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人好月嬋娟|我們的節日

2021-01-22 騰訊網

今天,農曆丁酉雞年中秋節。

「文明江陰」微信在此祝您

闔家團圓,幸福美滿!

八月十五,秋已過半,是為中秋。「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中秋時節,氣溫已涼未寒,天高氣爽,月朗中天,正是觀賞月亮的最佳時令。古人把圓月視為團圓的象徵,因此,又稱八月十五為「團圓節」。

十五的月亮十七圓

今年中秋,月亮最圓時刻並非農曆八月十五,而是農曆八月十七。「十五的月亮十七圓」出現的機率最少,100年中只有15次。

天文專家提示,今天只要天氣晴朗,並不影響人們目測到一輪皎潔的圓月。因為人們憑藉眼睛目測不了「十五的月亮」和「十七的月亮」哪個更圓。

中秋節傳說

嫦娥奔月

相傳,后羿射日後,從王母娘娘處得到一包成仙藥,交給妻子嫦娥保管。不料這一幕被小人蓬蒙看見,趁后羿外出狩獵,逼嫦娥交出仙藥。嫦娥情急之下吞服仙藥奔月。后羿歸來後,只能仰望夜空,對著月中身影呼喚愛妻,並擺上香案、放上果品,遙祭嫦娥。就這樣,中秋節這天祭拜月亮的習俗世代相傳。

吳剛伐桂

相傳月亮上的廣寒宮前的桂樹生長繁茂,有五百多丈高。漢朝西河人吳剛,曾跟隨仙人修道,到了天界,犯了錯誤,仙人就把他貶謫到月宮砍伐桂樹。每次砍下去之後,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攏,幾千年來,這棵桂樹永遠也不能被砍光。李白有詩云,「欲斫月中桂,持為寒者薪。」

玉兔搗藥

玉兔搗藥,道教掌故之一,見於漢樂府《董逃行》。相傳月亮之中有一隻兔子,渾身潔白如玉,所以稱作"玉兔"。這種白兔拿著玉杵,跪地搗藥,成蛤蟆丸,服用此等藥丸可以長生成仙。久而久之,玉兔便成為月亮的代名詞。

中秋習俗

祭月、賞月

中秋節是個古老的節日,祭月賞月是節日的重要習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風。如今,賞月成為中秋佳節老百姓最重要的活動之一。

吃月餅

俗話說:「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人們把賞月與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寄託思念。

賞桂花、飲桂花酒

人們經常在中秋時食用桂花製作的各種食品,以糕點、糖果最為多見。

玩花燈

中秋是我國三大燈節之一,過節要玩燈。中秋玩花燈,多集中在南方,廣東地區將花燈掛於高處,稱「樹中秋」或「豎中秋」。

中秋養生

食養

秋季天氣轉涼,空氣中普遍缺乏水氣,食養應注意防燥攝陰,滋腎潤肺,在飲食上,以少量椒、蔥、蒜等辛散食物,配合蜂蜜、梨等柔潤食品。至於老人,還可以多吃一些米粥來益胃生津。

形養

秋天氣候乾燥,適宜從事舒緩的運動,切忌太激烈的活動,要特別注意水分的補充。堅持早睡早起,可降低血栓形成的機率,進而預防心血管疾病。

情緒平和

秋季養生應注重培養樂觀的情緒,保持內心寧靜,收神斂氣,為陽氣潛藏作好準備。除日常生活調攝外,還要進行耐寒鍛鍊,增強機體適應多變氣候的能力。

講文明樹新風公益廣告

相關焦點

  • 中秋探源:「嬋娟」僅指月亮嗎?蘇軾筆下的「嬋娟」來自何處?
    作者:陳二虎一、蘇軾的「嬋娟」表達了什麼中秋節漸近,不由想起蘇軾的那闕《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其中的「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成了膾炙人口的千古名句,也成了民俗中中秋節最詩意最美好的祝福。一般情況下,人們都把這「嬋娟」解釋為月亮,這僅僅是最淺顯的解釋。那麼,這「嬋娟」兩字到底表達了什麼?
  • 【本網策劃】我們的節日·中秋——新疆篇
    近日,和田市文明辦決定在全市組織開展「我們的節日•中秋節」主題活動,讓中華優秀文化永遠根植於和田人民心中,讓中華傳統文化代代相傳。  裕民縣系列活動助推「我們的節日•中秋節」紮實開展  為了大力弘揚傳統文化,積極營造歡樂祥和的節日氛圍,紮實推進各項文明創建工作,阿勒騰也木勒鄉舉辦「我們的節日·中秋節」系列活動。
  • 蘇軾名句「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嬋娟是什麼意思?
    蘇軾的《水調歌頭》是千古詠月懷人的佳作,當時蘇軾在密州,和他最愛的弟弟蘇轍相別七年未見,於是在宋神宗熙寧九年的中秋月圓之夜,蘇軾見月起興,把對弟弟的思念和祝願寫進了詞裡,詞前有小序云:「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 詩意中秋——人情一輪滿,何必惜嬋娟
    詩意中秋作者 彭鵬己亥年中秋節次韻李慶東老師原玉,謹以祝每位親友身體健康諸事圓滿人情一輪滿,何必惜嬋娟。憶兒時月餅望滿中秋月,幾多涎水流?圖為肥麥穗;字是大豐收。不便如梨讓;偏能似寶留。年年每成憶,滋味再難求。
  • 千裡共嬋娟 各地中秋月色
    2013年9月19日,正是中國傳統節日中秋節。今年的中秋節是2021年之前最後一次「十五的月亮十五圓」。據介紹,今年月亮最圓的具體時刻為19日19時13分。  2013年9月19日,正是中國傳統節日中秋節。今年的中秋節是2021年之前最後一次「十五的月亮十五圓」。據介紹,今年月亮最圓的具體時刻為19日19時13分。
  • 詩詞書印中秋特輯之詩詞篇
    詩詞書印中秋特輯之詩詞篇農曆八月十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至此中秋佳節其間,我們為大家帶來宋代大文學家、書法家的這首《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並為大家帶來全詞的篆書作品及所有字的篆書寫法及演示,亦帶大家一起刻兩方中秋明月的閒文印。今天我們先來賞析下詩詞。關於中秋的詩詞佳句有很多,「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這個中秋,你團圓了嗎
    | 中秋佳節 |——你回家了嗎?——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唐·王建又到中秋,後半夜的天空掛上了圓月,整個夜晚立刻變得清澈如水,月光皎潔,世界清明,全然沒有深夜的樣子,深夜的風吹在身上有些清涼,裹緊了衣服不想回房去,還是讓人不禁呆呆再望上幾眼,這一年一次的團圓夜。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
  • 中秋之夜特寫:淡雲伴月好中秋 情真意切夜浙江
    中新社杭州十月六日電 題:淡雲伴月好中秋 情真意切夜浙江  作者 留真  皓月東掛,淡雲相隨。彩燈鑲嵌的斷橋、貼上桃花紙的三潭印月、星星點點的遊船,把杭州的夜西湖點綴得如夢如幻。今晚,才過七時,賞月人已迫不及待,紛紛湧向湖邊,白堤上,蘇堤邊,男女結伴,老少相隨,好一個情真意切的中秋之夜!
  • 十五的月亮·中秋特輯|這些傳統習俗,你知道嗎?
    馬上又到了期盼已久的中秋節了,今年中秋有些特別,與國慶是同一天。在這個闔家團聚的日子裡,與家人一起賞月,共嘗月餅,歡度佳節,已是我們流傳下來的傳統習俗。那麼,你知道中秋的由來嗎?各地有什麼習俗?月滿中秋中秋節,又稱祭月節、月光誕、月夕、秋節、仲秋節、拜月節、月娘節、月亮節、團圓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而它的由來傳說也有很多。
  • 太陽比月亮地位更高,為何人們知道中秋節賞月,卻不知太陽的節日
    自古以來,人們在談及太陽和月亮的時候,都是「日」字在前,「月」字在後,隨著科學的發展和進步,我們也知道了月亮發出的光芒其實是反射的太陽光,月亮的地位也要比太陽低兩個級別,但是為什麼人們都知道中秋節是賞月的日子,要吃月餅,賞月亮,卻很少有人聽說過關於太陽的節日呢?太陽的節日又叫什麼名字呢?關於太陽的節日與太陽有關的節日現存資料有三個:太陽節。
  • 「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裡外故人心」,中秋,你在期盼什麼?
    >中秋月亮特寫。來源:@人民日報中秋節是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但在春節、清明、端午、中秋四個傳統節日中,直到唐代才有中秋節,是出現比較晚的。宋代人喜歡在桂花樹下飲酒,將月亮攬入杯中,「憶對中秋丹桂叢,花在杯中,月在杯中」。他們愛月亮愛到極致,即便明月不曾露面,即便當日下雨,也會相約飲酒賦詩,「池上雖然無皓魄,樽前殊未減清歡」。宋詞中吟詠中秋的佳句很多,其中當屬蘇軾的《水調歌頭》最為膾炙人口,「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 詩仙李白為何不寫中秋詩?有人說《靜夜思》是中秋節寫的,真的嗎
    我們最熟悉的當然就是《靜夜思》了,很多人會背的第一首詩就是它「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關於這首詩你了解多少呢?有是否認為它是在中秋節寫的呢?今天就讓我們來解答一下吧。中秋佳節,興盛於宋看到這裡你會說那他這樣愛月亮在中秋這個專門賞月的節日裡寫下《靜夜思》也是正常的呀,可是咱們有史料記載呀,這很像描寫中秋月亮的《靜夜思》並不是寫在中秋的。根據《全唐詩》對此詩的介紹,就能發現這首詩創作於726年九月十五日,而並非八月十五中秋節。
  • 中秋節|從中秋月迎寒到天涯若比鄰—既是文化符號,也是家國情懷
    ——《文昌雜錄》由此可見,中秋節在宋朝時雖已成為民俗節日,但是,其地位還比不是四大節。不過,相對於四大節,中秋節卻受到了文人墨客的喜愛,宋代的文人墨客以中秋節為題材創作出大量的詩詞,其中又以蘇軾的「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這句最為經典。
  • 《滿庭芳苑》(240期)中秋節—朗月催人詩意盛,敲平弄仄頌嬋娟
    仰君鴻翥志,江海共嬋娟。霍慶來(河北)憑欄望月意翩翩,四海三江共月圓。朗月催人詩意盛,敲平弄仄頌嬋娟。郭通海(北京)冷風吹雨灑中秋,多少人行道上愁。最是故鄉明夜月,雲遮依舊照心頭。李滿(北京)常憶兒時月餅甜,瓜桃李果供嬋娟。
  • 過中秋朋友請客,辛棄疾寫首任性詞,無一悲字卻寫出悲的至高境界
    不過在眾多節日中,要說被文人墨客描寫最多的,當屬中秋節。畢竟自古以來中秋都被視為團圓的節日,月圓人團圓,天上地下皆美滿。寫中秋的古詩詞更是數不勝數,很多都是流傳千古的佳作,就像蘇軾的《水調歌頭》,其中那句「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更是膾炙人口,還有王建的《十五夜望月》,最後兩句「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至今讀之依舊讓人心有所感。
  • 中秋特別篇|月相表,為何人見人愛?
    [腕錶之家 鐘錶文化]「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宋神宗熙寧九年,蘇軾因為和當時的當權變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見不同,調任密州,本以為能與蘇轍多見面卻未能如願。中秋夜,蘇軾望月之時思念之情湧上心頭,故而寫下了水調歌頭,後來這首詞也成為了千古名篇,裡面的這句「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已然成為了遊子們表達心情的名句。
  • 讓良宵佳節回歸「中秋望月」的詩意
    讓良宵佳節回歸「中秋望月」的詩意在人與自然的關係中,只有中華民族把宇宙天象的完美時刻作為自己的節日,追求人與天、地的和諧,把完滿、和美作為一種境界,並將它作為團圓團聚、融合親情的契機。
  • 中秋小典故之月餅的由來
    一年一度的中秋節馬上又到了,中秋節作為中華民族傳統的節日,象徵著團圓、美好、愛與和諧,年年歲歲,花好月圓,古有「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亦有此意。一提到中秋佳節,大家就會想到月餅,民以食為天嘛。唐代天寶初年的一個中秋月夜,唐玄宗和楊貴妃在大明宮的蓬萊池畔賞月,一個胡人送來了圓餅,稱之為「胡餅」,玄宗聽著感覺不好聽,楊貴妃本來就是一個很有才情的人物,情急之下,她仰望明月,智由心生,隨口說出「月餅」這個名字。
  • 宋詞裡的中秋月
    中秋節是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周禮·夏官·大司馬》云:「中秋,教治兵。如振旅之陳。」此處「中秋」,指「中秋八月」。《周禮·春官·籥章》又云:「中春,晝擊土鼓,吹豳詩以逆暑。中秋夜迎寒,亦如之。」
  • 人月兩團圓,最美中秋詩詞
    月有陰晴圓缺,詩有平平仄仄,今日,讓我們以最美中秋詩詞寄情思,願人間相聚,再無別 人有悲歡離合, 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中秋節已至,你是否,人月兩團圓?如若愛,請深愛,攜手明年佳節起,兩情相悅長惜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