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注釋
選自《全唐文》。陋室,簡陋的屋子。銘,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稱述功德的文字,後來發展成一種文體。(1)在:在於,動詞。(2)名:名詞作動詞,出名。(3)靈:神奇,靈驗,這裡作動詞,顯現靈驗。(4)斯是陋室:斯:指示代詞,這。是:判斷動詞。陋室:簡陋的屋子。(5)惟:只。(6)惟吾德馨:只是我(陋室主人)的品德而聲名遠播。德馨:品德高尚。馨,散布得遠的香氣,古代常用來形容人的品德高尚。吾:我,這裡指作者,陋室的主人。(7)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苔痕碧綠,長上臺階;草色青蔥,映入簾裡。說明來拜訪劉禹錫的人少。草色入簾青,庭草不除,反映了室主人淡泊名利的心態,渲染了恬靜的氣氛。
(8)鴻儒:大儒,博學的人,學識淵博的學者。鴻:通「洪」,大。儒:有學問的人。(9)白丁:原指平民百姓,這裡指沒有什麼學問的人(10)調(tiáo)素琴:調,彈奏,調弄;素琴,不加裝飾的琴。(11)金經:古代用泥金書寫而成的佛經,泛指佛經。(12)絲竹:琴、瑟、簫、笛等樂器的總稱,「絲」指弦樂器,「竹」指管樂器。這裡指音樂。(13)之:助詞,用在主謂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無實義。(14)亂耳:使耳朵擾亂(使動用法)。亂:使……擾亂(15)案牘(dú):官府的公文。牘,①古代寫字用的木簡。②文件;書信。(16)勞形:使身體勞累(使動用法)。勞:使……勞累。形,形體、身體。(17)南陽:地名,今河南省南陽市西。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陽臥龍崗中隱居躬耕。(18)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南陽有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有揚子云的亭子。這兩句是說,諸葛廬和子云亭都很簡陋,因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們的景仰。諸葛亮,字孔明,三國時蜀漢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出仕前曾隱居南陽郡隆中山中。揚雄,字子云,西漢時文學家,蜀郡成都人。廬,簡陋的小屋子。
(19)何陋之有:有什麼簡陋呢?之:助詞,賓語前置的標誌,無實義。全句意為「有何陋」。語見《論語·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認為,九夷雖然簡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裡,就不簡陋了。本文只用「何陋之有」,兼含著「君子之居」的意思。此處引用孔子的話證「陋室」說明「有德者居之,則陋室不陋。」與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遙相呼應。把個"陋"字徹底翻了過來,達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這是全文的點睛之筆。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潔傲岸的情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譯文
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就著名了。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龍就靈異了。這雖是簡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美好(就不感到簡陋了)。青苔碧綠,長到臺階上,草色青蔥,映入帘子中。與我談笑的是博學的人,往來的沒有不懂學問的人。可以彈奏樸素的古琴,閱讀珍貴的佛經。沒有嘈雜的音樂擾亂兩耳,沒有官府公文勞累身心。它好比南陽諸葛亮的茅廬,西蜀揚子云的玄亭。孔子說:「有什麼簡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