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螃蟹、登高賞秋色……寒露習俗知多少?

2020-11-26 西部網

「寒露時節人人忙,種麥、摘花、打豆場。」隨著秋風勁吹,寒露到了。這是個表示氣候變化的節氣,也是人們忙著收穫的時候。

寒露節氣的許多習俗與重陽節比較相似,如賞菊、登高等。比起夏天的生機勃勃,深秋多少顯得有些蕭瑟,但人們登高望遠,去觀賞秋色,也代表著一種熱愛大自然、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

露氣寒冷,將凝結也

寒露,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七個節氣,也是秋季的第五個節氣,一般在每年公曆10月7日-9日交節。

「寒露」時節,蘇州古典園林拙政園內秋色清新宜人,遊客漫步在園內,感受獨具江南水鄉韻味的秋景。 中新網 資料圖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意思是寒露的氣溫比白露時更低,地面的晨露冷到快要凝結了。

寒露是深秋的節令,反映了氣候變化。和白露比起來,它的名字裡也有一個「露」字,但白露意味著從炎熱向涼爽過渡,寒露則是涼爽向寒冷的轉折。

俗話說,「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寒露節氣到來後,晝漸短、夜漸長,寒氣漸生,尤其在早晨或者晚上,人們往往會略微感到一絲寒意,空氣也變得比較乾燥。

食在寒露:吃螃蟹、喝寒露茶

寒露節氣的習俗不太多。秋深了,倒正是吃螃蟹的時候,「九月團臍,十月尖」,寒露正是吃母蟹的最佳季節,但螃蟹不宜多吃。

有的地方,則有喝「寒露茶」的習慣。據說,寒露茶具有一種獨特甘醇的清香味道,頗受老茶客們的喜愛。

寒露節氣南京高淳農田豐收忙收割,豐收的季節到了。 中新網 資料圖

寒露時天氣由涼爽轉向寒冷,這時人們應注意防秋燥,於是,民間也有「寒露吃芝麻」的習俗,還有諺語說「芝麻綠豆糕,吃了不長包」。

也有文章稱,在寒露這一天,古人有時還要取井中的水,用來浸造滋補五臟的丸藥或藥酒。

值得注意的是,農曆九月又被稱為菊月,此時菊花基本已經普遍開放,所以,登高、賞菊稱為寒露節令的一大雅事。

防秋燥,飲食應潤肺益胃

過去,在人們的認知中,寒露到來後,在自然界裡,陰陽之氣開始轉變,陽氣漸退,陰氣漸生。所以,人們的生活習慣也要做出一些調整,適應天氣變化。

二十四節氣中的寒露節氣,甘肅肅南裕固族自治縣縣城旅遊景區內出現冰掛景觀。 中新網 資料圖

比如,有一種關於養生的說法是「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秋天天氣乾燥,在飲食與日常生活中,人們在注意飲食平衡的基礎上,應養陰防燥、潤肺益胃。

此時,可以少吃一些辛辣刺激、燻烤等食品,宜適當吃些銀耳、蘿蔔、番茄、蓮藕、百合等具有益胃生津功效的食物;蔬菜則可吃胡蘿蔔、冬瓜,或海帶、紫菜等。

「一場秋雨一場寒」,要隨著天氣轉涼逐漸增添衣服,但添衣不要太多、太快。而且,秋季腹瀉多發,要防止暴飲暴食,特別注意腹部保暖。

(原題為《吃螃蟹、登高賞秋色……寒露習俗知多少?》)

編輯:秦秦

相關焦點

  • 寒露三候指的是什麼意思具體時間 寒露節氣詩短句與習俗介紹
    ­  月夜梧桐葉上見寒露 【唐】戴察­  蕭疏桐葉上,月白露初團。滴瀝清光滿,熒煌素彩寒。風搖愁玉墜,枝動惜珠幹。­  氣冷疑秋晚,聲微覺夜闌。凝空流欲遍,潤物淨宜看。莫厭窺臨倦,將晞聚更難。­寒露節氣習俗介紹­  1、登高­  眾所周知,重陽節登高的習俗由來已久。
  • 寒露到 秋意濃 這些習俗和養生常識你知道多少?
    今天(10月8日),我們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七個節氣——寒露。它的到來,也意味著氣溫進一步降低,秋高氣爽,一副深秋的美麗畫卷在大地上徐徐展開。在忙碌的農事活動之餘,人們飲酒、登高,迎接寒露的來臨。寒露:季秋時節開始
  • 今日寒露:大雁南飛,雀鳥不見,菊花盛開
    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寒露,寒露通常會在每年的10月7日至10月9日這幾天,寒露的到來表示秋季時節的正式結束。寒露之後,氣候從涼爽到寒冷,此節氣中,南嶺及以北的廣大地區均已進入秋季,目前,北方大部分地區都已經入秋,東北、西北、西南等地已經進入冬季。
  • 「寒露」用英文怎麼說?丨雙語說節氣
    exquisite:精緻的,精美的飲菊花酒菊花是寒露節氣標誌性的花。為除秋燥,我國多地有用菊花、糯米等原料釀酒的傳統。古人有在重陽節飲菊花酒來祛災祈福的習俗。俗話說:「寒露收山楂。」一直以來,漿果的萃取物都可入草藥。而山楂中的抗氧化劑被認為可強健血管,促進血液循環,從而有助於保持心臟健康。醃魚湖南省西部居住的侗族人有寒露醃魚的習俗。這種醃魚酸中帶甜,別具風味。
  • 「節氣」露氣凝結,登高賞菊
    導語2020年10月8日3時55分,我國正式進入寒露節氣,寒露節氣通常在每年公曆10月7至9日交節。《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有記載:「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意思是說寒露時節的氣溫開始比以往更低,晨起時分地表的露水都快要凝結了。
  • 寒露|冷露無聲溼桂花
    宋朝有一詞人,填寫了一首詞——《一叢花》,不知是何原因只有一句傳世「曉來寒露滴疏桐」,僅僅七字,在宋朝詞中也有了一席之地,不知何人便名曰無名氏。詞人用了一個曉字,或許是一夜未眠,一任階前雨,點滴到天明。這個滴字,滴出千古的回聲。寒露滴的是疏桐,桐聲幽悠,在清寂泠然的暮秋,這到底是幾番心思?
  • 學學如何用英語說「寒露」
    寒露三候寒露分為三候,寒露的三候分別是啥呢?咱先讀一讀元稹的詩句吧,三個候全部藏在其中哦:詠廿四氣詩·寒露九月節唐·元稹寒露驚秋晚,朝看菊漸黃。千家風掃葉,萬裡雁隨陽。化蛤悲群鳥,收田畏早霜。因知松柏志,冬夏色蒼蒼。「一候鴻雁來賓;二候雀入大水為蛤;三候菊有黃華。」
  • 二十四節氣|寒露至,農諺「寒露過三朝,遲早一齊標」啥意思?
    因知松柏志,冬夏色蒼蒼。——【唐】元稹《詠廿四氣詩·寒露九月節》寒露簡介寒露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7個節氣,也是秋季的第五個節氣。每年10月07日-10月09日時太陽到達黃經195°時交節。 寒露的到來,標誌著季秋時節的正式開始,伯仲叔季,季秋即通俗意義的晚秋、深秋。
  • 二十四節氣之寒露 Cold Dew
    菊花迎寒露。為了緩解秋季帶來的乾燥,中國很多地區都形成了喝菊花酒的習俗。中國的重陽節(農曆九月初九)常常在寒露前後,因此喝菊花酒也成為了重陽節的傳統內容。根據歷史記載,經常喝菊花、茯苓和松脂釀製的酒,會起到延年益壽的功效。
  • 二十四節氣之冬至:冬至習俗你知多少?
    03習俗知多少?我們北方人提到冬至大部分下意識想到的就是那句俗語「不吃餃子凍耳朵」。所以冬至必吃餃子是北方人的習俗之一。那麼大家知道「吃餃子」的由來嗎?後人便在冬至這天吃餃子的習俗流傳到現在。北方餃子,南方?對了,就是湯圓。南方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的說法。冬至吃湯圓,寓意團團圓圓,在江南尤為盛行。杭州人喜歡在冬至這一天吃年糕來慶祝,每逢冬至,都會制糕來祭祖或者饋贈親友。
  • 【方志四川•散文】趙成平 ‖ 寒露冷凝時 巴山秋意濃
    後來又把農曆九月初九,傳統的重陽佳節,定為登高節。今天巴中市人民政府更是把九月九日的登高節打造為旅遊文化節,這一活動吸引了全國各地的遊客賞大巴山秋景,緬懷歷史名人。>章懷山(圖片來自網絡)農曆九月初九,季節已屬深秋,節氣已臨寒露。寒露,公曆每年10月8日或9日,恰逢重陽佳節前後。
  • 寒露時節的物候特徵是什麼 寒露三候盡顯節氣特點
    二十四節氣的寒露是表示氣溫的一個節氣,每年的寒露過後氣溫就會驟降,全國大部分地區都比較冷了,那麼這個節氣的物候有什麼特點呢?   寒露三候   我國古代將寒露分為三候:「一候鴻雁來賓;二候雀入大水為蛤;三候菊有黃華。」
  • 瀟湘詩會·寒露:讓愛凝結成霜,在善良的花瓣上滋長
    10月8日,時值寒露,一群現代詩人集聚長沙崇善堂,開啟瀟湘詩會·寒露崇善詩會的篇章。《愛在心中長成了花園——對話一百首世界名詩》作者,湖南著名詩人、藏書家彭國梁,人稱「鬍子」。詩友呂銘、謝紅、陳鋮(從左至右)朗誦彭國梁書中代表作《這也是一切》。詩友楊捷、張謙(從左至右)深情朗誦《你的名字》。
  • 朋友圈寒露問候注意保暖說說句子 描寫寒露節氣古詩詞
    朋友圈寒露問候注意保暖說說句子  「嫋嫋涼風動,悽悽寒露零。」這是二十四節氣中第一個帶「寒」字的節氣,意味著全國大部地區天氣將由涼爽向寒冷過渡。  寒露水風輕,蘋花漸老;月露冷,梧葉飄黃。日照減少,風起葉落,注意足部保暖。  「空庭得秋長漫漫,寒露入暮愁衣單。」寒露過後更要注意,防寒保暖,增添衣服。  "一候鴻雁來賓;二候雀入大水為蛤;三候菊有黃華。"天氣漸冷,幸福不過有人為你加衣。  嫋嫋涼風動,悽悽寒露零。
  • 今日寒露!未來溫州天氣這樣變化
    今日22時6分,我們迎來寒露節氣寒露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七個節氣也是秋季的第五個節氣「嫋嫋涼風動,悽悽寒露零。」寒露習俗秋釣邊在我國南方,寒露時節告別炎熱,陽光和煦,正是出遊、賞花、釣魚的好時節。由於氣溫下降迅速,深水處太陽已曬不透,魚兒遊向水溫較高的淺水區,所以有「秋釣邊」之說。
  • 霜降節氣習俗多 一起來圍觀下古人是如何過霜降的?
    在古代,關於霜降節氣,人們有不少習俗,比如登高,賞菊,吃柿子,一起來圍觀下古人是如何度過霜降節氣的?古籍《二十四節氣解》中說:「氣肅而霜降,陰始凝也。」霜降之至,瑟瑟秋風,天氣轉冷,讓我們一起去欣賞這萌萌的初霜吧。蒹葭蒼蒼,白露為霜。《說文》有道:霜,露所凝也。士氣津液從地而生,薄以寒氣則結為霜。
  • 禹州電動登高車大概多少錢
    禹州電動登高車大概多少錢許昌登高機械廠為致力於為客戶提供專業的自動化倉儲系統設計,物流系統規劃諮詢,信息系統開發設計,自動化物流設備,物流配送中心系統集成,物流系統維護與保養,供應鏈管理及配套服務。主要經營登高車、登高作業車、雲梯登高車、工程登高車等。
  • 中秋飲食習俗知多少
    除了賞月吃月餅,中秋節還有哪些飲食習俗?經歷了千年發展之後,哪些習俗穿越古今沿襲完整,哪些習俗在傳承中有所創新?哪些習俗南北都有但存在差異?哪些習俗是北京地區的專屬中秋記憶……中秋前夕,讓我們打開記憶的閘門,一起穿越古今,共話中秋節的飲食文化。
  • 今日寒露:草木凋零 積蓄能量
    今日3時55分 在清冽的月夜裡 我們迎來了寒露節氣 唐·白居易 嫋嫋涼風動,悽悽寒露零。 因知松柏志,冬夏色蒼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