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銘》的作者是誰,史書記載了另一人,竟不是劉禹錫

2021-01-21 諸史

《陋室銘》: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短短百餘字,展現出了作者志行高潔,安貧樂道,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的意趣,渲染出陋室不陋的高雅境界,堪稱古文經典,流傳千年不朽。然而,這一篇膾炙人口、志趣高雅的短文,在作者問題上卻有著千年爭議。我們都知道,在中學教科書上,《陋室銘》的作者是唐朝劉禹錫,但鮮為人知的是,在正史中作者卻是另一個人。

劉禹錫,晚唐文豪,河南人,自稱漢朝中山靖王劉勝之後,與歷史上的劉備有一個共同老祖。

795年,24歲的劉禹錫科舉成功,成了一名官員,尤其在唐順宗即位之後,有革新弊政之志,「永貞革新」。於是,一批改革派受到重用,其中王叔文、王伾、劉禹錫、柳宗元成為革新集團的核心人物,史稱「二王劉柳」。

但任何一次革新,必然會觸犯既得利益者,唐順宗的改革觸犯了藩鎮、宦官和大官僚們的利益,在保守勢力反撲之下,很快就宣告改革失敗,唐順宗被迫讓位於太子李純,王叔文賜死,王伾被貶後病亡,劉禹錫與柳宗元等八人先被貶為遠州司馬,史稱「八司馬事件」。

所謂官場失意詩場得意,如同蘇軾等文豪一樣,劉禹錫被貶之後,創作了大量優秀作品,既表達了對當朝權貴的不滿,又表達了自己不甘沉淪的雄心。《新唐書》記載劉禹錫「憲宗立,叔文等敗,禹錫貶連州刺史,未至,斥朗州司徒。州接夜郎諸夷……乃倚其聲,作《竹枝詞》十餘篇」,在慘遭貶斥之後,劉禹錫反而寫下了更多優秀作品。

824—826年,劉禹錫擔任(今安徽和縣)刺史。和州知縣見劉禹錫被貶,故意刁難之,先安排在城南面江而居,劉禹錫不但無怨言,反而很高興,還隨意寫下兩句話,貼在門上:「面對大江觀白帆,身在和州思爭辯。」

和州知縣知道之後非常生氣,又將劉禹錫的居所搬到縣城北門,面積由原來的三間減少到一間半。但新居緊鄰河邊,附近垂柳依依,環境也還可心,劉禹錫仍不計較,並見景生情,又在門上寫了兩句話:「垂柳青青江水邊,人在歷陽心在京。」

知縣見劉禹錫仍然悠閒自樂,滿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調到縣城中部,只給一間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時間,劉禹錫慘遭三次搬家,面積一次比一次小,最後僅是鬥室,據說劉禹錫於是寫下了千古名篇《陋室銘》,《歷陽典錄》記載「陋室,在州治內,唐和州刺史劉禹錫建,有銘,柳公權書碑」。

劉禹錫是晚唐文豪,曾經慘遭貶官,《陋室銘》是千古名篇,內容又是陋室雅趣,因此說劉禹錫作《陋室銘》的確說得通。但是說《陋室銘》的作者是劉禹錫,卻又的確存在一些疑點,比如以下兩個:

1,劉禹錫勤於著述,但卻很注意編錄和保存自己的作品,至今留存詩歌800多首,文章200多篇,大部分可以考證出寫作年代。但不管在《劉夢得文集》中,還是在《劉賓客集》中,都沒有收錄《陋室銘》,這兩本書都是劉禹錫親自編撰,因此是劉禹錫漏收了,還是作者根本就不是劉禹錫?

2,唐代和宋代所編的《劉禹錫集》裡面,也都沒有《陋室銘》。最早認為《陋室銘》作者是劉禹錫的,是南宋的古文選本《古文集成》和地理書《輿地紀勝》。元明時期,劉禹錫作《陋室銘》並未成為公認事實。

不僅如此,按照唐朝法律,貶官之人,不可在貶所與本地官員互相來往,相當於異地囚禁。一旦發現互相往來,那麼貶官與本地官員都將受罰。因此,劉禹錫很難做到「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當然,這也可能是作者想像的場景,未必真實發生。

可見,劉禹錫作《陋室銘》之說疑點重重,更為重要的是,《新唐書》與《顏真卿集》上都明確記載了《陋室銘》的作者不是劉禹錫,而是一個唐睿宗時期的一位官員。

《新唐書·崔沔傳》:(沔)儉約自持,祿稟隨散宗族,不治居宅,嘗作《陋室銘》以見志。

所謂崔沔(673—739年),歷史上名氣不大,卻是一個品格高潔之人,《新唐書》記載他「性情敦厚,純謹無二言。事親篤孝,有才章,擢進士。玄宗時官至左散騎常侍,秘書監,太子賓客」,敢於彈劾權貴,喜歡談論朝政得失,後來中書令張說執政,授中書侍郎,合作不洽,崔沔出任魏州刺史,也相當於遭遇貶官,因此崔沔的確有可能寫就《陋室銘》。

中國歷史上,很多流傳千古的名篇,作者都是「無名氏」,因此崔沔儘管並非文豪,但偶爾靈感之下作《陋室銘》並不能讓人驚訝。

不過,這兩本書儘管作者是崔沔,但都沒有附錄《陋室銘》的原文,因此也難以100%確認「惟吾德馨」的《陋室銘》的作者就是崔沔。清代大學者錢大昕在《十駕齋養新錄》中和稀泥,認為崔沔和劉禹錫都寫過《陋室銘》。

總之,由於年代久遠,證據不足,《陋室銘》的作者是崔沔還是劉禹錫,至今還是一個懸而未決的疑案。

但既然是一個疑案,為何崔沔鮮為人知,而劉禹錫作《陋室銘》卻廣為人知呢?原來在清朝康熙年間,吳楚材選編《古文觀止》時,只收錄了劉禹錫《陋室銘》這一篇文章,由於《古文觀止》風行天下,《陋室銘》作者是劉禹錫之說也就深入人心了,以至影響至今。

《參考資料》:《新唐書》等

相關焦點

  • 千古名篇 劉禹錫陋室銘賞析
    《陋室銘》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志存高遠,勤修立身之美德.「惟吾德馨」是《陋室銘》的主旨,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為人處世的根本要求。
  • 真實作者另有其人
    但是,《古文觀止》在編選過程中卻存在著許多不足和弊病,諸如選編者審核不精、漏收或誤收古人作品以及所收文章與作者不相符合之類問題很多。 因而,將《陋室銘》一文題名劉禹錫所作,也不是沒有可能。 劉禹錫是中晚唐時期的著名詩人和文學家,他的詩文別具一格,自成體系,在唐代文學史上頗具影響。
  • 詩豪劉禹錫陋室銘 好詩詞好書法
    即便身處陋室,也依然有靈魂的芬芳,談笑間都是文人雅士的生活,不在乎物質是否貧寒,他就是劉禹錫。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漢族,中國唐朝彭城人,祖籍洛陽,唐朝文學家,哲學家,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
  • 劉禹錫因被貶官住房越來越小,一氣之下寫出《陋室銘》
    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這是唐朝大詩人劉禹錫在和州任刺史寫下的千古名文《陋室銘》。可是,很少有人知道劉禹錫在當時是怎樣寫出這篇傳世佳作的。住房越來越小,一氣寫出《陋室銘》資料顯示,唐貞元年間,劉禹錫任監察御史時,曾參加了王叔文的「永貞革新」,反對宦官和藩鎮割據勢力。
  • 《陋室銘》:被逼出來的千古佳作?
    《陋室銘》是中唐詩人劉禹錫的散文名篇,被收入《古文觀止》中,成為後代文人"安貧樂道"的座右銘。在被收入中學語文教材後,更是變得家喻戶曉。《陋室銘》的由來劉禹錫為什麼會創作這麼一篇簡短凝練的散文呢?原來背後還有一個小故事。我們先從劉禹錫這個人說起。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洛陽人。
  • 2018年高考語文必背古詩詞:陋室銘 (劉禹錫)
    2018年高考語文必背古詩詞:陋室銘 (劉禹錫)   陋室銘(劉禹錫)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 跟著課本「陋室銘」去遊覽陋室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唐朝著名文學家劉禹錫的這篇「陋室銘」,膾炙人口,歷久不衰。文章是劉禹錫被貶和州所作,和州也就是今日的安徽省馬鞍山市和縣,以劉禹錫文章所寫的陋室為依託改造的陋室公園,吸引了大批遊客前來觀光。
  • 劉禹錫:一個為洞庭湖代言的樂天派才子
    而今天,我就帶領大家去認識一下為洞庭湖代言的一個風流倜儻的詩人——劉禹錫,看看他和洞庭湖的不解之緣。劉禹錫,字夢得,河南省洛陽市市民,唐朝中期著名的大詩人(後人尊稱其為「詩豪」)、文學家,同時還有一個特殊身份——哲學家。關於他的出身,不知道真假,因為歷史記載他自己說自己是中山王劉勝的後代,又沒有證據,所以難辨真假。說起劉禹錫的文學才華,那可真算得上多才多藝了!
  • 楊志華超級記憶力——古詩詞八年級上冊「陋室銘」倒背如流
    《陋室銘》 劉禹錫《繪圖必看》首先我們來讀一遍課文內容:【《陋室銘》劉禹錫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dú)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讀完課文之後我們來看一下這張圖,背景是茅屋。
  • 史書中記載,項羽5大性格特點
    本文章由「鄉村之味道」整理髮布,我們今天講述的是:史書中記載,項羽5大性格特點第一個:自信,志向遠大:過度的自信,就是自負,自我膨脹,有鋒芒的矛,卻沒能有自我保護的盾,這無疑是致命的傷害。為什麼說項羽自信,志向遠大,史書中也有記載。
  • 集字智永楷書《陋室銘》,文書並茂,可讀可賞,可臨可創
    智永楷書《陋室銘》就是一幅好的集字作品,文書並茂,可讀可賞,可臨可創。智永和尚,南朝人,本名王法極,字智永,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人,系書聖王羲之第五子王徽之後代,是王羲之的七世孫,號「永禪師」。梁陳之際,戰亂頻繁,智永棄家到山陰雲門寺修行。智永善書,書有家法。初從蕭子云學書,後潛心研究二王書法,並將王羲之傳家之寶《蘭亭序》帶到雲門寺保存。
  • 古文閱讀-陋室銘(劉禹錫)
    吾:我,這裡指作者,陋室的主人。(7)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苔痕碧綠,長上臺階;草色青蔥,映入簾裡。說明來拜訪劉禹錫的人少。草色入簾青,庭草不除,反映了室主人淡泊名利的心態,渲染了恬靜的氣氛。(8)鴻儒:大儒,博學的人,學識淵博的學者。鴻:通「洪」,大。儒:有學問的人。(9)白丁:原指平民百姓,這裡指沒有什麼學問的人(10)調(tiáo)素琴:調,彈奏,調弄;素琴,不加裝飾的琴。
  • 歷代名家書《陋室銘》,一山還有一山高
    導讀 劉禹錫「身居陋室,仍不改其高潔」的風範,一直為後世所景仰。而以《陋室銘》為題材的書法作品更是被後人廣泛用於家居裝飾,以顯示居住環境的高雅及格調。今天,小編為大家準備了歷代眾名家以《陋室銘》為內容創作的書法作品,來感受一下不一樣的陋室之美!
  • 史書記載的「伊甸園」 真的存在於現實之中嗎?
    史書記載的「伊甸園」 真的存在於現實之中嗎?時間:2015-10-27 17:54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史書記載的伊甸園 真的存在於現實之中嗎? 導讀:《聖經》上說人類是由上帝創造,上帝最初創造出亞當和夏娃,並讓他們住在美好的伊甸園中。
  • 大唐鬥士劉禹錫:逆境中的猝火之旅,堪稱永不言敗的真豪傑
    另一位蒼老的聲音言道:「此時國家危急,此舉乃是險中求勝,我等應該速將宦官藩鎮以雷霆萬鈞之勢壓之。」隨著討論的人數越來越多,屋內逐漸喧譁了起來,不知不覺東方既白,晨光熹微。隨著「吱呀」一聲門響,房間內依次步出十個人來,雖然一夜未眠,但他們卻毫無倦色。
  • 劉禹錫:其實我真的沒有那麼豁達,我只是不甘心,還有點愛面子
    貞元十六年,劉禹錫在其父劉緒故交淮南節度使杜佑堂下任節度掌書記。兩年後被任命為監察御史。在此期間,劉禹錫結識韓愈和同榜進士也是劉禹錫另一位一生摯友的柳宗元。三人相見恨晚,徹夜長談,從風花雪月到當今時局,樂時三人扶肩大笑,惆悵時飲酒長嘆。
  • 史書上記載的真實事件,誦《普門品》得解脫
    觀音信仰深入人心觀音信仰歷史已經很久了,觀世音菩薩在中國深入人心,同時在民間有很多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而史書上記載了一個真實的「觀世音菩薩顯靈」,救苦救難的故事,應該說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我們在懷疑佛菩薩顯靈真實性的時候,應該先質疑自己是不是有足夠的至誠、至真心,是不是有能夠感應佛菩薩的感召力。下面看看歷史記錄的這個故事,能不能給我們什麼啟發呢?
  • 劉禹錫的哥哥叫劉禹銅,劉家取名居然用了元素周期表?金銀銅鐵錫
    那麼有人要問了,劉禹錫的哥哥叫劉禹銅,那麼劉家是不是有劉禹金、劉禹銀、劉禹鐵……我們先來看一下劉禹錫的基本情況劉禹錫(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劉禹錫(772~842年),字夢得,河南洛陽人,自稱「家本滎上,籍佔洛陽」 , [1-2] 又自言系出中山, 其先為中山靖王劉勝[3] (一說是匈奴後裔)。唐朝時期大臣、文學家、哲學家,有「詩豪」之稱。
  • 你知道《陋室銘》最後一句話出自何處嗎?
    唐朝大詩人劉禹錫,受孔子"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之啟發,寫了流芳千古的《陋室銘》: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dú)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