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真實作者另有其人

2020-12-08 騰訊網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這篇題名為《陋室銘》的短文,是一篇廣為流傳的優秀作品,筆風清爽,詩意長遠,一直以來受大家的廣泛鍾愛。

膾炙人口的《陋室銘》作者是唐代著名思想家、文學家劉禹錫,這是過去人們普遍認為的觀點,幾乎成為公論。

但是,有一點是很令人費解的:不管在今本的《劉夢得文集》中,還是在《劉賓客集》中,也沒有收錄此篇,這免不了讓人疑慮:到底是小編漏收了?還是劉禹錫自己從沒編寫過此篇?

平心而論,在古書傳抄過程中,漏收或錯收這二種狀況都有可能發生,但到底真實情況是怎樣呢?

據歷史文獻調查,《陋室銘》一文受大家的親睞,起源於清康熙時吳楚材等所編的《古文觀止》。

《古文觀止》一書在傳播古代文化、提高人們的古文閱讀和鑑賞水平等方面有重要的意義。

但是,《古文觀止》在編選過程中卻存在著許多不足和弊病,諸如選編者審核不精、漏收或誤收古人作品以及所收文章與作者不相符合之類問題很多。

因而,將《陋室銘》一文題名劉禹錫所作,也不是沒有可能。

劉禹錫是中晚唐時期的著名詩人和文學家,他的詩文別具一格,自成體系,在唐代文學史上頗具影響。

因此 ,以劉禹錫的才華,寫出《陋室銘》這樣文筆優美的著作,在《古文觀止》的小編來看,是名正言順的。

再加上劉禹錫坎坷的人生遭遇,更使人對他撰寫《陋室銘》,藉以抒發個人情操而深信不疑。

但實際情況是不是這樣呢?有幾點值得懷疑:

首先,縱觀劉禹錫一生,可說是坎坷不平、歷盡磨難:他曾二度遭貶,且往往是一貶多年。

王叔文等人的「永貞革新」失敗後,作為「二王八司馬」之一的劉禹錫坐貶為連州刺史,不久再貶為朗州司馬。居朗州十年間,他「慎以文章吟詠,陶冶性情」,寫下了許多文學作品。

《新唐書》卷一六八本說劉禹錫「憲宗立,叔文等敗,禹錫貶連州刺史,未至,斥朗州司徒。州接夜郎諸夷……乃倚其聲,作《竹枝詞》十餘篇。」

由此可見,《舊唐書》本傳中所提到的在朗州「以文章吟詠,陶冶性情」所作的「新詞」,是指「作《竹枝詞》十餘篇」,並未提到作《陋室銘》一文。

再者,《陋室銘》開首四句:「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在手法上,是一種文學類排比句,並不一定是創作者親臨其境的切身體會。有些人由此而覺得《陋室銘》一文是創作者在遭受貶斥時的自況著作的見解是很不可靠的。

也有便是,《陋室銘》中所描繪的「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假如《陋室銘》一文真源於劉禹錫之手,這話就有問題。

依照唐代法律法規,配流及貶官的人,是不可在貶所或流放地與本地官員互相來往勾結的,不然一經發覺,不但自身,並且本地官員都將遭受懲罰。

劉禹錫那時候,是因為政冶緣故而貶官往朗州的,因此他在貶所自當有一定的顧慮,決不會忘情地與鴻儒「談笑風聲」,與本地官員隨便「來往」。

那麼,《古文觀止》的選編者及其後世學者,為什麼絲毫不加懷疑地斷定《陋室銘》是劉禹錫所作的呢?有學者認為有以下兩種原因:

第一,劉禹錫經歷坎坷,兩次遭貶都是貶往荒遠之地,生活條件極其簡陋,這很容易使人將其與《陋室銘》中之「陋室」聯繫起來。

第二,《陋室銘》一文不僅文字優美,且言簡意賅,寓意深遠,自然非文章高手不能為之。而劉禹錫的個人身世及其文學才能,特別是兩《唐書》傳中有關他在貶所「惟以文章吟詠,陶冶性情」的記載,更使選編者及後人確信劉禹錫是《陋室銘》唯一的作者了。

但現今有學者經考究認為,《陋室銘》的創作者實際上是一個在唐文學史上沒名氣的小人物——崔沔。

崔沔,字善衝,唐京兆長安人。有關他的生平事跡,史書中記載很少,其傳記資料僅見於《新唐書》卷一二九。

《新唐書》本傳在記載他的生平事跡時說「性情敦厚,純謹無二言。事親篤孝,有才章,擢進士。玄宗時官至左散騎常侍,秘書監,太子賓客」。

值得注意的是,《新唐書》的作者在其本傳末尾著意記載了他在為人處世上的與眾不同,說他「儉約自持,祿稟隨散宗族,不治居宅,嘗作《陋室銘》以見志」。

雖是幾句簡短的記載,卻明確告訴了我們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崔沔這位平凡樸實、淡泊名利的人,才是數百年來傳誦不絕的文學名作——《陋室銘》的真正作者。

既然崔沔是《陋室銘》的真正作者,那麼這位在唐文學史上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怎能寫出如此高水平的傳世之作呢?

《新唐書》中說崔沔是個「有才章」,並因此而「擢進士」的人,說明他頗具文學才能。

眾所周知,唐代是我國古代科舉制發展的繁榮階段,自唐高宗以後,科舉取士大多以詩賦取士,而生活在盛唐時期的崔沔既然能考取進士,自然詩賦寫得不錯。

再說,從清人所收編的《全唐詩》、《全唐文》來看,一些無名氏的作品不也有寫得相當出色的嗎?因此後人並不能因崔沔在文學史上沒有名氣而否認他是《陋室銘》的真實作者。

還有,《陋室銘》一文的傳世,不僅在於它在寫作技巧上的高超,更由於它那不同凡響、超凡脫俗的思想境界受到人們廣泛稱頌。而《陋室銘》一文恰是作者崔沔為人平凡樸實、淡泊名利心志的真實寫照。

綜上所述,《陋室銘》的作者是崔沔而不是劉禹錫。今本《劉夢得文集》以及《劉賓客集》中未收此文,非編者所疏漏,而是從側面證實劉禹錫本人未曾撰寫過此文。

相關焦點

  •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龍宮就是這樣的人間天堂
    其實貴州真的好美,很多人只知道什麼雲南、桂林這些知名景點,殊不知貴州的山水也是毫不遜色於它們的,飛飛曾經有幸到過貴州旅行,遊覽著那裡的山美水美,深深地被這裡山水之美吸引著、這裡的人們也都很樸實,這裡是一個比較淳樸的地方,這裡處處是美景,一步一處景,如此多的美景使人沉醉。
  • 每天學點箴言:山不在高,水不在深
    【原典】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全文譯意為:神仙居住就會有名氣;水不一定要幽深,只要有蛟龍潛在就會有靈氣。這是間簡陋的居室,只因有我的美好德行才使它散發香氣。【品讀】唐代詩人劉禹錫的《陋室銘》是膾炙人口的名篇。自比陋室其實不陋。
  • 會理白塔:山不在高,有塔則靈
    記得小學時有一首傳唱度極高的歌曲——《讓我們蕩起雙槳》,歌詞中描寫了一座白塔:小船兒推開波面,海面倒映著美麗的白塔,四周環繞著綠樹紅牆!這座被青山綠水映襯的白塔,像是神一般的存在,私以為白塔必須要坐擁一汪平靜的湖面,才算得上真正的白塔。而直到我見到了會理縣的白塔,才改變了這種固執的看法。每一座塔自有存在的價值,無論它存在於什麼環境中,它都能綻放出獨特的美麗。
  • 《陋室銘》的作者是誰,史書記載了另一人,竟不是劉禹錫
    《陋室銘》: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短短百餘字,展現出了作者志行高潔,安貧樂道,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的意趣,渲染出陋室不陋的高雅境界,堪稱古文經典,流傳千年不朽。
  • 山峰有多高
    但是,不是所有的山都那麼高大,山東壽光的靜山就是一個特例。世界上露出地面最小的山山東省壽光市孫家集鎮,有一座距地面只有0.6米高,海拔也只有48米高的山,靜山。這座山,可謂是世界上最矮的山,就像一個凳子一樣高,不用攀登,直接可以坐在上面休息。為什麼說只有0.6米高的靜山是山呢?
  • 雲淡風輕——高薦 山水畫作品欣賞
    譯 李 兵 張君超 顧 平 王世利 羅仕軍 高 薦 巫衛東 龍萬和 樊春瑩 劉晨曦 前 言 「格物致知」,出自儒家經典《禮記 大學》:「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
  • 十二生肖中的「龍」究竟是什麼動物?
    那次高郵地區發生龍戲水,上了新聞,我和我媽正好在看東方衛視的時候看到了,畫質比較清晰,龍在雲層中盤旋而去,下面的村民都在喊「龍!龍!」,畫外音是專家的自然現象解說。 之後上網查,發現好多人都看到了這個新聞,都在那裡討論。還有人上傳了新聞視頻,但是那時候網絡視頻畫質都很糊,有些沒看過電視臺直播的人覺得視頻裡的有點像鳥。不過下面有個人評論說,自己從小在長江邊長大,龍經常見。
  • 【這裡有龍】永定尋龍記
    「HIC SVNT DRACONES」,字面意思是「這裡有龍」。走古事·舞龍(白龍!恐龍蛋是不是你誕下的?)第七站:陳東 不重年不重節,只重民間四月八。高頭舞龍·年輕人的盛會編後語 HIC SVNT DRACONES,永定有龍。
  • 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安有不來古隆中之理
    這兩年內,我發現它的變速箱換擋有些許遲鈍,而且低速時有頓挫的感覺,而且油耗方面也比較高,市區沒八個以上基本下不來,不過在高速上的表現還算可以,這一遭來回都沒加油,主要還是路程並不遠。下高速時我們選擇在隆中高速口下車,首先去的是襄陽古城,在古城裡,各種美食層出不窮,最讓我記憶猶新的還是襄陽的牛肉麵,吆喝叫賣聲此起彼伏,引誘的人無所適從,只能胡亂撞進一家客多的店鋪!一路長途奔襲,總算有了落腳點,不過這個面不是很好吃,感覺沒有我在陝西吃的面好吃。
  • 靈山——可見匠人巧奪天工,無意中增添了水的靈性,山的神秘
    「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昨日應朋友之邀,懷著一顆虔誠之心去了一趟靈山。靈山位於陝西省寶雞市鳳翔縣城西30裡靈鷲山,故名九頂蓮花山。傳說秦穆公狩獵於此見靈鷲鳥而使名,簡稱靈山,為西北第一佛山。
  • 河南5個有山有水的景區,爬山不累空氣佳,適合老人孩子
    河南5個有山有水的景區,爬山不累空氣佳,適合老人孩子夏天出遊是很矛盾的,蚊蟲又多,天氣還熱,稍微一動就出汗,可夏日風景又是最美,因而總讓人糾結。不過也不是沒有辦法,比如河南這5個景區,有山有水風景極佳,運動量還少,不用怎麼爬山,適合不擅長運動的老人和孩子,不失為夏季出遊的好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