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世南這首經典的《蟬》,雖然只有20個字,李世民讀了都讚嘆不已

2020-12-05 塵世曉書僮

唐朝的詩人身上大多有一種家國情懷,心繫天下,所以他們創作出來的作品也是別具一格,特別是一些看似很普通的作品,但是卻寫得很有韻味,例如虞世南的一首五言絕句《蟬》,那就寫得生動有趣,同時還具有濃鬱的象徵性;詩人正是看到了蟬這種動物與眾不同的外形,還有身上那種獨特性,從而在這首詩中以一種很細膩的筆觸寫出了完全不一樣的蟬。

虞世南在唐朝眾多的詩人中名氣並不算大,可是他一些經典的作品,卻是同樣膾炙人口;另外他還是李世民身邊的大紅人,受到了重用。而他寫這首詩《蟬》時,還有一個小故事,據說當時李世民宴請眾多大臣,席間突然詩興大發,讓手下的大臣,每人寫一首詩,當時的虞世南想都沒有想,看到窗外樹上的蟬,於是信手拈來,寫下了這麼一首經典的作品。

《蟬》唐代:虞世南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當時李世民讀到這首詩這後,可以說是驚為天人,連連讚嘆不已,充分肯定了虞世南的才華,還大加讚賞了他,可見在李世民的心目中,虞世南不僅才華模溢,同時也是心繫天下,為了國家肝腦塗地,這也正是虞世南此詩最為令人感動的一個地方。

雖然這首詩看似很普通,但是通篇充滿了趣味性,而且也是告訴了世人許多大道理,一個人如果想要站得高,可以看得更遠,那麼就應該要像蟬一樣,一直生活在樹的頂端,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成就一番事業。這也正是詩人所要傳遞出來的人生理念,所以在這首詩中,我們處處能夠感受到這種深刻的人生哲理。

李世民也是懂詩文,也有很多作品流傳於世,但是當他讀到這首詩時,則是大加讚賞。此後這首詩便在坊間流傳開來,而虞世南也成為了當時著名的詩人,儘管後來他又寫過很多的作品,但是很顯然都無法超越這首詩。所以這樣的作品,那也是最值得我們細細品讀,只要能夠理解其中的意思,那對於自己的人生也是會有幫助。

第一二句先是寫了蟬的外形,然而又是進一步地描寫了它的獨特的個性,這樣的一種描寫,正是重點突出蟬形態,「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蟬垂下的觸角像是瓔珞一樣,而且吮吸著樹中的甘露,所以蟬看上去很獨特,另外蟬的叫聲,也是同樣很獨特,它的叫聲即使是在很遠的地方,也是能夠聽得清清楚楚,從那稀稀疏疏的梧桐樹枝間傳出來,聽上去清脆響亮。

第三四句又是筆鋒一轉,則是充滿了一種深刻的人生哲理,「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蟬的叫聲之所以在很遠的地方都能夠聽到,那是由於蟬一直居高臨下,在那高高的樹枝上,這也就是為什麼蟬的聲音會如此響亮的原因,而它並非是憑藉秋風,本身的叫聲就很獨特,讓人能夠聽得清清楚楚。

虞世南這首詩在當時宴會上力壓群雄,我們從這麼一首簡練的詩作中,也是能夠學會很多的東西,明白更多的道理,一個人想要幹出一番事業,那就一定要站得更高,只有這樣才能夠看得更遠,所以我們從這首詩中,最是能夠感受到詩人對於人生看法。蟬這種動物儘管很普通,隨處可見,但是又有幾個人仔細觀察過,可見虞世南在創作這首詩之前,對於蟬的觀察也是極為細膩,如果觀察得不夠細膩的話,那自然是寫不出如此有趣的作品。

相關焦點

  • 虞世南被譽為唐代「詠蟬」三絕之一,全唐詩卻只有他一首詩
    唐詩和宋詞亦是我國古代文學皇冠上最絢爛的兩顆明珠,縱觀唐代所有詩人,寫蟬的詩人更是數不勝數,但是真正的精品卻只有三首,而虞世南便位列其中。虞世南雖然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堪稱書法大家。但是在《全唐詩》中卻只留下了這一首,這首詩也是唐代文壇上的「詠蟬」詩三絕之一,也是託物言志的經典之作,他的這首《蟬》可以與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相媲美。
  • 解讀虞世南《蟬》:託物寓意、借物明志的一首經典小詩
    虞世南在歷史上是個了不起的人物。 一是他功成名就。虞世南幼小喪父,自小便養成了節儉的習慣、正直的性格。歷經南朝陳、隋、唐三個朝代,雖位居高位,但始終一貫堅持著自己的性情。
  • 虞世南《蟬》|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蟬虞世南垂緌[1]飲清露[2],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3]秋風。【作者】虞世南(558-638),字伯施,漢族,越州餘姚(今浙江省慈谿市)人。南北朝至隋唐時期書法家、文學家、詩人、政治家,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 初唐名臣虞世南的一首詩,以秋蟬高潔傲世的品格自況,耐人尋味
    虞世南,字伯施,漢族,餘姚(慈谿市觀海衛鎮鳴鶴場)人。初唐著名書法家、文學家,政治家。隋煬帝時官起居舍人,唐時歷任秘書監、弘文館學士等。他是唐太宗的「十八學士」之一,其書法剛柔並重,外柔內剛,與歐陽詢、褚遂良、薛稷並稱唐初四大書家。詩擅長五言,典雅雍容,有齊梁餘風。
  • 辛棄疾《西江月》入課本多年,有高手卻認為其中7字有錯,有理嗎
    古典詩詞是我國文化的瑰寶,但多年來卻有不少人對一些經典詩詞提出過質疑。這其中包括著名數學家華羅庚質疑唐代詩人盧綸的《和張僕射塞下曲》,他認為大雪天沒有大雁,詩的首句「月黑雁飛高」和最後一句「大雪滿弓刀」是相矛盾的。
  • 兩首描寫蟬的古詩,充分展現出形象思維的特點
    下面介紹兩首描寫蟬的古詩,充分展現出形象思維的特點。蟬唐代:虞世南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虞世南的這首《詠蟬》詩,寫蟬飲露水,在高樹上叫,所以聲音傳得很遠。作者的思想沒有說出,只是從詠蟬中透露出來。「居高」的「高」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方面跟「飲清露」聯繫,另一方面跟疏桐相聯繫。露是清亮的,桐是高潔的,所以沈德潛批其「尊其品格」。
  • 楊萬裡這首詩通俗易懂,趣味橫生,把初秋美景描繪的如詩如畫!
    楊萬裡作為南宋時期最偉大的詩人之一,他的很多詩作,不僅收錄在了一些經典的詩集裡,同時很多作品,還頻頻入選小學課本,成為了很多人最早接觸的古典詩人,而且他的詩作,雖然寫得很直白,但是同樣的充滿了豐富的情感,讀來更是令人讚嘆不已,這也正是楊萬裡詩作的一大特點,所以讀他的詩作,最是能夠讓人感受到詩歌的魅力
  • 唐代最著名的六首詠物詩,「詠蟬三絕」榜上有名
    這首詩作於李嶠、蘇味道、杜審言三人一起在春天遊瀘峰山時,詩人有感而發,遂成千古名篇,全詩無一風字,卻句句不離風,仿佛一個謎語一樣,令人無限遐想,同時,通過外物在風的作用下原質或原態的改變去表現風之柔情與強悍,以間接描寫來表現風的種種情態,讓人真切感受風的溫存與魅力。2、《在獄詠蟬》駱賓王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侵。那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
  • 唐代詩人一首寫雪的古詩,只有20個字,卻描出最寂寥陰冷的境界
    柳宗元作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詞散文都取得了非常卓越的成就。相比《永州八記》,《捕蛇者說》這樣精彩的作品,他的詩詞其實更有特點。比如今天我們談到的這首隻有20個字的寫雪的唐詩,每一個字都代表了一種寂寥的境界,帶給人絲絲寒意,和當期盛夏季節形成巨大反差。
  • 蟬: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
    蟬的聒噪「叫聲」,顯得山林更加寂靜;鳥的動聽啼鳴,顯得山林更加清幽。這麼美好的地方讓我動了歸隱之心,我因多年厭倦遊宦生涯卻沒有歸隱而悲傷起來。「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這兩句詩以聲寫靜,通過「蟬噪」「鳥鳴」寫出了若耶溪兩岸山林的幽靜,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被譽為「文外獨絕」。這首詩的作者是南朝詩人王籍。
  • 夏天就應該讀這首詩,短短28字,每一個字都在說夏天的清爽美妙
    悅讀經典,給自己一方安靜的天地,大家好,我是安久。你喜歡的夏天是怎樣的?綠樹、池塘,還是空調、西瓜?有這樣一個小院子,綠樹成蔭,池塘綠波蕩漾,一陣微風吹過,滿院的薔薇香氣。你會不會喜歡這裡?本期安久就和大家一起欣賞這一首短短的小詩,僅有28字,卻展現了夏天最美的樣子。
  • 清晨突然下了一場雪,紛紛揚揚的雪花很美,李世民即興寫下一首詩
    那麼唐詩裡眾多的經典詠雪名篇裡面,我個人比較偏愛李世民的《望雪》,這首詩沒有任何高超的技巧,只是那麼信手拈來,屬於是即興之作,但是卻寫得很唯美,營造出了一種獨特的美。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世稱唐太宗,戎馬一生建立了赫赫戰功,最終通過武力手段,成為了一代帝王。
  • 這一首唐詩,抒發自己含冤難雪的苦悶心情,讓人讀之淚下!
    駱賓王的《在獄詠蟬》是一首託物言志的名作,它和虞世南的《蟬》、李商隱的《詠蟬》並稱唐代文壇「詠蟬」三絕。《詠蟬 / 在獄詠蟬》唐代:駱賓王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客思深 一作:客思侵)不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
  • 李清照晚年最抒情的一首詞,短短的48個字,把生活描寫得活靈活現
    其實能夠獲得這樣的肯定,那是一種至高無上的榮譽,畢竟才女並不是任何一個人都有資格獲得。其實中國古代有無數的才女,但是論起名氣來還是李清照最大,這也正是與她的文學才華有關,她一生寫過了無數膾炙人口的優美詞作,而且她的這些詞作,大部分也都流傳了下來;其中有一些比較經典的句子,更是膾炙人口,我們在日常的生活中也是會頻繁地引用,這也正是李清照最為令人感動的一個地方。
  • 李世民將身邊姓武的悉數除掉,只有武則天例外,這是為何?
    李世民將身邊姓武的悉數除掉,只有武則天例外,這是為何?文|小愛坐上帝王之位的人好像是各形各色,有的是沒得選擇只得順從,比如光緒皇帝;有的是早有一顆帝王之心,比如李世民。但是他們似乎有一個共同的毛病,那就是好猜忌。
  • 王維最耐人尋味的一首詩,短短20個字,1000個人讀就有1000種解釋
    世上最難懂的文字,不是那些長篇大論,而是那些看似簡單的寥寥幾句,卻有著讀不盡的餘味,這正是古詩詞的魅力所在,言盡意未盡。古代佳作那麼多,無奈今人沒有文言基礎,小編每每翻譯古文都有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煩惱,而我平生最怕譯的就是詩佛王維的詩了。
  • 判官在生死簿上,為李世民添了20年的壽命,閻王看破為何不說破?
    如此一來,李世民每天夜裡睡不好覺,白天無精打採沒法處理朝事。魏徵一看長此下去也不是個事,於是就對皇上說:「陛下,這樣吧,你到陰間走一趟,把這事說清,就說涇海海龍王犯了天條,是上天要懲罰他和我無關。」李世民一聽嚇蒙了,他從來沒有去過陰曹地府。
  • 李賀最經典的一首馬詩,可謂是字字經典,讀來更是令人拍案叫絕!
    雖然可能現在一提起李賀很多人並不是太熟悉,其實他的很多作品,那都是描寫的極為抒情,也充滿了無限高遠的意境,往往可能只是寥寥的數語,同樣是營造出了一種美輪美奐的意境,這就是李賀的偉大之處,而且他的一些詩作,描寫的極為詭異,讀來更是令人讚嘆不已。
  • 白居易在雪天寫了一首溫暖的詩,只有20個字,便驚豔了整個冬天
    冬天雖然蕭瑟荒蕪,北風凜冽,卻擋不住孕育著春天的勃勃生機。冬天的清冷,雖不及春天的百花盛開,夏天的生機盎然,秋天的豐收喜悅,但是卻有皚皚白雪,傲雪寒梅,不老青松……寒冷的冬天,最應該喝著熱酒,圍爐而坐,看書讀詩,在詩詞畫意中享受冬日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