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身處陋室,也依然有靈魂的芬芳,談笑間都是文人雅士的生活,不在乎物質是否貧寒,他就是劉禹錫。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漢族,中國唐朝彭城人,祖籍洛陽,唐朝文學家,哲學家,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
劉禹錫自幼天資聰穎,敏而好學,精通諸子百家,詩文辭賦。他刻苦讀書,不浪費任何一點時間,他寫詩到:「聞說功名事,依前惜寸陰」。他深知才華必須是真材實料,所以學起習來簡直不要命,不管走到哪都隨身攜帶筆記本和鉛筆頭,見到擅長詩詞的文化人就緊跟其後,問東問西,是典型的「比別人聰明還比別人努力」的超級學霸一枚。
啟功大弟子李傳波書法《陋室銘》(作品來源:易從網)
說起劉禹錫不得不提起他的詩詞名篇《陋室銘》
原文欣賞: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劉炳森弟子於國光隸書《陋室銘》(作品來源:易從網)
譯文賞析:
山不在於多高,有仙人居住才揚名;水不在於多深,有蛟龍棲息才顯靈氣。
這間簡陋的屋子,因我的美德芳名遠揚。苔蘚上階染出新綠,草色入竹簾映得滿屋青色。
這裡談笑的都是文人雅士。奏古琴,閱經卷。沒有繁雜攪擾,沒有文牘勞身心,似南陽諸葛亮的草廬,如西蜀揚子云的草屋。
孔子說:「這有什麼簡陋呢?
也正是劉禹錫如此安貧樂道、潔身自好的高雅志趣和不與世事沉浮的獨立人格,才會讓《陋室銘》成為古詩的高地。
田英章親傳弟子孔德文書法《陋室銘》(作品來源:易從網)
劉禹錫陋室銘讀後感:
1. 《陋室銘》,眾所周知,耳熟能詳,喜歡那種淡淡地清高,無紛擾的清淨。室雖陋,但仍可「調素琴,閱金經」。那份灑脫,自如,隱隱中透露出的那份豪氣,是我所喜歡的,是自由的象徵!
國賓禮書法家觀山行書書法《陋室銘》(作品來源:易從網)
2. 《陋室銘》被稱為流傳百世的曠世佳作,遵循志存高遠,勤修立身之美德。「惟吾德馨」是《陋室銘》的主旨,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為人處世的根本要求,立身做人,仁為首,德為先,勤修德養德,既是傳承民族優良傳統的要求,也是事業興旺的現實需要。
中書協會員李文志古詩詞書法《陋室銘》(作品來源:易從網)
3. 詩人劉禹錫在遭貶期間 雖身居陋室,但高尚的品德依然,他和朋友談經誦佛,撫琴吟詩。來往的仍然是品高雅士,富學鴻儒,他們高談闊論,論國、論證、論道、論人間不平。雖粗茶淡,雖草履布衣,依然心平氣和,不憂不愁。
國家一級美術師劉光霞新作《陋室銘》(作品來源:易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