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廿四氣詩寒露九月節
【唐代】元稹
寒露驚秋晚,朝看菊漸黃。
千家風掃葉,萬裡雁隨陽。
化蛤悲群鳥,收田畏早霜。
因知松柏志,冬夏色蒼蒼。
譯文
寒露來臨,驚訝發現時光已走到了晚秋;早晨看見菊花次第變黃。
千家萬戶前,風兒好像掃著落葉,晴空萬裡上,大雁好像隨著太陽南飛。
化為牡蠣,替雀鳥感到悲傷;收割農田,害怕早到的寒霜。
因此知道,松柏的志氣,無論是寒冬還是酷夏,它都是鬱鬱蒼蒼。
注釋
1.寒露,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七個節氣,屬於秋季的第五個節氣。在每年公曆10月7日-9日交節。
2.化蛤:即雀化蛤。古代認為麻雀數百年後入海會變成蛤。一說千歲燕化為海蛤。
3.收田:指收割農田的作物。
賞析
這是唐代大詩人元稹詠寒露的一首詩。
這首詩是從敦煌文獻裡發現的,有兩種手抄本。其內容完全相同,但是名字,一題為盧相公詠廿四氣詩,一題為元相公撰。
如果不是整理髮掘敦煌文獻,這一組端然大氣的節氣詩,將永遠與我們失之交臂。
有人認為這首詩並非擔任宰相時的元稹一人所作,而是一種高端集體潤色的作品,代表著唐朝某一段時間官方詩作的水平。細細品讀,我卻認為此詩很符合元稹詩風。
寒露時節的秋色,有著水墨畫的意蘊,碧雲天,黃葉地,北雁南飛,寒山轉蒼翠,千山萬水,層林盡染,衰草連天。
這首寒露詩,以其大氣磅礴,悲壯雄渾的氣勢,描寫了寒露時節景物的獨特之美,給人以很高的藝術享受。
首聯,寒露驚秋晚,朝看菊漸黃。是說,寒露來臨,驚訝發現時光已走到了晚秋;早晨看見菊花次第變黃。
這句點明了寫作時間,並寫出寒露第三候:菊有黃華。菊花也在此時開放,因此第三候為「菊有黃華」。
頷聯,千家風掃葉,萬裡雁隨陽。是說,千家萬戶前,風兒好像掃著落葉,晴空萬裡上,大雁好像隨著太陽南飛。
此聯對仗工穩,氣象萬千,可謂寫寒露詩最好的詩句。千家與萬裡,將一幅闊大壯麗的秋景圖呈現出來。
同時,這裡寫了寒露第一候:鴻雁來賓。寒露時節,鴻雁在天空排成「人」字或「一」字,向南遷徙。
一個「掃」,一個「隨」,也可看出寒露秋風裡的肅殺之氣。落葉紛飛,大雁南飛,大自然處於一片蕭瑟之中。
頸聯,化蛤悲群鳥,收田畏早霜。是說,化為牡蠣,替雀鳥感到悲傷;收割農田,害怕早到的寒霜。這一句是寫三候之二候:雀入大水為蛤。
深秋時分,雀鳥也無處尋蹤,這時海邊突然多了很多蛤蜊,由於蛤蜊殼的顏色、紋路與雀鳥類似,古人便以為蛤蜊是雀鳥變的,故稱「雀入大水為蛤」。
化蛤與收田,也帶著寒露獨有的特點,喻示著秋天不多,要趕緊完成莊稼收割。
尾聯,因知松柏志,冬夏色蒼蒼。是說,因此知道,松柏的志氣,無論是寒冬還是酷暑,它都鬱鬱蒼蒼,顏色長青。
這首詩詩風很正,內容質樸,寫三候很齊整,頗似元稹詩風,應是元稹二十四節氣詩中的上乘之作。
千家風掃葉,萬裡雁隨陽。最美的寒露將至,親愛的你準備好了嗎?
作者簡介:嚴勇,文學碩士,江蘇省作家協會會員,全國青年作家班第三期學員。現任泰州晚報副刊編輯,《稻河》編輯。已出版散文集《讀書旅行》,文史集《泰州史話:運鹽河邊的城市》,隨筆集《風韻泰州》。公開發表文章三百餘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