兔管護站站長王俊在帶領護林員野外巡查過程中,在瓜州縣境內榆林河流域,首次發現世界瀕危珍禽黑鸛野外巢穴和雛鳥。

圖為黑鸛和幼鳥。王俊攝

黑鸛又名黑老鸛、烏鸛、鍋鸛、黑巨鸛、黑巨雞,體羽大致為黑色,具紫綠色光澤,下體白色,喙及角紅色,是鸛科鸛屬的鳥類,是世界瀕危鳥類之一,曾經分布較廣,但近年來隨著生態破壞及非法狩獵,種群數量在全球範圍內明顯減少,甚至在許多國家已絕跡。目前,全世界僅存2000隻左右,中國有1000隻左右,已被《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列為瀕危物種,被列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珍稀程度不亞於大熊貓,有「鳥中大熊貓」之稱。黑鸛是一種體態優美、體色鮮明、活動敏捷、性情機警的大型涉禽,稍有幹擾即凌空遠飛,飛行姿態優美,對生存環境的要求相對較嚴格,繁殖期間棲息在偏僻而無幹擾的開闊森林及森林河谷與森林沼澤地帶,也常出現在荒原和荒山附近的湖泊、水庫、水渠、溪流、水塘及其沼澤地帶,有時也出現在農田和草地。

圖為黑鸛幼鳥。王俊攝

此前,在2018年4月,瓜州縣自然資源局護林員就曾在國家級公益林東巴兔管護區和老師兔管護區發現過黑鸛的活動蹤跡。本次發現黑鸛巢穴及雛鳥,在瓜州縣尚屬首次,進一步驗證了瓜州縣域生態環境的持續向好。黑鸛在瓜州大地頻繁出現,即使不在遷徙的時節也能看見黑鸛的身影,可見它已由遷徙鳥變為夏候鳥,在瓜州生息繁衍。

圖為黑鸛幼鳥巢穴。王俊攝

據了解,瓜州縣境內國家級公益林177.08萬畝,納入中央公益林補償119.12萬畝,全縣設護林大隊2個,轄12個管護站。近年來,瓜州縣大力實施「生態立縣」戰略,進一步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和野生動、植物保護力度,隨著溼地基礎設施建設、圍欄封育、撫育管護等工程的建設,縣內溼地湖泊的生態環境得到改善,天鵝、鴛鴦、白鷺、麻鴨、灰雁等萬隻候鳥,每年從南方遷徙到瓜州縣各溼地停留生息繁衍,成為古絲綢之路一道靚麗的風景。

圖為黑鸛幼鳥巢穴。王俊攝

「這些年,越來越多的鳥由候鳥變成這裡的「夏留鳥」,如白鷺、紅腳鷸等珍稀鳥類,現在又發現了黑鸛幼鳥,我已經在老師兔管護站累計發現77種鳥,其中有黑鸛等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天鵝、鴛鴦、白鷺、麻鴨等國家級保護動物,共7個種類3000多隻候鳥在此生息繁育。」王俊說。

圖為黑鸛在給幼鳥餵食。王俊攝

瓜州縣自然資源局「關愛自然」志願服務隊大力宣傳保護生態的緊迫性和重要性,不斷增強全縣人民生態環保意識。同時,安排工作人員開展日常巡護及監測工作,密切關注黑鸛雛鳥活動狀況,重點保護與觀測,積極為黑鸛營造一個良好的生存、繁育環境。

圖為黑鸛築巢環境。王俊攝

「近幾日發現的這一窩黑鸛幼鳥,進一步說明隨著全縣人為活動的幹擾減少,保護區的生態環境得到持續改善,為野生動植物繁衍生息提供了良好的條件,越來越多的瀕危鳥類現身瓜州綠洲成為了有力的佐證,呈現出人與動物和諧共處的美麗景象。」瓜州縣自然資源局副局長唐穎荃說。(經濟日報記者李琛奇 通訊員魏金龍 聶文輝)

相關焦點

  • 在野外遇到不會飛的鳥怎麼辦?
    在鳥類繁殖方面,我們經常遇到幼鳥,無論是在野外還是在路上,還是意外受傷的不能飛翔的鳥。有些朋友看到這些無助可愛的小傢伙,總想去幫助它們,但是往往又不知道該如何去做?如果你找到它們的巢穴,試著把它們放回原處。
  • 河北出現比大熊貓還珍稀的鳥,圓腦袋黃嘴巴,傻傻地替別人養幼鳥
    震旦鴉雀是「鳥中大熊貓」,對棲息環境的要求比較高,只生活在蘆葦蕩裡,數量稀少,十分罕見,所以每當有震旦鴉雀出現的消息,都令愛鳥人士非常興奮。震旦鴉雀是中國特有的珍稀鳥種,分布僅限於黑龍江下遊及遼寧蘆葦地和長江流域、江蘇沿海的蘆葦地,此外在河北、山東、上海等地也發現了震旦鴉雀種群。
  • 路邊發現的幼鳥,是否應該救助?
    幼鳥體型更大,幾乎完全被羽絨和羽毛覆蓋,但雛鳥個頭小,通常是赤裸的,或者只有一些絨毛。換句話說,一個看起來像一隻笨拙的小鳥,另一個看起來像一隻粉紅色的外星生物。你也可以通過動作來區分年齡:幼鳥可以跳躍,而雛鳥可能只是用它們的光翅膀在地上拖行。如果你發現了一隻健康的幼鳥,遠遠地離開它。拯救健康的幼鳥不僅是不必要的,而且可能對它們的發育有害。
  • 生態喜訊,「鳥中大熊貓」首次在北京繁育後代
    生態喜訊,「鳥中大熊貓」首次在北京繁育後代 震旦鴉雀(拉丁學名:Paradoxornis heudei),是鶯科鴉雀屬一種珍稀鳥類,它的名字非常中國化,古印度稱華夏大地為"震旦"。這種鳥的第一個標本採集發現於中國南京,所以定名為「震旦鴉雀」。
  • 鳥中工程師,巢穴設計的藝術家:織巢鳥
    不管是什麼地方的織巢鳥,無論是繁殖還是生存的狀態,在各個地方都是出類拔萃的 ,不要看他們那樣的小巧,卻是擁有著野外一流的生存技能和智慧。織巢鳥築巢的設計非常複雜,以致人類難以仿效。每種鳥類都有自己的建巢方式。每項技術都需要提前計劃設計,以適應環境。設計的複雜性表明了鳥類的天賦和技巧。
  • 漢石橋溼地驚現「鳥中大熊貓」
    順義    「順義出現『鳥中大熊貓』啦!」北青社區報記者獲悉,被稱為「鳥中大熊貓」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大鴇(bǎo),在北京市漢石橋溼地市級自然保護區出現。大鴇在我國的現存數量已低於大熊貓數量,這是順義區首次發現這種鳥類。
  • 石家莊首次發現彩鷸蛋
    5月8日,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石家莊志願者在開展護飛行動時在平山滹沱河溼地首次發現正在孵化中彩鷸蛋,這也是在石家莊地區首次發現彩鷸繁殖記錄。隨後,志願者發布求助信息,經過唐山市大清河救助站田志偉指導,平山縣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已將鳥蛋運回救助站進行孵化救助。
  • 四川發現首隻白色大熊貓,野外還藏著多少「國寶」?
    第四次調查到2014年底完成,結果顯示,全國野生大熊貓種群數量、棲息地面積均有一成以上的增長。野生大熊貓種群數量達1864隻。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張和民介紹,四次調查採用的都是垂直路線調查法,調查人員會在熊貓棲息地選擇一定海拔高度,按照事先布設的線路走,通過沿途發現和收集熊貓活動痕跡、糞便等的數據,結合已掌握的大熊貓活動巢域,最終計算出熊貓的數量。
  • 「驛站投宿」,「鳥中大熊貓」為什麼選擇了大武口?
    記者11月30日獲悉,寧夏石嘴山市大武口區林業和草原局工作人員蔡龍在11月上旬進行陸生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和溼地監測時,首次在星海湖南域監測到8隻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鸛。這種天性「挑剔」的候鳥為什麼會選擇工業城市石嘴山作為暫居和補充體能的落腳點?
  • 「這是啥鳥?」隴縣農家院飛來一隻野生鳥 珍稀程度不亞於大熊貓
    2020年1月1日早上10點多,寶雞隴縣公安局固關森林派出所接固關鎮水灘村支書何安財報警,有一隻鳥出現在水灘村一組張林太家院內,是否受傷不清楚。固關森林派出所所長李英接警後,立即聯繫鎮獸醫站工作人員一同前往。
  • 兩大熊貓將放歸野外 "衛星電話"和"身份證"隨身
    檢查結果顯示,大熊貓「華妍」體重達80公斤,體長115釐米;大熊貓「張夢」體重73公斤,體長111釐米,兩隻大熊貓生長發育及各項生理指標均正常。  體檢後,工作人員分別採集了「華妍」、「張夢」的掌印,為兩隻大熊貓在皮下埋植國際通用的ID身份識別晶片,並佩戴了具有全球衛星定位和無線電遙測功能的GPS頸圈,以便開展野外放歸後的數據收集和活動監測。
  • 沒良心的母黑鸛,啄傷體弱的幼鳥,還把它丟窩外,讓蒼鷺叼走
    每天清晨,黑鸛夫妻輪流從巢穴裡悄然滑翔而下,飛入河流的淺灘裡尋找魚兒。捕捉到小魚後,黑鸛通常會吃5-7條魚後,又飛回距離河流約500米遠的巢穴。它的嘴下面有嗉囊,把存在嗉囊裡的食物反芻出來,餵養巢中嗷嗷待哺的4隻寶寶。隨著時間的推移,4隻幼鳥食量越來越大了。黑鸛夫妻每一次歸來,巢中總是傳出一片爭搶之聲,巢裡寶寶們都想多吃一條魚,它們甚至為了多吃一條魚而大打出手。
  • 從雛鳥到成鳥,幼鳥的成長階段有哪些?收下這份幼鳥飼養手冊
    洋洋的夏日,給萬物帶來了生長的陽光和溫度。三四月份產卵的鳥兒,過了2個月的孵化期,小鳥們在五六月都爭相破殼而出了。野外的鳥媽媽們到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時刻:她們必須每天不停地尋找食物來哺育後代。在家庭裡養的小鸚鵡們,也完成了每年第一次交配產卵。前幾日小編去了我們當地的花鳥魚蟲市場,也注意到了各種麻鳥都開始漸漸上市銷售了。
  • 全球首例圈養大熊貓野外引種產仔 通婚有助於復壯野外大熊貓種群
    7月31日凌晨2點17分,全球首隻野外引種大熊貓「草草」順利產下一隻「重量級」幼仔。圈養大熊貓和野生大熊貓首次成功結合併誕下後代,這對全世界大熊貓的保護研究,都將產生深遠的影響。在圈養「滾滾」風靡全球的背後,大熊貓保護長久以來的根本目標,仍聚焦在發展壯大野外種群上。作為「大熊貓之鄉」,74.4%的野生大熊貓分布在四川。
  • 「鳥中大熊貓」 過境福建 全球僅600隻左右
    有著「鳥中大熊貓」美譽的勺嘴鷸來閩做客了。記者 顏梅麗 意外發現 混入其他鳥隊覓食玩耍 因嘴型特殊「暴露身份」 前段時間,在泉州晉江圍頭灣的一處灘涂上,一群身披灰、白羽毛,顏色和長相相近的鴴鷸類鳥類在灘涂上覓食玩耍,觀鳥經驗豐富的陳浩發現,有兩隻勺嘴鷸混入其中,「隱藏
  • 甘肅瓜州:陽春三月育苗忙(圖)
    甘肅瓜州:陽春三月育苗忙(圖) 甘肅合作:高原上盛開了一朵美麗的「格桑花」(圖) 隴南:春耕正忙(圖)
  • 柳州發現神秘鳥海南虎斑鳽"老巢" 可能是繁殖基地
    這是柳州首次發現野外生存狀態下正在繁殖的虎斑鳽及其鳥巢。由於這種鳥類對環境要求十分苛刻,它能現身柳州,為生態柳州找到了最好的例證。「神秘鳥」現身柳州郊外在柳州市動物園的辦公室,記者看到了由攝影愛好者秋風刀拍回的海南虎斑鳽照片。在照片上,一隻灰色如鷺的鳥正睜大眼睛看著身邊的鳥巢。
  • 淮南溼地發現「名字最難認的鳥」 這是信陽首次發現黑頸鸊鷉
    其實這是一種遊禽,讀作pìtī,因名字均為生僻字,所以也被人稱為「名字最難認的鳥」。10月25日,中國《鳥網》會員「淮南溼地」在淮濱縣淮南溼地方家湖保護站拍到四隻小水鳥(上圖),小鳥非常可人,發中國鳥網專家、信陽鳥類專家和資深觀鳥人求教,都確認為中國極其稀少鳥種黑頸鸊鷉。  「該鳥在信陽市為首次發現!」
  • 比人類還險惡的鳥,在別人巢裡卵產,幼鳥剛出殼就殺死全部小夥伴
    鳥是自然界神奇的動物,靠肌肉的力量就能在空中自由翱翔。在還沒有飛機的年代,所有人都幻想著能像鳥兒一樣在天空飛翔,即使在滿天是飛機的今天,依然有無數人想擁有一雙可騰空而起的翅膀。很多人喜歡觀鳥,背著各種望遠鏡、單眼相機,跑到野外去蹲點一整天,就是為了觀察各種鳥兒的美態和生活習慣。
  • 稀有物種又被發現了?攝影師照片「鳥中大熊貓」,中國是獨有的
    然而有時,他們可能會在不經意間被發現,在中國的河北中,又發現了稀有物種。    一對被稱為「鳥中大熊貓」的動物碰巧被攝影師拍了下來,這種鳥叫震旦烏鴉,是中國的一種獨特的鳥,這種鳥只生活在蘆薈沼澤裡,數量太少了,因此很少有小夥伴知道震旦系鴉膽子在世界上瀕臨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