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階層固化,強者愈強
中汽協發布的數據顯示,乘用車2月份銷量同比增長22%,但由於去年春節恰好處在2月,所以這個光鮮的同比數字並沒有可比性。相反,現實中的新車銷售一片慘澹。
但亂世出英雄。自主品牌在2月的市場份額佔比高達48.2%,創近年新高。大概是因為經濟增速放緩,導致消費者更青睞於性價比。而自主品牌正處於這個甜區:越來越好看,產品力越來越強,又一如既往的實惠,自然成了歷史的選擇。
從市場份額環狀圖看,大眾、通用、現代都出現明顯下滑,其中大眾比1月暴跌4.1個百分點。而上汽首次進入3點區間,超過通用名列第二。吉利更是超越現代、長安,逼近通用。長城也首次超過4%的分水嶺,與日產比肩而行。
是這個世界變化太快嗎?風起於青萍之末。一起看下各自主的表現:
一、上汽(SAIC)
二、吉利(Geely)
三、長安(Chang'an)
四、長城(GWM)
五、東風(DongFeng)
六、奇瑞(Chery)
七、廣汽(GAC)
八、眾泰(ZOTYE)
九、北汽(BAIC)
十、比亞迪(BYD)
最近一篇社會文章很火,講的是階層固化。大意是,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每個人的階層基本固定了,中下層的很難衝上去,即使靠傳統的科舉、奮鬥也都收效甚微。
中國車市也有類似趨勢,但處在固化的前夜。那些以前沒有打好基礎的,基本沒有希望了——不管你是合資還是自主。那些在努力奮鬥的,也要看你的運氣,但城門未關死,尚有最後機會。之前「只顧攀登莫問高」的車企,現在正處於揚眉吐氣萬木春的好時光。
合資的砒霜,就是自主的蜜糖。有人成沉舟和病樹,有人就有千帆過和萬木春。亙古不變的真理是:誰能真正為消費者著想?記得多年前,車聚君說過一句戲語:大眾跌倒,自主吃飽。這裡的大眾泛指合資品牌,今日看竟有一語成讖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