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小鳥不喜歡待在森林裡,也不愛飛上高空,專門喜歡待在江河邊的蘆葦蕩裡。最近, 在河北省武強縣天平溝的蘆葦叢中,出現了一對震旦鴉雀。兩隻小巧玲瓏的震旦鴉雀形影不離,一起覓食、嬉戲。
震旦鴉雀體型嬌小,但羽毛漂亮,外表與習性都比較獨特。震旦鴉雀是「鳥中大熊貓」,對棲息環境的要求比較高,只生活在蘆葦蕩裡,數量稀少,十分罕見,所以每當有震旦鴉雀出現的消息,都令愛鳥人士非常興奮。
震旦鴉雀是中國特有的珍稀鳥種,分布僅限於黑龍江下遊及遼寧蘆葦地和長江流域、江蘇沿海的蘆葦地,此外在河北、山東、上海等地也發現了震旦鴉雀種群。
震旦鴉雀,一聽這名字就很霸氣,但它卻是一種小小個的鳥兒,體重在18-48克之間,體長大約20釐米。
棕黃色的羽毛是主色調,但為了增添美感,震旦鴉雀背部具有黑色縱紋,腹部沒有斑紋,卻有一條狹窄的白色帶。
看上去,震旦鴉雀仿佛沒有脖子,因為它的頸部長了一圈蓬鬆的白色絨毛,仿佛戴了一條流蘇圍脖,這個搭配還挺時尚的。
從腦袋到身體都是圓滾滾的,唯有尾巴是修長的。中央尾羽黃褐色,外側尾羽卻是黑色。每當它們飛舞時,翅膀張開猶如美麗的羽扇,與尾羽相映襯,簡直美輪美奐。
要說震旦鴉雀的獨特之處,在於它黃色的厚嘴巴,帶有很大的嘴鉤。看上去顯得有點呆笨,還有點憨厚的樣子,但卻是震旦鴉雀捉蟲子的「法寶」。
總的來說,震旦鴉雀的外表雖不夠驚豔,但卻能讓人眼前一亮。它們在蘆葦蕩中跳躍、飛舞時,就像一隻美麗快樂的小精靈。
震旦鴉雀以昆蟲與植物種子為食,冬季也會吃漿果來填肚子。震旦鴉雀活潑好動,在覓食時姿態機靈,那小小的圓滾滾的模樣,真是太可愛了!
它們捉蟲子時,小爪子一上一下地抓著蘆葦稈,從下而上攀爬於蘆葦中,用又短又厚的黃嘴巴,輕輕敲擊蘆葦稈,會發出清脆的撞擊聲。
在它的敲擊之下,藏在蘆葦稈裡的小蟲子受了驚,就會從蘆葦葉包裹的裡層溜出來,這時正合震旦鴉雀的意,一口一個,精準高效。
有時候直接用堅硬的嘴巴嗑開蘆葦稈,啄食藏在裡面的蟲子,就像啄木鳥一樣,所以震旦鴉雀又被稱為「蘆葦中的啄木鳥」。
蘆葦叢中有蜘蛛織網,將小飛蟲攔截了,黏在蛛網上。震旦鴉雀碰見了,也會做出「順手牽羊」的事,理所當然地偷吃了蜘蛛網上的蟲子。
在覓食時,震旦鴉雀有時候會跳到蘆葦頂端。纖細的蘆葦稈,被它壓彎,幾乎垂到地上。這時,它會突然飛起,跳到別的蘆葦稈上。
震旦鴉雀活潑機靈,總是安靜不下來,嘴裡不斷發出「唧唧」叫聲,急促而連貫,很好聽。在蘆葦叢中時,也像一陣風般輕盈,一眨眼就不知道飛哪兒去了。
震旦鴉雀喜歡集群活動,不過有明顯的季節性變化,在繁殖季時,通常都是單只、雙只,或小群活動。在非繁殖季時,就會集結成較大的群體,在蘆葦叢中展翅歡唱,好不熱鬧。
有時候,鳥類攝影者會根據震旦鴉雀覓食時發出的清脆聲音去尋找它們,並拍下它們美麗的身影。但想拍到震旦鴉雀,不是那麼容易的。
但震旦鴉雀十分機警,一個群體活動時,總會有「哨兵」,攀在比較高的蘆葦上,放哨警戒。一發現有人來,或者有其他危險因素,就會發出警戒鳴叫。
這時,震旦鴉雀群就會集體逃跑,伴隨著相互警戒的叫聲,朝蘆葦叢深處飛去,在隱蔽的地方躲藏起來。
震旦鴉雀再怎麼珍稀,再怎麼機靈可愛,但在自然界中,仍然免不了會成為別人的「盤中餐」。
紅隼、白腹鷂、鵲鷂等都是震旦鴉雀的天敵,會直接捕殺它們,雖然分量小,但也是一頓美餐。
除了會被天敵捕食,震旦鴉雀還有一個宿敵,那就是大杜鵑。大杜鵑自己從不築巢孵卵育雛,而是把自己的蛋生在其他鳥類的巢中「寄生」。
一般會選擇大葦鶯、灰喜鵲、伯勞作為宿主,但有時候也會對震旦鴉雀下手。震旦鴉雀的巢築在蘆葦稈上,通常會產下2-5 枚鳥蛋。
大杜鵑會趁著震旦鴉雀外出時,偷偷來到震旦鴉雀的巢裡,吞食震旦鴉雀的一枚蛋,很快地在巢中生下自己的蛋,然後拍拍翅膀飛走了。
可憐的震旦鴉雀,並不知道自己的蛋已經被吃掉,窩裡有一枚不屬於自己的蛋,依舊每日辛苦孵化。
大杜鵑的蛋總是比較早破殼,幼鳥遺傳了大杜鵑的秉性,才出生沒多久就知道將巢中的其他鳥蛋擠到巢外。
震旦鴉雀的天性使然,自己的娃沒了,錯將大杜鵑幼鳥當成自己的娃,每日捕食餵養,直到大杜鵑幼鳥長得比自己還大,仍然不辭辛苦餵養。
如果沒有被大杜鵑借巢生蛋,震旦鴉雀雌雄親鳥共同育雛,照顧幾隻雛鳥長大,畫面實在很美好。
震旦鴉雀的棲息環境單一,食性也比較單一,隨著城市開發,蘆葦蕩越來越少,所以種群數量下降,已被列入國際鳥類紅皮書,是全球性瀕危鳥類。
雪靈谷動物實驗室/出品
參考資料:中國鳥類野外手冊、中國動物志、北京科普之窗網、環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