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重大傳統節日,中秋節祭月則是我國的一種古老習俗。在現代文明的衝擊下,如今沿襲祭月習俗的地方越來越少。而代縣作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純樸的民風,使這裡至今還傳承著這種古老習俗。
代縣的祭月活動在八月十五傍晚時分進行,具體儀程是:
1、擺祭祀品:月明人定之後,各家各戶在自家院子朝著月亮支一張桌子,然後把各種祭品擺到桌子上。祭月的祭品有:葡萄、桃兒、果子、梨兒、玉米、南瓜、毛豆角、西瓜等瓜菜;各種月餅;一個用白面和紅棗蒸製的大花糕;香、蠟、表紙、炮竹等。在這些祭品中,花糕是一種由白面和紅棗製作的特殊面花,它既是祭品,又是食品,而且是祭品的主角,一般放在桌子中間。西瓜也是祭品中的必須品,而且要切開,露出紅瓤來。
2、察月儀式:所有祭品擺好後,由家庭主婦點燃兩支紅蠟,分別插在香爐兩邊,燒三柱香插在香爐裡,然後朝著月亮跪下,燒三份黃表紙,一邊燒紙,邊許願。許願內容包括祈求月神保佑全家人平安健康,保佑兒子能娶個賢惠媳婦,姑娘能嫁個如意郎君等。隨後,家中女性也跟著主婦磕頭、許願。這時,家中男性開始響炮竹、放禮花。
3、賞月玩月:祭月儀式結束後,老人們會一邊賞月,-邊給孩子們講述月亮的傳說故事。一些文化氣息濃厚的人家,男子要在月下飲酒作詩、划拳行令。女好則把西瓜鏤空,雕成各種花樣,然後在西瓜殼裡點上蠟,相互欣賞。這樣的活動一直延續很長時間。
4、分切花糕:等香火燒盡後,主婦要把花糕搬進家中,按照家中的人口數量來分切,數量是每人份,即便是沒在家的家庭成員,也要分切一份,等日後回來分享或託人送去。同時,月餅、水果也按家庭成員的數量分開,每人一份,祭月活動寄託著代縣人豐富的文化內涵:
期盼團圓的內涵:因代縣地處邊關地帶,過去到口外經商的人多,上長城守邊的人也多。每逢佳節倍思親,因此,代縣人期盼團圓的願望比其他地方更強烈。八月十五時,期盼團圓便成為代縣百姓最主要的訴求。為了這一期盼,代縣人把所有供品都選成圓的。尤其是花糕,由多個花瓣圍繞組成,以此象徵著全家大團圓。切開花糕後,全家每人一份,一個不落,表示著全家人的團結和家人對遊子的思念。
慶祝豐收的內涵:八月十五正是豐收在望的時節,農家的祭月也就成為展示豐收成果、慶祝豐收的活動。祭月的供品,除了花糕和月餅外,幾乎都是農家自家地裡種植的果實,這些供品包含著人們對豐收的喜悅和對上天的感激。
娛樂的內涵:秋高氣爽,明月當空,瓜果豐收,無不激發人們內心的愉悅感。於是,花色多樣的玩月也就成為八月十五的重要內容。
因為中秋節祭月習俗包含著豐富的傳統文化,寄託著代縣人特殊的思想情感,因此,直至現在,雖然物質生活不斷豐富,現代思潮不斷衝擊,但代縣的祭月習俗仍然在城鄉火熱地傳承著。每當中秋節來臨前,各家各戶都會認認真真地打月餅、捏花糕、摘瓜果,準備著各種祭月祭品。中秋節這天,各家各戶的家庭成員都會聚在家中,虔誠地祭月,快樂地賞月、玩月。祭月開始以後,清脆的炮竹聲在城鄉大地此起彼伏,響成一片,其熱鬧氣氛一點也不亞於春節。代縣人就以這特殊的形式寄託著思情,感受著快樂,傳承著古老的文化。
【來源:李培根】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