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有物種又被發現了?攝影師照片「鳥中大熊貓」,中國是獨有的

2020-11-24 網易新聞

2020-11-23 19:18:20 來源: 每日科技評

舉報

  俗話說,世界很大,自然界中有許多奇特,這使得許多遊客大開眼界。這就是為什麼有那麼多的小夥伴非常喜歡旅遊,因為旅遊不僅可以學到很多知識,而且可以與自然更親近「接觸」。

  

  自然界中有許多種動物,但由於時代的變遷,其中一些動物可能已經被人類捕獲,現在動物的數量非常少,這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是非常罕見的。然而有時,他們可能會在不經意間被發現,在中國的河北中,又發現了稀有物種。

  

  一對被稱為「鳥中大熊貓」的動物碰巧被攝影師拍了下來,這種鳥叫震旦烏鴉,是中國的一種獨特的鳥,這種鳥只生活在蘆薈沼澤裡,數量太少了,因此很少有小夥伴知道震旦系鴉膽子在世界上瀕臨滅絕。

  

  他們通常吃昆蟲,有時吃漿果,他們非常小。從賣萌的角度來看,他並不亞於原始大熊貓,他有一個毛茸茸的身材,非常活躍,他似乎是「大熊貓」的副本,難怪蕭夥伴們會給他起這麼好的名字。

  

  震旦系烏鴉也被列入國家保護動物名錄,這次,他被攝影師無意中拍到了,我們的許多朋友說攝影師很幸運,畢竟這個「鳥中大熊貓」不容易遇到,此外,他們對人類非常警覺,需要遠離一定距離才能拍照。

  

  不得不說,大自然總是給我們帶來許多的驚喜,可以看出,當我們旅行時,也許我們有時會發現一些奇特種,你覺得于震旦烏鴉怎麼樣?歡迎在評論區分享您的觀點和意見,並與肖夥伴們討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鳥中大熊貓」驚現天津海河岸邊
    今天上午,本市一名攝影愛好者在東麗區海河岸邊蘆葦叢中,發現並拍到了十幾隻被稱為「鳥中大熊貓」的震旦鴉雀。 「上午10點左右,我在海河東路春意橋與吉兆橋之間的河邊散步時,在蘆葦叢裡發現了十幾隻非常漂亮的小鳥,它們就站在離我四五米遠的蘆葦稈上隨風擺動,我趕緊舉起相機從不同角度拍了幾張。
  • 野生大熊貓增至1864隻,會不會遷徙鄰國,成非中國獨有物種?
    大熊貓在地球上是一種存在非常久的物種,按照科學記錄數據顯示,至少生存了800萬年,被譽為「活化石」。所以這種生物看上去非常的「萌」,甚至讓我們感覺到它並沒有那麼強,但是該物種卻在地球上躲過了各種自然變化過程,最終生存下來了,真的是令人驚訝,而這幾天大家可能也看到了一個消息,那就是中國,甚至全球唯一的一種獨特大熊貓——白色大熊貓的消息。
  • 生態喜訊,「鳥中大熊貓」首次在北京繁育後代
    生態喜訊,「鳥中大熊貓」首次在北京繁育後代 震旦鴉雀(拉丁學名:Paradoxornis heudei),是鶯科鴉雀屬一種珍稀鳥類,它的名字非常中國化,古印度稱華夏大地為"震旦"。這種鳥的第一個標本採集發現於中國南京,所以定名為「震旦鴉雀」。
  • 美國國鳥白頭鷹,法國國鳥公雞,那麼中國國鳥是什麼?
    不同國家和地區之間因為地理環境和氣候的差異,擁有著不一樣的物種和生態環境,而一個國家獨有的物種,根據其意義和象徵有的會被認定為國寶。像是中國最著名的大熊貓,就是中國獨有的國寶動物。而世界各國的國寶動物之中,最多的則是鳥類。就像是美國的白頭鷹、法國的公雞和日本的綠雉等等,世界各國大多都有自己的國鳥,那中國的國鳥又是什麼呢?
  • 瀕臨滅絕的十大珍稀動物 比大熊貓更稀有
    地球上擁有豐富的生物物種,從而保證了各種動物能夠相依相存,但是隨著人類生活範圍的不斷擴張,侵入了更多其他物種的生活費安慰,導致一些本已稀少的物種瀕臨滅絕
  • 震旦鴉雀現身黃河灘蘆葦叢 被稱為「鳥中大熊貓」
    白頭鶴白頭鶴是最小的鶴,體長約為1米,被譽為「愛情鳥」,它們組成家庭後,伴侶關係穩定,幾乎終年形影不離。白頭鶴數量稀少,全球只有7000多隻,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我省是白頭鶴在中國的主要分布省份之一,豫北黃河故道溼地有不少白頭鶴的身影。玉帶海雕玉帶海雕又叫黑鷹,體長90釐米,遷徙時經過我國的東北至江蘇地區,其中就有河南。
  • 比大熊貓還稀有的動物,全球僅剩2隻,其中1隻就在中國
    眾所周知的大熊貓是我國的國寶,明明是一種食肉動物,硬是讓人們餵成了吃素的,靠賣萌為生的萌物,現如今大熊貓在我國的保護之下,生活的可以說是非常好的了,有的國家甚至為了能夠租到我國的大熊貓,不惜為大熊貓蓋起了宮殿,但是,至今為止,世界上還有很多幾乎要瀕臨滅絕的動物,有的甚至比大熊貓還要稀有,但卻沒有大熊貓這麼幸運
  • 中國獨有的10大瀕危動物,你都知道哪些?
    中國獨有的10大瀕危動物,你都知道哪些?說到中國的瀕危動物大家都會想到大熊貓,做為國寶的大熊貓在經過良好的保護後,現在的生存環境和種群數量都有了很大的改觀。那麼中國瀕危動物有哪些呢?快來一起來看看吧!大熊貓大熊貓是一種以食竹為主的食肉目動物,集珍稀、瀕危、特產於一身大熊貓是一種以食竹為主的食肉目動物,不僅集珍稀、瀕危、特產於一身,而且非常古老,有「活化石」之稱。與其同時代的古動物劍齒虎、猛獁象、巨貘等均已因冰川的侵襲而滅絕,惟有大熊貓因隱退山谷而遺存下來。現僅分布於中國四川、陝西、甘肅約40個縣境內的群山疊翠的竹林中,過著與世無爭的隱居生活。
  • 青頭潛鴨數量比大熊貓少得多 系國際極度瀕危物種
    一大波「鴨中大熊貓」現身黃陂青頭潛鴨數量比大熊貓少得多,系國際極度瀕危物種上個月,67歲的攝影愛好者——武漢市觀鳥協會會員張全茂先生與攝友們一道,兩次前往黃陂祁家灣一湖邊拍鳥時,拍到了成群「青頭潛鴨」安居樂業的溫馨場面,他與攝友們對著照片一隻一隻地數,發現至少有200隻「青頭潛鴨」。
  • 甘肅瓜州首次野外發現「鳥中大熊貓」巢穴和幼鳥
    來源:經濟日報5月底,甘肅瓜州縣國家級公益林老師兔管護站站長王俊在帶領護林員野外巡查過程中,在瓜州縣境內榆林河流域,首次發現世界瀕危珍禽黑鸛野外巢穴和雛鳥。圖為黑鸛和幼鳥。目前,全世界僅存2000隻左右,中國有1000隻左右,已被《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列為瀕危物種,被列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珍稀程度不亞於大熊貓,有「鳥中大熊貓」之稱。
  • 泰國灣海域發現短吻海豚和中華白海豚稀有物種
    8月30日,據泰國中部海洋及沿海資源研究中心透露,在泰國南部素叻他尼府和洛坤府附近的泰國灣海域發現稀有海洋物種短吻海豚10~20隻,中華白海豚13隻。專家觀測,這些海豚身體狀況良好,能夠愉快在海中進行嬉戲、捕食。
  • 大熊貓是中國的國寶,但這三種動物比它還稀有,第一國內僅2隻!
    大熊貓是中國的國寶,但這三種動物比它還稀有,第一國內僅2隻!大熊貓作為我們中國的國寶,因其憨態可掬的外表和溫柔的性格,俘獲了不少朋友的芳心。大熊貓給我們的感覺往往是懶洋洋的樣子,沒有攻擊性,所以人們也非常願意與他們親近。
  • 時隔6年 「鳥中大熊貓」黑鸛再現德陽旌湖
    曾可嘉 四川在線記者 餘如波「鳥中大熊貓」黑鸛現身旌湖記者12月4日從德陽觀鳥愛鳥志願者協會獲悉,時隔10年,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白琵鷺再度現身德陽旌湖後,近日,兩隻享有「鳥中大熊貓德陽觀鳥愛鳥志願者協會副會長李濤介紹,前幾天鳥友在旌湖上遊拍攝候鳥時,發現了在蒼鷺當中有兩隻體型更大的水鳥,經過辨別拍攝的照片,竟是有「鳥中大熊貓」之稱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鸛。2014年10月,旌湖有過兩隻黑鸛的觀察記錄,而最近幾年就沒有在此觀察記錄到黑鸛了,這也是時隔6年後,鳥友再次在旌湖拍攝到黑鸛。
  • 搶救瀕危「鳥中大熊貓」,讓我們一起助力大鴇回家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張瞧 大鴇是一種珍貴而且古老的大型鳥類,為我國一級保護鳥類,在中國已經變得非常稀少,估計總數僅有300~400隻。黃河流域是大鴇的重要越冬地。作為「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系列環保活動的一部分,10月30日下午,由阿拉善SEE黃河項目中心推動的「大鴇回家--生物多樣性保護展及系列講座」活動啟動儀式在鄭州自然博物館舉行。
  • 世界各國的國寶動物;中國的大熊貓、美國的白頭海雕
    中國地方物博,歷史悠久,文明昌盛,有著無數的國寶;但大熊貓無疑是最著名的。 大熊貓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萬年,被譽為「活化石」和「中國國寶」。 (大熊貓是中國獨有物種,現存的主要棲息地是中國四川、陝西和甘肅的山區。)
  • 「鳥中大熊貓」黑鸛再次現身大熊貓國家公園長青片區
    黑鸛再次現身大熊貓國家公園長青片區。 周勇 攝中新網西安12月23日電 (阿琳娜 楊柳)記者23日從大熊貓國家公園管理局了解到,大熊貓國家公園長青片區華陽管護站近日發現2隻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黑鸛,分別是1隻成鳥和1隻亞成鳥。這是陝西長青第二次發現黑鸛。
  • 貴陽發現一中華秋沙鴨,系鳥中「大熊貓」,可能遷徙時「掉隊了」
    1月4日,貴州省野生動物和森林植物管理站研究員冉景丞告訴新京報記者,中華秋沙鴨系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因數量稀少,被稱之為鳥中「大熊貓」。根據以往記載,中華秋沙鴨主要分布在吉林、黑龍江一帶,冬天會成群結隊飛往南方過冬。冉景丞猜測,「這隻中華秋沙鴨可能是遷徙時在這裡掉隊了。」一隻中華秋沙鴨出現在貴陽南明河。
  • 大熊貓作為動物界的頭號明星,是怎樣從瀕危物種變成易危物種的?
    大熊貓是中國的「國寶」,也是我們國家的象徵,這種天生黑白雙色的動物雖然屬於熊科Ursidae的物種,是戰力高強的猛獸,但由於它們外表呆萌可愛、行為憨態可掬,而且沒什麼作為熊科猛獸的覺悟和架子,所以受到了全世界各國人民的喜愛,它的一舉一動,都是教科書般的賣萌。
  • 【南沙灣熙園】發現具有"水中大熊貓"之稱的世界級瀕危物種—桃花...
    在進行水質檢測評估的過程中,工作人員發現竹筏划過的水面都會翻滾著許多的小白點,並且這些小白點會不停的遊動,時而浮出水面,時而沉至水裡,形狀很像海洋裡的水母。該工作人員立即向公司總部上報相關情況。環資評公司首席科學家呂健博士高度重視,當日連夜查閱相關資料,並於10月24日一早與相關技術人員來到南沙灣熙園進行現場勘察,經採樣拍攝比對,確定該水母竟然是世界級瀕危物種「桃花水母」,別稱「水中大熊貓」。
  • 漢石橋溼地驚現「鳥中大熊貓」
    順義    「順義出現『鳥中大熊貓』啦!」北青社區報記者獲悉,被稱為「鳥中大熊貓」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大鴇(bǎo),在北京市漢石橋溼地市級自然保護區出現。大鴇在我國的現存數量已低於大熊貓數量,這是順義區首次發現這種鳥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