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豪劉禹錫陋室銘 好詩詞好書法

2021-01-21 夜盼新語

即便身處陋室,也依然有靈魂的芬芳,談笑間都是文人雅士的生活,不在乎物質是否貧寒,他就是劉禹錫。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漢族,中國唐朝彭城人,祖籍洛陽,唐朝文學家,哲學家,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

劉禹錫自幼天資聰穎,敏而好學,精通諸子百家,詩文辭賦。他刻苦讀書,不浪費任何一點時間,他寫詩到:「聞說功名事,依前惜寸陰」。他深知才華必須是真材實料,所以學起習來簡直不要命,不管走到哪都隨身攜帶筆記本和鉛筆頭,見到擅長詩詞的文化人就緊跟其後,問東問西,是典型的「比別人聰明還比別人努力」的超級學霸一枚。

啟功大弟子李傳波書法《陋室銘》(作品來源:易從網)

說起劉禹錫不得不提起他的詩詞名篇《陋室銘》

原文欣賞: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劉炳森弟子於國光隸書《陋室銘》(作品來源:易從網)

譯文賞析:

山不在於多高,有仙人居住才揚名;水不在於多深,有蛟龍棲息才顯靈氣。

這間簡陋的屋子,因我的美德芳名遠揚。苔蘚上階染出新綠,草色入竹簾映得滿屋青色。

這裡談笑的都是文人雅士。奏古琴,閱經卷。沒有繁雜攪擾,沒有文牘勞身心,似南陽諸葛亮的草廬,如西蜀揚子云的草屋。

孔子說:「這有什麼簡陋呢?

也正是劉禹錫如此安貧樂道、潔身自好的高雅志趣和不與世事沉浮的獨立人格,才會讓《陋室銘》成為古詩的高地。

田英章親傳弟子孔德文書法《陋室銘》(作品來源:易從網)

劉禹錫陋室銘讀後感:

1. 《陋室銘》,眾所周知,耳熟能詳,喜歡那種淡淡地清高,無紛擾的清淨。室雖陋,但仍可「調素琴,閱金經」。那份灑脫,自如,隱隱中透露出的那份豪氣,是我所喜歡的,是自由的象徵!

國賓禮書法家觀山行書書法《陋室銘》(作品來源:易從網)

2. 《陋室銘》被稱為流傳百世的曠世佳作,遵循志存高遠,勤修立身之美德。「惟吾德馨」是《陋室銘》的主旨,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為人處世的根本要求,立身做人,仁為首,德為先,勤修德養德,既是傳承民族優良傳統的要求,也是事業興旺的現實需要。

中書協會員李文志古詩詞書法《陋室銘》(作品來源:易從網)

3. 詩人劉禹錫在遭貶期間 雖身居陋室,但高尚的品德依然,他和朋友談經誦佛,撫琴吟詩。來往的仍然是品高雅士,富學鴻儒,他們高談闊論,論國、論證、論道、論人間不平。雖粗茶淡,雖草履布衣,依然心平氣和,不憂不愁。

國家一級美術師劉光霞新作《陋室銘》(作品來源:易從網)

相關焦點

  • 千古名篇 劉禹錫陋室銘賞析
    《陋室銘》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志存高遠,勤修立身之美德.「惟吾德馨」是《陋室銘》的主旨,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為人處世的根本要求。
  • 《陋室銘》的作者是誰,史書記載了另一人,竟不是劉禹錫
    劉禹錫是晚唐文豪,曾經慘遭貶官,《陋室銘》是千古名篇,內容又是陋室雅趣,因此說劉禹錫作《陋室銘》的確說得通。但是說《陋室銘》的作者是劉禹錫,卻又的確存在一些疑點,比如以下兩個:1,劉禹錫勤於著述,但卻很注意編錄和保存自己的作品,至今留存詩歌800多首,文章200多篇,大部分可以考證出寫作年代。
  • 大唐鬥士劉禹錫:逆境中的猝火之旅,堪稱永不言敗的真豪傑
    劉禹錫取得這麼優越的好成績,自然被朝廷極為看重,30歲出頭的他,就做到了號稱是大唐「八品宰相」的監察御史,這個職位品級不高,但是權利可是相當大,就連唐朝三品官員京兆尹都要對其客客氣氣。京兆尹是什麼官,現在來說就是首都的市長。劉禹錫成了太子黨的精英,王叔文格外器重劉禹錫,而且重點栽培,對其百般的照顧。
  • 劉禹錫因被貶官住房越來越小,一氣之下寫出《陋室銘》
    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這是唐朝大詩人劉禹錫在和州任刺史寫下的千古名文《陋室銘》。可是,很少有人知道劉禹錫在當時是怎樣寫出這篇傳世佳作的。住房越來越小,一氣寫出《陋室銘》資料顯示,唐貞元年間,劉禹錫任監察御史時,曾參加了王叔文的「永貞革新」,反對宦官和藩鎮割據勢力。
  • 劉禹錫:一個為洞庭湖代言的樂天派才子
    而今天,我就帶領大家去認識一下為洞庭湖代言的一個風流倜儻的詩人——劉禹錫,看看他和洞庭湖的不解之緣。劉禹錫,字夢得,河南省洛陽市市民,唐朝中期著名的大詩人(後人尊稱其為「詩豪」)、文學家,同時還有一個特殊身份——哲學家。關於他的出身,不知道真假,因為歷史記載他自己說自己是中山王劉勝的後代,又沒有證據,所以難辨真假。說起劉禹錫的文學才華,那可真算得上多才多藝了!
  • 83的她登上了中國詩詞大會的舞臺,完美地詮釋了劉禹錫的這兩句詩
    等了將近一年終於等到了中國詩詞大會第五季。 在今天的首播中,有傲嬌可愛的神童王恆屹,有堅守在大山裡的老師張匯林,也有我們熟悉的老面孔,第二季第三季的亞軍彭敏。
  • 2018年高考語文必背古詩詞:陋室銘 (劉禹錫)
    2018年高考語文必背古詩詞:陋室銘 (劉禹錫)   陋室銘(劉禹錫)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 詩詞裡的家丨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中房報記者 向軍丨整理陋室銘唐代•劉禹錫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這是簡陋的房子,只是住在屋裡的人品德好,就感覺不到簡陋了。長到臺階上的苔痕顏色碧綠;草色青蔥,映入簾中。到這裡談笑的都是知識淵博的大學者,交往的沒有知識淺薄的人,可以彈奏不加裝飾的古琴,閱讀佛經。沒有奏樂的聲音擾亂雙耳,沒有官府的公文使身體勞累。南陽有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有揚子云的亭子。孔子說:有什麼簡陋的呢?
  • 劉禹錫的哥哥叫劉禹銅,劉家取名居然用了元素周期表?金銀銅鐵錫
    那麼有人要問了,劉禹錫的哥哥叫劉禹銅,那麼劉家是不是有劉禹金、劉禹銀、劉禹鐵……我們先來看一下劉禹錫的基本情況劉禹錫(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劉禹錫(772~842年),字夢得,河南洛陽人,自稱「家本滎上,籍佔洛陽」 , [1-2] 又自言系出中山, 其先為中山靖王劉勝[3] (一說是匈奴後裔)。唐朝時期大臣、文學家、哲學家,有「詩豪」之稱。
  • 劉禹錫最浪漫的一首愛情詩,結尾僅用7個字,寫出初戀的無限美好
    阿蠻文化第21期詩豪劉禹錫,因其詩風格通俗易懂,與白居易、韋應物並稱唐代三傑。與唐德宗年間的那些蕭瑟悽涼風格的詩歌相比,樂天派詩人劉禹錫的作品豪邁大氣、明快簡潔,從而深受人們的喜歡。這種特立獨行的風格的形成離不開劉禹錫的人生經歷。
  • 戲說劉禹錫:一個真正樂觀的人有多強大?
    劉禹錫,唐代詩人,與白居易同年而生,生在那個輝煌不復存在的晚唐,前半生極盡風光年紀輕輕便位極人臣,而後半生卻命途多舛巴山楚水一片悽涼,巨大的反差沒有催生出一個悲天憫人的詩人,反而使他蛻變成一個達天知命笑看人生的「詩豪」!
  • 《陋室銘》:被逼出來的千古佳作?
    《陋室銘》是中唐詩人劉禹錫的散文名篇,被收入《古文觀止》中,成為後代文人"安貧樂道"的座右銘。在被收入中學語文教材後,更是變得家喻戶曉。《陋室銘》的由來劉禹錫為什麼會創作這麼一篇簡短凝練的散文呢?原來背後還有一個小故事。我們先從劉禹錫這個人說起。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洛陽人。
  • 劉禹錫被貶23年,豪情不減,回京後寫詩嘲諷權貴:我又回來了
    唐朝的詩壇,還有一個叫得非常響亮的名號,這便是「詩豪」劉禹錫。劉禹錫像是詩壇中的一位豪傑,鐵骨錚錚,剛直不屈。無論朝中的權貴、小人如何折磨他,打擊他,劉禹錫也不會彎腰,不會沉默,而是笑著對方大喊:再來啊!這種不屈樂觀的精神,從他的詩中,便有體現。
  • 劉禹錫:其實我真的沒有那麼豁達,我只是不甘心,還有點愛面子
    可劉禹錫卻覺得倍有面兒,不僅表明了自己是皇室後裔,還和那蜀漢昭烈帝劉備攀上了親戚。劉禹錫是不是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並不重要,是不是匈奴後代也不重要,起碼他確實是名門之後,更重要的還是我們的大詩豪。可以看出劉禹錫十分在意門第出身就夠了。單從自我介紹中還不足以給我們的詩豪內心想法定論,還能從劉禹錫贈予別人的詩句中佐證。
  • 劉禹錫贈送歌妓的這首詩,不僅抱得美人歸,還創造出一個經典成語
    比如詩豪劉禹錫在落魄之時,就曾經用一首詩,換來美豔絕倫的歌妓。那是在他擔任蘇州刺史時,心情鬱鬱寡歡,處於頹廢困頓的階段。按照我們普通人的思維,刺史可不是小官,蘇州更是人間天堂的樂處。然而,劉禹錫少年得志,很早就當上了進士,有著經天緯地的才華,卻因為陷入朝廷紛爭,始終是在貶放的途中。
  • 跟著課本「陋室銘」去遊覽陋室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唐朝著名文學家劉禹錫的這篇「陋室銘」,膾炙人口,歷久不衰。文章是劉禹錫被貶和州所作,和州也就是今日的安徽省馬鞍山市和縣,以劉禹錫文章所寫的陋室為依託改造的陋室公園,吸引了大批遊客前來觀光。
  • 劉禹錫與屈原
    中唐的劉禹錫即是其中的佼佼者,無論是其內在精神或是就其辭章文採來看,劉禹錫都從屈原及其作品中受到了巨大啟迪與影響,他是屈原精神及其文學傳統的最好繼承者。 劉禹錫與屈原雖遠隔千載而產生感應、共鳴,其中根本的原因是在於他們有著相同的內在思想,相似的生活遭遇與外在環境。
  • 歷代名家書《陋室銘》,一山還有一山高
    導讀 劉禹錫「身居陋室,仍不改其高潔」的風範,一直為後世所景仰。而以《陋室銘》為題材的書法作品更是被後人廣泛用於家居裝飾,以顯示居住環境的高雅及格調。今天,小編為大家準備了歷代眾名家以《陋室銘》為內容創作的書法作品,來感受一下不一樣的陋室之美!
  • 劉禹錫在人生遭遇重大挫折之時寫下了這首詩,獨樹一幟,百讀不厭
    他也自稱是中山靖王之後,不僅步入仕途,積極參與革新,而且在詩詞方面也頗有建樹,卓爾不群,學富五車。劉禹錫被後人稱讚為「詩豪」,留下了很多千古名篇,比如《漢壽城春望》等等。他其實出生於一個書香門第,從小受到了很好的儒家正統教育,所以文學功底深厚。
  • 集字智永楷書《陋室銘》,文書並茂,可讀可賞,可臨可創
    臨摹好的集字作品也是學習書法的一個不錯的方法。智永楷書《陋室銘》就是一幅好的集字作品,文書並茂,可讀可賞,可臨可創。智永和尚,南朝人,本名王法極,字智永,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人,系書聖王羲之第五子王徽之後代,是王羲之的七世孫,號「永禪師」。梁陳之際,戰亂頻繁,智永棄家到山陰雲門寺修行。智永善書,書有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