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發現首隻白色大熊貓,野外還藏著多少「國寶」?

2021-01-15 環球網

全球首張白色大熊貓照片!最近,四川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發布的這張白色大熊貓照片顯示,一隻毛髮和爪子均為白色、眼睛為紅色的大熊貓,正在鬱鬱蔥蔥的原始森林裡行走。這是保護區內海拔2000米左右的一臺野外紅外觸發相機,4月中旬攝錄到的。

專家分析,這隻熊貓是一隻白化個體,從體型判斷為亞成體或青年熊貓,年齡在1—2歲左右。

有網友表示:「確認過眼神,這是一隻作息規律、不玩手機不熬夜的大熊貓。」

大熊貓沒有「黑眼圈」是因為不熬夜?當然,這只是網友們開個玩笑。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李晟研究員介紹,「白化」現象在脊椎動物各類群中廣泛存在,但均較為罕見,通常是由於基因突變導致動物體內無法正常合成黑色素,從而在外部形態上呈白色、黃白色或淺黃色。通常對動物的活動、繁殖均沒有明顯影響。

四川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發布的全球首張白色大熊貓照片。

很多人關心,深山老林裡還藏著多少大熊貓的秘密,怎樣呵護好這些珍貴的「國寶」?藍藍天工作室採訪了有關部門和專家。

臥龍保護區內最新調查數據顯示,野生大熊貓在140—150隻之間

我國從1974年至今,共進行了四次大熊貓調查。第四次調查到2014年底完成,結果顯示,全國野生大熊貓種群數量、棲息地面積均有一成以上的增長。野生大熊貓種群數量達1864隻。

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張和民介紹,四次調查採用的都是垂直路線調查法,調查人員會在熊貓棲息地選擇一定海拔高度,按照事先布設的線路走,通過沿途發現和收集熊貓活動痕跡、糞便等的數據,結合已掌握的大熊貓活動巢域,最終計算出熊貓的數量。

這種方法靠譜嗎?張和民表示,即便是人口普查也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精確,但從大趨勢上來看還是比較準的。全國性的調查基本是每十年一次,區域性的調查間隔時間則沒那麼長。最新的臥龍保護區內調查數據顯示,2016年這一區域野生大熊貓在140—150隻之間,與之前的垂直路線調查法所得數據基本一致。

「近幾年隨著科技發展,我們開始用DNA檢測技術作為輔助,即通過提取大熊貓在野外的糞便中所含的細胞DNA,來鑑別熊貓性別、數量、所屬種群等。第四次大熊貓調查已經在小範圍內應用了這一技術,但受條件限制,大規模推廣為時尚早。」 張和民說。

有「就地保護」和「異地保護」兩大途徑,正開展大熊貓野化放歸

專家告訴藍藍天工作室記者,大熊貓保護主要有兩大途徑:「異地保護」和「就地保護」。

異地保護,就是把大熊貓圈養起來進行人工保護,這是在當初熊貓數量稀少的情況下「不得已而為之」的做法,對保護種群、幫助繁衍意義重大,能在一定程度上滿足科研、教育、對外交流的需要。最新調查結果顯示,截至2018年底,全國大熊貓圈養種群已達548隻。

但人工圈養是保護的輔助手段,而非目的。保護大熊貓的重中之重,始終是就地保護,即保護熊貓棲息地,從而保護野生種群和生物多樣性。

隨著人工圈養數量增加、保護地面積擴大,我國啟動了大熊貓野化放歸工作,讓一些人工圈養的大熊貓回到野生環境。

根據最新調查結果,由於自然隔離和人為幹擾等因素的影響,現有的1864隻野生大熊貓被分割成33個局域種群,其中22個局域種群數量太少,有滅絕風險,大熊貓保護形勢嚴峻。

張和民指出,有些種群熊貓數量太少,只有幾隻、十幾隻,且呈島嶼狀分布,近親繁殖很常見。如果不通過放歸進行幹預,這些種群可能會漸漸消失。

野化放歸,不是直接讓大熊貓毫無準備地走向野外,而是要經過嚴格的篩選和培訓。相比雄性,雌性大熊貓更容易融入野外種群,因此放歸選擇的基本都是身體狀況良好的雌性熊貓。經過培訓,它們具備了逃避天敵、選擇棲息地等基本野外生存能力。培訓過程以人工幹預為輔,熊貓媽媽「母獸帶仔」為主,工作人員給熊貓媽媽餵食時要穿上熊貓服裝,有利於熊貓幼崽在統一的認知和環境下成長。放歸的時間點也有講究,2歲左右野放是比較好的時間段。

最近幾年,大熊貓野外放歸的成活率很高。目前在小相嶺慄子坪保護區已放歸的9隻大熊貓裡存活了7隻,成活率高達73%,而且還實現了地區間的遷移。

「大自然才是大熊貓真正的家,做好野外保護,才是真正為它們好。」張和民說,我國成功實施了大熊貓保護繁育計劃,將多隻人工繁育的大熊貓個體放歸野外,「野放」的大熊貓為補充野外種群發揮重要作用。

憨態可掬的大熊貓(資料照片)。

國家公園保護體制初步建立,把棲息地還給大熊貓

我國大熊貓保護成效顯著,但依然存在一些問題,例如部分局域種群面臨生存風險、棲息地破碎化、種群交流狀況有待改善等。其中,棲息地破碎化是威脅大熊貓生存的主要因素。第四次調查結果顯示,目前全國大熊貓棲息地內存在的大型幹擾包括水電站319個,道路總裡程1339公裡,高壓輸電線268.7公裡。

如何改變現有局面,進一步加強保護?國家公園保護機製備受矚目。去年10月29日,大熊貓國家公園管理局在成都揭牌,這是大熊貓國家公園的統一管理機構。根據規劃,大熊貓國家公園範圍涉及四川、陝西、甘肅三省12個市(州)、29個縣(市、區),總面積27134平方公裡,其中大熊貓棲息地面積18150平方公裡,分布有野生大熊貓1614隻,分別佔全國大熊貓棲息地面積和野生大熊貓種群數量的70.66%和86.59%。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國家公園管理辦公室副主任唐小平表示,國家公園能更有效地加強對野生大熊貓的保護。

首先是增加了保護面積,保護覆蓋範圍比以前所有的保護地加起來還要多。保護的區域更大,就更能保持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大熊貓國家公園規劃範圍原有各類自然保護地80個,約佔規劃面積的75%,其中約一半是自然保護區。

其次,增加了棲息地之間的連通性。不再按行政區域、部門分塊管理,而是強調統一管理,把有些關鍵的生態廊道也納入了國家公園範圍,有效解決了棲息地碎片化的問題。

另外,國家公園增強了保護強度,目前已經叫停了國家公園內的工業、礦產開發,將逐步搬遷、清退。

「保護物種最好的辦法就是保護棲息地,建設國家公園,最根本的目的是為了把棲息地還給大熊貓。國際上保護生物學的發展趨勢也從物種管理轉向了生態系統管理。有了棲息地,物種自然而然就會正常繁衍。」唐小平說。

張和民表示,保護大熊貓,實際上保護的是以其為代表的森林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不是單一的物種保護。國家公園可以改善此前保護的不足之處,提升保護水平。(人民日報中央廚房·藍藍天工作室 趙貝佳)

相關焦點

  • 都是國寶,為啥陝西大熊貓的名氣不如四川大熊貓?
    陝西大熊貓自然保護區示意圖提起國寶大熊貓,人們往往會以為它是四川特有的產物,在人們心中大熊貓就是四川的「代言人」。然而,不被大眾所熟知的是,關於大熊貓,陝西的地位足以和四川平起平坐:種群密度最大的熊貓棲息地在陝西,最珍稀的野生大熊貓在陝西,「國寶中的美人」在陝西,罕見的棕色大熊貓也在陝西!但至今一說起大熊貓,你的第一反應是四川還是陝西?
  • 全球首例圈養大熊貓野外引種產仔 通婚有助於復壯野外大熊貓種群
    7月31日凌晨2點17分,全球首隻野外引種大熊貓「草草」順利產下一隻「重量級」幼仔。   7月31日凌晨2點17分,全球首隻野外引種大熊貓「草草」順利產下一隻「重量級」幼仔。圈養大熊貓和野生大熊貓首次成功結合併誕下後代,這對全世界大熊貓的保護研究,都將產生深遠的影響。在圈養「滾滾」風靡全球的背後,大熊貓保護長久以來的根本目標,仍聚焦在發展壯大野外種群上。作為「大熊貓之鄉」,74.4%的野生大熊貓分布在四川。
  • 全球首例白色大熊貓現身四川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新京報快訊(記者 吳嬌穎)今日(5月25日),四川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對外發布全球首張白色大熊貓照片。記者從四川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獲悉,這張白色大熊貓照片是保護區內海拔2000米左右的一臺野外紅外觸發相機,於4月中旬下午攝錄下的一張大熊貓影像。
  • 全球首例白色大熊貓現身四川 專家:系白化個體
    5月25日,四川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對外發布全球首張白色大熊貓照片,該照片系保護區內海拔2000米左右的野外紅外觸發相機於4月中旬攝錄的。這隻大熊貓毛髮通體呈白色,爪子均為白色、眼睛為紅色,從體型判斷,這是一隻亞成體或青年大熊貓,年齡大概在1-2歲左右。
  • 四川臥龍:全球唯一的白色大熊貓已長大 與母親分離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1月15日,大熊貓國家公園管理局對外發布了全球唯一一隻白色大熊貓野外活動的視頻影像。截至2020年底,四川臥龍野外布控的紅外相機僅兩次拍攝到這隻白色大熊貓的活動,畫面異常珍貴。 畫面中這隻白色大熊貓或在雪地漫步,或在「打坐思考」。
  • 全球唯一白色大熊貓長大變金白色,網友都是怎麼來評價的?
    今天的這條關於全球唯一白色大熊貓長大變金白色的好消息引起了網友們的熱議。從大家的評論中可以看得出來這隻白色大熊貓有多招人喜愛了。所以說這隻白色大熊貓是國寶中的國寶,它將比別的大熊貓都珍貴!以後有時間來四川旅遊的時候一定要記得去找它玩耍。
  • 秦嶺大熊貓 國寶中的「美人」
    多年來,陝西高度重視大熊貓保護工作,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採取建立自然保護區,開展野外巡護、救護、監測和科學研究,建立、發展大熊貓圈養種群等措施,有效促進了瀕危的大熊貓種群在秦嶺繁衍壯大。秦嶺大熊貓不一樣的國寶被譽為「天然基因庫」的秦嶺,自古以來就是大熊貓的棲息地。
  • 大熊貓成為「國寶」的歷程:其實也是一部活生生的大熊貓屠殺史
    校園裡的老師們在介紹國寶大熊貓時,只會說它的數量非常稀少,野外雖然有一定數量的野生大熊貓存在,但其繁殖主要是依靠人工繁殖。 可惜的是,在數百年的時間裡,中國的大熊貓數量急劇下降,野外生存的大熊貓雖然還存在,但數量已經變得非常的稀少,如果不刻意尋找的話,根本就看不見大熊貓的蹤跡。 新中國成立之後,我國的建設在如火如荼地進行,相應的動護保護也提上了議事日程。熊貓成為國寶之後,生活又怎麼樣呢?
  • 四川臥龍拍到全白色大熊貓,初步判斷系白化個體
    本文圖片均來自川報觀察四川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於5月25日對外發布全球首張白色大熊貓照片這張白色大熊貓照片是保護區內海拔2000米左右的一臺野外紅外觸發相機,於4月中旬下午攝錄下的一張大熊貓影像,圖片清晰顯示出這隻大熊貓獨特的形態特徵:毛髮通體呈白色、爪子均為白色,眼睛為紅色,正穿過鬱鬱蔥蔥的原始落葉闊葉林。據專家分析,根據照片上這些外部特徵,可以判斷該大熊貓是一隻白化個體。從體型判斷,這是一隻亞成體或青年大熊貓,年齡大概在1-2歲左右。
  • 四川臥龍:白色大熊貓毛髮變金白色 已「自立門戶」
    本文轉自【新華網】;新華社成都1月15日電(記者餘裡)15日,大熊貓國家公園管理局對外發布了全球唯一一隻白色大熊貓野外活動的影像。自2019年5月紅外線相機首次在野外記錄到這隻白色大熊貓以來,截至2020年底,四川臥龍野外布控的紅外線相機在2020年2月又有兩次拍攝到這隻白色大熊貓的活動,畫面非常珍貴。畫面中的白色大熊貓或在雪地漫步,或在「打坐思考」。它緊貼著安裝紅外線相機的大樹坐下,全程背對紅外線相機,若有所思了3分多鐘。
  • 科普|你知道為什麼中國的國寶是大熊貓嗎?原因你想不到!
    我們都知道大熊貓是中國的國寶,可是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疑問,那麼大熊貓為什麼是國寶呢?關於這個問題,下面我們就來具體了解下吧。 大熊貓屬於食肉目大熊貓科的一種哺乳動物,世界上最可愛的動物之一,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萬年。大熊貓為什麼是國寶,一頭大熊貓要多少錢呢?下面就隨小編來具體了解下吧。
  • 陝西熊貓vs四川熊貓誰更萌?秦嶺大熊貓文化宣傳有答案
    一直以來,四川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為全國乃至全世界人民所熟知,但你知道嗎,根據科學研究,秦嶺亞種的大熊貓的臉更圓樣子更「萌」~而且陝西是世界上最有可能遇見野生大熊貓的地區那麼問題來了秦嶺大熊貓和四川大熊貓的區別在哪裡呢?
  • 世界各國的國寶:中國是大熊貓,澳大利亞是樹袋熊,日本是什麼呢
    國寶,就是國家的寶物,不管是物件也好還是動物也好,都可以被列為國之珍寶,而受到保護,也可以作為國家的驕傲和象徵。比如說到我國的國寶我們都會聯想到大熊貓,不過我國的國寶其實並不僅僅只有大熊貓,還有和氏璧、蘭亭序、后母戊鼎、清明上河圖以及瓷器等都被列為國寶。
  • 黑白照都拍不了 全球首次發現白色大熊貓
    據四川觀察5月25日報導,今天,四川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對外發布全球首張白色大熊貓照片,保護區內海拔2000米左右的一臺野外紅外觸發相機,於4月中旬攝錄下一張大熊貓影像,圖片清晰顯示出這隻熊貓獨特的形態特徵:毛髮通體呈白色、爪子均為白色,眼睛為紅色,正穿過鬱鬱蔥蔥的原始落葉闊葉林。
  • 大熊貓溺亡惹人心痛發問:「為什麼不保護?」
    沒錯,作為珍稀國寶,熊貓在我們眼中從來都是重點保護對象,好像從來都不用擔心生存問題。然而最近,四川黑水河保護區內卻發生了一件讓大家難過又意外的事,一隻半歲、雌性的大熊貓在野外溺亡了。前不久,四川黑水河保護區的管理人員在保護區內的河灘上,發現了一隻野生大熊貓幼崽的屍體。隨後管理人員將它的屍骸運送到了四川野生動物救護中心,經鑑定,這隻雌性大熊貓死於溺水。
  • 不只四川有大熊貓,甘肅也有不少只國寶大熊貓,你敢相信嗎?
    說起大熊貓,我們是相當的自豪,因為大熊貓是我國特有種。大熊貓是「活化石」、是「中國國寶」,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萬年。還是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形象大使,是世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旗艦物種。而說到大熊貓所在地,很多人目光所致,都會說在四川,因為四川大熊貓的確太出名了。
  • 全球唯一的白色大熊貓已「自立門戶」
    新華社成都1月15日電(記者餘裡)15日,大熊貓國家公園管理局對外發布了全球唯一一隻白色大熊貓野外活動的影像。自2019年5月紅外線相機首次在野外記錄到這隻白色大熊貓以來,截至2020年底,四川臥龍野外布控的紅外相機在2020年2月份又有兩次拍攝到這隻白色大熊貓的活動,畫面異常珍貴。
  • 全球唯一白色大熊貓長大「自立門戶」了
    1月15日,大熊貓國家公園管理局對外發布了全球唯一一隻白色大熊貓野外活動的視頻影像。截至2020年底,四川臥龍野外布控的紅外相機僅兩次拍攝到這隻白色大熊貓的活動,畫面異常珍貴。畫面中這隻白色大熊貓或在雪地漫步,或在「打坐思考」。它緊貼著安裝紅外線相機的大樹坐下,全程背對相機。
  • 中國第四次大熊貓普查:野生大熊貓1864隻,四川佔七成
    種群數量增加        國家林業局副局長陳鳳學在發布會上表示,截至2013年底,全國野生大熊貓種群數量達到1864隻,不包括1.5歲以下的幼體,比第三次調查時增長了16.8%。其中,四川省1387隻,佔全國野生大熊貓總數的74.4%,四川無論是種群的數量還是種群的密度都處於全國最高水平。
  • 白色大熊貓現身四川臥龍 專家:區域種群存「白化」突變基因
    今年四月中旬,四川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海拔2000米左右的一臺野外紅外觸發相機,攝錄下一張大熊貓影像,圖片清晰顯示出這隻熊貓獨特的形態特徵:毛髮通體呈白色、爪子均為白色,眼睛為紅色,正穿過鬱鬱蔥蔥的原始落葉闊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