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詠銀杏樹|連天一樹黃金葉,笑看文人詠拙詩

2021-01-13 詩詞論古今

文/喬平

每當銀杏葉由綠變黃,就意味著秋天來了。深秋季節,看著掛了一樹,灑了一地的金黃,總想記住點什麼,寫下點什麼。

抬起頭,面對遮天蔽日的金黃燦爛,直覺得心被閃閃的金光沐浴著,那麼溫暖純淨,平和美好。低下頭,感受腳下軟綿綿的黃金大道,飄飄然恍惚進入了仙境。

久久站在銀杏樹下不願離開,聽著鳥兒的啁啾聲,純淨亮麗、深情宛轉,似乎在訴說著它與銀杏樹的故事……

銀杏樹的黃,與世間任何的黃顏色都不同,它黃得是那麼金光閃閃,那麼驚心動魄,我想寫下一首詩,來記錄這一樹的金黃,但怎麼都不能完美表達它的美。

不知道這樣的拙詩,會不會被這它笑話呢?

七律·詠銀杏樹

古寺名園寒露滋,群賢仰面口稱奇。

連天一樹黃金葉,向日千年長短枝。

繾綣鶯歌秋色裡,繽紛蝶舞北風時。

無言靜對紅塵事,笑看文人詠拙詩。

作文寫詩,就是在表達作者此時此刻的一種心境,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是原料,如何選擇角度把它表達出來,需要適宜的工具和高超的技術。

古詩詞的魅力貴在細品,學習古詩詞需要多讀多練。推薦閱讀精美圖文版暢銷書《中國詩詞大會》全套8冊。這套書現正在參與京東活動,書本定價268元,京東售價135元。現在有活動,可領券減100元,券後價格8本書僅需35元,超級划算,早已想買這套書的朋友,現在可以趁機入手了。

我是喬平,喜歡古詩詞。與我有同樣愛好的朋友,可以一起學習,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用理性思考人生,用詩意感悟生活。關注我不走丟。

相關焦點

  • 七律·詠蝦二首
    七律·詠蝦二首 七律·詠蝦二首 李朝林 混跡江湖不弄潮,隨波逐流泳逍遙。
  • 桃花源詩刊第19期同題詩(詠牡丹)
    第19期同題 詠《牡丹》本期出題老師:花漫九州七律 詠聊齋牡丹仙子文/鍾靈毓秀七律 詠牡丹文/淡雅幽蘭羅裙曼舞茜紗紈,翠黛苞絨倚玉欄。舞動仙姿驚墨客,搖來紫萼喚青鸞。貴妃醉酒花間寐,天子題詩月下歡。
  • 【美麗鄉村 詩畫中國⑳】詩詠天津脫貧攻堅走向全面小康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當前,中國鄉村正發生著前所未有的巨大的變化,農村更美了,農民更富了,小康社會就在眼前。為此,詩人們以激情的筆觸從各個側面記錄這一偉大的進程,共誦美麗鄉村、詩畫中國。本輯推出由野草詩社天津詩友組織的主題詩詞作品,以饗讀者。
  • 詠物詩的題材很多,但這首唐代詠物詩很特別,因為詩人寫的是鷓鴣
    在我國古代詩歌中,有一種喜聞樂見的體裁,那就是詠物詩。詩人們將對自然萬物的熱愛融入筆端,江河湖海、日月星辰、山川樹木、花鳥蟲魚都成為詩人描摹歌詠的對象。詩人們在細緻描摹自然萬物的同時,也寄託著自己的種種感情。像唐代詩人賀知章的《詠柳》,就是一首借碧綠的垂柳贊詠溫暖的春風的詠物詩,賀知章膾炙人口《詠柳》也被選進小學語文課本,成為家喻戶曉的詩篇。
  • 自由詩·詠終南山
    自由詩·詠終南山 忘卻紅塵的模樣, 「行到水窮去, 坐看雲起時。」
  • 「原創詩詞」李遂生|吟詩寄意(七律十六首)
    吟誦詩詞晨吟端坐小陽臺,誦詠詩詞意快哉。最喜謫仙豪放句,猶憐清照婉約才。義山抒意情弦動,子美憂民雲路開。熟讀華章思覓韻,平平仄仄唱垓垓。每日賞讀微信詩詞每日觀光微信群,清詞麗句喜常新。吟詩苦古韻今詩半輩吟,依聲學詠到年深。枯腸搜盡難如意,錦句敲窮不稱心。縱使登臨陶隱境,何曾哦誦謫仙音。七千拙作如黥卒,墨垢描成臉上金?注: 謫仙指李白。吟詩樂藝苑詩花四季開,攜香流韻上平臺。梅園雪蕊凌寒綻,蓮沼風荷拂暑來。捻斷鬈須詞入夢,蘸枯石硯意縈懷。
  • ...謝榛、崔銑重陽時節登高詩賞析〔附〕當代文人詠龍山及畫龍山作品
    儘管「餘雪未消」之景甚妙,但古代文人、官員們卻偏愛暮秋登山,有詩為證:興來攜酒一登攀,滿徑秋花照客顏。醉舞天風人不見,白雲飛度九龍山。詩題《秋暮登九龍山》,是明代「嘉靖七子」成員謝榛寫的一首五絕。明代「嘉靖七子」布衣詩人謝榛謝榛(1495—1575),字茂秦,山東臨清人。
  • 無情最是天上月——淺談《紅樓夢》裡的詠月詩
    天上一輪才捧出,人間萬姓仰頭看。若不看賈雨村這人,以及他後面做的齷齪事;單看這兩首詩;尤其是後一首,真的不像是一般文弱書生所能道。簡直有趙匡胤未發跡前,「未離海底千山黑,才到中天萬國明」詠月詩的帝王之象。
  • 唐代最著名的六首詠物詩,「詠蟬三絕」榜上有名
    據統計,僅《全唐詩》已存詠物詩6261首,其中初唐504首,盛唐746首,中唐1455首,晚唐3556首。可見唐詩中存在著不少詠物詩。今天,我們就來欣賞一下唐代最著名的幾首詠物詩。1、《風》李嶠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
  • 李商隱10首詠物詩:穠麗詩風下的別樣情懷!
    他在詩的美感上顯得尤為「刻意」,構思清奇,纏綿穠麗,尤其是廣為流傳的《錦瑟》和五首《無題》,內容隱晦,涵義迷離。他還有一類詩稍顯小眾,但也非常值得我們品讀,那就是詠物詩。詠物詩在古詩詞中很常見,託物言志,借物抒懷,抓住物體的某一特點,融入作者自身的情緒或志向,這樣的手法簡單明確,容易激發讀者的認同感。
  • 元稹《詠廿四氣詩寒露九月節》賞析
    詠廿四氣詩寒露九月節【唐代】元稹寒露驚秋晚,朝看菊漸黃。千家風掃葉,萬裡雁隨陽。化蛤悲群鳥,收田畏早霜。因知松柏志,冬夏色蒼蒼。譯文寒露來臨,驚訝發現時光已走到了晚秋;早晨看見菊花次第變黃。千家萬戶前,風兒好像掃著落葉,晴空萬裡上,大雁好像隨著太陽南飛。
  • 冷眼遙看恨不眠,徒自上弦待下弦;八首詠月詩,遇見醉美的月亮
    冷眼遙看恨不眠,徒自上弦待下弦。古典君分享八首詠月詩,您會聽到月的歡歌沉吟,看到月的迷離漫舞,體會到月的惆悵多情。夜深月明,只願與你一起,遇見醉美的月亮。——皛玊題記月亮在傳統文化中,象徵意義十分豐富。它是美的象徵,它寄託了相思,表達了懷念,是人類美好情感的載體。《七律·殘月》(平水韻 上平八齊)君總淩虛我杖藜,思心徒自隔雲泥。
  • 詩詠南湖 | 磅礴南湖:一支槳,以一種精神在加長
    詩詠南湖 | 磅礴南湖:一支槳,以一種精神在加長  2020-12-21 06:03
  • 古今文人墨客筆下的浮來山與銀杏樹
    莒城西,有一山,山上有商周老樹、晉代古剎、隋唐廟庵,這裡古藤繞樹、松柏參天、居谷繁茂,怪石嶙峋,美禽棲枝、奇鳥鳴林,令人心曠神怡,此即浮來山。古往今來,浮來山引多少文人騷客,在此詩興大發,醉在夕陽不肯歸,留下了許多遊記讚美詩詞。
  • 魯迅19歲寫的一首七律,通篇句句有水平,沒有深厚的功底寫不出來
    楊萬裡的「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吳師道的「生生無限意,只在苦心中」等都是詠蓮的經典之作。世人皆詠蓮,卻很少有人注意到蓮花開盡後煢煢獨立於荷塘中的蓮蓬,直到100多年前19歲的魯迅寫了一首名為《蓮蓬人》的詩向《愛蓮說》致敬,讓世人見識了不起眼的蓮蓬之美,本期就和大家一起說一說這首詩。
  • 千古第一詠物詞,看坡老仙施了什麼魔法?
    公認的千古第一詠物詞,非坡老仙這首《水龍吟》莫屬。作為一名玩文字的老司機,其名號可不是白帶一個坡字的。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此詞詠楊柳,上闋主要寫楊花(柳絮)飄忽不定的際遇和不即不離的神態;下闋與上闋相呼應,主要是寫柳絮的歸宿,感情色彩更加濃厚。全詞不僅寫出了楊花的形神,而且把詠物與寫人巧妙地結合起來,將物性與人情毫無痕跡地融在一起,真寫得聲韻諧婉,情調幽怨纏綿,反映了蘇詞婉約的一面。從本題的小序看,這一首是次韻之作。
  • 「詩詞鑑賞」十一首詠雲的詩詞,看雲捲雲舒,靜看流年!
    "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捲雲舒 "。自古以來雲就是文人墨客吟的對象,歌詠雲的文賦不勝枚舉,多有精粹之作。「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臥看滿天雲不動,不知雲與我俱東。",心中有塵,自有雲卷,心境坦然,自有雲舒。十一首詠雲的詩詞,看雲捲雲舒,靜看流年!
  • 秋日詠食蟹:秋風起蟹腳癢,秋蟹肥秋蟹香
    原為世人美口腹,坡仙曾笑一生忙。——《紅樓夢·詠蟹》世界上甲蟲類生物,皆肉質鮮美,蟹尤為之。蟹橫行,俗謂螃蟹,其眼如骨,腹似蟬,頭若蝦而足如鱟,爪象釘子似的銳利,張開雙螯仿若舉著長柄斧頭亂舞。因為它橫行霸道,氣勢洶洶,初時古人不敢吃,所以才有魯迅先生的那句名言:首吃螃蟹者,真乃勇士也!
  • 《稽山詩草》讀後感
    古體詩詞理論言情言志的主張在他的詩中有了新的發揮,健朗遒毅的風格在他的詩中有了新的呈現,質樸徑直的語言在他的詩中有了新的表達。老師作為詩人的形象逐漸清晰起來。 在錢建民老師的詩詞裡,我深深感覺到了中國傳統文人的情懷。他喜愛古典文化,喜歡書法、茶道,五十歲時開始學蕭,有著很深的傳統文化情結。旅紹工作十年期間,是紹興的山水人文激發了他的創作靈感。
  • 五代十國最美詠物詩,你會背誦哪幾個?
    五代十國最美詠物詩,你會背誦哪幾個?五代十國時期應該算是我國詩歌發展最為鼎盛的黃金年代之一,各類文人墨客,詩詞歌賦層出不窮,其中詠物詩更是別具特色,本期盤點為大家帶來五代時期的幾首詠物詩詞。此詞詠調名本意,通過對一座神廟外部環境和內部景象的描寫,蘊含撫昔傷今之意。柳枝·解凍風來末上青作者晚唐五代詞人牛嶠全詞四句二十八字,名為詠柳,實是寫人。詞的首二句寫冬去春來,柳枝綻出鵝黃嫩芽,低垂著如拂袖拜人。後二句在前兩句的基礎上,為柳發出了深沉的感慨:為什麼在人來人往的大道上,迎風飄蕩,迎送行人度過自己的一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