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詠蝦二首

2021-01-15 騰訊網

七律·詠蝦二首

七律·詠蝦二首

李朝林

混跡江湖不弄潮,隨波逐流泳逍遙。

執戈遐想抻須足,遇敵方思縱蟹鰲。

應曉紅塵多險惡,攸知青眼向誰瞟。

邇來恁就追隨我,把酒言詩暢所聊。

待人接物總彎腰,遇險聞風便出逃。

眼珠圓瞪肩肌晃,尾扇捭闔屁股搖。

袒腹迎賓伸六足,挺胸禦敵遣雙鰲。

既便有節無脊骨,可憐矢志失堅牢。

蚊子

口器瘋張侈發飆,逢人愜意授紅包。

不分男女皆親吻,無論情仇擅出招。

偶現婀娜惺作態,時哼高調舞蠻腰,

一聽鼓掌魂都散,小命頃間便報銷。

臨池說事

書奴落馬有深因,竊為阿儂擅拜金。

不敢恭維蘇士澍,奚能原諒趙長青。

改開日見靈魂醜,放縱隨看道德輕。

國內秦囚海外俑,誰思醉飽謝天恩。

相關焦點

  • 七律·詠銀杏樹|連天一樹黃金葉,笑看文人詠拙詩
    七律·詠銀杏樹古寺名園寒露滋,群賢仰面口稱奇。連天一樹黃金葉,向日千年長短枝。繾綣鶯歌秋色裡,繽紛蝶舞北風時。無言靜對紅塵事,笑看文人詠拙詩。作文寫詩,就是在表達作者此時此刻的一種心境,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是原料,如何選擇角度把它表達出來,需要適宜的工具和高超的技術。
  • 魯迅19歲寫的一首七律,通篇句句有水平,沒有深厚的功底寫不出來
    楊萬裡的「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吳師道的「生生無限意,只在苦心中」等都是詠蓮的經典之作。世人皆詠蓮,卻很少有人注意到蓮花開盡後煢煢獨立於荷塘中的蓮蓬,直到100多年前19歲的魯迅寫了一首名為《蓮蓬人》的詩向《愛蓮說》致敬,讓世人見識了不起眼的蓮蓬之美,本期就和大家一起說一說這首詩。
  • 「原創詩詞」李遂生|吟詩寄意(七律十六首)
    吟誦詩詞晨吟端坐小陽臺,誦詠詩詞意快哉。最喜謫仙豪放句,猶憐清照婉約才。義山抒意情弦動,子美憂民雲路開。熟讀華章思覓韻,平平仄仄唱垓垓。每日賞讀微信詩詞每日觀光微信群,清詞麗句喜常新。吟詩苦古韻今詩半輩吟,依聲學詠到年深。枯腸搜盡難如意,錦句敲窮不稱心。縱使登臨陶隱境,何曾哦誦謫仙音。七千拙作如黥卒,墨垢描成臉上金?注: 謫仙指李白。吟詩樂藝苑詩花四季開,攜香流韻上平臺。梅園雪蕊凌寒綻,蓮沼風荷拂暑來。捻斷鬈須詞入夢,蘸枯石硯意縈懷。
  • 桃花源詩刊第19期同題詩(詠牡丹)
    第19期同題 詠《牡丹》本期出題老師:花漫九州七律 詠聊齋牡丹仙子文/鍾靈毓秀七律 詠牡丹文/淡雅幽蘭羅裙曼舞茜紗紈,翠黛苞絨倚玉欄。舞動仙姿驚墨客,搖來紫萼喚青鸞。貴妃醉酒花間寐,天子題詩月下歡。
  • 詠湖泊詩詞七首:古渡千年沉水底,鐵橋一道上雲頭
    詩詞作者:陳能雄【七律】岱山湖湖鏡飄雲入畫屏,岱山秀茂樹亭亭。掠空湖鳥常翔集,化島天鵝永駐停。古寺修禪聞佛號,新堤悟道刻心經。我今泛棹尋仙跡,一葦翩然任泛萍。二、「新堤悟道刻心經」——湖邊有一新建的白色大壩,上面刻著一篇大幅《心經》。三、「一葦翩然任泛萍」——湖中有達摩「一葦渡江」的金身銅像。傳說,達摩在南京講法時,與梁武帝對佛學的主張不同。於是,達摩乘一蘆葦渡江北上)合肥天鵝湖新城已築天鵝湖,願引天鵝駕此區。碧水澄清堪憩鳥,綠洲繁茂可攜雛。晨來樹色妍如錦,夜至燈華燦若圖。
  • 王安石的一首七律,開篇就不同凡響,荊公的氣魄非比尋常
    荊公的作品形式多樣、意境深遠,但主要是寫景抒情、詠物言志,十分精工深婉,寓悲壯於閒淡之中。但是王安石也很有個性,經常做出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下面介紹王安石的一首七律,開篇就不同凡響,荊公的氣魄非比尋常。
  • 冷眼遙看恨不眠,徒自上弦待下弦;八首詠月詩,遇見醉美的月亮
    古典君分享八首詠月詩,您會聽到月的歡歌沉吟,看到月的迷離漫舞,體會到月的惆悵多情。夜深月明,只願與你一起,遇見醉美的月亮。——皛玊題記月亮在傳統文化中,象徵意義十分豐富。它是美的象徵,它寄託了相思,表達了懷念,是人類美好情感的載體。《七律·殘月》(平水韻 上平八齊)君總淩虛我杖藜,思心徒自隔雲泥。此方登陟東山上,彼已沉淪北海棲。
  • 詠物詩的題材很多,但這首唐代詠物詩很特別,因為詩人寫的是鷓鴣
    古代詩人很喜歡詠物詩的創作,有的詠物詩是對事物的直接描摹,表達詩人的喜好和情趣;有的詠物詩在描摹事物中寄託了一定的感情,在詩中作者或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態度、生命感悟,亦或在詩歌中寄寓美好的願望,亦或通過生活中的哲理,或表現詩人的生活情趣。古人說寫詠物詩要做到「不即不離」,也就是說寫詠物詩既不停留在事物的表面,又要切合所詠之物的特點。
  • 古詩七律|仙子臨凡著素裝,滿塘瀲灩遠飄香
    七律《詠蓮》文/ 張廣建仙子臨凡著素裝,滿塘瀲灩遠飄香。尖芽剛冒蜻蜓戲,菡萏開成彩蝶狂。晝接驕陽添秀氣,夜承玉露映蟾光。風催萬朵搖頭笑,雨洗千珠傘面忙。詠景德鎮青花瓷(孤雁格)思落瓷都千古久名聞,源自湖田絕技真。黃土重生成美器,青花淡寫渡仙身。凝眸欲醉神工妙,側耳似聆天籟勻。只為泠泠茶半盞,歷經煉火了凡塵。注:高嶺土含雜質為黃色,經高溫後變白色;湖田,湖田窯。
  • 柳宗元的這首七律,寫出了當地特有的風光風物,尾聯讓人感慨不已
    柳宗元的這首詩如果單從字面意思去理解的話,是無法真正理解詩人表達的意圖的。如果結合柳宗元的生平和創作這首詩的時代背景的話,會有助於我們更好地去理解這首詩,尤其是這首七言律詩尾聯的含義,以及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
  • 七律——冬遊蜀地、九寨、黃龍、三峽
    七律——冬遊蜀地、九寨、黃龍、三峽
  • 唐代最著名的六首詠物詩,「詠蟬三絕」榜上有名
    唐代,是詩歌發展最繁榮的時期,唐詩,代表了唐代最高的文學水平,在那個時期,共湧現出了2536位有名有姓詩人,誕生了五萬餘首詩歌(《全唐詩》收錄詩歌五萬餘首)。據統計,僅《全唐詩》已存詠物詩6261首,其中初唐504首,盛唐746首,中唐1455首,晚唐3556首。可見唐詩中存在著不少詠物詩。今天,我們就來欣賞一下唐代最著名的幾首詠物詩。
  • 2020年11月七律詩39首,四川湖南山水詩文化藝術誦讀欣賞
    1《七律·峨眉山·佛光普照現身心》張大河原作品近二千年前再現,佛光普照現身心。光隨人影跟著動,眾化皆能保佑今。七彩光環人聚看,人人沐浴寶光霖。5《七律·普陀山·不肯去觀音》東渡觀音難肯去,慈悲境界在心臺。蓮花水上攔船阻,靜顯菩提聖境開。天海佛國舟島域,蒼龍臥底眾陀來。梅岑春曉青紅綠,遍滿山灣野色才。
  • 七律《沙漠之舟—駱駝》(塞北天驕、李百合)
    七律二首《沙漠之舟—駱駝》文/塞北天驕(一)戈壁駝鈴古韻悠,暢行千載譽沙舟。寬蹄緩步天涯路,雙背承擔四海綢。(二)縱橫戈壁踏狂沙,驛路絲綢送錦霞。惟願天公施雨露,何求王母種桑麻。觀雲踐夢星空渺,探水尋途月影斜。古道西風追瘦馬,夕陽幾度慕鴻涯。
  • 【原創詩詞】七律 喜雪
    七律 喜雪(外九首) 作者| 流星一縷光 · 編輯 | 仲秋 七律 喜雪 北方初雪霰花飄,盛世迎來素裹袍。
  • 楊萬裡夜坐有感,這首七律開篇技法高超,尾聯更令人讚不絕口
    下面介紹的是楊萬裡夜坐有感,這首七律開篇技法高超,尾聯更令人讚不絕口。夜坐南宋:楊萬裡背壁青燈勸讀書,窺窗素月喚看渠。向來諸老端何似,未必千年便不如。春後春前雙雪鬢,江南江北一茅廬。楊萬裡是南宋著名詩人,一生創作了2萬多首詩歌,其風格豪放,構思新巧。老楊作詩不避俗語,還提煉吸收口語,並運用到詩中,顯得清新自然;同時他的作品又恢諧幽默,能達人之所不能達。他曾敘述自己的學詩之路,開始先學江西諸君子,然後又仿效後山(陳師道)五字律,繼而又模仿半山老人(王安石)七字絕句,晚年乃學絕句於唐人。
  • 這個唐代詩人僅活了27歲,卻留下名垂千古的七律古詩
    《全唐詩》收錄了50000多首古詩,大約有2000多詩人都留下了自己的作品。其中不但有李白、杜甫等大家,也有張繼、張籍、張若虛等僅靠一兩首詩傳世的詩人。他們有的人很長壽,比如白居易享年70多歲,在今日也算高壽;有的詩人卻年少有才學,弱冠之年留下名篇,但是年紀輕輕就已經離世,比如王勃。全唐詩天妒英才耳!王勃是一個早逝的天才。
  • 李商隱10首詠物詩:穠麗詩風下的別樣情懷!
    他在詩的美感上顯得尤為「刻意」,構思清奇,纏綿穠麗,尤其是廣為流傳的《錦瑟》和五首《無題》,內容隱晦,涵義迷離。他還有一類詩稍顯小眾,但也非常值得我們品讀,那就是詠物詩。詠物詩在古詩詞中很常見,託物言志,借物抒懷,抓住物體的某一特點,融入作者自身的情緒或志向,這樣的手法簡單明確,容易激發讀者的認同感。
  • 《黎明拾穗28期》詩詞26首,細雨如絲洗玉湖,一泓清沁半塵無
    2020年6月9日星期二,曉東字《黎明拾穗28期》詩詞26首原創:曉東詩社會員1七絕24七絕·閒吟雜詠(平水韻)作者:陳撥平新插嫩秧綠滿田,山溪碧堰送清泉。《黎明拾穗25期》詩詞44首,詩山覽秀問今古,妙句撩人最解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