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神話傳說中的虛構生物數不勝數,人們卻偏偏痴迷於龍,網上也有不少人堅信龍的存在,還有大批人聲稱自己親眼見過龍,描述的有模有樣,可我國智慧型手機普及率都超過70%了,就是沒有人把自己看到的龍拍下來,你說奇不奇怪。
網上還有人經常提起一個龍存在的「證據」,那就是「十二生肖裡有龍」,常有人說:「我們老祖宗不可能把一個虛構生物放進十二生肖裡。」「十二生肖裡的其他動物都是真實存在的,你憑什麼說龍不存在?」
十二生肖裡確實有龍,但龍不是初始成員,最早的十二生肖裡面沒有龍,它是後面才進入的。
十二生肖,又稱十二屬相或十二年獸,以十二種動物代表地支。十二生肖的配屬關係我們在小學時就能熟記——子鼠、醜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
生肖不僅中國有,中華文化圈的國家以及寮國、柬埔寨、緬甸、印度、尼泊爾等國都有十二生肖,他們與中國的十二生肖有很深的淵源。此外,與中國相隔較遠的古文明如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希臘等也有自己的十二生肖,他們的生肖與中國不同源。
我們目前所使用的十二生肖所對應動物,最早完整的記載出自東漢王充(公元27-97年)所著的《論衡》,他稱之為「十二辰之禽」,關鍵部分如下:
寅木也,其禽虎也;戌土也,其禽犬也;醜未亦土也,醜禽牛,未禽羊也……亥水也,其禽豕也;巳火也,其禽蛇也;子亦水也,其禽鼠也;午亦火也,其禽馬也……子鼠也,酉雞也,卯兔也……巳蛇也,申猴也……辰為龍,巳為蛇,辰巳之位在東南。
雖然沒有寫明順序,但是可以根據全文推測出順序,所對應的肖形動物也與現代版本無異。所以我們目前所使用的十二生肖版本在東漢時期就固定下來了。
但十二生肖的誕生並非一朝一夕,而是經過了漫長的演化過程,因此十二生肖的起源不是在東漢,而是更早的先秦時期。
1975年12月在湖北雲夢睡虎地發掘出大量竹簡,寫於戰國晚期和秦始皇時期,其中的《日書·盜者》篇就有對十二地支和所屬動物的描述:
子,鼠也……醜,牛也……寅,虎也……卯,兔也……辰,盜者男子,青赤色……巳,蟲也……午,鹿也……未,馬也……申,環也……酉,水也……戌,老羊也……亥,豕也。
對應如下:
這裡的描述已經與現代生肖有些相同,蟲是指蛇,環是指猴,水是指野雞,老羊被認為是指犬,豕是指豬。但辰所屬的肖形動物沒有,午所對的是鹿,未所對的是馬。
為什麼唯獨辰所對應的肖形動物空缺了?《生肖的起源及文化屬性》一文中推測,辰位對應的動物應當是龍,但龍在先秦時期就已經是天子的象徵,當時的數術家不敢妄加比附,以避殺身之禍,所以辰對應的肖形動物就空著。
1986年4月甘肅天水放馬灘也出土了兩種《日書》竹簡。對應的肖形動物如下圖所示。
辰對的是蟲,巳對的是雞,酉對的也是雞。其餘的都和現代版本無異。
1999年湖北隨州孔家坡漢墓出土的《日書》竹簡,抄成年代可推至漢初。其中《盜日》篇與睡虎地和放馬灘的《日書·盜者》相似,各地支所屬之動物又有所不同,其對應關係如下:
又出現了兩個蟲,有學者認為,辰對應的那個蟲可能是龍。而鬼則是兔的錯寫,玉石是指猴,水日大概和睡虎地生肖中的水相同,老火和睡虎地生肖中的老羊一樣理解為犬。
放馬灘《日書》的生肖動物更接近東漢王充《論衡》所述「十二辰之禽」。僅從兩種《日書》的內容看,放馬灘《日書》生肖介於睡虎地秦簡《日書》與《論衡》十二辰之禽之間,其時代應在秦末或西漢初年。
《生肖的起源及文化屬性》一文認為:睡虎地秦簡、放馬灘秦簡、孔家坡漢簡《日書》以肖形動物描寫相應地支盜者的形象,已具備生肖雛形。說明生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戰國晚期。出土文獻中僅有《日書》記載十二生肖,說明生肖是數術家的發明。十二生肖於秦漢之際尚未固定下來,到東漢才逐漸固定,並流傳至今。
二十八星宿和十二生肖也有緊密聯繫,將二十八星宿對應周天360度再分成十二地支,各佔30度,可完全對應十二生肖。二十八星宿配二十八種動物的起源晚於十二生肖。
所以,十二生肖在戰國晚期就已起源,但無論是睡虎地秦簡,還是放馬灘秦簡,都沒有明確寫明辰位對應的是龍,龍也就失去了十二生肖初始成員的地位,直到東漢王充的《論衡》裡才明確的表明辰位對應的是龍。
另外,還有人會疑惑,為什麼十二生肖裡沒有我們常見的貓?
家貓在當下確實很常見,但在秦漢時期並不常見。
家貓(Felis silvestris catus)最早是在西亞地區被馴化,在賽普勒斯島一個9500年前的墓葬中發現了貓骨。古埃及人飼養貓的紀錄可追溯至3600年前,古埃及留下了很多精緻的貓木乃伊。
有人主張家貓多地起源論,認為中國的貓是在本土被馴化的,理由就是距今約5000年前的泉護村遺址中發現了貓骨。但國內專家只能確實這些骨骸屬於小型貓科動物,無法確定是否屬於家貓。PLOS ONE上面的一篇論文顯示:應用幾何形態計量學方法對這些中國新石器遺址的小型貓科動物骨骼進行分析,發現這些遺骸都屬於豹貓(Prionailurus bengalensis)。
豹貓和家貓不是同一物種,甚至不在同一屬。豹貓是我國季風區廣泛分布的一種小型野生貓科動物,民間稱其為石虎、麻狸。
所以中國先秦古籍中描述的「貓」很大可能不是家貓,而是豹貓之類的野生貓科動物。《詩經·大雅·韓奕》記載道:「有熊有羆,有貓有虎。」將貓和狗熊、棕熊、老虎相提並論,可見是指一種野獸。《爾雅·釋獸》也寫道:「虎竊毛謂之虦貓。」這裡說短毛的老虎就是虦貓,描述的也是一種野生貓科動物。
家貓傳入中國的時間不確定,至少不早於漢代和三國,因為人類馴化貓是用來抓老鼠的,而三國時期人們還在使用狗來抓老鼠。
▲四川省三臺縣郪江鎮的漢代崖墓中有「狗拿耗子」石刻畫像。
考古挖掘出的兩漢墓葬壁畫中有狗捕鼠的形象。《三國志·魏書》記載:「我(指曹操)之有斐,譬如人家有盜狗而善捕鼠,盜雖有小損,而完我囊貯。」曹操把丁斐比作善於捕鼠的盜狗,說明曹操所在的三國時期用狗捕鼠仍然很常見。
隋唐時期家貓在中國逐漸多了起來,狗抓老鼠的工作就被貓搶走了。
▲中國、印度、古埃及、古希臘、古巴比倫的十二生肖。印度生肖中的那伽、摩睺羅迦、金翅鳥都是神話動物。巴比倫的蜣螂真是亮點。
十二生肖在東漢時期就已經成型,當時家貓在中國還沒有文化基礎,沒進入十二生肖也就正常了。
很早就接觸貓的古埃及人和古巴比倫人就將貓列入了他們的十二生肖裡,而越南十二生肖裡的貓據稱是為了取代兔(卯)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