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中的動物,大多是我們日常可見的動物,唯獨龍,對於現代人來說,陌生又神秘,似有若無。那麼龍究竟是什麼動物呢?
當年有一個高郵龍吸水的新聞,差不多十年前了。
那次高郵地區發生龍戲水,上了新聞,我和我媽正好在看東方衛視的時候看到了,畫質比較清晰,龍在雲層中盤旋而去,下面的村民都在喊「龍!龍!」,畫外音是專家的自然現象解說。 之後上網查,發現好多人都看到了這個新聞,都在那裡討論。還有人上傳了新聞視頻,但是那時候網絡視頻畫質都很糊,有些沒看過電視臺直播的人覺得視頻裡的有點像鳥。不過下面有個人評論說,自己從小在長江邊長大,龍經常見。
我媽說她小時候在太湖邊跟著大人們幹農活時看見過,一抬頭看到雲上兩隻龍的後爪,身體倒掛一頭扎進湖中吸水,當然身體是看不見的,只能看見水柱,然後大人們就喊,龍喝水了,快回家吧要下雨了,然後回到家過一會就下雨了。我奶奶也說年輕時候在丁山街上經常見,那時沒有高樓大廈,都是平房,視野開闊,老遠就能看到太湖上空龍吸水了,街上人就喊:掛龍了掛龍了,快回家要下雨了。
佛教道教包括民間信仰裡都有關於龍的描述。佛教裡認為龍也是眾生之一,它為什麼做了龍呢?是因為過去在修行的時候,乘急戒緩。就是說它修行勇猛精進,但是不注重戒律,不持戒,墮為畜身,但是有神通。 龍是負責施雨的,「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過去乾旱的時候,人們就要上山去求雨,因為龍住在山間的潭水之中,而且需要當地德高望重的長者前去請,因為有德之人眾生都敬重。
龍, 歷史上有很多描述,如漢許慎<說文>認為: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小能大,能長能短,春分而登天,秋分而入川。宋人羅願<爾雅翼>則形容龍有九似:頭似駝、角似鹿、眼似兔、項似蛇、腹似蜃、鱗似鯉、爪似鷹、掌似虎、耳似牛等。古代石雕磚刻圖畫龍的形象粗細雜陳,栩栩如生。
一般我們對龍的印象是這樣的:
畫龍權威南宋畫家陳容筆下的龍是這樣的:
另外,龍的尾巴根梢有摺扇樣子的18片薄片,是划水用的,由於透明,不容易被看到,因為陳容畫的是寫生畫,所以沒有畫出來。
【新聞:「紐約時間3月15號晚(北京時間3月16日晨),紐約佳士得「宗器寶繪——藤田美術館藏中國古代藝術珍品」專場(被業界稱為真正的百年不遇的國寶專場)上,一件被這個行業內諸多資深人士評價「創造中國藝術品新世界記錄」的南宋陳容《六龍圖》,以120萬美元~180萬美元的不菲估價上拍,最終以4350萬美元落槌,約合人民幣超3億元,堪稱史上最貴的「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