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8日,寒露節氣就會到來。二十四節氣的每一個節氣都被劃分為三個物候,而寒露三候也有不同的意思,且因為這個節氣是天氣轉涼的象徵,又是悲秋的時節,所以古人留下了很多經典詩句,大家一起了解下吧。
寒露三候指的是什麼意思
寒露三候:一候鴻雁來賓;二候雀人大水為蛤;三候菊有黃華。
此節氣中一候鴻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隊列大舉南遷;
二候為深秋天寒,雀鳥都不見了,古人看到海邊突然出現很多蛤蜊,並且貝殼的條紋及顏色與雀鳥很相似,所以便以為是雀鳥變成的;
第三候的「菊始黃華」是說在此時菊花已普遍開放。
寒露三候時間段:寒露三候是這樣說的,寒露之日鴻雁來賓,又五日雀入大水為蛤,又五日菊有黃華。
也就是說每隔5天是一候,寒露時間在陽曆每年10月8~10日,所以我們在這個時間基礎上加5天就可以推算出寒露三候中每一候的時間了。
寒露是什麼季節?
寒露是二十四節氣之第十七節氣,在每年的10月8日或9日,屬於秋季。
寒露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7個節氣,更是幹支歷酉月的結束以及戌月的起始;時間點在公曆每年10月8日或9日視太陽到達黃經195°(處於室女座)時。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寒露的意思是氣溫比白露時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結成霜了。
寒露時節,南嶺及以北的廣大地區均已進入秋季,東北和西北地區已進入或即將進入冬季。
寒露節氣詩短句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唐代 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月夜憶舍弟 唐代 杜甫
戍鼓斷人行,秋邊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月夜梧桐葉上見寒露 【唐】戴察
蕭疏桐葉上,月白露初團。滴瀝清光滿,熒煌素彩寒。風搖愁玉墜,枝動惜珠幹。
氣冷疑秋晚,聲微覺夜闌。凝空流欲遍,潤物淨宜看。莫厭窺臨倦,將晞聚更難。
寒露節氣習俗介紹
1、登高
眾所周知,重陽節登高的習俗由來已久。由於重陽節在寒露節氣前後,寒露節氣宜人的氣候又十分適合登山。
慢慢的重陽節登高的習俗也成了寒露節氣的習俗。登高寓意「步步高升」、「高壽」。古時登高源於「避禍」。
登高不僅可以懷古、陶冶情操,而且通過登高,人們可以藉此拋開工作煩惱,通過與自然的接觸,緩解壓力,放鬆自己。
所以在秋高氣爽、天高雲淡的季節,登高遠眺,高喊幾聲呼出胸中濁氣,對抑制悲傷的情緒大有好處。
2、吃芝麻
寒露到,天氣由涼爽轉向寒冷。根據中醫「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四時養生理論。這時人們應養陰防燥、潤肺益胃。
於是,民間就有了「寒露吃芝麻」的習俗。在北京,與芝麻有關的食品都成了寒露前後的熱門貨,如芝麻酥、芝麻綠豆糕、芝麻燒餅等。
芝麻分為白芝麻和黑芝麻。食用以白芝麻為好,藥用以黑芝麻為好。白芝麻通常稱為「二芝麻」,而黑芝麻的「黑」字是不能省略的,也不是多餘的。
諺語說:「嚼把黑芝麻,活到百歲無白髮。」意思是說黑色芝麻養黑髮。
3、觀紅葉
寒露時節到香山賞紅葉早已成為北京市民的傳統習慣與秋季出遊的重頭戲。秋風颯颯,黃護葉紅。寒露過後的連續降溫催紅了京城的楓葉。金秋的香山層林盡染,漫山紅葉如霞似錦、如詩如畫。
4、飲菊花酒
寒露與重陽節接近,此時菊花盛開,為除秋燥,某些地區有飲「菊花酒」的習俗,這一習俗與登高一起,漸漸移至重陽節。
菊花酒是由菊花加糯米、酒麴釀製而成,古稱「長壽酒」,其味清涼甜美,有養肝、明目、健腦、延緩衰老等功效。
5、吃花糕
寒露節氣一般與重陽節在時間上相近,因而九九登高之後,有吃花糕的習俗。因「高」與「糕」諧音,故應節糕點謂之「重陽花糕」,寓意「步步高升」。
花糕主要有「糙花糕」、「細花糕」和「金錢花糕」。粘些香菜葉以為標誌,中間夾上青果、小棗、核桃仁之類的乾果。
責任編輯:李曉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