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禹錫因被貶官住房越來越小,一氣之下寫出《陋室銘》

2021-01-21 中國網文化

陋室如今改為紀念館。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這是唐朝大詩人劉禹錫在和州任刺史寫下的千古名文《陋室銘》。可是,很少有人知道劉禹錫在當時是怎樣寫出這篇傳世佳作的。

住房越來越小,一氣寫出《陋室銘》

資料顯示,唐貞元年間,劉禹錫任監察御史時,曾參加了王叔文的「永貞革新」,反對宦官和藩鎮割據勢力。革新失敗後,劉禹錫、柳宗元等八人同時被貶邊遠地區(這就是有名的「八司馬事件」),從此便長期(約2l年)在政治上受到壓抑,過著像屈原一樣的「逐臣」生活,極為悽苦。種種不幸的遭遇,形成了他孤高自傲的性格,同時也給他以長期接近人民的機會。這對他的思想和創作都有著積極的影響,因而在他的創作中有不少揭露、諷刺權貴和稱頌高風亮節的詩文。

記者在和縣文管局了解到,劉禹錫的《陋室銘》在民間流傳著是被「氣」出來的。以下的觀點是有一定道理的。唐穆宗長慶四年(824)8月,劉禹錫被貶朗州司馬,連州刺史及安徽和州通判。按規定,劉禹錫應住衙門內三間三廳之房。但是,和州的策知縣是個小人,當時看劉禹錫被貶至當刺史,便橫加刁難。先是安排他住在城南門,面江而居。劉禹錫不但沒有埋怨,反而還撰寫了一副對聯貼於房門:「面對大江觀白帆,身在和州思爭辯。」這個舉動可氣壞了知縣,於是知縣將劉禹錫的住所由城南門調到城北,並把房屋從三間縮小到一間半。新宅臨河,楊柳依依,劉禹錫觸景生情,又寫了一副對聯:「楊柳青青江水邊,人在歷陽心在京。」知縣見他仍然悠然自得,又把他的住房再度調到城中,而且只給他一間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半年時間,劉禹錫連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後僅是鬥室,想想這縣官實在是欺人太甚,於是便憤然提筆寫下了《陋室銘》。後來,知縣拿他沒有辦法,也只好罷了。

他在和縣待了一年多

據和縣劉禹錫年表記載,唐穆宗長慶四年(824)8月劉禹錫任和州刺史,826年冬天罷去了和州刺史。遊金陵與白居易在揚州相遇。在和州劉禹錫也只待了一年多時間。《陋室銘》流傳千古,和縣的陋室亦因之而名聞天下。

陋室位於和城半邊街。著名的書法家柳公權書並勒石成碑。明代正德十年(1515)知州黃公標補書《陋室銘》碑文,並建有「梯松樓」、「半月池」、「萬花谷」、「舞鶴軒」、「瞻辰亭」、「虛山亭」、「狎歐亭」、「臨流亭」、「迎燻亭」、「筠巖亭」、「江山一覽亭」等,俱遭兵燹。清乾隆年間,和州知州宋思仁重建陋室九間,民國6年(1917),嶺南金保福補書《陋室銘》碑一方。室產有石鋪小院和臺階,室後有小山,頗為雅潔,形似臥龍,苔蘚斑駁,綠草如茵,林木扶疏。山下「龍池」,碧波如染,遊魚浮沉清晰可見。

而今,和縣的陋室,經過一千多年的歷史衝刷,也無原來「陋」字可言。後經多代多次修葺。門庭「陋室」二字為詩人臧克家所題。陋室正廳塑劉禹錫全自站像,上懸「政擢賢良」橫匾,主室走廊門旁有楹聯「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兩旁木柱上有「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楹聯。在原陋室的「仙山」、「龍池」一帶,建成一座「陋室公園」。面積50多畝,山上建有江山一覽亭、望江亭、仙人洞。池中建有臨流亭、履仙橋等。周圍築仿清鏤花牆300多米,正門坐南朝北,牌坊式門樓,「陋室公園」匾額,1986年,陋室為安徽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來源:海外網

相關焦點

  • 《陋室銘》的作者是誰,史書記載了另一人,竟不是劉禹錫
    於是,一批改革派受到重用,其中王叔文、王伾、劉禹錫、柳宗元成為革新集團的核心人物,史稱「二王劉柳」。但任何一次革新,必然會觸犯既得利益者,唐順宗的改革觸犯了藩鎮、宦官和大官僚們的利益,在保守勢力反撲之下,很快就宣告改革失敗,唐順宗被迫讓位於太子李純,王叔文賜死,王伾被貶後病亡,劉禹錫與柳宗元等八人先被貶為遠州司馬,史稱「八司馬事件」。
  • 千古名篇 劉禹錫陋室銘賞析
    《陋室銘》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志存高遠,勤修立身之美德.「惟吾德馨」是《陋室銘》的主旨,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為人處世的根本要求。
  • 《陋室銘》:被逼出來的千古佳作?
    《陋室銘》是中唐詩人劉禹錫的散文名篇,被收入《古文觀止》中,成為後代文人"安貧樂道"的座右銘。在被收入中學語文教材後,更是變得家喻戶曉。《陋室銘》的由來劉禹錫為什麼會創作這麼一篇簡短凝練的散文呢?原來背後還有一個小故事。我們先從劉禹錫這個人說起。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洛陽人。
  • 詩豪劉禹錫陋室銘 好詩詞好書法
    即便身處陋室,也依然有靈魂的芬芳,談笑間都是文人雅士的生活,不在乎物質是否貧寒,他就是劉禹錫。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漢族,中國唐朝彭城人,祖籍洛陽,唐朝文學家,哲學家,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
  • 2018年高考語文必背古詩詞:陋室銘 (劉禹錫)
    2018年高考語文必背古詩詞:陋室銘 (劉禹錫) 高考微信   高考考綱中規定了語文必背古詩文有64篇,為方便同學們複習,新東方網高考網小編整理了
  • 劉禹錫:一個為洞庭湖代言的樂天派才子
    凡是出門求學旅遊的遷客騷人,由於種種原因,大都會選擇去這裡轉上一轉,像為了尋找做官機遇的孟浩然,像與友人泛舟遊覽美景的李太白等等。他們這些人默契十足,不約而同地會聚在這裡,寫出了很多傳揚洞庭湖美景美色的作品,也不知道這算是個什麼文化現象?而今天,我就帶領大家去認識一下為洞庭湖代言的一個風流倜儻的詩人——劉禹錫,看看他和洞庭湖的不解之緣。
  • 歷代名家書《陋室銘》,一山還有一山高
    導讀 劉禹錫「身居陋室,仍不改其高潔」的風範,一直為後世所景仰。而以《陋室銘》為題材的書法作品更是被後人廣泛用於家居裝飾,以顯示居住環境的高雅及格調。今天,小編為大家準備了歷代眾名家以《陋室銘》為內容創作的書法作品,來感受一下不一樣的陋室之美!
  • 跟著課本「陋室銘」去遊覽陋室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唐朝著名文學家劉禹錫的這篇「陋室銘」,膾炙人口,歷久不衰。文章是劉禹錫被貶和州所作,和州也就是今日的安徽省馬鞍山市和縣,以劉禹錫文章所寫的陋室為依託改造的陋室公園,吸引了大批遊客前來觀光。
  • 劉禹錫最浪漫的一首愛情詩,結尾僅用7個字,寫出初戀的無限美好
    阿蠻文化第21期詩豪劉禹錫,因其詩風格通俗易懂,與白居易、韋應物並稱唐代三傑。與唐德宗年間的那些蕭瑟悽涼風格的詩歌相比,樂天派詩人劉禹錫的作品豪邁大氣、明快簡潔,從而深受人們的喜歡。這種特立獨行的風格的形成離不開劉禹錫的人生經歷。
  • 劉禹錫贈送歌妓的這首詩,不僅抱得美人歸,還創造出一個經典成語
    比如詩豪劉禹錫在落魄之時,就曾經用一首詩,換來美豔絕倫的歌妓。那是在他擔任蘇州刺史時,心情鬱鬱寡歡,處於頹廢困頓的階段。按照我們普通人的思維,刺史可不是小官,蘇州更是人間天堂的樂處。然而,劉禹錫少年得志,很早就當上了進士,有著經天緯地的才華,卻因為陷入朝廷紛爭,始終是在貶放的途中。
  • 楊志華超級記憶力——古詩詞八年級上冊「陋室銘」倒背如流
    《陋室銘》 劉禹錫《繪圖必看》首先我們來讀一遍課文內容:【《陋室銘》劉禹錫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dú)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讀完課文之後我們來看一下這張圖,背景是茅屋。
  • 劉禹錫最有韻味的一首詩,寫出了不一樣的秋色美景,美得令人心醉
    劉禹錫之所以會被貶到偏遠的湖南,其實也不是犯了什麼大事,只是參與了改革變法,也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永貞革新」,這場變法從一開始就註定了要失敗,當時參與變法的都是像劉禹錫一樣的年輕人,首先沒有經驗;其次得罪了太多了;再次變法的力度不夠;正是由於這些外在的因素,使得這場原本看上去轟轟烈烈的改革變法,最終還是釀成了大禍。
  •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是劉禹錫
    劉禹錫呢,是唐朝的著名的詩人哲學家,真正能夠成為一名哲學家的詩人,絕對是擁有理想高度,並且他的詩文中將充滿著辯證法,它和白居易韋應物,被並稱為三個豪傑。他和白居易被稱之為劉白。他的著名哲學著作天論,具有唯物主義思想,早年的生活也是非常不錯的,他為了逃避安史之亂跟隨著父親在772年逃到了蘇州。
  • 劉禹錫的哥哥叫劉禹銅,劉家取名居然用了元素周期表?金銀銅鐵錫
    小可愛們,先來做一道選擇題劉禹錫的哥哥叫什麼名字?A、劉禹鐵B、劉禹銅C、劉禹鋼D、劉禹銀正確答案是——B你答對了嗎?那麼有人要問了,劉禹錫的哥哥叫劉禹銅,那麼劉家是不是有劉禹金、劉禹銀、劉禹鐵……我們先來看一下劉禹錫的基本情況劉禹錫(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劉禹錫(772~842年),字夢得,河南洛陽人,自稱「家本滎上,籍佔洛陽」 , [1-2] 又自言系出中山, 其先為中山靖王劉勝[3] (一說是匈奴後裔)。唐朝時期大臣、文學家、哲學家,有「詩豪」之稱。
  • 集字智永楷書《陋室銘》,文書並茂,可讀可賞,可臨可創
    智永楷書《陋室銘》就是一幅好的集字作品,文書並茂,可讀可賞,可臨可創。智永和尚,南朝人,本名王法極,字智永,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人,系書聖王羲之第五子王徽之後代,是王羲之的七世孫,號「永禪師」。梁陳之際,戰亂頻繁,智永棄家到山陰雲門寺修行。智永善書,書有家法。初從蕭子云學書,後潛心研究二王書法,並將王羲之傳家之寶《蘭亭序》帶到雲門寺保存。
  • 古文閱讀-陋室銘(劉禹錫)
    說明來拜訪劉禹錫的人少。草色入簾青,庭草不除,反映了室主人淡泊名利的心態,渲染了恬靜的氣氛。(8)鴻儒:大儒,博學的人,學識淵博的學者。鴻:通「洪」,大。儒:有學問的人。(9)白丁:原指平民百姓,這裡指沒有什麼學問的人(10)調(tiáo)素琴:調,彈奏,調弄;素琴,不加裝飾的琴。(11)金經:古代用泥金書寫而成的佛經,泛指佛經。
  • 你知道《陋室銘》最後一句話出自何處嗎?
    唐朝大詩人劉禹錫,受孔子"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之啟發,寫了流芳千古的《陋室銘》: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dú)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 劉禹錫一首弦技之作,開篇的疊字句出神入化,最後兩句渾然天成
    劉禹錫的一生也是極為悲慘,早年間由於參與了以王叔文為首的永貞革新,最終遭受到了打擊,還被貶到了外地,這種獨特的人生經歷,也讓他的作品顯得與眾不同,尤其是被貶到四川期間,由於聽到了當地優美的民歌,於是他結合民歌的特點,再融入進作品中,寫下了組詩《竹枝詞九首》,每一首都別具一格,寫出了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