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飲食習俗知多少

2020-12-04 中國經濟網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既有嫦娥奔月的美麗傳說,又有月圓人圓的美好寓意,還有月餅、秋果等諸多慶祝豐收團圓的美食。

除了賞月吃月餅,中秋節還有哪些飲食習俗?經歷了千年發展之後,哪些習俗穿越古今沿襲完整,哪些習俗在傳承中有所創新?哪些習俗南北都有但存在差異?哪些習俗是北京地區的專屬中秋記憶……

中秋前夕,讓我們打開記憶的閘門,一起穿越古今,共話中秋節的飲食文化。

秋分曾是中秋節

歡聚同食慶豐收

民間故事中,關於中秋流傳最廣的就是嫦娥奔月,許多人認為中秋節就是源自這個上古神話傳說。的確,中秋節的習俗在上古時期就已經出現了,但起源卻比神話更早——源自古代人民日常對天象的崇拜。

越是不了解的東西越神秘,越神秘的東西越容易被賦予想像中的神力和崇拜。古代,大家認為最神秘的東西就是天象,太陽、月亮、星星等天體就是先民最早的崇拜對象,我國許多傳統節日都與之相關,比如七夕節、中秋節等。

「中秋一詞,最早在《周禮》中出現,唐代就已經有很多相關詩詞,宋代以後日漸盛行,成為了我國闔家團圓,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節。」北京博物館學會非遺專業委員會副主任李彩萍老師介紹,中秋節,顧名思義,是仲秋之中的節日。農曆八月是秋天的第二個月,也被稱作仲秋。最早的中秋節就在八月,但不是八月十五,而是秋分。

在古代,農耕順應四季,只有秋天是物產最豐富的豐收季節。秋分時節,瓜果成熟,五穀豐收,大家選在這個時候相聚,擺上一桌瓜果,做上一鍋新糧做的飯,先祭月以感謝大自然的賜予,再歡聚同食以慶豐收。因為有著祭月的習俗,所以秋分這天也被稱作祭月節。

慢慢的,隨著歷史的發展和曆法融合,各地逐漸將這個祭月、慶祝豐收的節日統一調至農曆八月十五,也就是如今的八月十五中秋節。

月餅品種何其多

全家拜月再分食

提起中秋節,許多人馬上會想到月餅。關於月餅的傳說特別多,有的說是為紀念嫦娥而做,有的說是楊貴妃給胡餅改名而來,但無論哪種說法,從未改變的是月餅原為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貢品,後來逐漸成為了賞月必備美食和家人團聚的象徵。

如今的月餅承襲了團圓和慶祝的寓意,但與以往不同的是,經過不斷變化發展,月餅已經有了許多新變化。

我國傳統月餅有廣式、蘇式、京式、臺式、晉式等,近幾年還出現了法式月餅、冰皮月餅、冰激凌月餅等,改寫了傳統月餅一統江山的局面。

不過,傳統月餅也在創新,不僅包裝設計上創意不斷,還制定了標準規範,推出了很多新奇口味。

2016年,五仁月餅出臺「國標」,宣布只有使用核桃仁、杏仁、橄欖仁、瓜子仁、芝麻仁等5種主要原料加工成餡的月餅才可稱為五仁月餅。

今年,老北京翻毛月餅一改宮廷月餅的內斂範兒,也推出新口味。稻香村與安慕希合作,把酸奶餡料包入傳統的翻毛月餅之中,在月餅和牛奶中玩起了跨界,為傳統月餅添了潮流感。

除此之外,傳統月餅的餡料和餅皮也不斷創新,比如吳裕泰的茶月餅就是在餡料中加了不同的茶粉,食之解膩增香,口味獨特。

「但我記憶裡印象最深的還是自家做的大月餅。」北京民俗學會會長高巍感嘆,如今月餅能越做越精美都是得益於生活水平的提高,若是回到幾十年前,還真是不敢想。

在北京,五六十年代的中秋節,買月餅吃還是一種非典型性的奢侈行為。那個年代,無論是大雜院還是小胡同裡,家家戶戶都是自己做月餅。沒有模具,就做個大麵餅,裡面包上糖和果仁,外面點上花樣,或蒸或烙,一個大月餅過中秋,一家人先拜月再分食。

「雖然月餅簡單,但中秋團圓的味道同樣濃厚。」高巍回憶,雖然當年的物質條件一般,但大家同樣十分重視中秋,大人孩子都早早盼著這天。畢竟中秋節的快樂和幸福不僅在品嘗美食之時,更在團聚、參與的過程之中,在家做大月餅的舊時光也是一代人心中溫暖的幸福印記。

秋茶桂酒甜果飲

家鄉酒最解鄉愁

「憶對中秋丹桂叢,花在杯中,月在杯中。」辛棄疾《一剪梅·中秋元月》中簡簡單單一句詞,便生動展示了古人聞著桂花香、賞著中秋月、飲著杯中酒的中秋月夜。

我國一直都有酒文化。從古至今,心情悲喜有酒,逢大事、大節更是要飲酒。中秋這樣重要的節日,酒自然必不可少。

為順應中秋時節,古人會摘取桂花、菊花等應季花放入酒中,釀製出時令酒。如今,除了桂花酒、菊花酒之外,中秋節大家喝得更多的是相聚時的團圓酒,尤其是有著家鄉味道的白酒更受喜愛,如北京地區最常見的二鍋頭,山西地區最常見的汾酒等。中秋相聚,無論是親朋好友暢飲,還是遊子獨飲解鄉愁,一瓶家鄉好酒不僅能讓氣氛迭起,更能用一口家鄉味將大家的味蕾和思念一併拽回家鄉,營造更好的中秋氛圍。

賞月時還離不開一壺好茶。古時,不飲酒的婦女兒童中秋時多飲花茶或果茶。如今的選擇更多,無論是一壺傳統的茉莉花茶,還是當下流行的蘭花茶、白桃烏龍等花果茶,或是時令感更強的桂花茶、菊花茶等,都能在吃月餅時解膩,並令賞月更有意境。

熙熙攘攘果子市

北送石榴南送柚

中秋團圓飯除了月餅和茶酒,水果也是必不可少的。北京地區秋天大量乾鮮果上市,現在既能在超市買,又能在網上訂購,非常方便,以前則集中在中秋節期間的果子市買。

果子市顧名思義,就是賣水果的集市。高巍強調,這可是老北京中秋節的一大特色。

一進農曆八月,果子市就開始擺攤了,但還是要數中秋前兩天最熱鬧。集市上搭滿棚子,小販們不僅自己吆喝的起勁,還會開著喇叭放各種與中秋相關的戲曲選段,離著老遠就能感受到中秋氣氛,吸引大家入場。

果子市裡的水果特別多,蘋果、梨、石榴、棗、沙果、山楂、慄子……五顏六色的水果有按堆兒賣的,有的則裝在蒲草編成的籃筐裡,裡面放上香蒿,頂上還蓋著一張紅色或綠色的彩紙叫做「門票」,印著字號和廣告詞,像極了現在的果籃。買上這麼一個果籃走親訪友,特別有面兒。

「中秋送水果其實是南北都有的習俗。」李彩萍老師補充道,南方一些地區在中秋節走親訪友會專門送柚子,取其諧音「有子」「佑子」,祝福人丁興旺,平安吉祥,類似北方中秋時節送石榴。如今,隨著物流的發達,南北早已互通,中秋可食用的水果早已沒有了地域差異,但是風俗習慣仍各自保留。

中秋要搭兔爺山

民俗活動不間斷

最後,我們來聊聊老北京的中秋特色。

「八月十五月兒圓,兔兒爺家住月裡面。兔兒爺,別嬋娟,走向大地顯靈仙。」在老北京,每逢八月十五中秋節都有拜兔爺的習慣。但「爺」是封建時代對尊貴者的尊稱,為什麼北京地區會跟一隻可愛的小白兔叫爺呢?這就得講一下兔爺的來歷了。

傳說有一年北京城起了瘟疫,家家戶戶有人病倒。嫦娥見狀便派玉兔化作一個少女下凡為大家送藥醫治。大家發現後紛紛送東西感謝玉兔,但玉兔不僅沒要,還為此變了面貌,今天是個賣油郎,明天又化作老翁,騎著馬走遍了北京城內外,待瘟疫徹底過去才悄悄回到月宮。大家敬重玉兔,便稱其兔爺,並做了身穿鎧甲騎著馬、威風凜凜的兔爺泥塑供奉起來,感謝他給人間帶來吉祥幸福。

直到今天,每逢中秋,北京地區的博物館、公園還經常舉辦畫兔爺、搭兔爺山的民俗活動,在北京冬奧會徵集標誌物時,兔爺也被推舉入圍,足可見北京人對兔爺的喜愛。

今年中秋國慶期間,北京民俗博物館還會搭兔爺山並舉辦做月餅、拜月、畫扇面等傳統中秋活動,2020北京首屆國潮花燈夜遊節也將在世界花卉大觀園開幕,不僅能賞花、賞月還能賞燈逛夜場。如果您有興趣,不妨提前網上查詢預約參加,做好防護措施,開心健康過節。 

文/李曉雨

來源:北京晚報

相關焦點

  • 吃螃蟹、登高賞秋色……寒露習俗知多少?
    寒露節氣的許多習俗與重陽節比較相似,如賞菊、登高等。比起夏天的生機勃勃,深秋多少顯得有些蕭瑟,但人們登高望遠,去觀賞秋色,也代表著一種熱愛大自然、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露氣寒冷,將凝結也寒露,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七個節氣,也是秋季的第五個節氣,一般在每年公曆10月7日-9日交節。
  • 關於中秋習俗,你知道多少?附100首賞月古詩詞,快為孩子收藏
    今年又非常特別,中秋亦是國慶,家國情懷,小星在這裡先祝大家節日快樂呀!除了賞月和吃月餅,大家還知道哪些中秋節的習俗呢?小星整了一些中秋節的來歷和習俗,大家可以講給孩子聽哦~另外還準備了100首和月亮有關的故事~快看看你都知道哪幾首,幫孩子收藏一下吧~!
  • 二十四節氣之冬至:冬至習俗你知多少?
    03習俗知多少?我們北方人提到冬至大部分下意識想到的就是那句俗語「不吃餃子凍耳朵」。所以冬至必吃餃子是北方人的習俗之一。那麼大家知道「吃餃子」的由來嗎?後人便在冬至這天吃餃子的習俗流傳到現在。北方餃子,南方?對了,就是湯圓。南方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的說法。冬至吃湯圓,寓意團團圓圓,在江南尤為盛行。杭州人喜歡在冬至這一天吃年糕來慶祝,每逢冬至,都會制糕來祭祖或者饋贈親友。
  • 我國各民族與其他國家的中秋習俗
    而據學者考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但是直到唐初,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而其盛行始於宋代,至明清時,節日內涵逐漸豐富,異彩紛呈,與元旦齊名,成為中國的主要節日之一。習俗活動祭月。祭月最初是在秋分進行,但由於我國的二十四節氣是太陽曆,而不是月曆,因此秋分雖在中秋前後,但並非每次秋分之夜都有圓月,後來人們就根據月亮運行規律,將祭月活動由「秋分」調至陰曆八月十五,也就是中秋節月圓之夜。現在我國各地、部分民族都有祭祀月亮的習俗。賞月、吃月餅。因為中秋之夜月亮又圓又亮,全家團聚之時,正是秋夜賞月的好時機。
  • 中元節的飲食習俗
    農曆七月十五是中元節,這一天不同的國家有各自的習俗。中元節是我國最大的「鬼節」,每個地方中元節的飲食習俗都不同,或吃瀨粉、或吃鴨子,或吃「餃餅」,總之,七月十五鬼節的飲食習俗似乎有點「神秘」哦。吃瀨粉東莞有吃瀨粉的習俗,而且幾乎在整個東莞都通用。
  • 十五的月亮·中秋特輯|這些傳統習俗,你知道嗎?
    馬上又到了期盼已久的中秋節了,今年中秋有些特別,與國慶是同一天。在這個闔家團聚的日子裡,與家人一起賞月,共嘗月餅,歡度佳節,已是我們流傳下來的傳統習俗。那麼,你知道中秋的由來嗎?各地有什麼習俗?中秋祭月古有詩人詠月,今有國人賞月。在中秋除傳統的賞月、吃月餅,還有其他很多有趣的習俗。
  • 代縣中秋節祭月習俗
    中秋節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重大傳統節日,中秋節祭月則是我國的一種古老習俗。在現代文明的衝擊下,如今沿襲祭月習俗的地方越來越少。而代縣作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純樸的民風,使這裡至今還傳承著這種古老習俗。
  • 中秋吃芋頭習俗的不同傳說
    有一年,大家約好中秋之夜一齊動手。為了厭勝,人們要吃紅燒芋頭,象徵「韃子」人頭落地,這就是現在中秋節吃糖芋頭的來歷。這個傳說在潮汕各地則變異為:當時元朝統治者規定,每戶潮人家都要住一個蒙古兵,受漢人供養,監視漢人的行動,幷且只允許三家共享一把菜刀。老百姓恨極了,便趁著中秋節吃月餅的機會,把相約舉事的紙條,放在月餅餡子裡。
  • 「中秋」不是二十四節氣,你知道中秋節的來歷和習俗嗎?
    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拜月、 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 月缺又月圓, 轉眼又是一年中秋日, 天上那一輪圓月, 此時,寄託了多少人的鄉愁
  • 一起來盤點中秋佳節的這些習俗吧
    馬上就要到中秋佳節了,今年的中秋和國慶很巧的是同一天,家國同樂,而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素有「八月十五月兒圓,中秋月餅香又甜」的說法,八月十五中秋節要吃月餅是古往今來我們一直的約定,月餅就是中秋節才會吃的甜點,那麼為什麼中秋節要吃月餅呢?月餅的由來是什麼呢?
  • 冬至到底是什麼意思 冬至節氣有哪些飲食習俗?
    冬至到底是什麼意思 冬至節氣有哪些飲食習俗?時間:2019-12-21 18:20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冬至到底是什麼意思 冬至節氣有哪些飲食習俗? 馬上就要進入12月份下旬了,而在12月22日也將會要迎來2019年的最後一個節氣,那就是冬至。
  • 【中國傳統節日】中秋節故事知多少?
    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 中秋與月亮有什麼關係? 月亮神話與中秋祭祀的習俗,我國早在3000多年前的周代就產生了。在漢代,月亮祭拜基本為皇家壟斷,之後一直到唐代,都極少見到普通民眾拜月的記載。 古人中秋拜月,據說起源於古代對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覓偶的習俗以及古代秋報拜土地神的遺俗。
  • 大寒:傳統物候特徵與飲食習俗
    大寒:傳統物候特徵與飲食習俗 來源:中國氣象報社   發布時間:2013年01月16日11:15   大寒是我國二十四節氣最後一個節氣,過了大寒,又迎來新一年的節氣輪迴
  • 中秋俗語「七月燒紙盂蘭節,八月買餅嘗中秋」,五月六月做什麼?
    說到中秋的詩,想必這句應該是無出其右了。但事實上這句詩並沒有確切的證據說明當時是中秋,不過因為其恢弘的意境,開篇便引入入勝,難以自拔。加上這明月和「天涯共此時」的意境很難讓人不與中秋的月聯繫在一起,久而久之,人們也就坦然接受了。而這句詩用在中秋,為「獨在異鄉為異客」的人表達思親之情同樣情意綿綿,感人至深。
  • 中秋:人好月嬋娟|我們的節日
    就這樣,中秋節這天祭拜月亮的習俗世代相傳。 吳剛伐桂 中秋習俗 祭月、賞月 中秋節是個古老的節日,祭月賞月是節日的重要習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風。如今,賞月成為中秋佳節老百姓最重要的活動之一。
  • 今年中秋十五的月亮十七圓 濟南最好的賞月地在這兒
    好消息就是農曆八月十七是晴天~  觀潮、祭月、拜兔爺……中秋節習俗知多少?其實,早在魏晉時期,民間就出現了中秋賞月的活動,到了宋朝,夜市還會通宵營業,遊人絡繹不絕。  中秋恰逢秋收,新谷登場、新酒上市……飲食可謂非常豐富。這其中當然少不了月餅的身影。古代,月餅被作為祭品於中秋節所食。據說吃月餅的習俗始於唐朝,北宋之時傳到民間,只是當時還不叫「月餅」,而是俗稱「小餅」和「月團」。
  • 有關中秋節文化由來的典故,你知道的有多少?
    那麼,有關中秋節一些文化的典故由來,你又知道多少呢?中秋二字,最早見於儒家經典《禮記》中,相傳為周公所作,姑又稱《周禮》。《周禮》中記載「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粥飲食。」,又言「天子春朝日,秋夕月。」由此可見,中秋節相關文化傳統來歷得很早,只是當時在民間還沒有形成一個特定的文化節日,而僅僅拘泥於帝王之家的祭祀活動。
  • 中秋節習俗有哪些?來石景山區圖書館了解中秋傳統文化
    花好月圓人團圓為慶祝2020年中秋、國慶喜相逢,石景山區圖書館在10月1日至8日的「雙節」假期中,為期待已久的讀者朋友們推出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快來看看吧!系列成人活動吃月餅、玩兔兒爺、吃團圓飯……你的中秋節習俗都有哪些呢?石景山區圖書館以「月圓京城 情系中華」為主題,通過各種閱讀活動帶你感受中秋節的節日文化。中秋節主題講座特別邀請趙傑教授為大家講解中國節日傳統文化。
  • 「網絡中國節·中秋」中秋節的傳說和習俗,你知道嗎?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即將到來,今年恰好又是中秋、國慶雙節同慶,花好月圓迎中秋 國泰民安慶國慶 共同慶祝美好佳節!中秋節的傳說和習俗,你知道嗎?一起來看看吧~韶關市網絡文化節相關連結◆ 【網絡中國節·中秋】我畫你猜大挑戰,看你猜出幾個?◆ 有獎徵稿!「提升網絡素養、共享網絡文明」青少年手繪大賽火熱報名中◆ 恭喜!
  • 中秋習俗
    這兩書所記述的觀潮盛況,說明在宋代的時候中秋觀潮之事達到了空前絕後的巔峰。直至今日,錢塘觀潮仍是浙江省中秋節最具特色的觀光據點。因地理位置的變遷,從明代起以海寧鹽官為觀潮第一勝地,故亦稱「海寧觀潮」。觀潮之日,尤在農曆八月十八日前後幾天,路上車如水流,人如潮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